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邦知道劉恆後來當了皇帝,會是什麼感想?

許都青年


我想劉邦應該不會太驚訝吧,畢竟這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劉邦知道漢室江山會有一場浩劫

崛起草莽之間,轉戰天下七年而建國稱帝的劉邦在死前就已經預見漢室江山必有一場動亂。

當確定太子之位不可撼動時,為了確保自己最喜歡的兒子趙王如意和戚夫人的安全,年邁體衰的劉邦專門聘任曾有恩於呂氏的汾陰侯周昌為趙相,希圖藉此保全戚氏母子。

之後又強拖沉珂病體,與天下諸侯臣民簽訂“白馬之盟”確立“非劉氏不得王”的原則,試圖以此來鉗制呂氏家族的發展。

另外在病入膏肓勢難再起之際,又冒天下之大不韙,命陳平灌嬰等人持節入軍營收殺患難與共的好兄弟,自己的連襟樊噲。

所謂種種,無非是為了遏制功臣集團和外戚集團的過分壯大,威脅到漢室江山的穩固。而如果在深入挖掘,那就是出於對太子劉盈能力的懷疑和不信賴。

但即便如此,在其臨終之際還是承認自己所做的一切並不能完全弭縫矛盾,根除禍亂,於是在託孤大臣的安排上做了最後的掙扎,並且斷言“安定劉氏天下的必定是周勃”其後,天下形勢的發展一如劉邦所言。

二:劉邦不喜歡薄太后,就一定不喜歡劉恆嗎?

早在列國紛爭之際。著名相士許負就曾斷言“薄夫人所生之子當為天子”,而在劉邦還混跡街頭,鬥雞走狗的時候,許負就曾根據呂雉及其一雙子女的面向斷言劉邦貴不可言,事後果然一一應驗。

再說劉邦本人,破強秦,亡霸楚,出身草莽而富有天下,一生事業之所以如此巍巍赫赫,關鍵就在於他深具“識人之明”和“用人之智”。進而達到“物盡其力,人盡其材,各得其做,天下大安”的境界。

生性內斂沉默寡言的劉恆在劉邦心中映像怎麼樣,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堅信“虎毒不食子”的道理,在漢室初建,宗室卑弱而功臣、外戚極度膨脹的時期,為了眾建蕃屏,穩固天下不惜冊立有“以後謀反可能”的劉濞做吳王的劉邦,又怎麼會將親生兒子送去代地送死呢?

所以,依我個人淺見,劉邦對劉恆的期許或許沒那麼大,但對劉恆的能力絕對是十分信賴的。

首先,代地瀕臨匈奴,而此時的匈奴在雄主冒頓的帶領之下正如日中天,甚至於劉邦本人都曾遭遇“白登之辱”。如非對劉恆有足夠的自信,他又怎會將劉恆封為代王?而入代之後的劉恆確實也在身邊集聚了一批能人,且匈奴一直未曾有機會自代地入中原。

所以說,在預知漢室天下有場浩劫的前提下,將沉穩低調,外渾厚而內有波濤的劉恆封到代地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保全方式呢?

三:劉恆為天子是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最是無情帝王家,平衡各方勢力,確保江山永固,這是劉邦登基之後一直到死都在努力的事情,而在陳平、周勃等功臣勳貴平定“諸呂之亂”後。漢室宗親、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三者之間的權力平衡被徹底打破。由於有過“剿滅異姓諸侯王”和“諸呂之亂”的前車之鑑,功臣集團自然不願意再覆轍重蹈。以此而言,功臣們的選擇餘地真的不大:

漢惠帝本人無子(史家說,即便有也是假的),那麼,如果要繼續漢惠帝這一支的話,新君只能從旁支中選擇入繼。這樣一來,被選擇的對象就只有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以及其他尚在襁褓的嬰兒。但擁立雄強有力、文武兼資的劉襄或劉章是功臣們所不願意看到了。至於其他的孩童嬰兒又是宗室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新君只能從劉邦現在的兒子中挑選。

由於劉邦成家晚,發跡也晚的緣故,終其一生只有八個兒子,除了長子劉肥和次子劉盈是微賤時所生,其他的都是在發家之後所生的。而經過呂氏之亂後,見存於世的只剩下: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而淮南王劉長又是呂雉一手養大,恩情深厚,情同母子。且生性驕悍,為人霸道,一旦立他為帝,難保他不會為呂氏報仇。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淮南王劉長自然就被排除了。

