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走出焦慮症?

鄧淼菁194926381


工作的原因經常會接診焦慮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期焦慮障礙,患者往往十分痛苦,求治慾望強烈,一些患者甚至還有自殘或者輕生的表現。

對於焦慮症患者來說我認為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認知,要知道任何一件事或一件物品是沒有任何屬性的,所有的讓你感到焦慮的屬性都是你自己賦予它的。打個比方,我比較怕八條腿的蜘蛛,但蜘蛛沒有錯,只是我覺得它可怕才會在看到蜘蛛的時候感到緊張、恐懼,對於一個不怕蜘蛛的人來說,也許看到蜘蛛不會有任何情緒反應。


可能你會覺得蜘蛛很多人都怕,那雞呢?我們常常吃的雞有人怕嗎?可能很多70,80的人以前都親手殺過🐔吧?但前幾年看到一個綜藝節目,韓庚和吳昕一組要抓雞,當時韓庚緊張的幾近崩潰。這就是他賦予了雞可怕的屬性,所以靠近雞的時候才會緊張、恐懼、害怕。


如果從認知層面我們改變事物讓我們感到緊張焦慮的屬性,自然就不會覺得焦慮了。當然這一點可能說的容易做起來會很難,但起碼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告訴我們所緊張的、懼怕的東西不會真的要我們怎樣,一切不好的都是我們自己想象的,相信明白這一點會從內心開始鬆動你的焦慮。

當然不管急性還是慢性焦慮,到了讓人感到痛苦和難以忍受的時候都應該儘快到精神專科醫院接受抗焦慮治療。這時就會有專業的醫生幫你進行藥物和心理的雙重治療。只要你完全相信你的醫生,你就會發現焦慮會慢慢緩解。我的老患者每次複查和開藥都堅持要見一見我,說我對她比藥都好使,看到我就不焦慮了😄。其實我不是想誇獎自己,只是想說明嚴重的焦慮症患者需要一個心靈依靠,建立完全信任的關係對於進一步開展焦慮的心理治療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對於正在飽受焦慮困擾的你能夠有所幫助,方便的話可以點贊、轉發、關注一下,讓更多的人瞭解如何對抗焦慮,也方便以後看我的後續解答。

醫學科普,你我同行!


我說精神


焦慮是對以後可能或極少可能出現某種或某些自已覺得難以應付事情、事物的擔心,用成語說:杞人憂天。焦慮可分兩種:

1.廣泛性焦慮:這些人對生活中將遇到的每種事都會產生意識或潛意識一種身不由己、莫名的擔心、緊張、害怕的情緒,而且無法控制。廣泛性焦慮可能會陪伴一生,發生原因至今不詳,可能和遺傳(當代、隔代、直系、旁系、性別或特定選擇性遺傳,總能找出各種表現不一的心理障礙),其次可能天生性格(內向、完美主義者等)導致大腦中某些神經介質水平太低或波動太大。因此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等幾乎無效。如果本人覺得這種狀態無法忍受甚至十分痛苦,那應該找心理醫生用服用抗抑鬱藥物治療,幾乎所有抗抑鬱藥物都有抗焦慮作用,從臨床角度來分析:單純性焦慮只佔心理障礙中的7-10%,相反抑鬱患者幾乎都有焦慮,而且焦慮往往表現在抑鬱前面。

2.單純性焦慮:對某些特定事物會產生焦慮情緒:對工作壓力、對學習、對考試、就就職、對感情、對新環境、對健康、失眠者甚至對睡眠也會產生焦慮。對單純性焦慮可採取綜合性治療試試:心理疏導也好、支持性治療也好(主要還是邦助他樹立已經缺損的自信心)這二條特別重要。也可通過行為治療(可採用模擬治療、脫敏治療、放鬆治療、暴露治療等)邦助他克服各種焦慮情緒。這兒只舉一個例子:對一個失眠(主要表觀為入睡困難,怕上床)讓他把安眠藥和水杯都放在床頭櫃上,告訴他關燈後半小時仍睡不著,即可服藥,其實這種方法有助他消除對失眠的焦慮心情,這樣很短時間內他就擺脫了對睡眠的焦慮。方法很多,效果好壞的關鍵是自信心的建立成功與否。

