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三角”要崩?沙特公開表達對美.戈蘭高地.最新立場的不滿

“鐵三角”要崩?沙特公開表達對美.戈蘭高地.最新立場的不滿

自3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推特上宣佈,美國將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要求、尤其北美時間3月25日特朗普簽署公告,宣佈美國正式承認戈蘭高地主權歸屬以色列以來,聯合國、全球各主要國家,以及中東各國,不論陣營、立場如何,近乎清一色地對美國和特朗普在戈蘭高地問題上的最新立場表示譴責、反對,3月27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戈蘭高地問題召開緊急會議,會上除美國自己以外,其餘4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相繼發言,反對和譴責美方的決定,令美國、以色列這兩個在此問題上一意孤行的國家形影相弔,十分“孤獨”。更耐人尋味的是,聯合國和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戈蘭高地主權擁有國——敘利亞,國內正處於嚴重政治對立、甚至內戰中的各派,在此問題上也罕見地保持一致立場,不論和美國關係險惡的巴沙爾政權,還是巴沙爾政權的死敵、靠著美國的扶植和庇護才“活到今天”的反對派組織“敘利亞全國聯盟”(CNS),都在第一時間異口同聲“強烈譴責”美國“違反國際法和國際共識”。

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如何“另類”也必然知道,戈蘭高地問題高度敏感,且美國此前歷屆政府的官方立場都是尊重聯合國1981年有關“不承認以色列國內法對戈蘭高地主權宣佈”的497號決議(美國當時在安理會表決中投了贊成票),如今的做法不啻出爾反爾,對美國公信力和公眾形象也有“負分作用”。之所以明知有副作用還要一意孤行,首先是繼續強化自己“打壓伊朗,扶持反伊朗勢力”的中東戰略,追加對美在中東最持久、最忠實盟友和最堅定反伊朗夥伴以色列的支持,其次是拉攏國內猶太財團和政治遊說集團,取悅親以選民群體,第三是為面臨政治前景不確定性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助選(內塔尼亞胡4月9日將參加以色列選舉,3月25日特朗普宣佈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主權時,他正在美國訪問),第四是故技重施,通過主動製造新熱點,轉移公眾對其“搞砸了”的一系列舊熱點的關注。

然而所有這一切考量都存在著一個最脆弱的環節:“鐵三角”。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在中東的政治、軍事戰略佈局就明顯以其一手構建的美國-以色列-沙特“鐵三角”為基礎與核心,特朗普通過支持沙特國王、王儲父子鞏固國內政治權力和海灣地區霸權的種種爭議手段,利用三國間共同敵人——伊朗這個介質(以色列內塔尼亞胡一直將伊朗視作以色列地緣政治頭號敵人,長期公開反對伊朗問題核協定,甚至主張武力消滅伊朗核設施;沙特和伊朗存在長期和根深蒂固的民族、教派和地緣政治根本性矛盾),一度將這個“鐵三角”經營得風雨不透:自他上臺以來,沙特官方對以色列諸如打壓巴勒斯坦自治機構、在敘利亞境內實施空襲等做法一聲不吭,甚至美國將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沙特也裝聾作啞,而作為回報,以色列則不斷稱讚沙特的“明智”。

但卡舒吉事件爆發以來,美國和沙特間的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裂痕,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寄託厚望的“願景2030”沙特經濟轉型戰略,也因此面臨無米下炊的尷尬,在這種情況下沙特外交和地區戰略出現耐人尋味的調整:“教義輸出”明顯收斂,國內借“反腐”為名目的“宮鬥劇”趨於緩和,國際上,對敘利亞巴沙爾當局轉而採取低調緩和、有保留接觸的姿態,並多次釋放“不反對敘利亞重返阿拉伯聯盟”的信號(原本就是沙特推動了阿盟在“阿拉伯之春”爆發後暫停了敘利亞在阿盟中的合法席位)。此次戈蘭高地危機的導火索被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一手點燃,沙特是否還會像“使館搬遷事件”那樣,擺出一副“默認”姿態,以維持“鐵三角”的體面,就格外引人關注。

或許是茲事體大,難以取捨,沙特官方、王室對這個原本不容迴避的地緣政治攸關重大問題,竟保持了10天的沉默。直到3月31日,這個沉默終於被打破:沙特國王薩勒曼在突尼斯舉行的阿盟首腦會議開幕式上明確表示,沙特“反對任何侵犯敘利亞對戈蘭高地主權的行為”——也就是說,沙特終於在再三權衡後,選擇“迴歸阿拉伯本隊”,從而動搖了“鐵三角”的根基。

沙特作此選擇,是因為它別無選擇:如果說在西岸等問題上還存在國際爭議,在諸如伊朗、卡塔爾、埃以和談或黎巴嫩國內危機等方面,阿拉伯暨以色列以外中東國家間還有不同意見,在戈蘭高地主權歸屬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以色列以外的中東國家,不論“海合會”等君主國或埃及這樣的共和國,阿拉伯國家或土耳其、伊朗等非阿拉伯國家,敘利亞或黎巴嫩境內哪一派政治勢力,其立場和姿態都如出一轍,沙特近年來倚仗“石油美元”,處處以中東“盟主”自居,如果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公然站在美國-以色列一邊,就等於公然與本地區所有以色列以外的國家、派別和政治勢力為敵。昔日埃及單獨與以色列媾和,被中東各國孤立數十年之久,“中東政治主導者”地位自此一去不返,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沙特國王父子當然不想重蹈埃及的覆轍。

卡舒吉事件對雄心勃勃的沙特國王父子刺激很大,令其深感“美國未必靠得住”,此後一系列不動聲色但明顯的內外政策調整,實際上都與這一新認識有關。3月31日薩勒曼在突尼斯的表態表明,當特朗普一再“玩火”,客觀上逼迫沙特在“鐵三角”和“阿拉伯世界盟主”間“二選一”的情況下,沙特選擇、也只能選擇後者。

當然,在伊朗這個“共同敵人”尚存的背景下,“鐵三角”只是“功能降級”,還不至於徹底土崩瓦解。但無論如何,特朗普在戈蘭高地問題上的魯莽行動,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自己和美國在中東的“特朗普大廈”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