最後剩下的代王劉恆,既沒背景,也無勢力,且生性敦厚,仁愛慈讓。又和呂氏沒有牽扯,如果立他為帝,不僅可以常保富貴,不用擔心外戚崛起,而且還可以彈壓宗室易於控制。於是,在各方勢力百般考量、千番較量之後,無權無勢,形單影隻的代王劉恆成了大漢天子。

綜上所述,我個人以為,面對劉恆為帝的現實,雄才大略不世出的劉邦應該不會太過驚訝,甚至於還有些欣慰吧,畢竟這諸多子弟中,還有這樣一個能夠將漢室江山經營的固若金湯的兒子。所以說,劉邦是可以含笑九泉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聯繫作者


狐筆春秋


劉邦本來是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他和呂后的兒子劉盈。劉盈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漢惠帝。

但是,劉邦最愛的兒子卻是劉如意。後來劉如意當了趙王,被呂后給毒死了。

劉邦對自己長子劉肥也不錯,畢竟當時天下最富有的齊國,有著七十座城池的齊國,被劉邦封給了劉肥。

劉肥可以說是除了劉盈之外,得到劉邦賞賜最豐厚的一個。

劉邦總共有八個兒子,但是,最終得到他的皇位,並且把漢朝引入正規,發揚光大的卻是他最不寵幸的兒子劉恆。

劉恆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漢文帝,為什麼說劉恆不受劉邦寵愛呢?

這從劉邦給他們的封地,就可以看出,因為劉恆是代王,代地正好和匈奴相鄰。這個地盤,經常會發生戰爭。

在這個地方當王,也是最容易戰死的。你看,劉恆偏偏就分了這麼一個地盤。這說明他在劉邦心理最沒有分量。

若是劉邦知道了劉恆當了皇帝,他要怎麼說呢?

恕我眼拙,沒看出你是潛力股來。還是說,之所以把你分到代地,其實是我在考驗你。

這些肯定都不是了,因為劉恆能當上皇帝絕對是意外。

要不是一連串的意外,皇位怎麼可能輪到劉恆當。

劉恆的幸運在於,呂后的兒子,二十四歲就去世了。

呂后就這麼一個兒子,兒子去世後,呂后就執掌了朝政,在這期間,她大力提拔姓呂的當王。極力的打擊劉邦的兒子。

其中,劉邦的八個兒子中,劉肥被呂后欺負的窩囊死了,劉如意被毒死了,劉友被呂后派軍隊圍住,活活餓死了,劉恢被逼死了,劉宏打獵的時候,染上了病毒死掉了,呂后就殺了他的兒子。

劉邦的八個兒子中,最後就剩下劉恆和劉長兩個人了。

到了呂后去世之後,大臣們重新選擇皇位接班人的時候,就只能從劉恆和劉長,這兩個劉邦的兒子當中來選了。

但是,劉長是呂后養大的,呂后是被功臣派滅了族的,所以,能選的也只有劉恆了。

當然了劉邦的孫子裡,有很多能人,比如說劉肥的兒子劉襄,劉璋等人。他們誅滅呂氏一族的時候,還立有大功。

但是,這幾個人太猛了,大臣們覺得選擇他們當皇帝,大臣們會受氣,所以,他們就選擇了相對比較老實的劉恆當皇帝。

劉恆沒當皇帝之前是很老實,但是,當了皇帝后,他才露出真面目來。大臣們才大呼上當,原來劉恆一直是在裝弱智,裝孫子。

你看劉恆能當皇帝,是不是一連串的意外。

最後,劉邦若是知道劉恆當了皇帝,他肯定會說,心機婊,心機婊,連你老爹我都給騙過去了,你真行呀,好樣的,這才像我劉邦的兒子。


漢史趣聞


先聲明一下,劉恆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文帝。

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看劉恆在劉邦的眼裡是個什麼地位,若是劉恆是劉邦最喜歡的皇子,劉恆當皇帝,劉邦肯定覺得是理所當然。

但是,劉邦若是不喜歡劉恆,他當了皇帝,劉邦肯定是難以置信的。

劉邦有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在劉邦心中的地位,肯定是不一樣的。

那麼如何判斷劉邦到底喜歡那個兒子呢?

