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重耳為什麼不願意回晉國繼位?

小水倍


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是歷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君主。他的父親晉獻公強悍而富有遠見,為後代不惜南征北戰,開疆拓土,本來到重耳這一代可以安居樂業守江山,坐享其成傲同儕;但在晉獻公年老時卻發生了“驪姬之亂”,己定的接班人太子申生自殺,公子重耳、夷吾出逃。



晉獻公臨終囑託心腹重臣荀息立公子奚齊為君,但卿大夫裡克、邳鄭父是申生的鐵粉,他倆趁機在祭拜晉獻公的靈堂上殺死了奚齊;迫不得已,荀息又另立卓子為君,裡克一不做二不休又將卓子殺死在朝堂之上,並憤怒地將驪姬活活抽死;隨後派狐毛到翟國迎接重耳回來繼位。


公子重耳為什麼不願意回晉國繼位?

1.水遠山長,不明國內情況,不敢回。

重耳出逃前國內大亂,時隔多年,信息不靈,他不清楚裡克的真實意圖,又春申因在國內而死,有前車之鑑,所以,他以各種理由拒絕回國繼位;我們不能嘲笑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四面楚歌的境地,小心翼翼地生活無可厚非。

2.遭到晉惠公追殺,不能回。

“國不可一日無主”,裡克只好派人迎接他的弟弟夷吾繼位,即晉惠公,而晉惠公在位,害怕晉國人懷念、依附重耳,導致自己的地位不穩固,於是密謀派出刺客追殺重耳,重耳只好流亡齊國。

3.希望藉助齊國的武裝力量復國,耽誤了回國時間

重耳流亡至齊,有請齊國幫助復國的意思,他臨走時斟酌再三,對妻子說:“如果我25年仍沒回來,你就改嫁。“,引起了妻子的呵呵一笑:“等你25年,我墳墓上的草都2米高了,儘管如此,我還是心甘情願地等你回來。”



重耳先後流亡衛、齊、曹、宋、鄭、楚、秦,等到弟弟夷吾駕崩後才回國繼位,這時他已流亡達19年之久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晉文公之所以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是因為在他執政的不到十年時間裡,一直任用賢能,勵精圖治。遺憾的是,由於晉文公一生的遭遇太多,所以到了暮年才繼位: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晉國公子。其父為晉獻公姬詭諸,母親為狐姬。狐姬之妹小戎子也是晉獻公的姬妾,她也為晉獻公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夷吾。重耳自幼謙遜好學,尊賢愛才,所以有很多青年才俊喜歡和他相處。


當時,晉國的太子是申生。但隨著一個名叫驪姬的女人的出現,晉國開始變得禍亂叢生:

晉獻公五年,晉國攻打驪戎,驪戎戰敗。為求和於晉,驪戎國君將自己的兩個女兒——驪姬和少姬獻與晉獻公為姬妾!這驪姬姿容秀麗,深得晉獻公寵愛。驪姬生下公子奚齊後,就給晉獻公扇“枕邊風”,求晉獻公將奚齊立為晉國儲君。與此同時,驪姬還賄賂晉獻公的近臣,讓他們在晉獻公面前獻策讓申生、重耳、夷吾這最賢明德兄弟三人去邊境重鎮駐守,以威懾敵國,其實是驪姬為了疏遠晉獻公與申生三兄弟之間的父子關係而採取的策略。此計奏效,申生和重耳分別被派到了曲沃和蒲城,夷吾到了屈邑!


一不做二不休,驪姬又絞盡腦汁設計汙衊太子申生,賢德的申生不堪迫害,最終在曲沃自縊而死,驪姬的矛頭又指向了素有賢名的重耳和夷吾。

晉獻公受驪姬挑撥,兩次派宦官勃鞮去蒲城殺重耳,都被重耳逃脫——最驚險的還是一次,勃鞮把重耳的衣袖都割掉了一塊,但被重耳翻牆逃走。與此同時,公子夷吾也遭到晉獻公追殺,夷吾被迫逃到了梁國。


幾年後,晉獻公病危。此時,幾位賢明的公子死的死、逃的逃,晉獻公就囑託大夫苟息助奚齊繼位。交代完之後,晉獻公就去世了。在晉獻公的喪禮上,權臣裡克等人因不滿驪姬一黨專權亂政,將被苟息擁戴為國君的奚齊殺死。苟息又擁立驪姬之妹的兒子卓子為君,但裡克又殺死了卓子,苟息自盡。眾位大臣怒意難消,將驪姬活活鞭死!

