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序言

2012年10月2日,我應六修主編凌勝老長之邀,參加了在金色年華召開的

潛川派淩氏六修宗譜聯誼會,會上尊長相逢情意融融,本人深受感動,與會者中有老有少,有長有晚,有官有民,大家情緒高昂,踴躍發言,積極捐款,為家族事業獻計出力,奉獻孝心,我當時寫下《淩氏續修宗譜尊長相聚金色年華酒店感賦》

金秋相聚敘親情, 歲月如梭九十春。 早有雄心和壯志, 欣逢族裡眾同仁。捐錢獻物費心力, 早起晚歸尚勞神。 偉績豐功傳萬古, 同宗代代有賢能。

淩氏五修宗譜民國二年至今已有93年,相隔年代久遠續修刻不容緩,幸有族內同仁亦有同感。在這次會上我第一次接觸到家譜,四譜是由我的先祖錦章公獨資捐修的,作為他的後人,我感到很自豪同時也認識到修譜的必要性,如果沒有譜,對我們先輩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裡所作出的豐功偉績,我們後人又怎麼能知曉呢?不續修譜,我們的後人又怎麼知道我們這代人所經歷的事情,國有志,族有譜,這也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譜系樹(來源 | 圖蟲創意)

探尋先人足跡我們知道一世祖文望公是勤勞淳樸,善良的農民,他來到潛川這片風水寶地開荒拓土,種糧植棉,代代相傳。先輩們既有勤勞雙手,又有聰明智慧的大腦,他們在解決溫飽後崇尚儒學,設私塾,供子女讀書以博取功名,從事手工商業者,已不僅僅侷限在潛川這一處,現已遍佈外地,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忽缺的一員。

先輩的文化智慧從淩氏潛川派百字派即可看出文化底蘊深厚,用心良苦,她既是教育後人的金玉良言,又是一首啟迪兒孫的美妙詩章,在先輩們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影響下淩氏族人英才倍出,光宗耀祖,美譽一方,名揚華夏。

我小時候不知道老家在哪裡?十幾歲時去郭河鎮汪家圩三姑奶家,只聽她說我老家在金牛梁山圩,當時很有錢,有“遠望一座城,近望梁山凌”的讚歎,於是我非常想去祖籍金牛梁山看看,但是在那個以階級鬥爭為綱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的年代,一直未能成行。直到八十年代我終於去了一趟金牛梁山圩,給我的印象是家勢衰微,風光不再,目之所及僅剩斷垣殘壁,幾蓬衰草,水圩變成水溝,大門中門也只剩下青石門框孤零零的佇立在那裡,彷彿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和現在的滄桑。感觸良久,我寫下了《過金牛梁山圩感懷》二首:

(一)

當年遠望水圩城,聖旨焉然掛後門。斷壁殘垣今尚在,難尋昔日梁山凌。

(二)

百年時事實堪嗟,燕舞鶯歌感物華。牆倒蓬深花濺淚,後人遙指是誰家?

時過境遷,風光不再,但我們的先祖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是永恆的,尚存的遺蹟證明當年淩氏的輝煌,將激勵後人奮發向上。

2010年春我與柳園詩友謁周瑜墓,有幸受到廬江縣文化局夏東坡局長接待,說到先祖錦章公時,夏局長說:“清志有載,屬廬江明清23進士,名刻奎星樓,老奎星樓文革被毀,新奎星樓將在新一中附近重建以勵後人。”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廬江奎星樓舊影(來源 | 微聚廬江)

我在《潛川今古》中看到雖有錦章公的記載,但此書可能屬文革後期所寫,明顯帶色不能公正評價我祖凌錦章。

時值太平盛世,淩氏六修主編凌勝老長說:“錦章公有很多故事在族裡鄉鄰中久傳不衰,惜譜志未載,清志因戰亂無考,你作為老人後代未嘗不可寫其一二件事以勵後人。”我感其言,由是勉為其難。然終屬水平有限,有辱先祖功績之嫌,只是作為錦章公後人略表孝心罷了。亦希望錦章公當年那種為國為民鍥而不捨、勤政務實的精神能激勵淩氏後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為振興中華而貢獻出我淩氏一族的力量。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來源 | 原文附圖)