這從劉邦的日常生活中以及他給兒子的封地的位置,可以看出他對兒子的喜歡程度。

大家都知道劉邦平生最愛的一個妃子是戚夫人,戚夫人為他生的兒子叫劉如意,你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劉邦有多麼喜歡他了。

那麼劉邦喜歡劉如意喜歡到什麼程度呢?

他竟然有了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要知道劉如意是劉邦的第三個兒子,按照皇位的傳承製度。他是不可能當皇帝的,因為他是小老婆生的。

劉邦想把之前立的他和呂后的兒子劉盈給廢掉。雖然這件事最終沒有幹成,但是,可以看出劉邦對兒子劉如意深深的父愛。

再說太子劉盈,他是劉邦的第二個兒子,他之所以能當太子,就是佔了母親的光,他的母親呂后是劉邦的正妻,他是嫡出的皇子,所以按照古代皇帝繼承人的制度,他是最佳人選。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他也就是佔據第二吧。

劉邦的長子劉肥,這個兒子是劉邦的私生子,因為母親沒有名分,所以即使是劉邦兒子中最年長的一個,也不能被立為皇位的繼承人。

不過劉邦對他還是很好的,畢竟劉邦把當時最富庶,地盤最大的齊國給了他,讓他當了齊王。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劉肥在劉邦的心目之中佔有一席之地。

皇四子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他的母親是薄太后,薄太后原來是魏王魏豹的妻子。在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的時候,韓信把魏國給打敗了,就把魏國的家眷上繳給了劉邦,劉邦看薄太后姿色不錯,就把她收入到了後宮。

不過劉邦並不喜歡她,只給她有過一夜情,就生下了劉恆。

劉恆的母親不受劉邦的寵愛,劉恆也跟著被劉邦冷落了,後來劉邦把劉恆封到了代地當代王。

代地不僅地方小而且和匈奴的地盤交接,所以這個地方可以說是當時全國最不好的一個封地。

這也就是說劉恆應該算是劉邦最不喜歡的一個皇子。

不過傻人有傻福,劉恆最後竟然很意外的當了皇帝。

劉邦若是知道他能當上皇帝,肯定是可以驚掉下巴的。怎麼可能是這個兒子當皇帝呢?在八個兒子中,就數劉恆資質平平。就數他不會哭不會叫,看上去好像還有點傻。

其實這正是劉恆的保命之道,說白了這是他的偽裝,因為他懂得自己不是劉邦寵愛的皇子,所以,他知道即使自己去劉邦面前表現,也沒任何用,反倒會遭到其它皇子的陷害,還不如裝傻充愣呢。

結果就是劉恆的裝傻充愣救了他的命。

後來呂后屠殺劉邦的皇子的時候,單單就把劉恆給放過了,他是唯一一個沒有受到呂后打擊的人。

劉邦的第五子是劉恢,受封為梁王。也就是原來彭越的地盤,大致在今天的河南。

劉邦的第六子是劉友,受封淮南王,也就是原來英布的地盤,大致在今天的安徽。

劉邦的第七子是劉長,是劉邦和一個宮女生的兒子,被呂后養大的。到呂后死前,就是他和劉恆兩個人活了下來。

劉邦的第八子劉建,也就是原來盧綰的地盤,今天的北京。

你看是不是劉邦的兒子中,就是劉恆的封地不好吧。


史學達人


漢高祖劉邦出身布衣,從起兵前不過是個泗水亭亭長。不過,這個長期混跡於市井的劉家老三,身邊倒也不缺女人。在迎娶呂雉之前,他便和當地的曹寡婦有了夫妻之實,還生下了大兒子劉肥。如果劉邦日後沒有娶呂雉,又未起兵反秦,或許劉邦也就談不上選立接班人了,因為他那點財產說不定還不夠自己作的。

陰差陽錯,劉邦前去呂太公家做客,不成想當了呂家的女婿。結果,劉邦又娶了呂雉,剩下了次子劉盈。劉盈乃是正室所生,自然比私生子劉肥得寵。不過,後來劉邦於秦末戰爭中迅速壯大,這才又和其他女人生了另外六個兒子。

