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前赤壁賦》運用《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

當我們對《前後赤壁賦》(附圖為作品局部)的筆法、字法特點有所把握後,便可以試著以此筆意來進行創作了。

創作相對於臨習,無疑在難度上增加了一層,但只要我們有耐心,就會完成這一過渡。針對有些朋友常提出“臨像寫不像”的問題,筆者建議可由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1.嘗試片斷背臨

相信經過一個階段進入狀態的臨寫,大家對所寫內容應當有些記憶。在這個基礎上可選擇其中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嘗試背臨。而後將背臨作品與原帖進行細緻入微的比較,找出不準確的地方,再有針對性地練習。這樣便於真正吃透原帖的筆法與字法,促進理解後運用。

2.創作內容由少到多

在選擇創作內容時可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可先選五言、七言詩。

內容確定後別急於下筆,先在腦中逐字過濾。有自己拿不準的細節要及時查字帖,沒寫過的字度用寫過的編旁湊。王羲之所謂“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其實就是強調下筆前的胸有成竹。由臨帖過渡則創作更應重視這一環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後赤壁賦》為小字行書,結合創作實際及當前的展廳效應,它不適宜用來創作少字作品,如磅礴大氣的對聯和其他形式的少字作品。中堂、條幅(指六尺、八尺等大幅)也不宜寫,因為豎式文字過長人們讀來會感覺累,在章法處理上也會顯得單調。

六、創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前後赤壁賦》(附圖為作品局部)作為趙孟頫中年時期“二王”一脈書風的代表作,展露出書家對“二王”技法的嫻熟駕馭。我們在創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內容選擇

作為“婉約派”書風的代表,趙書中一線貫穿的是那份輕鬆、幽婉與不激不厲。毋庸置疑,這樣的筆調不適宜表現雄壯、渾穆或深奧一類的題材,而是契合於悽美、感傷或清新的詩詞歌賦,如柳永、晏殊、陶淵明等人的作品。

(二)行筆速度

我們可能聽過趙孟頫“日書萬字”的故事,但那是建立在技法精熟層面上的。而對於初習者來說,針對其書風特點,還是應以閒適的心境,“字正腔圓”地進行創作,切不可任筆塗抹,不時則其點畫起、行、收的動作便難以表現,從而喪失線條的凝練遒勁之氣。

(三)筆法運用

趙字在行筆上最易失之油滑、單調。要克服這一弊病,一是要強化腕指翻轉動作及其準確性;二要注意行筆力度的協調變化,以筆的提按來完成線的律動。

(四)字勢把握

著眼於章法,趙字在舒緩、寧靜的節奏中並不乏激越的敲打。或縱橫變幻,或大小穿插,或行草夾雜,或欹正相生,或輕重相攜,字勢豐富多變。因此在創作中要注意字的形狀、大小、輕重的變化,並間或使用草書。

(五)計白當黑

空白作為作品有機的組成部分常為人忽視。其實,事物是相對存在的,有壞才有好,有疏才有密,有黑才有白。

書法中的“白”能給人以簡靜、疏朗的感覺。展現此卷,無論是字距,還是行距均留白較大,給書作增加了幾絲柔和、靜謐之氣。因此在創作中也應有知白守黑的意識。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轉自中國書畫報 2005年第14-19期


淺談運用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筆意創作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