壹 | 錦章其人

據淩氏五譜記載,先祖凌錦章譜名凌克新,是文望公17世孫,後桂公(文望公16世孫)的兒子。他生於道光八年(1827年)九月二十九日,是同治甲子科(1864年)舉人、光緒丙子科(1876年)進士,署江西進賢知縣,特授武寧知縣,光緒巳卯(1879年)、乙酉(1885年)江西鄉試同考試官,在任候補知府欽加道銜。歿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享年74歲,誥授榮祿大夫,葬本縣小西鄉岔河口。

貳 | 童年失怙

據同心堂《束氏宗譜溫公支》載,先祖錦章公所撰寫的《外祖父超群公暨外祖母董太孺人傳》中講述:“錦章四歲失怙,隨先慈常居外家,外祖父母鐘愛之,逾於諸孫,身受飲食教誨十餘年之久。”從中可知他很小失去了父親,跟隨著母親在外祖父母家生活十多年,外祖父母對他的疼愛超過了親孫。

在另一篇《束氏重修宗譜序》中公寫道:“錦章幼年常居外家。道光庚辰,從本族舅氏鑑堂公讀書於古樓岡束氏支祠。”

由此印證,先祖錦章是在古樓崗外祖父母家度過青少年時光,並在那裡讀書生活的。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日本測繪地圖中“古樓崗束氏祠”

叄 | 墨誤為糖

“公每讀書幾近痴迷”。有一年元宵節,錦章正在房中讀書,夫人束氏端來一碟糖和一碗元宵,讓他蘸著糖吃,結果夫人來收碗時,發現糖未動而邊上的一硯墨汁卻不見了,再看錦章公嘴上全是墨才知道他看書入迷,將墨誤為糖吃了。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元宵(來源 | 圖蟲創意)

肆 | 鍥而不捨

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先祖錦章公為博取功名,持之以恆,歷盡艱辛,百折不撓,經過多次考試落榜的打擊,18歲到34歲16次失敗。但每次落榜先祖都總結經驗繼續努力,次年再考。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實是感人。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來源 | 東方IC)

伍 | 束氏美德

當然這與他的母親和妻子兩代束夫人大賢大德,大力支持和鼓勵是分不開的。譜載:“先祖錦章公之妻系舒邑束氏,生於道光八年(1828年),卒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享年64歲,“生五子,惟存毓芬毓芝

(文望公18世孫)。公之母舅女與公之母親是姑姪之親。己母是皇封束夫人,圩內建有牌坊,上有光緒皇帝聖旨,謹表貞烈。”牌坊文革時被毀。公之妻束夫人不但操持家務,相夫教子,還積極鼓勵丈夫。考前端茶送飯,不讓孩子吵鬧,影響學習。考試回來後幫助夫君總結經驗,勸他不要氣餒,來年再考。有一年大旱饑荒,束夫人孃家把錦章公與孩子接到束家祠堂居住,束府送糧給米,大力支持度過饑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錦章公35歲那年終於考中舉人。

陸 | 貓逢死鼠

那時考試起早煮飯去趕考,錦章想年年要妻子煮飯,挨凍受累,不好意思,今年自己起早煮飯。錦章公伸葫蘆瓢往水缸一舀,舀到一隻死老鼠,倒到鍋裡,錦章公一聲嘆息,覺得晦氣,信心全無,心灰意冷回到床上不想去了。束夫人驚問其故,錦章公把剛才發生的事說了一遍,束夫人高興的說:“好!瞎貓碰到死老鼠,今年一定高中,我起來煮給你吃。”結果真的中舉,譜載同治甲子科舉人。

柒 | 燃眉之急

當時錦章公因年年參加考試不從事生產,家中貧苦,當時報喜的來送喜報,把馬都拴在屋簷上,按慣例要打兩樣東西,討個口彩“打發”,但錦章公家實在清貧無物可砸,郵差只好把一擔舊水桶砸了。討要喜錢,錦章無錢,只好讓毓芬毓芝兩兄弟去金牛街上賣肉的叔父那裡,賒肉借錢。叔父問明情況知道錦章公已經高中,立馬帶幾兩銀子半爿豬肉,解了燃眉之急。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今日金牛街(來源 | 微聚廬江)