在劉邦的八個兒子中,長子劉肥是外室所生,次子劉盈則是嫡長子,被立為了太子,三子劉如意是戚夫人所生,最為得寵。至於其他幾個兒子,都不太受劉邦重視。尤其是後來被擁立為皇帝的四子劉恆,更不受劉邦待見。

劉恆的母親薄姬前半生頗為命苦,她本是魏王魏豹的夫人。在劉邦戰勝了魏王豹後,便將薄姬收入宮中,並以勝利者的姿態臨幸了她。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就這麼一晚,薄姬便懷了劉邦的骨肉,為其生下了四兒子劉恆。

按照劉邦晚年的想法,曾打算廢黜太子劉盈,改立三子劉如意為太子。不過,呂后勢大,又得到張良等人的暗中幫助,所以才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劉邦雖然知道呂后手段殘忍,但也沒成想她會如此惡毒,毒死了劉如意,又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呂后的種種作為,使得漢惠帝劉盈大受刺激,才二十多歲便一命呼嗚了。劉盈一死,呂后又掌權了一段時間,結果又禍害死了自己的親孫子,接連逼死了劉邦幾個兒子,最後只剩下了四子劉恆與少子劉長。

及至呂后一死,周勃和陳平等人剷除了呂氏諸侯王,並暗中決定迎立劉邦四子代王劉恆進京稱帝。這樣一來,原本最不受劉邦待見的劉恆,反而成了大漢天子。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皇帝便是大名鼎鼎的漢文帝,文景之治的主要締造者,為漢武帝征討匈奴積攢了雄厚的財富。

至於劉恆繼位稱帝一事,劉邦在九泉之下究竟會怎麼想,我們顯然是不得而知了。不過,如果劉邦死前能夠預知劉氏子孫會如此悽慘的話,定然會先下手為強,儘早剷除呂后。只是,這一切也都是假如。或許,這也是劉邦子孫的劫難吧!


夕陽下的晚楓


如果劉邦知道劉恆後來當了皇帝,他一定會認為天意不可違,薄姬這女子果然孕育了龍種;接著他也會感到遺憾,遺憾的是他的愛子劉如意沒有當上皇帝;最後劉邦會感到欣慰,那就是呂后這個悍婦終究沒有完成篡漢壯舉,他的江山還是在劉氏子孫後代手中,他可以確認的是劉恆確實是他的親生兒子!薄姬的母親是魏國公主,她生下薄姬後找著名的相術大師許負給女兒看相,許負說此女將生下天子!這個許負是當時著名的相術大師,他曾經在農田裡給呂稚、劉盈、魯元公主母女看過相,並預言他們都是大富大貴之人,又說劉邦的面相富貴不可言。

薄姬長大後雖非國色天香,但是也出落得亭亭玉立,是一個典型的美人,於是她的母親將她送到魏國王宮中為嬪妃。薄姬本來是西魏王魏豹的愛妾,但是兩人同居多年沒有生下一個孩子;儘管如此,魏豹聽聞薄姬會生下天子的預言後,還是十分寵信薄姬。由於魏豹聯合項羽攻擊漢軍,劉邦命將軍曹參擊滅西魏國,並將薄姬送入織布局織布。劉邦偶然進入織布局,看見薄姬有三分姿色,於是召她進宮侍寢,不久後就有了生孕,生下王子劉恆。日理萬機、身邊又不缺乏美女的劉邦為何會去織布局見薄姬呢?原因有二:一是劉邦聽聞薄姬會生下天子的預言,因此他主動去給薄姬播種,免得薄姬跟別的男人生下天子;二是薄姬的閨蜜,劉邦的寵妃管夫人、趙子兒兩位美人極力在劉邦面前推薦薄姬,因此薄姬才跟劉邦有了一夜之歡。