2017.10.8


我想說點真話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一種有顯著與持續心理與身體焦慮症狀的狀態,且非其他疾病造成的;是以廣泛性焦慮(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呼吸困難、口乾、胸悶、頭暈、尿頻、尿急、頭暈、心悸、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這種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其緊張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病理性焦慮是一種無根據的驚慌和緊張,心理上體驗為泛化的、無固定目標的擔心驚恐、生理上伴有警覺增高的軀體症狀。焦慮症需要去醫院做明確診斷,然後配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的藥物治療。除此之外,針對焦慮症的具體情況運用相關的心理療法。比如在特殊狀態下陣發的恐懼焦慮症,可以在專業人員知道下配合使用脫敏療法加以改善;另外需要認識到焦慮症不是器質性疾病,無生命威脅,故而使病人放下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調節情緒和自我控制,轉移注意力,放鬆心情,慢慢增強副交感神經的調節功能,比如學會一些放鬆訓練(呼吸、肌肉等)配合腹式呼吸方法對緩解焦慮症狀很有效果;體育鍛煉和規律休息也是可以有效消除煩惱及控制緊張與焦慮的情緒,任何形式的運動長期堅持都是有效果的;培養有益身心的愛好,例如音樂,書法等都是可以舒緩神經的有益消遣;最後催眠療法也是可以增強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切換功能,對減輕焦慮症狀有一定效果。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寧黎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小編不是醫學專家,但是小編的親戚(表哥)得過這個病,目前已經康復,具體的詳細治療過程小編已經記不太清,但是大體上的小編倒是說得出來,畢竟陪護了小半年,也知道個七七八八,表哥14年被發現了得了慢性焦慮,那時候他受不得驚嚇,也不敢給他安排啥事兒,一做事就是胸悶,緊張,呼吸很困難,全家人真的操碎了心,醫院診療說讓用藥物控制(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記得這個藥),每天都給他喝這個藥,而且也不能出院,一直在觀察,但是病情一直不好轉,家裡人急,最後表姐(也在醫院上班)聯繫她的同學,是個心理學的專家,來我們那兒的醫院會診過一次,最後決定出院用心理治療的方法。

確定了方案之後我們就把表哥接出來在家裡靜養,當然藥物也沒停,他當時焦慮還變的有點兒抑鬱,跟家裡人幾乎都不說話,也不主動接觸我們,除了吃飯坐一起,其他時間幾乎不叫他他也不出來,你喊的多了,他就火了要嘛就是捂著胸口,說實話病情其實是嚴重了,但是沒辦法,不能放棄啊,聽了專家的指導意見,家裡人進出門都是輕輕的,扎心。。。每天都哄著帶他出去湖邊散步,陪他聊天,釣魚,下棋,看書一切比較安靜的活動都儘量帶他去參加,然後半個月去看一次心理醫師輔導,就這樣過了大概五個多月吧,症狀開始好轉了,開始主動跟家裡人打招呼了,有時候也開始笑著說幾句話,雖然不明顯,但是舅舅舅媽看到這些都哭了,真的好難熬,一家人圍著他真的費了好長時間,快奔潰了,沒有遇到過的人真的很難體會。

接著一起去看了心理醫師,醫師說延長診斷時間,一個月來一次就可以了,我們還是按部就班的照著醫師的囑咐去陪他,效果越來越好,他自己後面主動要求做家務,去運動,不需要我們來監督,後面其實都是兩三個月去一次醫師那裡,基本上康復了,然後後面再沒去了,現在表哥也結婚了。

雖然敘述的有些簡單,但中間的過程真的很複雜,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得清的,家裡人當初的那種絕望和迷茫,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的人真的很難體會。


用戶6544936282


你好,我是一個五年重度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康復者!

