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何要建思子亭?

一箇中國人30019752


漢武帝晚年多疑,任用酷吏,奸臣當道。徵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後賀父子下獄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巫蠱之亂”的開始。

武帝命寵臣,酷吏江充為使者徹查“巫蠱之亂”,江充一直以來,就被太子所不喜,二人關係不睦。江充覺得機會來了,他看到現在漢武帝身體每況愈下,知道等到太子繼位後,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藉此機會,想除掉太子,以絕後患。後遂與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

江充等人故意在衛皇后和太子劉據居住的地方掘地搜索,假意將早已準備好的桐木人拿出陷購太子,把矛頭直接指向太子。

  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衛青薨後,臣下無復外家為據,競欲構太子。”

當時,漢武帝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在甘泉宮休養,深居淺出,太子與皇后衛子夫在外,他們也不知道皇上近況。此時,皇后衛子夫年老色衰,失寵,被李夫人,勾戈夫人(昭帝劉弗陵生母)代替,而衛青,霍去病去世,衛氏集團地位漸低。而民間更是在懷疑武帝是否還在人世。

太子劉據起初並無懼怕,認為身正不怕影子斜,不怕別人誣陷,打算去向武帝解釋。但車馬被江充攔下。劉據無法,只好請教師傅石德,石德以扶蘇的例子警示他,懷疑武帝已經出現意外,或者被別有用心的人所操控。後與母親衛子夫商量後,決定以平定奸臣江充作亂之名起兵,先殺掉江充。  

太子與江充等人在長安城中展開激戰,江充被殺。太子起兵開始得到擁護,後來由於手中兵力不多,再加上調兵不利,很快佔了下風。

漢武帝開始不信,派去了解情況的使臣,由於害怕,根本沒進長安城!他信口胡謅,言之鑿鑿,誣陷太子謀反。盛怒的漢武帝派丞相劉屈髦討伐,並親臨前線證明自己尚在人世。

太子兵敗,衛皇后自盡身亡,太子逃跑。太子逃了很久,後來太子看到追兵到,以為是來追殺他的,於是自殺身亡,其實,戲劇的是,那是來救他的。


後來,田千秋等大臣上書說太子是被冤枉的。武帝徹查後,也終於幡然醒悟,明白是別人藉此“巫蠱之亂”來嫁禍太子,離間他們父子關係。武帝乃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參與鎮壓太子的人也是先被賞賜,後也被武帝滅族。一時血流成河,被誅殺人數達到數十萬人。

深表後悔的武帝又修建“思子宮”,在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誌哀思。

思子臺僅僅思子嗎?

講深一點的話,戾太子失敗標誌的是衛氏家族與李氏家族中衛氏的徹底失敗。而隨著之前衛子夫失寵,衛青霍去病去世,衛家就不再得勢了。漢武帝已經失去了對衛子夫的興趣,轉而寵幸李夫人。

而思子臺的建立也不僅僅是思子,而是和武帝的輪臺罪己詔一樣,是他對過去所為高壓政策的一個反思。自此之後,他開始改變統治政策,重新走上了順其自然,少折騰的道路。

巫蠱之禍中,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因還是襁褓中的嬰兒,倖免於難,後繼昭帝之位,改名劉詢,是為漢宣帝。宣帝深恨自己祖父劉據謀反使自己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於是就定祖父劉據的諡號為戾,說他悖逆不順,謀父親漢武帝的反。於是世傳為戾太子。

自古帝王之家歲月無情,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誰人又能說得清?