劉邦其實並不喜歡薄姬,他更喜歡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因此在薄姬懷孕後,劉邦就再沒有寵幸過她了。薄姬生下兒子劉恆後,劉邦也很少去看望薄姬母子,薄姬也是一個生性淡薄的人,她不爭寵,不謀權,只是安心的帶著兒子成長。劉恆八歲時,被劉邦冊封為代王,並很快在大臣的輔佐下就任。戚夫人得到劉邦的獨寵,呂后也經常睡冷坑,因此呂后十分嫉恨戚夫人卻同情與自己一樣受到丈夫冷遇的薄姬。劉邦死前想立自己的愛子劉如意為太子,因為他覺得劉如意更像他,而呂后生的兒子劉盈過於仁弱,一點不像他。呂后採用張良的計謀保住了兒子的太子之位,又在一眾大臣的支持下保住了皇后之位。

劉邦最終冊封愛子劉如意為趙王,並委派對呂后有恩的周昌為趙國丞相保護劉如意,劉邦的想法是呂后雖然強勢,但是隻要不傷害戚夫人劉如意母子即可,至於呂后想篡漢自有大臣阻止。劉邦去世前呂后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功勳集團與劉氏皇族都無法制衡呂后,皇帝一系只能在劉盈一脈相傳,只是萬萬想不到的是默默無聞的劉恆後來當了皇帝。呂后見薄姬在宮中孤苦無依,在處理了戚夫人後,呂后突出慈悲允許薄姬到代國劉恆處養老,因此薄姬躲過了一劫。大臣們在誅滅呂氏集團後,考慮到薄姬性格溫婉,母族勢力又弱小,因此以劉恆是劉邦親兒子為由,擁立劉恆為皇帝,而薄姬則成為了皇太后。


大秦鐵鷹劍士


劉邦頗感意外!

大該是愛屋及烏吧,劉恆的母親是薄姬,並不得寵,所以劉邦也不會格外看待她生的孩子。同樣,劉邦寵幸戚夫人,很想將劉如意改為太子,結果致死也沒有實現。所以劉邦最想讓即位的人是劉如意,劉恆繼承皇位是他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
(劉邦劇照)


人們只明白母以子貴的道理,其實子以母貴同樣可以說的通。比如子楚(秦始皇父親)之所以被派往趙國充當人質,就是因為母親夏姬不得寵、地位低,後來他被立為王太子,完全又是因為繼母華陽夫人受寵的緣故。

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陳豨造反被殺後,劉邦就將代國封給了劉恆,當時他才8歲。緊接著彭越被殺,五子劉恢又被封為梁王,這都是劉邦的周密安排。

劉邦最看重的兩個兒子是長子劉肥和三子劉如意。

齊國是最大的諸侯國,管轄72座城池。齊王原來是韓信,項羽被滅後,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軍權,然後改封楚王。齊國就給了長子劉肥,然後讓功勞第一的曹參做了齊國丞相,輔佐劉肥。
(呂雉劇照)


劉邦最放心不下的是三子劉如意,他們母子是呂后最忌恨的人,劉邦為防止被呂后加害,生前還特別把周昌派往趙國做丞相。周昌為人耿直,有恩於呂后,當年就是他以死相諫才阻止了劉邦廢劉盈的打算。所以讓他保護劉如意,劉邦稍稍放心。

但是千算萬算,劉邦沒有看透她老婆呂雉的心。

按照劉邦的安排,身後的漢朝萬無一失。儘管不喜歡劉盈,但他只有16歲,而且有蕭何、曹參、王陵、陳平等人為相的輔佐,及周勃的太尉保駕、幾個同姓弟兄諸侯王眾星拱月一樣的擁護,劉盈一脈可以順利的往下傳。

但是劉邦剛一閉上眼睛,呂后就囚禁了戚夫人,之後將她的兒子劉如意從趙國要挾回來,之後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折磨死,然後毒死劉如意。

其他幾個兒子也都是慘不忍睹。

呂后想毒死長子劉肥,劉肥用一個城陽郡獻給魯元公主,並尊其為母,呂后心情大悅才放了劉肥。

呂雉把戚夫人做成有“人彘”後,故意讓仁懦膽小的劉盈去欣賞傑作,結果劉盈差點被嚇死。從此悲觀厭世、沉淪酒色,朝政也撒手不管,七年後便憂鬱而終。

呂后還想把劉恆除掉,聰明的劉恆不上套,即不奉詔入京,也不聽從呂后的調令去趙國為王,最後呂后無計可施,也就放任不管了。

五子劉恢、六子劉友都被迫娶呂家女子為妻,劉恢被逼自殺,劉友被呂后囚禁後活活餓死。

七子劉長、八子劉建尚且年幼,實在威脅不到呂后的利益,所以也沒有為難他們。劉建在呂后去死之前就去世了,史書沒有記載死因是否和呂后存在關係,但是他唯一的兒子死於呂后之手。
(漢文帝劇照)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諸呂被滅,周勃、灌嬰、陳平等人權衡利弊,將代王劉恆擁立為帝。