國不可一日無君,主政大臣裡克欲迎接逃亡到翟國的公子重耳回國繼位,但遭到了重耳的拒絕,原因是不敢回去:

一、國內缺力:

此時重耳已寄居他國多年,對晉國情形不熟。之前晉國政局混亂、派系之間勾心鬥角、接連兩位新君被權臣殺死等情況已深入人心,重耳雖有賢名,朋友也很多,卻缺乏晉國朝野真正強大的勢力的支持,所以不敢輕易趟這趟渾水。

二、國外缺力:

在梁國避難的夷吾聽說裡克要請重耳回國為君的消息後,馬上賄賂裡克和秦國的國君秦穆公,請他們擁立自己為君。秦穆公和裡克二人拿人手軟,吃人嘴短,擁立夷吾當了晉國國君,周王室和齊桓公也派人前來祝賀。所以,與夷吾相比,重耳的親友團弱的多!


夷吾終於繼位為君,史稱“晉惠公”。夷吾上位後,一改之前的老好人形象,不斷背信棄義,收回割地獻給秦國的承諾,並賜死裡克,引起秦國攻打,晉國戰敗!

晉惠公去世後,其子圉繼位為晉懷公。晉懷公倒行逆施,引起國內臣民和鄰國的不滿。在秦穆公的支持下,闊別祖國19年,已經暮年的重耳終於得以回國主政,史稱“晉文公”!


晉文公主政期間,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尊王(周王)安民,創立“三軍”制度,使晉國在短短几年間,就一躍成為一個強國。後來的城濮之戰中,晉國擊敗楚國,威名赫赫,晉文公也繼齊桓公之後,成為了第二代“侯伯(諸侯之長,即各諸侯國老大)”!


布書公子


晉國大夫殺弒,六卿陪政,內亂不止,重耳從蒲城逃亡後,在外十九年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不敢回去。


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從小就是個保長級人物,跟著他玩的有幾十個。有能耐的,頭腦聰明的有五個。趙衰,後來趙國的奠基人;狐偃咎犯,文公的舅舅;賈佗,先軫,重要謀士;魏武子,魏國的創始者。這五個人始終跟著重耳,無論為官在職,無論逃亡天涯,逃亡之中旅遊了許多諸侯國。

晉獻公即位時,重耳二十一歲。晉獻公討伐酈戎,打贏了,帶回一個美女酈姬,愛得要死要活。之後生下奚齊。為了立奚齊為太子。酈姬讒殺太子申生,消息傳到正在蒲城防守秦國的重耳左右。重耳害怕酈姬讒害自己。晉獻公(二十二年)派宦官履鞮快去殺重耳,重耳翻牆逃跑,被刺客斬了塊衣襟回去交帳,重耳就逃到母親孃家住了一段時間。這時,重耳四十三歲。有幾十個人保護跟隨。


狄國去爭奪咎如部落,帶回兩個美女,年長的那個跟了重耳當老婆,生了伯修,叔劉;小的跟了趙衰,生了趙盾。過了五年晉獻公死了。晉國內亂,裡克殺了奚齊,派人去接重耳回晉國當晉公。重耳怕被殺,不敢回去。晉國立了夷吾為晉君。夷吾怕重耳回來奪位,又派刺客去殺重耳。重耳告別妻子說,我走了,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沒來,你才可以改嫁。他妻子說,二十五年啦,我墳上的松柏己經亭亭如蓋了,不過,我還是等你。他們開始了逃亡中的旅遊。

第一站,到了衛國,衛文公沒禮貌,一行人過城不入。但餓得不行,就向鄉民乞求吃的。鄉民也沒吃的,撮了一把土裝在瓦盆裡送給重耳。重耳大怒,要殺他。趙衰趕緊說,土,就是擁有土地。趕快跪拜老天賞賜。

第二站,到了齊國。齊恆公非常客氣,給了個漂亮女人給重耳-當老婆,又給了十二輛馬拉車。兩年後,齊國內亂。諸侯都來平亂。重耳安居五年後,樂不思晉,不想走了。齊女很賢惠,認為老公沒志氣。就同趙衰咎在等商量。他們灌醉主子,裝在車上,就離開齊國,半路上重耳發覺後要殺咎犯,並要把舅舅做成人肉排骨,咎犯說自己的肉又腥又臊,吃了反胃。重耳恨恨地才沒殺成。


第三站,過曹國。曹共公非常無恥,想看重耳的駢脅。曹國大夫勸曹共公熱情點。但不被採納。重耳憤怒而去。

第四站,到了宋國,宋襄公非常熱心,有意接待。但是他當時與楚國打了一場泓之戰,耗盡國庫。他手下司馬公孫固對好友咎犯說,國家新破,沒餘力接待,與其困於這裡,不如去大國。重耳一行就又走了。

