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托梦凤姐,说出的两个字,贯穿《红楼梦》始终,是全书关键

秦可卿托梦凤姐,说出的两个字,贯穿《红楼梦》始终,是全书关键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红楼梦》里,作者在书中反复提“三春”,而且都在谶语性质的判词和秦可卿同样带有预告性质的临终嘱托里,“三春”的内涵及其丰富,绝不仅是代表“迎、探、惜“三位小姐和“三个春天”这么单薄,而是有更深层的内涵,那么“三春”到底暗含了什么深意呢?

首先是代指人物,贾府的四位姑娘名字里都有一个“春”字,是因为大小姐生在大年初一,所谓一元更始在于新春,取名元春,后面的三位小姐就随着大姐取了“春”字,曹雪芹为人物起名字极其讲究,春天,古人的习惯并不笼统称呼,而是详分为:初春、仲春、暮春,再看贾府三位小姐的名字:迎春、探春、惜春,是不是一一对照呢。当然是,探春的生日是三月初三的上巳节,这个时候不就是仲春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迎春的生日应该在正月底或者二月初,惜春的生日应该在四月。所以三春的第一层意思不光是三位小姐的名字,也告诉读者三位小姐之名暗合春天的三个阶段。

秦可卿托梦凤姐,说出的两个字,贯穿《红楼梦》始终,是全书关键

“三春”在时间上的概念不仅指春天的三个阶段、三种形态,也是指三个完整的春天,也就是三年的意思,“三春”还对应着“三秋”。《红楼梦》开篇就写了一个中秋节,甄士隐邀寄居在葫芦庙里还是穷儒的贾雨村共度中秋,贾雨村对月寓怀抒发自己不俗的抱负,写了一首绝句: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爱才的甄士隐助他盘缠行囊进京赴考,这也是贾雨村命运的重要转折。甲戌本这里有脂砚斋眉批:

“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做关键。”

秦可卿托梦凤姐,说出的两个字,贯穿《红楼梦》始终,是全书关键

第七十五回贾府过了一个表面花团锦簇实则悲凉弥漫的中秋节,这也是贾府的最后一个中秋,这个中秋节,我们印象深刻是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凹晶馆联诗,其实在宴席上,贾宝玉、贾环、贾兰这些贾府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都做了中秋诗,只是这些诗还没有做,曹雪芹就去世了,所以,脂砚斋才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庚辰本第75回有回前批道:“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就是这些诗还没有做,就残缺在这里了,还在等着雪芹来完成呢。中秋诗始、中秋诗收的结构性安排就成了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小说从一开始写甄士隐梦里见到通灵玉,一直到贾府的最后一次大团圆的中秋节,时间跨度有十七八年,中秋节只描写了上述两次。大观园里宝玉和众姐妹度过了三年美好时光,这三年里的三个春天作者是费了不少笔墨的,尤其是第一个春天,宝玉和姐妹们入住大观园,和黛玉在桃花树下共读西厢,潇湘馆里的春困,还有姐妹们的花朝节和黛玉的葬花。第二个春天凤姐小月了,探春理家,贾府的矛盾和问题在这里来了一次小的冲突和爆发。第三个春天林黛玉重建了桃花社,宝玉看完黛玉的《桃花行》直接就落泪了。众姐妹放了一次风筝,探春的软翅子大凤凰风筝正是预示了探春远嫁。这也是众姐妹在大观园里的最后一个春天。随后迎春出嫁、探春远嫁、惜春出家,是为“三春过后”“勘破三春”,一语双关、一语多关。

秦可卿托梦凤姐,说出的两个字,贯穿《红楼梦》始终,是全书关键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