歷史漫談君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漢武帝晚年錯殺自己的愛子劉據,造成西漢王朝中唯一一場父子相殘的人人間悲劇。

漢武帝是秦始皇齊名的古代帝王,在他執政期間,他不僅恢復秦朝鼎盛時代的版圖,還北擊匈奴、東滅朝鮮,西通西域,西南開拓西南夷,不僅固化了秦始皇以來的大一統格局,更是開疆拓土,將華夏民族的拓展領域推向中國歷史的第一個高峰。

西漢版圖的拓展是從漢武帝開始的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在位54多年雄才大略的帝王,卻和秦始皇一樣有一個帝王通病,那就是當權力已經深入他們骨髓之後,他們對於正常的生老病死怕的要命,他們可以肆意踐踏對待別人的生命,卻對於自己的生命無比珍視,對自己的自己一言九鼎的權力,更是如同吸毒之人對待鴉片一樣,表現出了喪心病狂的依賴。

劉據是漢武帝的嫡長子,是漢武帝與衛皇后所生。漢武帝即位之初,藉助了自己的親姑姑長公主劉嫖的很大幫助,於是漢武帝母子投桃報李的娶了劉嫖的女兒陳阿嬌,並立為皇后。然後富家出生的陳阿嬌脾氣並不溫柔,而且沒有給漢武帝產下任何子嗣,而後漢武帝在平陽公主家串門的時候邂逅了美女衛子夫,於是寵幸之後就剩下自己的長女,而後衛家藉助衛子夫一飛沖天,成為漢武帝的外戚,而兩次守寡的平陽公主也得以嫁給了藉助姐姐衛子夫而崛起的大將軍衛青。

佔據天時地利的太子劉據最後卻成為悲劇性人物

隨著衛子夫得寵,陳阿嬌則日漸冷落,後來陳阿嬌採取“巫蠱”詛咒的事件暴露,陳阿嬌被廢,而衛子夫卻切到好處的為漢武帝生下了長子劉據,於是漢武帝封衛子夫為皇后,劉據則以嫡長子身份成為西漢皇太子。

在漢武帝即位之初,漢武帝就和秦始皇一樣,熱衷於求仙得道和長生不老藥,於是漢武帝上了很多當,但是老劉同志仍然熱衷此道,甚至喜得貴子加上頻繁的對匈奴戰爭等都沒有讓漢武帝放棄夢想長生,永享權力的理想,然而現實很殘酷,歲月如梭,漢武帝比他祖輩們都長壽,但是還是日漸衰老,而長生不老仍是水中花,鏡中月。

隨著漢武帝的身體的不斷衰弱,他對權力的渴望反而更加熾烈,不允許別人染指他的權力,甚至對他的兒子皇太子劉據也保持著深深的戒心,因為此時衛氏一族已經成為西漢最大的外戚,衛氏滿門皆富貴,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是大將軍,弟妹是平陽公主,衛子夫的姐夫是西漢丞相公孫賀等等。而年老的漢武帝,更是表現出對於死亡的恐懼,他諱言生老病死,嚴禁宮廷內進行各種巫蠱詛咒,因為他認為這些會加速他的死亡。

此外他對周邊之人充滿不信任,於是衛皇后、劉據等人無法靠近漢武帝,而依靠諂媚吹噓得以討好漢武帝的江充等人,則受到漢武帝的寵幸,此前丞相公孫賀被人舉報巫蠱詛咒漢武帝,而被漢武帝殺掉,於是舉報巫蠱就成為了江充等人打擊異己的利器,而新任宰相劉屈氂和大將軍李廣利等人和江充等都和皇太子劉據不睦。

老年的漢武帝已經沒有了曾經的睿智

漢武帝晚年居住長安城以外的建章宮,受到江充等人的阻撓,皇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是無法見到漢武帝的,而這種溝通上隔閡產生了加重了彼此之間的猜忌,而江充害怕劉據即位後秋後算賬,更是在漢武帝面前汙衊皇太子劉據巫蠱詛咒漢武帝,而皇太子劉據因為見不到漢武帝,恐懼漢武帝偏聽偏信之下,對他痛下殺手,於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長安城內發動軍事叛亂,準備武裝清除江充等人。而這樣反而坐實了江充等人的誣告,於是太子劉據的叛軍與漢武帝派出的平叛軍在長安街頭大戰,帝都長安血流成河。

最終太子劉據失敗,衛子夫自殺,劉據逃出長安,隱藏在長安城外,後來被發現後,劉據走投無路自殺身死,這就是漢武帝晚年昏聵之後的拙劣作品“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的長安之夜,成為了父子相互廝殺的人間悲劇