關於這五年,可能我的心裡一直是焦慮吧,度過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深暗地獄!我想得了焦慮症的人都是一樣的感受吧!

要想治好焦慮症等所有心理問題,關鍵是要找對方法和找到那個對的人!

焦慮症並不是別人給你說兩句心靈雞湯就好了的事情!也不是心理諮詢師讓你自己把煩惱說出來他再開導開導你的事情!也不是精神科醫生讓你吃點精神類藥物能好的事情!

為什麼會焦慮!就是因為長期錯誤的思維模式,看見啥都焦慮!一個事物焦慮完了再焦慮另一個事物!如此循環往復,陷在惡性循環裡面出不來!

所以,治療焦慮症等一切心理問題,必須從內心轉變,讓自己的思維模式由負轉正!

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難,最好的辦法是信任一個完全正能量的療愈師,告訴你對於所有事物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必須是從心理問題中走出來的人!

希望所有心理問題患者都能找到那個對的人,帶自己走出黑暗!


本文由「劉滿倉」原創,要想了解更多關於徹底治癒心理問題的經驗或者文章,可以關注我查看也可以直接私信我!

用戶66787152562


很多人確診為焦慮症後,大都數都是更加焦急,擔憂害怕的,首先我們要知道焦慮症到底是什麼?起因又是因為什麼?

說到成因,焦慮症狀並非是一種,而是複雜交錯的多重壓力聚合而成,起初是由於對某種事物的強烈期待,最終變為過度擔心失去的負面情緒,體現出來就是煩躁、壓抑、痛苦,還會伴隨沒精神工作、失眠等很多外顯的行為。

當很多確診患者得知自己是焦慮症後,都會自認為這類症狀很難治癒,其實不然,我們可以透過從生活習慣改變開始,強制自己接納新的自己。


例如,飯後散步,平常增加運動量,這些都是很好的治療焦慮症的輔助動作。但之前也說到大部分都屬於複合型的病症,但大多數精神科醫師都可以辨別出來,如果症狀真的難以辨別,也會大部分選用百合清腦靜神劑來進行治療,快速減輕症狀。


但還是要建議儘量避免長期吃藥對藥物產生一定的副作用,特別是藥物性依賴,否則會讓病情可能進一步惡化。


日常,我都會對來訪者們採用不同的方法,這裡介紹一種USA方法吧,俗稱“自我接納”,這類方法適合那些完美主義者,而神經症群體往往都是完美主義者,一味的追求完美,在現實中無法接受自己所導致的。


接納自己從自己的付出開始,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自己,不要認為沒有一番成就,就是自己不夠優秀,不能用成就來衡量自己的價值。而接受自己,也並非是安於現狀,而是在接受自己的現狀中,想辦法做提升。也就是說,用承認和接受的觀點,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與認識,不要回避現實中的自己,更不要用一個完美的形象來定義未來的自己。


這時候,我們就要從建立一個新的價值觀開始,從理想自我和現實裡的自我找到一個平衡點,透過記錄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在成長,給予自己信心。畢竟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我們往往都是需要證據的,這也是人類正常的需求。


其次,要改變環境的認識,例如有的朋友認為自己都已經得焦慮症了,為什麼別人還不來愛我,心疼我。首先,按照接受自己的觀點出發,我們就要學會獨立,放棄所謂的依賴,因為別人沒有義務來愛你,支持你,關心你,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家庭圈子要照顧,我們更不能因為自己認為的委屈,而牴觸他人,這會產生更多抑鬱或焦慮的情緒。


總之,解決焦慮症狀,基本都是屬於自我角度出發的核心方法,而醫師、運動等都屬於輔助治療手段。心病還需要心藥醫,而真正能幫助到你的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希望這些內容能給你些許啟發,如果對心理科普、心理引導技術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霖士心理”,最近也在做官方抽獎活動,希望透過新年的喜氣,你能抽到一套新年解壓工具...


