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新中國成立時的影像資料,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我們看到的大多是單調黑白色。2012年3月Zurab Tsereteli藝廊在第九屆莫斯科國際攝影月上做的“時光機的色彩,1930-1970年代”展中,集中放出了150幅前蘇聯攝影師米科沙的彩色攝影作品,

其中包括一大批1949-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珍貴歷史照片,引起極大轟動。

其中有許多解放時的情景,比如:

解放軍進入上海,1949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南京總統府前,1949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北京街頭,1949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1949年的天安門城樓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那麼這批照片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還要從開國大典說起。1949年6-8月,中國派員訪問蘇方,通報建國準備。蘇方隨即派出新聞代表團到中國採訪,該團中包括一個電影製作團隊。

這些彩照的拍攝者米科沙就在其中。米科沙(1909-2004)是一位多次榮獲勳章的前蘇聯著名電影人,《真理報》的特約攝影記者,不僅可以掌鏡,還可以寫劇本、擔任導演和製片人。

胸前掛滿勳章的米科沙(左),

米科沙和菲爾索娃夫婦(右)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電影《中國人民的勝利》蘇聯版海報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蘇聯團隊當時攜帶了當時中國還沒有的35mm彩色電影膠片。中國政府安排這個蘇聯團隊去了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拍攝了一些素材,開國大典那天又從早忙到晚,以至少3個機位記錄了當天慶祝的全過程,幾十本膠片。

國內當時沒有彩色電影膠片,更沒有沖印這些膠片的技術能力,因此所有的素材都保存在蘇聯專家下榻的位於東華門外的翠明莊賓館。不幸的是,10月2日半夜,存放膠片的房間意外失火,後經過勘查,確認是蘇聯專家留下的菸頭所致。經此一劫,大部分膠片被燒,只殘留下一小部分,如果在互聯網上以“開國大典”+“彩色電影”為關鍵字檢索,還能看到一段7分10秒的片段。

米科沙他們並沒有因為意外的火災而停止工作,從現存內容看,至少在1950年國慶閱兵時還拍攝了城樓上的情況,並利用所剩素材剪輯出了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

彩色攝影技術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科技,有趣的是,米科沙採用的彩色膠片,其實並非蘇聯國產,而是源自納粹德國。1932年德國的愛克發公司和1935年美國柯達公司推出的可用於負-正系統的彩色膠片,真正將攝影帶入彩色時代。蘇聯紅軍攻入德國後,接收了德國愛克發彩色膠片工廠的設備,此後才擁有了生產彩色膠片的能力。

美國攝影師柯塞爾1946年拍攝的正陽橋牌樓(上),米科沙1949年拍攝的正陽橋牌樓(下)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不過,相對於色彩,歷史照片所攜帶的信息,才是人們真正關注的。米科沙的攝影作品,保留了那個時代很多珍貴的歷史瞬間。

參加開國大典閱兵式的坦克兵,1949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夾著駁殼槍的武工隊隊員,1950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武裝的女民兵,1950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準備參加開國大典表演的姑娘們,1949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準備在開國大典表演秧歌的男女演員,1949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參加表演的姑娘們對電影攝影機很好奇,後排左數第二人即米科沙,1949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米科沙(後排左三)和錄音師內斯特羅夫(Vitaly Nesterov,後排左七),1949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開國大典時的遊行群眾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北京的青年們正通過長安左門參加慶祝五四的活動,1950年

中國最早彩色照片:引起過極大轟動,你根本沒見過

仔細觀看那些跳秧歌的演員們、等待檢閱的士兵們、夾著駁殼槍的武工隊員們的臉,能腦補出很多故事;還有那個時候的城市面貌,正是承前啟後的狀態,不少景色在那之後都不復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