然而事情發生不久,漢武帝也漸漸反應過來,他可能受到蠱惑,而大臣田千秋也上書為太子劉據鳴不平,於是漢武帝經過重新調查發現了所謂劉據謀反的真實情況,最終漢武帝為太子劉據平反,此後漢武帝誅殺江充、劉屈氂等人,並將李廣利一家全部殺死,而此時李廣利正在與匈奴交戰,聞訊後立即投降匈奴。

劉據後來被漢武帝追諡為戾太子,據說中這裡的戾與漢語中“淚”(淚的繁體字)通用,在此處並無貶義而是表示對於劉據的悲憫,後來又建立了思子宮,作為對兒子劉據的懷念。

漢武帝死後,皇位由少子劉弗陵繼承,劉弗陵死後,皇位短暫由劉賀擔任,後來就回到漢宣帝劉病己的手中,而劉病己正式戾太子劉據的孫子,這也是算是上天給劉據這個悲劇人物的安慰吧。


大東北的小豆包


英明神武和受人敬仰的漢武大帝,在步入晚年的時候,變得性格乖張,孤僻難測,相信巫術和怪力亂神之說。

對身邊所有人都心存提防,即便是對於自己一手悉心培養的太子劉據,都變得不再相信,被人蠱惑之下,逼其自殺。

之後,回過神來的劉徹,以加倍的殘酷懲罰了蠱惑自己的相關一干人等。但是,聰明睿智的太子劉據再也回不來了,之後西漢一系列亂局的根源,就在於繼承人的斷層上。對此,漢武帝劉徹必須承擔最大的責任。

痛失愛子的劉徹,專門修建“思子臺”以做悼念。痛定思痛之後,漢武帝劉徹最終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接手了老劉家的江山社稷。





文史不假


“思子宮”為思念兒子之意,漢武帝晚年發生了巫蠱之禍,做了三十多年國之儲君的太子劉據因江充等人的誣陷,自盡於長安城數百里外的一戶人家裡。

同年,太子妃史良娣、長子劉進、兒媳王翁須等太子家人皆在長安被處死。“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失政的具體表現,所造成的後果也十分嚴重。


巫蠱之禍的由來

漢武帝近三十歲才有了第一位皇子劉據,對他極度寵愛,下令朝臣為皇長子劉據作賦,舉國同慶。七年後立劉據為太子,並且還違背自己的本心,建築“博望苑”,特別允許太子廣結賓客,總攬人才。

劉據雖然很受寵,但卻不恃寵而驕,這實在很難得。劉據為人處世都比較仁慈溫和,和個性剛烈的漢武帝開始發生了不少的矛盾,太子和皇后衛子夫甚至擔心武帝可能會廢掉太子另立別人。“巫蠱之禍”也就由此激化了。


劉據被誣陷,選擇了“清君側”

因為太子的個性和武帝不合,武帝朝的一些酷吏認為太子繼位後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所以處心積慮地要致太子於死地。其中尤以江充、蘇文等人最為賣力。

陽陵人朱安世“以武犯禁”,被太子外家公孫賀逮捕,一審下來,朱安世卻反誣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以巫蠱詛咒皇帝,“巫蠱之禍”就此開端。史書所記載“巫蠱之禍起於朱安世”。

在各人有心的追捕下,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諸邑、陽石兩位公主、大將軍衛青子衛伉、漢武帝長女衛長公主子曹宗皆處死。漢武帝令江充為使者辦理巫蠱案,帶領著巫師、兵士在長安四處挖掘,一挖到有木偶人的地方,則逮捕周圍居民以炮烙之刑逼供,一時間長安城因“巫蠱之禍”而死的高達數萬人。


隔絕矇騙了漢武帝之後,江充終於把矛頭指向了太子東宮,很快地就在太子宮內挖到了桐木偶人。太子劉據有口難辨,而此時的漢武帝正在甘泉宮裡休養,黃門蘇文等隔絕了外界一切信息。皇帝不知太子的情況,太子不知皇帝的生死。無奈之下,劉據只好集結門客,起兵殺死江充,燒死一眾巫師,蘇文則跑去甘泉宮誣陷太子謀反。