捌 | 同知兩縣

錦章公中舉後,因家中貧困無錢賄賂朝中大臣,所有肥缺之處皆被有錢、有關係的人佔去了。時值太平天國起義正盛,鄱陽湖中湖匪猖獗,江西境內大小官員或逃,或被殺,或賄賂上司調任別處,進賢、武寧更是連續兩任知縣被殺,無人敢去,朝廷只好派既無錢又無勢的錦章公前去赴任,召封進賢縣知縣,錦章公欣然領旨,信心十足。朝廷聞之大喜,特加授武寧縣知縣,詔令立即赴任,派官船迎送,以壯聲勢。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清代江西省武寧、進賢縣示意圖(製作 | 束文傑)

玖 | 感動湖匪

朝廷派官船擇吉日接送,鳴鑼開道,彩旗招展,場面十分氣派熱鬧。但錦章公因是農民出身,不習慣那樣的場面,卻另租一條民船在後,從未出過門的他正好一路看看名勝古蹟,遊覽一番。中間耽擱幾日,官船先到鄱陽湖,湖匪一打聽說是新到的進賢知縣,以為是個有錢的主,當晚就組織搶劫。上船翻箱倒櫃,什麼值錢的也沒有找到,氣得湖匪把船老大拉來審問,一問才知道是個清廉的窮官,因沒錢賄賂朝廷,才分到這兵荒馬亂的地方。當時潘陽湖湖匪有十幾家,其中最大的一股,為首是金鉤李鬍子,其他湖匪都尊他為大,聽其調遣。李鬍子知道新來知縣即將到任,就跟手下的說:我先去看看是不是貪官,故意把銀兩轉到民船上,如是貪官就像前兩任一樣下場。他化裝成漁民模樣,駕一葉扁舟,在錦章公民船必經之路上等著。這天霧鎖大湖,錦章公從未見過湖面上如此濃霧,正在船頭觀看,忽聽遠處傳來呼救聲:“救命啊,救命……”錦章公立即讓船家靠近施救。只見一老年漁民雙目有神,滿臉絡腮鬍子,把嘴都遮住了,身上衣服被霧水浸溼。錦章公立即動了惻隱之心,同情弱勢,就拿出衣服讓老者換了,並說:“老人家這麼大年紀這麼早就出來捕魚,實是辛苦,不容易啊!想必還沒有吃早飯吧?”便叫船家趕快下了碗肉絲麵來。老者上下打量錦章公,果然清貧,布衣長衫,文人相貌,而且平易近人,老人已有幾分好感,又聽錦章公叫下面招待他,更是大受感動。當時錦章公因見老者滿臉絡腮鬍子,又因自己從未見過世面產生好奇,心想他吃麵如何放進嘴裡,豈不把鬍子都吃了。當船家把面端上來時,只見老者從懷裡掏出一對金鉤子,將鬍子向兩邊耳朵上一勾,嘴巴就露了出來。老者吃了面,道了謝,起身告辭,臨走時說道:“你放心當官,像你這樣清官,我們一定會擁護的。”說罷就駕船而去。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鄱陽湖(來源 | 圖蟲創意)

錦章公到了武寧,當地紳士豪強,在碼頭迎接,見坐的不是官船,所帶行李不多,人也很隨和,不擺官架子,個個都贊是好官,皆願意幫助支持錦章公辦事。金鉤李鬍子回到匪窩打那些小頭目招呼,以後不準騷擾武寧、進賢境內,同時保護這樣的清官,互相轉告,武寧進賢漸漸太平。

拾 | 圩湖安民

同治甲子年(1862年),錦章公來到武寧、進賢擔任知縣。當時因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流民較多,背井離鄉,無家可歸者不可勝數,加之湖匪猖獗,民不聊生。錦章公採取內撫外治,對因貧困被逼為匪的湖匪流民一律既往不咎,以寬德仁義的懷柔政策感化子民。當時鄱陽湖民尚未開化,而錦章公家鄉巢湖一帶,早在明初洪武年間就開始移民圩湖造田。錦章公把老家白山、三河、環巢湖圩田的經驗帶到那裡,鼓勵當地湖匪流民圩湖墾荒,賑米給種使之安居樂業。對太平天國起義軍則聯合湘軍曾國藩、淮軍李鴻章,大力彈壓確保兩縣平安。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進賢風光(來源 | 東方IC)