霖士心理


體針治療:取雙側體穴的內關、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溪、行間、陽陵泉、風池穴,用平補平瀉手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針20分鐘,10次為一療程。

耳針治療:取醋浸泡過的中藥“王不留行”顆粒,貼壓耳部心俞、腎俞、神門、皮質下、肝俞,同患者每日用手按壓貼穴不得少於1O次。每週更換一次貼豆。

指壓治療法是中醫一種傳統的治病方法,指壓身體的不同穴位有助於鎮靜機體和平靜思維的作用。對特殊部位進行指壓的有效性取決於焦慮的潛在原因。

取俯臥位,自尾骨至大椎脊椎兩旁,採用指旋推法,自下而上旋推3-5分鐘。再點按肺俞、心俞、肝膽俞、膈俞、脾俞、八癃,約5分鐘。揉捏拿兩側肩井、頸根部,再從大椎用指推揉至百會穴,點揉百會穴1分鐘。然後用指按壓風池穴1分鐘,自風池沿兩頹至太陽穴3—6次,點按太陽穴1分鐘。撐拍打後背放鬆2-3遍。

根據患者病情、身體情況、經濟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建議服藥1~2年左右。停藥及加量請諮詢醫生,不可自行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在服藥期間,注意和醫生保持聯繫,出現副作用或其他問題及時解決。

(1)苯二氮卓類藥物(又稱為安定類藥物)①優點見效快,多在30~60分鐘內起效;抗焦慮效果肯定;價格較便宜。②缺點效果持續時間短,不適合長期大量使用;有可能產生依賴。常用藥物:勞拉西泮(羅拉)、阿普唑侖,一天2~3次。屬於短中效的安定類藥物,抗焦慮效果好,鎮靜作用相對弱,對白天工作的影響較小。使用原則:間斷服藥原則,焦慮嚴重時臨時口服,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小劑量原則,小劑量管用就不用大劑量;定期換藥的原則,如果病情需要長期服用,3~4周就更換另一種安定類藥物,可以有效避免依賴的產生;換藥時,原來的藥慢慢減,新加上的藥慢慢加。如果患者年齡偏大,服藥劑量不大,療效較好時,也可以不換藥。只要安定類藥物服用的劑量不增加,在正常範圍內,療效不減弱,就可以認為沒有產生依賴性。

(2)抗抑鬱藥因為焦慮的病因會導致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出現紊亂,神經遞質失衡,而抗抑鬱藥可使失衡的神經遞質趨向正常,從而使焦慮症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①廣泛性焦慮常用治療藥物是帕羅西汀(賽樂特)、艾司西酞普蘭(來士普)、文拉法辛(博樂欣、怡諾思)、黛力新等。②驚恐發作常用治療藥物是帕羅西汀(賽樂特)、艾司西酞普蘭、氯米帕明等。

(3)這類藥物的特點抗焦慮效果肯定、從根本上改善焦慮、無成癮性,適合長期服用、抗焦慮效果見效慢,2~3周後起效,常常需要同時短期合用安定類藥物

不過本人還是比較傾向心理療愈相結合的方式,如果焦慮的根源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轉,那麼復發是一顆潛在的定時炸彈,所以推薦一些認知療法的書籍也比較可取,陳了凡老師的《了凡心療愈》,節選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我們會常常為不確定的未來感到焦慮,這是因為“小我”中的“思維”往往會將我們投射到未來的情景當中去,並開創了恐懼模式同時告誡我們:你是不可能應對這種情況的。而事實上我們越是對這種情況的擔心,這種比較壞的情況發生的幾率就會大幅度提高,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如此一來就會不斷加深這種未來場景的真實性,同時對於這種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們派生出諸如:恐慌、緊張、自卑、沮喪、抑鬱、不安等負面情緒。