所有的這一切,完全出乎劉邦的意料,他沒想到在他去世的十五年裡,漢朝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假如劉邦知道劉恆當了皇帝只會驚訝,原來自己的良苦用心全部付之東流,自己也不知道應該去喜,還是去憂。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首先劉恆是驚訝的!

諸呂之亂爆發,劉襄在外,但陳平、周勃等功勳集團在內,發動宮廷政變,掌控先機,搞出個挑選皇帝這個招數,劉恆“中獎”。

(周勃)

劉恆也很懵,張武等人倡議,應當稱病謝絕,靜觀其變,但宋義之孫中尉宋昌卻陳述出三個理由,說盡開國勳貴的心思,最後,他說“大王不要懷疑,去吧”。

儘管這樣,劉恆還是猶豫,總感覺天上不會掉餡餅,皇帝不會輪到他劉恆身上。於是,跑著去見薄姬,商定還怎麼辦?

母子兩人沒出個結果,乾脆將選擇題給老天爺來做,占卜是大橫,也就是說不久將做天子,劉恆依舊沒動身,連忙讓舅舅薄昭去找周勃,確認一下。

最後,劉恆才笑著對宋昌說:“果如公言”。



所以,劉恆對他做皇帝這件事是抱有遲疑態度,懷疑心態,內心處於不可思議,他是驚訝的。同樣,劉邦也是,壓根就沒想到。

為什麼?

一,薄姬幾乎沒有存在感。

薄姬本是魏豹的女人,但魏豹自滿驕傲,沒多久,就被劉邦打敗,死了。薄姬變成了俘虜,進入織布房打零工。有一天,劉邦忽然發現,薄姬還是有幾分姿色,見色起心。

可是將她納入了後宮,卻一年多沒幸她,還是當年的好姐妹開口央求,薄姬才被幸,她是幸運的,一炮懷孕。

後來,生下劉恆,然後就沒然後了,可以說,薄姬是沒有存在感的,且,薄家也普普通通,並不大富大貴,子以母為貴時代,劉恆的存在感也沒多少。



二,劉邦的計劃中沒有劉恆

劉邦立漢,劉盈成了太子,但劉邦乍眼一看,自家的兒子劉盈仁弱,一點也不像自己。反倒是戚夫人之子劉如意“類己”。

外加戚夫人的枕頭風,劉邦動搖了,打算廢黜劉盈,改立劉如意。呂雉去找張良,讓他出出主意,由此請來了商山四皓。劉邦這才放棄了立劉如意為太子的念頭。

劉盈太子穩固,之後的年頭,劉邦一直在計劃,在謀劃,防止呂氏奪取劉氏的江山,所以,一,平衡朝勢,二,訂“白馬之盟”,三,差點殺樊噲,四,病榻交代人事安排。

劉恆在哪裡?他在公元前196年,就被立為了代王,去了胡漢雜居的代國,使之成為抵禦匈奴的第一道屏障,庶長子劉肥去了齊地。



所以,劉邦的計劃裡是沒有劉恆的。

公元前195年,劉邦死了,一切照舊,劉盈在位七年,七年之中,司馬遷高度評價說:“政不出房戶 ,天下晏然。”

但公元前188年,劉盈死了,即刻打破劉邦的計劃,接著呂雉稱制,呂氏家族走向舞臺……偏離了劉邦的計劃……劉邦預期的政治結構也是消解,架空,突然“砰……”諸呂之亂爆發,結構破了,破而立,劉恆立起了新的結構。

毫無疑問,劉邦是驚訝的,朱元璋也是哈。


史小二記


劉邦若是泉下有知,知道經呂后之亂後,自己的另一個兒子當了皇帝,而且把國家治理的好好的,國力更加蒸蒸日上了。那麼一定會拍手稱快道:這波操作朕喜歡玩的6不6!