拾壹 | 智破冤案

錦章公到任不久,在檢查案件時發現一樁案子頗為可疑,前任已判秋後問斬。該案一李姓村姑,自幼許給鄰村張家獨子為妻,兩家雖不寬裕,相互幫助,走得親熱,兩人兩小無猜。這天張公子到李小姐家送新米,李小姐家留其吃飯,將一隻蘆花大公雞殺了,燒給張公子吃,當時李家父母還在田中勞作,張公子因急著回去就提前吃飯了,沒成想只吃了幾塊雞肉就七孔冒血,一命嗚呼。張公子不明不白死在李家,張家怎肯罷休,一紙訴狀將李家告到縣衙,狀告李小姐另有姦情,意欲悔婚,因而謀害親夫。前任知縣不問青紅皂白,將李家老少捉拿到案,先前李小姐還說沒有投毒,更無謀害之事,怎賴縣官不聽,對其母女三人嚴刑拷打。李小姐本是貞婦孝女,原本想未婚夫不知何因死去,自己也決意守節,又見父母無辜被打,心想自己左右是死,不如認了這事,也好教父母免遭皮肉之苦。次日再審,李小姐便一口應承,是自己另有姦情,下毒害死張公子,與父母無關,只求速死。前任知縣立即判秋後問斬,上奏以表己功。錦章公想既有姦情姦夫是誰,所下何毒如此之劇。錦章公決定再審李小姐,言到:“我知道你的案子必有隱情,可如實跟我講來,我好為你做主。”李小姐看看眼前這位老爺不似先前的那樣凶神惡煞,知道是個好官,“哇”的一聲痛哭起來,說道:“小女子與張公子從小定親,並無異心,更無姦夫之說。那日他來我家我也是誠心留他吃飯並無相害之意,不成想他只吃了幾口飯菜就死了。我本想追張公子而去,不想卻害了雙親遭此不白之冤,小女子死不足惜,今生只望老爺能查明死因,以還我清白,洗刷雙親冤情,我死亦瞑目了。”錦章公見李小姐言辭懇切合理,知必是一件冤案。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武寧風光(來源 | 東方IC)

是夜思得一計。次日早飯後帶著一個差役,扮成貨郎模樣,來到武寧山鄉。只見武寧山水,雖非陶淵明筆下的“桃源仙境”,到也是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到李家宅前屋後觀察良久,見李小姐家靠山而居,屋後山高林密,門前溪水長流。又到各位鄉鄰那裡打聽李家為人,相鄰都說李家夫婦為人根本老實,李小姐與張公子兩小無猜,並無姦夫淫婦之說。一位八旬老者嘆息說:“李小姐在張公子死後意欲殉節,被村民們救起好生勸勉,不想縣官糊塗,將李小姐和他父母一同毒打。她本是孝女,為保住父母性命,只好屈打成招。唉,可憐苦命的孩子卻遭此不白之冤。”錦章公又問:“此間有什麼劇毒的東西,能將人在瞬間毒死?”老人想了想說:“除非此山中的一種毒蛇名野雞象,又稱五步蛇,愛吃雞,能學雞叫,引野雞去而捕食。”錦章公查訪一天至晚間方回。第二天叫衙役牢中取出李小姐,來到李家。錦章公讓李小姐還像那天張公子來時一樣。殺雞煮飯。錦章公躲在壁間暗處觀察,等到雞燒熟了香飄四溢,李小姐把雞盛了放在桌上,像上次一樣回房間去了。不久就聽到後山草叢中沙沙作響,一陣“唏嗦”過後,只見屋樑上盤著一條碗口粗大蛇吐著信子,口中黏液掉到盛雞的碗裡。蛇頭向下,錦章公大喊一聲:“快,抓蛇!”眾衙一起來抓蛇時蛇已跑了。錦章公讓一條小狗吃了幾塊雞肉頓時氣絕,案件真相大白。原來江西武寧山區人們還是仿照秦漢建築在堂屋頂上開一個天窗,好讓屋中明亮,那蛇就是從天窗進入屋內聞到雞香味,劇毒吐液掉到雞上被不知情的張公子誤食身亡。錦章公派衙役配合鄉民用雞引出大蛇,將其捕捉以絕後患,大蛇在武寧示眾三天,舉縣震驚萬人空巷奔走相告。人們都為有這樣的清官老爺而讚歎,同時也為李小姐洗清不白之冤而高興。鄉紳豪族具表上呈朝廷,朝廷表彰功績,加在任候補知府五品花翎。