緊張意味著匆忙、恐懼和懷疑,緊張意味著一種經常性的努力,想要去保護,去成為安全的,緊張意味著現在就為明天準備,或是為來生準備、害怕說明天你將無法面對事實,所以要好好準備,緊張意味著你並沒有真正去經歷過去,而只是繞過它,它還懸在那裡,它是一種殘留,它仍然圍繞著你。

對於這種還未發生事情的擔憂不純粹是庸人自擾,它是一種“小我”的自我保護機制,讓我們的身體免受傷害,但是隻要我們認真思考一下,這種未來的擔心的傷害哪一次又對我們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呢?哪一次這種對未來的擔憂又讓我們獲益良多呢?我們可以應對當下發生的事,但是我們卻無法應對未來還沒發生的事,實際上沒有這個必要,《聖經》裡說道:為什麼要為明日而憂愁呢?因為連今日要發生什麼我們都不知道!

緊張焦慮意味著介於「你現在的樣子」和「你想要成為的樣子」之間的一個空隙。如果那個空隙很大,緊張就會很大,如果那個空隙很小,緊張就很小,如果根本就沒有空隙,那意味著你滿足於你的現狀。換句話說,你並不渴望成為任何你現在所不是的,那麼你的頭腦就存在於當下這個片刻,沒有什麼好緊張的,你不想要變成別的東西;也沒有別的地方要去。於是你就能夠處於此時此地。不會有比較。你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你不再以別人的觀點來思考自己,你很放鬆地跟你自己在一起。

在焦慮之中你會有這些感覺:我正失去我自己、我的判斷能力、我的理智、我的頭腦、我的一切……因為別人所給你的「自己」,包含的就是這些東西,看來你就快瘋了,於是你趕緊找事情做,好讓自己有得忙,最起碼有點事做做,於是假的身份繼續忙碌。

未來的目標占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我們始終在幻想:總有一天我們會成功的,一旦我們處於這樣的思維模式,我們會發現我們永遠不會成功,因為我們的當下時刻永遠不夠好,我們的未來似乎永遠更好,我們似乎一輩子都在等待,等待一段好姻緣等待一分好工作等待成為大人物,一旦處於這種思維狀態,我們就會將注意力跟意識集中於未來,而喪失對當下時刻的意識會極大降低我們生命的質量,不要去想未來而生活是最大的勇氣,只有懦夫才生活在未來裡。

我們經常擔心錯過火車擔心錯過約會擔心錯過上班擔心錯過一段好姻緣擔心錯過一份好工作,我們的生命一直處於焦慮的“等待”狀態,消極被動的等待機會前來敲門,我們一直處於“被拯救”的生命模式中,等待被某種力量從被卡住的當下拯救出來,等待與被拯救訴說的都是跟時間有關的光陰故事,這種時間的屬性讓我們在身體上感到不安,於是我們便錯誤的臣服在過去的悔恨跟未來的幻象中。

存在一直都是在現在,但是理智一直都是在為未來思考和計劃。當然,你將會說:我必須先作安排,我必須計劃,當正確的時機來臨,我就會好好地生活。它永遠不會來臨,有無數的人過世了,那個正當時機永遠沒有來到他們身上,我們的目標促使我們的行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狀況,但是不能改善我們的生命質量,我們的生活狀況是由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我們的體驗所組成的,設定目標並實現目標這無可非議。但問題在於,我們將這種對於未來的期望當成了生命本體感受的替代品,並將之與當下對立起來,這會加重我們對當下的“逃離感”。而我們的小我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儘管這火是它放的,它會告誡我們:這樣是不對的,當這種情緒的積壓到了一定時候就會以抑鬱症的顯化狀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就會一直處於“被拯救”模式,期待“王子”將我們從這不滿的生活現狀中“拯救”出來,而事實上這種事情是永遠也不可能發生的!