最後太子兵敗,門客滅族處死,士卒流放荒野,太子則被迫自殺明志。漢武帝晚年昏庸,沉迷仙術,過度猜忌,這才讓江充等無恥小人鑽了空子,釀成了“巫蠱之禍”。

郎官田春秋上書為太子鳴冤,漢武帝終於開始重新調查“巫蠱案”並嚴懲所有傷害太子劉據的人。首犯江充雖死,但夷三族;仿照劉據燒死巫師的事,燒死蘇文於橫橋;平定“太子謀反”出力最大的馬通被改姓、處死;誅殺所有因對太子作戰有功而封侯的人;參與誣陷太子的李廣利等人被滅族。武帝怒火之下處理了眾人,但事情平息了之後,思子之情則是越來越強烈了。

於是在宮中建“思子宮”以寄哀思,又在太子自殺身亡的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望而思之,期魂來歸。天下聞之皆悲,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狐史首丘


我從人性角度來說說吧。很多人都知道漢武帝被稱為大帝,是那個時代地球村的最強音,但我想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也是個人,他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偷偷落淚。



思子思的是被冤枉自殺的太子劉據。很多人覺得漢武帝不喜歡劉據,因為他子不類父。其實不然,或者說不一定。首先,很多人不知道漢武帝是比較晚育的,29歲才有了這麼個兒子,以至於大臣們一度懷疑皇帝的生理健康有問題,要求過繼兄弟的兒子來繼承帝業,穩固國本。所以劉據的出生,給漢武帝掙足了面子,漢武帝的歡喜勁不能言表。其次,再說劉據的母親衛子夫,出身低微,如果不是因為愛情,不是真的喜歡,漢武帝不會封她做皇后的,所以劉據絕對是愛情的結晶。最後,說說劉據的母族衛家和霍家,衛青出身騎奴,霍去病是個公子哥,他倆如果沒有才能,漢武帝不會給他們那麼多機會率大軍北征,他們也就不可能彪炳史冊,衛霍兩家的一切都是漢武帝給的。所以,漢武帝一開始絕對是非常疼愛這個長子的。



後來衛青死了,霍去病死了,衛子夫老了,李夫人備受寵愛,李家勢力越來越大。政治上,劉據又比較關注民生,與漢武帝想畢其功於一役,想把髒活累活都幹完的心態相左,以至於給了奸滑之徒可乘之機。巫蠱之案發,武帝誤以為太子謀反,太子與丞相劉屈旄戰於長安,最後劉據、衛子夫都自殺了,連帶衛家的幾個公主也死了。



至此,有人就要說了,死了就死了,漢武帝一生幹了那麼多大事,死了那麼多人,有什麼可後悔的。可是當時漢武帝什麼處境呢?其一,剩下的兒子都不中用,以至於皇位無人可以繼承,最後沒有辦法選了漢昭帝這個六歲的娃娃(很難想象一個活了七十多歲的老皇帝會後繼乏人),自然就會很後悔逼死了那個親自培養了幾十年的接班人,使祖宗的江山,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處於危險境地。其二,田千秋上書,為太子鳴冤,認為“子盜父兵”不是什麼大罪過,於是武帝幡然醒悟,知道有人在裡面挑撥離間,巫蠱之案是冤案,所以要為太子平反。並且,武帝晚年明白自己一生窮兵黷武是不對的,使大漢朝有了“亡秦之跡”,所以下輪臺罪己詔,讓田千秋做丞相,封富民侯。此時,他也會想起太子生前對他的勸告,更加覺得劉據是個好的繼承人。其三,漢武帝晚年對外戰爭接連慘敗,主帥李廣利甚至投降了匈奴人,這時候難免會想念當年的衛霍功業,自然也會思念流著劉衛兩家血液的太子劉據。