拾貳 | 破除迷信

在鄱陽湖邊,錦章公雖鼓勵鄉民開荒圩湖,賑糧給種,但收成很少,年年報災,很多圩田荒蕪,究竟什麼原因呢?錦章公決定下去考察瞭解,這年鄉民又來報災,錦章公帶著衙役來到圩區,鄉民們說:“因圩田得罪了湖神,化為大蟲,把秧苗全給吃了。”錦章公到田裡一看果然無數條大蟲(俗稱鯇子)成群結隊把水稻連根吃了,錦章公叫衙役捕捉,大的有百十斤重,原來都是青草魚。每年初夏之交,湖水泛漲跟著漲潮湖水,危害莊稼,鄉民們以為是湖神水怪,不敢捕捉,更別說吃了。錦章公讓衙役煮熟,放好佐料,當場帶頭吃魚,鄉民見縣太爺和眾衙役吃的很香,也來品嚐,果然味美,且平安無事。此後人人捕殺草魚,魚少了,圩田稻就保住了,從此就不再年年報災。錦章公還委派專人興修水利確保豐收,農民有糧食吃就安居樂業,所以在晚清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時候,在江西鄱陽湖邊的武寧、進賢兩縣人民,卻豐衣足食,過著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般的生活。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草魚(來源 | 圖蟲創意)

拾叄 | 重視教育

錦章公一到江西就發現這裡文化落後,深山老林老表之間幾乎言語不通,村民至死不相往來,此村彼寨各說俚語,生災害病悉聽巫醫裝神弄鬼,民風未化。錦章公在解決鄉民溫飽後,鼓勵鄉民開辦私塾,鼓勵山民學習儒家文化,每年從各鄉選拔秀才到武寧、進賢官辦學校學習,對學生家給錢獎勵。由於錦章公重視教育為江西乃到全國輸送人才,開化鄉民,助長了學習之風,朝廷加封江西省已卯、乙酉鄉試同考試官。由此可知錦章公對教育的重視是遐邇聞名,深得朝廷嘉許。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古人考試場景(來源 | 東方IC)

拾肆 | 道德高尚

據女老祖束夫人內重孫83歲高齡的束克啟大人回憶,先祖錦章公不但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剛直不阿,同情弱者,而且道德高尚,知恩圖報。公在《束氏重修宗譜序》中寫道:“歲時祭祀得見祠中衣冠之會,揖讓雍容,誠盛事也,迨烽火迭經老成凋謝,錦章又以塵鞅羇絆,不獲外家之門,每望雲山言念昔時親故,未嘗不感慨系之。”可見束家先前也是名門望族,後遭兵燹敗落。公在外地為官時常掛念。公在《外祖父超群公外祖母董太孺人傳》中寫道:“錦章幼受厚恩,迨倖得一第,服官江右,外祖父母未及親見之興,思昔年惠養厚望之心,痛何如耶?”表達了對先人的思念和未能報恩的惋惜之情。他與束夫人糟糠之妻白頭偕老,一直保留農家本色。在束夫人逝世後,有人慫恿其續絃被錦章公斷然謝絕。錦章公為報答束府給予的幫助,捐資給束氏建祠修譜,並親手種下柏枝兩棵,以喻萬古長青。此樹至今尚存,遺址在百神廟古樓崗。並許下有凌家吃的,就有束家吃的,克啟公在梁山圩出生長大,其父生於江西,是管家。母親是南港餘氏。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古樓崗束祠圓柏樹(來源 | 斯格仁)

拾伍 | 捐資修譜

從淩氏五譜記載可知,四修宗譜乃錦章公獨資捐修,為淩氏宗族文化傳承做出過貢獻。據我父凌君幟回憶說,四譜續修時正逢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民族矛盾上升,社會動盪民不聊生,錦章公慷慨捐款修譜,主修人員常住梁山圩,給吃給住給工資。耗時兩年多,可想費用一定不少,先祖錦章公為家族事業,勞神費心,至今感動族人。