第五站,到了鄭國,鄭文公不款得,怒懟臣下說,到處都是來求吃求喝的,都來怎麼接待得過來,讓他們走吧。

第六站,到了楚國。楚成王很高興地設宴招待,一再問重耳今後怎樣回報他。重耳說,該有的大王都有了。萬不得已,若得罪大王相見於戰場,列陣之後,我先退三舍之距離如何?楚成王大笑。就在這時,晉國太子在秦國當人質,私下逃了回去。秦穆公怨恨,聽說重耳在楚國,就派人來接他,並想送重耳回晉國作國君。楚成王勸重耳去秦國。

第七站。重耳就到了秦國。秦穆公把五個侄女都送給重耳當夫人。這時逃回晉國的太子繼位為晉懷公。晉國上下不樂意,驅走懷公。秦穆公武裝總重耳歸晉。


重耳掌管了軍隊,到曲沃祭祀先祖,上位,是為晉文公。結束十九年的浪跡生涯。

文公以後,晉國日益衰弱。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命韓,趙,魏為諸侯,戰國七雄局面正式形成。

(圖片摘自網上)


劉一千五


不是不願回國繼位,而是當時的條件不允許,自己老爹聽寵妃的話幹掉了太子申生,他和弟弟夷吾倉皇出逃,流浪諸國,這時晉國的局勢混亂,兩位新君死於臣子之手,這時候回去對沒有任何依仗的重耳來說就是千里送人頭,後來弟弟夷吾獲得秦國的支持,回國繼承了王位,弟弟上臺第一件事就是幹掉自己,他哪敢回去。

雖說他喝齊國聯了姻,但是齊國自己就是個亂攤子,自身難保沒有能力幫助他回去,直到後面夷吾一脈作死,和秦國鬧翻了,重耳又得到了秦國和楚國的支持,這才回到了晉國,這個時候的他已經老邁了。


摩登韜略


這個要看回去與不回去之間的利弊了:

首先,從普通人角度來分析,你想回家,那是因為家能給你提供溫暖,提供回憶,能讓你感到親情,能體會到其他地方體會不到的感情。而作為重耳,他也是個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渴望親情,渴望家的溫暖。可事實上,重耳在那個家體會不到這種感情,相反他在狄國感受到了。

其次,從政治人物來分析,從重耳出生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他不可能平平淡淡,因為他生在帝王家,並且還是亂世,他天生肩膀上的擔子就比別人重。加之,他又遇到了宮廷鬥爭,家的意義已經不是普通人的家的意義。

最後,從當時形勢來分析,重耳上面有個哥,這是他繼承君位,法理上的巨大阻礙,並且他所依靠的狄國,是個小國,當時不足以支撐他回國奪權,當時晉國內部也相對安定,人們也不希望政權頻繁更迭。另外,重耳在狄國美人在側,生活那是相當滋潤,回去幹撒呢!

所以說,要不是夷吾自找麻煩,讓人去刺殺重耳,估計重耳會在狄國終老一生。


令尹子魚


晉國因為驪姬之亂,君位空懸。當時有兩個候選人,公子夷吾(晉惠公)和公子重耳(晉文公)。秦穆公派人分別和二位公子聯絡,選擇擁立其中一位回晉國繼位。公子夷吾(晉惠公)向秦國許下了城池和黃金,公子重耳正言拒絕。秦國擁立了公子夷吾(晉惠公)繼位,公子重耳繼續數年流亡的生活。最終的結果是,公子夷吾(晉惠公)不肯兌現承諾,和秦國幹仗;公子重耳幾年之後,在秦國支持下繼位為國君,成為春秋霸主。

秦國選擇擁立給自己好處更多的公子夷吾,這符合人之常情。公子重耳的做法卻值得後人深思。


90後代表人物


公子重耳不是不願回晉國,而是不敢回。當時,國內形勢一片混亂,獻公新喪,國內各方勢力爭鬥不休,兩位儲君都淪為鬥爭的犧牲品。想要穩定國內的形勢,就必須藉助其他強國的外力。而當時公子重耳所在的狄國,是個弱小的國家,國際影響力有限。所以,他的弟弟夷吾在得到秦穆公的支持後,能安然返國,他卻不行。退一步講,公子重耳流落狄國五年,他所有的一切就是一個晉公子的身份和一個好名聲,沒有自己的勢力,即使回去也恐怕也難有作為。


樂優夢然


因為在齊國避難時受到齊國的禮遇,一時貪圖舒適的生活不願回去,是嫁給他的齊國齊國女子用計讓他回國,才振作起來完成大業。


齊國成語


重耳在外逃離多年,好不容易在齊國安定下來,過了幾天安生日子,早把鴻鵠之志拋在了九霄雲外,所以不願意再去回晉國繼位。況且他當時已經61歲了,一事無成,半輩子都在逃亡,再不敢去想像當初的志向了。


探尋歷史奧秘


手機信號不好,晉國信息沒有掌握全,以為他們還要打

另外,齊國是個好地方!老婆很漂亮!

(正再讀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