所以建思子之臺,為死在異地的太子招魂,是一個老父親最後能做的事情了。


江左劍客


劉徹晚年,是一個昏君比較暴力,而且還誅殺了很多的人,皇后衛子夫還有太子劉據都沒有幸免,當時他殺害妻子,殺害自己的孩子,還不肯罷休,竟然還要將劉據滿門抄斬。

所以當時,比較年小的劉據,三個兒子也被殺,劉據的大兒子劉建,有一個孩子叫做劉病已,當時,人稱皇曾孫,因為剛出生不久,所以根據漢法說,襁褓中的嬰兒能夠免於死罪,所以,又不用以才能夠得到劉居故人攤手的引起的照顧,當時的漢武帝都不知道有這個孩子的存在。後來,田千秋上書說,替太子鳴冤說,劉徹殺錯人了,不應該把太子給殺了,漢武帝那個時候才醒悟,自己被奸人所矇騙,犯下了滔天罪行,便又誅殺了曾經要追捕捉拿太子的一大群人,然後還建立了思子亭去想念自己的孩子,想念自己的妻子。



檀殷飛


在漢武帝劉徹晚年時,迷信神鬼之說,從而寵信趙人江充與鉤弋夫人等奸逆小人,太子知道江充等為人做派,江充為了防止將來太子繼位後對自己下手以及幫助鉤弋夫人爭寵,利用漢武帝去湯泉宮養病不在朝廷的時段,製造巫蠱之亂陷害太子,並阻止太子聯繫到漢武帝,太子一怒之下斬殺了江充,其實太子的本意是幫助漢武帝剷除朝廷內的奸臣,漢武帝的使者害怕被太子斬殺便告訴漢武帝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最終太子被認為反叛作亂準備弒君奪位之人,於是父子之間兵戎相見,最終太子劉據、其母親衛子夫等人盡被逼自盡,後來漢武帝幡然醒悟,知道自己怨殺了太子等人,飽受老年喪子之痛,率先為太子平反,同時建立思子宮,以表示自己對太子的思念。


晴空喜歡笑呵呵


漢武帝建立這個思子亭,事實上,更多的也只不過是體現了他對那個時期所犯的一種錯誤的一種認錯態度,不僅僅是要對自己的兒子道歉,還要對自己的皇后,對自己的丞相,對自己曾經犯糊塗死掉的那一批人道歉。

關於漢武帝末期,他的太子最後死亡這件事情,我曾經說過一下,漢武帝到了末期,相信了黃老道學,因此,忠實於煉丹和修仙,修仙嗎?那自然就是要跟其他的人要脫離接觸,這個時候,漢武帝開始不問朝政,讓一些小人去管理朝政。

結果這個小人利用丞相公孫賀當初的巫蠱之案,開始大規模的清除異己,大肆虐的屠殺無辜,當時坐鎮東宮的太子十分不滿,因此想去見自己的父親,但是由於這個小人管理著漢武帝的飲食起居,所以禁止太子去見父親,並且開始迫害太子。無奈之下,太子只能夠逃離都城,然後舉兵開始以清君側的名義,要清除小人去見自己的父親,是,畢竟漢武帝才是老大呀,結果這個小人連滾帶爬的爬到漢武帝那邊說太子謀反了,漢武帝沒有分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直接二話不說將自己兒子給處理了,連帶著自己的皇后衛子夫也一起牽連了進去,此同時,受此案牽連之者,甚眾。

但是明君畢竟是明君,漢武帝也能夠算得上是千古一帝,開始也想明白這件事情,覺得不大對勁兒,因此自己開始徹查這方面的事情,突然就發現自己身邊這個小人還真是一個小人,因此把這個小人給處理了,開始認錯,並且認真的改錯誤。

建立這個思子亭也是認錯的一部分,除此以外,漢武帝還自己親自下田進行耕種。鼓勵當時的老百姓一起恢復農業生產,(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恢復國家的庫房。

其實,漢武帝晚年鬧出這樣的事情,也和漢武帝身邊的朋友,或者說那些可以信任大成走的七七八八 也有很大的關係,這個時候的漢武帝那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你比如說衛青和霍去病兩個人,只要有任何一個人當時還活著,誰敢攔著皇宮門口,敢攔,直接殺,殺了以後去見漢武帝,像漢武帝直接把事情跟他說,那漢武帝會鬧這樣的事情嗎?