拾陸 | 建圩修祠

據在圩裡九十三歲高齡錦章公重孫媳(凌代澍婦趙氏)所述,錦章公從江西把青石運回故鄉,建梁山圩共九路大廳,有大門中門高牆深院,中間巷子很深走路說話如在甕裡,有回聲。中間花園建走馬轉心樓,藏書字畫近萬冊,皇封聖旨奏章進表均存其中,後毀於戰火。公母皇封束夫人牌坊本來在圩子的前門但隨著圩子的擴建向東發展,牌坊聖旨就變成掛在後門了。晚清著名訟師高真曾路經此地,圩中小孩見高真騎著毛驢就在碉樓上喊“狗頭訟師來了”,高真聽到以鞭指著吟詩一首“小小廬江城,大大梁山凌。問你官職有好大?聖旨把後門。我到京城去一趟,讓你人頭掛後門。”此語正好被凌府大管家聽到,就叫家丁快馬追上好酒好菜招待,賠禮道歉此事方休。

淩氏祠堂,在瓦屋獅子地,前面有高廟大墩,地仙說是獅球,如果把獅球買下來地就活了。大墩是當地瓜墩徐家的地,錦章公要買,徐家獅子大開口說,要用元寶從淩氏祠堂一直襬至大墩上,錦章公當即答應。徐家見如此爽快,又後悔改口說要擺2路。錦章公見徐家言而無信,出爾反爾,隨放棄購買,只將祠堂翻新沒有擴建。

拾柒 | 創造清史

由於當地鄉民士紳的擁護愛戴,加之錦章公愛民如子、勤政廉明,朝廷當時也巴不得有重臣,能保證一方平安無事,所以錦章公從同治元年(1862年),一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連任兩縣知府十三任三十九年,創造大清有史以來,在一地連任知縣時間最長的地方官記錄。總而言之,在晚清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錦章公能在江西武寧、進賢這個多方勢力角逐,湖匪猖獗湖民未化,人生地不熟的艱難險地連任十三任(三十九年)知縣,可謂勞苦功高,絕無僅有。亦屬當時當之無愧的政治風雲人物。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今日進賢(來源 | 圖蟲創意)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十四歲高齡的錦章公,為兩縣人民安居樂業,殫精竭慮,身心疲憊,由於身體原因,主動請辭,大清帝國風雨飄搖,這時才想起還有一個武寧知縣連任十三任,勞苦功高,為褒獎他,於是加道臺銜,賞四品頂戴。由於錦章公年事已高,不耐舟車勞頓,卒於途中,誥授榮祿大夫,與女老祖束夫人,合葬本邑小西鄉岔河口(圖載九卷)。後來,本人多方查證現址在湯池鎮雙墩村莫旗杆與付大圩之間兩河口,傳說吃大食堂時被毀,據傳開棺後,屍首保存完好,並未全腐。

拾捌 | 奎星永垂

二零一二年,新奎星樓在廬城東門新一中右側落成,我登樓見碑上刻有明清各名進士大名,錦章公亦名刻其上,足見政府對歷代名人文士,為家鄉做出貢獻者的重視和認可,同時建在新一中旁,亦欲激勵莘莘學子,多出人才。我深受感動寫下《登奎星樓緬懷先祖凌錦章》:

先祖高名凌錦章, 奎星樓上遠名揚。武寧連任創清史, 美譽至今傳故鄉。墨誤為糖傷往事, 貓逢死鼠典流芳。登樓極目黌宮第, 學府蒸蒸文運昌。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廬江新奎星樓(來源 | 微聚廬江)

凌益群,1963年9月8日生於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大專文化,中級農技師,廬州詩詞學會會員,廬江縣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湯池柳園詩社主編,湯池老年大學詩詞班老師。作品發表於《中華詩詞》《廬州詩苑》《廬江詩詞》等刊物。

安徽合肥:曾在舒城讀書的廬江籍進士,同任江西兩地縣官39年!

作者照片


  • 作者:凌益群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和平、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