試探或者高招

劉邦要廢劉盈立劉如意,不全然是貪圖美色。是一種對朝臣的試探,這次試探的結果很顯然,朝臣站在了呂后那一邊。

亦或是劉邦更加高明,來一招棄車保帥的高招,不過誰是車是劉如意,帥是誰,劉邦指定的人選不止劉恆。

不起眼和佈局

劉邦經歷了多年戰爭之後,也悟透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就是往往最不起眼的那個人就是最有威脅的。被劉邦留下後手的,就只有劉恆最不起眼,從其被封代王之後從此低調做王就可以得知避免了被殺就可以得知。

劉邦悟透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先於人。典型的例證就是“白馬之盟”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等於就是為了之後大家徹底消滅諸呂提供了依據。劉邦定然是想了一下自己百年之後可能會發生的局面,也不排除是張良等人幫其想的。所以劉邦就不得不提前開始佈局。不然自己辛辛苦苦打著江山有何用?




既然劉邦這麼擔心呂后,為什麼又不直接殺了呂后了事呢?因為劉邦在政治上是需要呂后的,其一是幫其殲滅那些諸侯王,其二就是自己萬一掛了,還有一個挑大樑的,因為呂后會按照他制定的國家政策走,而戚夫人的卻沒有這方面的才能。所以劉邦不能殺呂后。

劉邦把自己能做的就都做了,所以盡人事,聽天命。天命不在劉氏,那麼也是沒辦法的。這樣再來看劉恆上位之事,就有點可怕了,很有可能就是劉邦的安排之一。劉邦的兒子有幾個,安排為後手的也不止劉恆一個。只是最後劉邦的兒子諸多都被呂后殺了,差點就把劉邦的佈局全部滅掉了,不過這些後路裡面有個很低調的劉恆保住了性命,最終得了天命。

以上純屬在下突發奇想的猜測,所以可以當個故事來看看。


淡看天上月


那麼劉邦絕對會笑死的!在劉邦眼裡,最不中用的帝位繼承人就是漢惠帝劉盈,劉邦覺得這個長子太娘炮不適合當皇帝,但是因為那是呂后唯一的兒子,呂后又對自己太過恩寵劉邦不忍廢之,這才給了漢惠帝登基稱帝的機會。後來漢惠帝被呂后自己嚇死,呂后隨便抓個人來繼承帝位,這個新皇帝從血緣上看實際已經不是劉邦的兒子了。只是劉邦這個時候已經死了好多年了,什麼都不知道了。假如可以讓他有機會從墳裡爬出來,他肯定會追著呂后暴揍的。

劉恆能夠即位為帝對劉邦來說完全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劉邦的兒子當中,劉恆是年紀僅次於劉盈的孩子,在即位的時候已經二十好幾歲,正當壯年。劉恆即位後當天便把自己的部隊派出去接管了長安城的城防,幾個御林軍統領也全部換成了自己人,這足以看出劉恆的運籌能力。

其次,劉恆在執政方面秉承劉邦的與民休養生息,行政無違而治。讓官府儘量的少去擾民,讓百姓自行發展休整,這在當時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發展策略,漢文帝與兒子漢景帝開啟了文景之治,這才有了漢武帝反擊匈奴的實力。由此可見,漢文帝很肖,絕對對得起劉邦!


優己


筆者:竹間19叔

身為最默默無聞地一位皇子,竟然當上皇帝,而且還將國家治理如此之好,劉邦想必也會驚歎,畢竟他很少正眼瞧過劉恆。

下面,我就從劉邦8個兒子開始分析:

趙王劉如意

趙王劉如意是戚夫人之子,因為性格很想劉邦,深受劉邦喜愛,曾經想廢太子劉盈,立劉如意,戚夫人也很有本事,把劉邦迷得神魂顛倒,可惜就差一步並能成功了。


劉邦見廢長立幼行不通,就將劉如意封為趙王,讓他們去趙國,還派了周昌(對呂雉有恩)輔佐趙王。這周昌也是盡心盡力,劉邦死後,呂雉三次召見趙王,周昌三次抗命。最後呂雉無奈,先把周昌(內心清楚呂雉做法卻無法違抗)誆進宮中,然後再把趙王召進宮中,本來呂雉鬆了一口氣,哪知劉盈寬厚得知母后之心,就日夜與趙王共處,讓呂雉無法下手,百密終有一疏,趙王劉如意還是被呂雉毒死了。