太子也不用死了,皇后也不用死,也不至於說漢朝在最後鬧得這麼亂,最後漢武帝自己差點兒晚節不保,建立這種亭子,一方面像自己兒子認錯,另一方面也是像那些人才道歉,說我不應該任用小人的我應該好好的任用那些人才只要有人才在我兒子會死嗎?同時我也以後要疏遠這些小人,這小人。別看他們平常所做的事情很微小,但是真正危害一個國家能夠把一個強大的帝國徹底給摧毀了。

之漢武帝通知過著各種各樣的措施,也讓漢武帝避免了晚節不保的命運。


漩渦鳴人yy


漢武帝,西漢的第七位皇帝,歷史影響深遠,後世評價中有褒有貶,貶義的評價便是跟漢武帝晚年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有關,而漢武帝之所以建造“思子宮”,也與“巫蠱之禍”有關。

關於“巫蠱之禍”,要從漢武帝徵和年間說起,古代皇帝,正所謂有後宮佳麗三千,漢武帝的後宮中佳人自然也不少,而這些妃子為了獲取漢武帝的恩寵,便想用巫術來達到目標,並且還能利用巫術來詛咒自己的競爭者,在那時,經常發生因後宮的巫蠱之事而牽連朝中大臣的事件。

關於巫術的使用,大多是用一些木頭人之類的,隨著巫蠱之事的接連發生,讓漢武帝心中也生出疑慮,懷疑是不是有人詛咒他,有了這種懷疑之後,再加上漢武帝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於是,漢武帝身邊的近臣江充便對漢武帝說他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可想而知,漢武帝大怒,命令江充徹查此事。

之後,江充指使巫師告訴漢武帝:“宮中有蠱氣,不將這蠱氣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會好。”於是,漢武帝命令江充進宮查探,之後,江充便說在太子的宮中找到的木頭人最多,誣陷太子劉據,最後使得太子劉據起兵,決意“清君側”,雖然江充最後被殺,但是太子的行為也被說成造反,當漢武帝醒悟這一切都是奸臣陷害時,為時已晚,太子劉據已經自殺,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

“巫蠱之禍”牽連眾多,使得當時社會動盪不安,對漢武帝來說,這是他的一個汙點,而且,也在這場禍亂中,失去了他培養的接班人。也正是因為這個事情,漢武帝憐惜劉據的無辜遭害,修了一座“思子宮”,又在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以表達自己的哀思。


說與山鬼聽


漢武帝建思子亭是因為他晚年時輕信讒言從而引起巫蠱事件,造成戾太子一家人被殺,武帝幡然醒悟後,給戾太子平反的同時,建立了思子亭。

丞相公孫賀為贖兒子貪汙軍餉之罪,花大力氣將朝廷通緝的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但是朱安世反告公孫賀之子製作木偶埋在土裡詛咒武帝。武帝大怒下詔將公孫賀及相關人員處死,“巫蠱”事件開始發酵。

隨後,各類方士、神巫齊聚京都,以左道旁門迷惑眾人,無所不為。一些女巫還混到宮中,教後宮妃嬪和宮女們到處埋藏木頭人,有爭吵時,就向武帝告發對方。一些大臣也趁機興風作浪,後來武帝身體出現不適,奸臣江充藉機向武帝進讒病因是有人用巫蠱術詛咒武帝。武帝深信不疑,於是派江充徹查。江充素與戾太子及衛皇后不和,為了避免武帝去世後被清算,決定把禍水引到戾太子身上,造成戾太子一家被殺。


再後來,以巫蠱名義相互告發的案件逐漸增多,而經過調查後發現多有不實。漢武帝霍然醒悟,立即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把曾對戾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處死,又派人修建了思子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