人一旦被“小我”拖入關於過去和將來的時間漩渦,陷入頭腦的陷阱,人會焦慮,「你」就是焦慮。無論「你」進化到何種程度,總是有一定的焦慮存在。想要讓焦慮消失,「小我」必須先消失。你從這裡開始遭受折磨:成為還是不成為?做還是不做?做這個還是做那個?沒有選擇'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選擇,那麼你就是在選擇不選擇;這也是一種選擇。所以你是被迫選擇的;你沒有不選擇的自由。不選擇的效果跟其它任何選擇一樣,要成為無選擇的。唯有當你是警覺的、覺知的、注意的,你才能夠成為無選擇的,否則你將會掉進選擇的圈套,每一種選擇都會以不幸和痛苦作為結束。 無選擇就是喜樂,無選擇就是放開來,頭腦總是想選擇。頭腦通過選擇來生活。如果你不選擇,頭腦就放棄了。

被忽略在當下的身體,它會用肢體語言展示它的不滿,這樣的人肢體動作比較僵化,情商不夠高,溝通困難,長時間處於這種境況下,人就會抑鬱,而抑鬱depression 這個單詞的直接翻譯就是:萎靡不振、沮喪、下陷減緩!

你可能會意識到你的過去-但過去不會再增加了,所以那樣的意識是不足的。你可能會意識到你的未來,但是未來還沒到來。那樣的意識是虛假的。唯一的意識是此時此地。如果你全然的、徹底的處於此時此地,那你就是有意識的。在那樣的強度下,你變成一道光的火焰。沒有煙的火焰。那就是開悟,除了當下,活在任何地方都是在自殺,因為每一個經過的片刻都是寶貴的,它非常寶貴,你無法再次擁有它。所以不要浪費它,當你去某處,每條路都不是對的,但是當你在此時此地,每條路都是對的。


了凡心療愈


首先,瞭解一下什麼是焦慮?

焦慮是人類對外界環境變化做出的一種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充分地調動身體各臟器的技能,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但是焦慮過度就會換上焦慮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傷害,而且長期的焦慮容易讓人產生抑鬱,所以沒有經歷過焦慮症的人永遠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有多麼痛苦。



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先了解一下焦慮的公式,焦慮=關注+威脅,這個很好理解,如果你關注的事情要是受到威脅的話那麼你就會自然而然產生焦慮,比如說有一個高富帥跟你喜歡的姑娘走在一起,哪怕他們不是情侶關係你看到後也會感到不安;再比如說明天你要考駕照,但是聽說這次考試非常嚴格,掛的人比較多,你可能會感到緊張晚上睡不著覺。

現實生活中主要的焦慮有:

考試焦慮,這是比較普遍的一種焦慮,一般多見於學生黨、考編黨等。考試焦慮指的是與考試有關的特殊焦慮類型,人們對本場考試看得太重,關係到了他們今後的人生走向,如高考,事業單位考試等,他們太想通過了,因此他們總是患得患失,擔心這擔心那。

社交焦慮,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與人打交道是難免的,人際關係也比較複雜,如果有社交恐懼,不敢與人打交道的話那麼會給我們的職業發展帶來很多麻煩,人會變得越來越孤僻。社交焦慮是人與人在相處時極易產生的一種焦慮,輕者產生情緒的不適應,重者行為失調、斷絕社交。社交焦慮的典型表現就是害怕、自責和憤怒。害怕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現的不好,產生了消極預期,當自己的表現和消極預期一致時,就會產生自責心理,愧疚於自己的不良表現,然後在這些心理的作祟下,自我感知他人的態度發生變化或者不是那麼友善,會產生憤怒情緒,繼而拒絕與他人的暫時性接觸。

奮鬥焦慮,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雖有鴻鵠之志卻手無縛雞之力,通常說越努力就越焦慮,很多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他們總是三分鐘熱度,當看到身邊的夥伴發展的比自己好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抱怨制度僵化,生不逢時,就會產生焦慮,對人生也會越來越迷茫。



如何走出焦慮的陰影?我有四點建議:

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強身健體,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自信,讓身體的協調功能越來越棒,分泌出更多快樂元素,比如多巴胺,快樂荷爾蒙等,運動完之後你內心會感到無比的舒暢。

2.制定計劃,管好注意力

很多時候焦慮是因為想的太多,執行地太少才會讓人懷疑自己能力,這個時候需要一份合理的計劃,同時我們要專注這份計劃的完成,要相信專注的力量,專注之後往往就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很多時候焦慮都是因為我們想的太多,太雜才導致的。

3.擁有信仰,學會冥想

一項在高校學生中進行的歷時兩個學期的研究發現,冥想能夠顯著地降低壓力水平、焦慮程度和完美主義傾向。我們可以用信念來替換掉內心的焦慮

可以對上帝或任何你所命名的超自然存在的信念。研究發現,有信仰的人通常快樂更多、從疾病中康復更快、面對死亡時更加坦然。當然,那些視上帝為憤怒和懲罰的化身的人除外。當然也可以信仰其它東西,每天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冥想一下未來的種種美好,它們都將一一實現只要是合乎常理的。

4.心理諮詢

如果焦慮實在太嚴重,要是走不出來的話可以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會有他們特殊的心理療法來最大程度幫你減輕焦慮,有時候會用一些藥物對你進行輔助治療,有效的心理諮詢也會讓你心生希望,快樂地向一個沒有恐慌、不再強迫與自我懷疑的明天說早安。



以上是我的觀點,有什麼想法的話歡迎下方留言或者關注我,最後祝您生活愉快!


成長以來


焦慮是目前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解決焦慮其實很簡單

1、看開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來時兩手空空走時一縷青煙,最終大家都會放在哪個盒子裡

2、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人長有人短,長短就在於自己如何考慮,想快樂的生活,就不要別那些生活工作的壓力而束縛,放開你的雙手,離開手機鍵盤,走出家門多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3、不要跟錢跟你的死敵生氣較勁,這些事情氣死自己也無法改變,索性看開點,你知道多少人為了錢而死,多少人為了奮鬥前輩子賺錢後半輩子去醫院花錢,何必!這個世界什麼都不是你自己的,只有身體是你自己的,就算有很多錢身體不行了,給你擺一桌子龍蝦你也吃不了一個,那不是虧了。


一切的一切都要看開,好好的生活,把這個過程過的精彩,做哪些不敢想的事(不是走極端)等你老了回憶給你的兒孫講的時候,可以自豪的說,這個我去過,這個吃我吃過,這個地方我去過,這個思想別這樣,這才是一個精彩的人生


好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幫助,哪裡說的不對多多指教,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評論,謝謝^-^


色影君


焦慮的時代我們需要什麼——從李開復患癌說開去

近期李開復先生的微博爆出罹患癌症的事情,網友們紛紛送出祝福,希望他早日康復。

事實上,這是及主持人羅京、演員李鈺、歌手阿桑等名人之後又起名人患淋巴癌的事例。

關於患淋巴癌的原因,眾說紛紜,但不外乎飲食不健康、肥胖、運動過少或不合理,輻射、飲酒、病毒感染、化學傷害、免疫問題、工作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等。

李先生認為自己的問題主要是過於拼命,工作壓力大,每天只睡3、4個小時。但是什麼讓李先生如此孜孜以求,一刻也不能放鬆?

不僅是李先生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是這樣忙忙碌碌,不知停歇, 甚至有人說21世紀是焦慮的世紀。尤其是IT界,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北京中關村知識分子平均死亡年齡比10年前縮短了5.18歲

是什麼讓我們如此焦慮,是什麼讓我們無法停止追逐的腳步。而且為什麼有人追逐卻滿心歡喜,有人卻無論的得到什麼都無法讓喜悅到達心底?