戚夫人也被呂雉做成“人彘”,並讓劉盈看,想讓劉盈心狠點,誰知,劉盈看完被嚇到了,英年早逝,有如此殘忍的母后,可以說是劉盈之悲。

齊王劉肥

劉肥曹氏之子,乃是劉邦長子,不過是庶出,幼年喪母,而劉邦也沒有很好的陪他,所以為了補償,就將最後的封地齊國給了他。


劉邦死後,呂雉認為一個庶子不應該有這麼大的地方,就為他倒了杯毒酒,而劉盈為了保住大哥就自己拿起來喝,這可把呂雉嚇壞了,趕忙阻止。劉肥一看就知道太后想殺他,幸虧他手下一謀士提議將城陽郡作為禮物送給呂雉女兒,破財消災,呂雉一高興就放過他了。

漢惠帝劉盈

被認為是仁弱天子,劉邦也很奇怪,他和呂雉是何等厲害,怎麼會有劉盈這般懦弱的兒子。其實並不然,一來劉盈過於寬厚仁慈,二來實在是呂雉太強勢,倘若沒有呂雉專政,劉盈也就不一定會有優柔寡斷之說,要知道他可是硬抗自己母親,為了救下自己幾個兄弟,如此仁厚之君史上還是少見。


代王劉恆(漢文帝)

其母薄姬,劉邦一夜情,有了劉恆,在這麼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劉恆沒有參與,只是慢慢經營自己封地,做什麼都很小心謹慎,低調的不管是劉邦還是呂雉都沒注意到他,最後權力相爭,也是很戲劇性地都死光了只剩下他。所以劉恆雖然低調,但是懂得隱忍,是個大毅力者。

梁王劉恢

呂雉將呂產的女兒嫁給他,結果這個女子狠毒堪比呂雉,禁止劉恢見女兒,親近其他女子。劉恢也是男人,一氣之下就和她幹起來,結果自己的寵妃和女兒全被他殺害了,自己實在無能懸樑自盡了。

淮陽王劉友

呂雉為了能夠監控他,就將自己族中女子嫁給他,結果劉友對這個女的不感興趣,一直不接觸,導致這呂氏女子一氣之下向呂雉告狀說劉友謀反,呂雉一聽就直接把劉友召進宮中,將其活活餓死。劉友還留下絕筆

諸呂用事兮劉氏危,脅迫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寐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舉直於嗟不可悔兮寧蚤自財,為王而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託天報仇。

淮南厲王劉長

這個劉長來歷蹊蹺,是當初劉邦途徑趙國,以前的趙王為討好劉邦獻上自己的妃子,結果一炮就中,這裡面有多少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劉長出生,趙妃就自殺了,後來劉邦讓呂后撫養,所以呂雉後來也沒對他下手,但是長大後的劉長桀驁不馴,僭越禮制,絲毫不把劉恆放在眼裡,後來還聯合匈奴造反,劉恆念兄弟情分,只是將他發配邊疆,結果死在路上。

燕王劉建

劉建,劉邦的小兒子,長的也最像劉邦,然而也是運氣最不好的一個。一次出去打獵,被狐狸抓傷,感染而死。

其實據《風俗演義》(東漢末年應劭編輯)記載,劉邦最希望繼承皇位的還是劉恆。

據說戰亂讓劉恆與劉邦薄姬失散,成為流浪兒的劉恆在未遇劉邦時,他時常去代國東門祭祀劉邦,而在宮中的劉邦也時常夢到這一場景,心中疑惑,後派人去查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劉恆,劉恆的孝心打動劉邦,在劉邦病危的時刻,就想讓劉恆繼位,無奈代國到宮中路途遙遠,等到達之時,劉邦已死,劉盈登位。


真真假假,畢竟漢文帝是一位好帝王,這些事情加上去也有錦上添花的作用。

尊重歷史,方能以史為鑑,我是歷史微旅者,歡迎關注,點贊,留言,一起討論學習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