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臊子面,四五六碗不下桌

我是陝西人,雖不是岐山人,但卻和岐山有著不解之緣。我從小在岐山縣蔡家坡鎮長大,不僅如此,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家就在岐山,因為關係好,所以常去他家蹭飯,吃的最多的就是他母親做的臊子面。

岐山人特別喜愛臊子面,每逢重大節日、婚喪嫁娶、孩子滿月、老人過壽之類的重大場合,待客的早餐必定是臊子面,酒足菜盡後午餐的主食也必是熱騰騰的臊子面。幾碗臊子面下肚,溫濁的酒轉化為細汗通過舒張的毛孔發散出體外,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岐山人無臊子面不歡,所以做臊子面水平的高低也成為衡量一個岐山媳婦是否能幹的唯一標準。如何做好一碗可口的臊子面便成了少女的必修課,如果一個女孩在小學畢業前還做不好臊子面,那是一件比沒考上初中還丟人的事兒,當孃的會脫下鞋,邊追邊打跑出幾里地。

岐山臊子面,四五六碗不下桌

朋友的母親在他們老家樊家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巧媳婦,若論做臊子面的本事,整個樊家莊沒人敢在他母親面前耍大刀。

朋友姓李,老李家祖上從姜子牙在岐山釣魚時就跟著大哥混,在岐山定居後就沒摞過窩。據老李說他祖上那是名人輩出,上至副國級的宰相,下到正股級的村支書數不勝數。

到了老李的爺爺這一輩,李家家境沒落,入不敷出,為了供老李的爸爸老老李上學,老李的爺爺苦心鑽研,終成大氣,做出了香飄十里、名動四方的李家涼粉,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涼粉,老老李才順順利利的讀完了大學。

我問老李在岐山你爺爺不做臊子面不做擀麵皮是不是有點兒不務正業?

老李聽到我這個愚蠢幼稚的問題露出一臉的不屑:這叫劍走偏鋒,另闢蹊徑!懂不懂!

老李爺爺做的香飄十里的涼粉我沒有吃過,但老李母親每次做岐子臊子面時,都不忘通知我一聲。

至今為止,我吃過無數次岐山臊子面,但老李母親做的臊子面,是我吃過的最好吃、最正宗的臊子面!

一碗正宗的岐山臊子面應該用“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個字來概括,薄、筋、光形容的是麵條,煎(燙)、稀(配菜要少)、汪(湯的辣子油要多)形容的是湯,酸、辣、香當然就是指的味道了!

岐山臊子面,四五六碗不下桌

老李母親做的臊子面,有過之也無不及,一般人家做臊子面,大多用機器壓的麵條,而老李家一定是手擀麵。

看老李母親擀麵,真是一種享受,擀麵杖在她靈活的雙手下不停地轉動著向前擠壓著麵糰,不一會兒一張又白又光、薄厚一致的麵皮就擀好了。這還沒有完,小麥面的麵糰擀完後,再擀一張高梁面的,然後將兩張面合二為一再擀一下,最後一刀刀將麵皮切成或細或寬的麵條,這樣手工擀出的小麥與高梁二合一的麵條吃起來更勁道,韌性十足。

岐山臊子面,四五六碗不下桌

手擀的麵條一定要配一鍋好湯,臊子面最為重要的是臊子湯,湯是臊子面的靈魂!

鐵鍋加水,大火燒開,放入肉臊子,將切丁的胡蘿蔔、切碎的木耳、切成菱形的雞蛋薄餅、切成段的黃花菜入鍋,最後放入漂菜蒜苗,加入食鹽、食醋、油潑辣子,一鍋香味美、酸辣爽口的臊子湯就大功告成。

煮好的細長、厚薄均勻的麵條澆上臊子湯,湯裡有黃色的雞蛋餅、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蔔、白色的豆腐、綠色的蒜苗,這樣一碗熱氣騰騰、五顏六色、香氣四溢的臊子面足以讓你垂涎三尺,食慾大增。

岐山臊子面,四五六碗不下桌

每次去老李家吃臊子面,前一頓我一定會少吃,早早把肚子清空,一般情況下,沒個四五碗那是不會下桌的。每吃完一碗,他媽就會說,再來一碗,面好消化。我附和著說,也是,碳水化合物,好消化,那就再來一碗!

臊子面有一種吃法叫一口香,湯多面少,面只有一筷頭,一口一碗,吃一口香臊子面一般都是十二碗起步,若遇到飯量大之人,一次吃幾十碗也是常有的事兒。

岐山臊子面,四五六碗不下桌

科普一下下:臊子面裡的臊子就是切碎的豬肉。至於為什麼切碎的豬肉叫臊子,我不得而知,但古書中有記載,《水滸傳》第三回中寫道:魯提轄對鄭屠夫說,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

此臊子就是彼臊子。

鄭屠夫臊子切得好還是被提轄大人碗大的拳頭分分鐘KO,若這貨把這臊子深加工成臊子面,想想那畫面:魯所長面對一碗紅油浮面、香氣騰騰的臊子面,一定會大快朵頤,砸吧著嘴邊吃邊說,你小子以後注意點,街坊鄰居對你意見大著呢!

至於肉臊子怎麼烹製,別問我,我只負責吃不負責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問問度娘娘,但做臊子絕對是個技術活兒,一般人學不來的。

岐山臊子面,四五六碗不下桌

從前吃臊子面還有一個講究,只吃面,不能喝湯,剩湯要端回廚房倒入原湯鍋裡,繼續加熱,加工,補充,一次次的循環往復於席廚之間,原因有許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熬製湯需要時間,如果客人太多,湯會供應不上,所以只好如此了。當然,現在的麵館早已改了以前的習慣,不再回湯了,但味道卻不如回湯的面好吃。

在陝西的諸多的麵食中,儘管岐山臊子面很出名,但以岐山臊子面命名的麵館寥寥無幾。印象中只有一個叫豐慶的岐山臊子麵館還開了幾家連鎖店,曾經去過一次,食客大多數是操著天南地北口音的外地人,點了一碗臊子面,和熟悉的味道差之千里。

本地人不去麵館吃臊子面是因為一百個人調臊子面的湯會有一百種味道,就算你用最好的農家油潑辣椒、自釀醋和最好的食材也未必能調出那種辣不嗆人、酸不刺喉的純正的酸辣味。

那種酸酸辣辣、香氣撲鼻的味道是隻有媽媽才能做出的味道,是隻有在家鄉才能吃到的味道!


康夫 /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