首先是,我們一直追逐的是什麼?李嘉誠先生和李開復先生都姓李,但他們的出身、社會環境、教育背景等條件決定了他們內心追求的東西絕對不一樣,李嘉誠先生創業之初篳路藍縷,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當時的追求基本上屬於生理的需求,因此金錢成為其主要目標物;但李開復先生出身於教授之家本人是計算機博士創業時已先後加盟過蘋果、微軟、谷歌等知名企業,從經濟到社會地位都有相當的積累,顯而易見李先生不可能只有生理的需要,也不僅僅是安全的需要,和許多中關村的精英一樣需要愛和歸屬的,更可能的是自我實現。

那麼IT精英們或者我們這些讀了幾本書的人的需要是什麼?我們為自己的發展、幸福和健康著想是不是應該想想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是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還是一杯清茶一本好書,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是為中華之崛起,還是蠅營狗苟汲汲以求?不論是什麼如果得到了真的讓你快樂嗎?時下最公認的目標物是錢,許許多多的錢。爸爸不送女兒上大學理由是上大學賠錢;媽媽把孩子餓死是因為沒有錢;大學畢業了不做專業工作,千軍萬馬去考公務員是因為錢多;創業不問這是我想做的事情與否,只在乎是否掙錢……錢能讓我們每一個人快樂嗎?三十年前的李嘉誠先生也許會快樂,但是今日的李澤楷先生就未必會快樂。如果你正在追求金錢的道路上,問問自己這是我的需要嗎?巴菲特問自己了,所以他把自己大部分的金錢捐給了慈善基金。

其次,讓我們焦慮的事情是什麼?它是真的嗎?在我們現代的高效率文明中,我們一直在擔心,擔心我們的錢不夠花,擔心我們的親人朋友不愛我們,擔心經濟危機,擔心發生戰爭,擔心自己的技術落後於他人……每天我們輾轉難眠,滿腦子都是一些看上去明天就是末日的問題,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我們還是擔心第三天,第四天……事實上,無論我們是否擔心,該發生還在發生,不發生的還是不發生。擔心沒有一點用處,唯一的結果就是讓我們焦慮,繼而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身疾病。如果我們確實有些事情可以做的更好我們應該去有效行動,而不是去想。如果有些災難性的事情發生了,而且不可挽回,我們是否可以試一試和家人多出去走走,用太極、瑜伽、內觀、自我催眠等方法讓自己放鬆一點,聽聽音樂看看畫展讓自己的生活豐富一點,好好想想盡管這麼壞的事情發生了但是我做些什麼能讓自己的生活重新走上另一條幸福之路並且行動起來……

再次,我們的生活習慣健康嗎?李開復先生說自己一天只有三四個小時的睡眠,顯而易見這是無法滿足機體自我修復的需要的。另外,很多人喜愛過辣、過酸、大量調料的重口味食物,油炸食物,過於偏食只喜好某一種口味,造成機體受損,病從中來。更要命的是有很多的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每天不運動上班坐在辦公桌前,下班坐在電視機或電腦前。久而久之身體就出了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如果你再有吸菸、嗜酒、過勞等問題身體出問題不奇怪,不出問題才奇怪。

最後,如果情緒問題也是癌症、高血壓等典型心身疾病的發病原因,持續的抑鬱、焦慮、恐懼,過度的快樂,過度的擔憂,過度的或持續的憤怒,過度或持續的思慮,過度的悲傷,過度的驚懼都有可能導致心身疾病。

因此,如果你現在身體暫時健康但是有以上問題,就要及時改正好好保護自己了。如果你已經是糖尿病、高血壓甚至是癌症的患者,也不要著急,好好吃飯,適當運動,情緒穩定,戒除不良嗜好,除去了“足生大丁”肥甘厚味,精神內守讓自己的身體和心理處在一箇中正平和的環境了,一切都還來得及。

如果你自己能夠做到,當然非常好,實在不行可以找親朋好友監督,少部分朋友尤其是夜貓子型的IT精英,可以找西醫師、中醫師或心理師幫忙管理生理和心理健康,探索自己內心真實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