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創辦、更名和發展背後的故事

很多統一戰線和民主黨派的工作者都熟知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高等政治學院,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是統一戰線人才教育培養的主陣地,是我國幹部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創辦、更名和發展的背後故事,則鮮為人知。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創辦、更名和發展背後的故事

1949年7月5日,毛澤東與新政協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合影。其中有多位是成立社會主義學院的建言者

”社會主義學院“的創辦

新中國成立之初,民主黨派得到了蓬勃發展。新中國成立時,各民主黨派有國內成員11540人,到了1955年增加到約39000人。為適應統戰工作的需要和民主人士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要求,1955年冬,幾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向中央統戰部長李維漢提出:黨(指中共)有黨校,團有團校,各界民主人士也應有一所學習政治理論的學校。這個建議上報中央後得到毛澤東的贊同。關於學校的名稱,邵力子先生建議:“叫毛澤東思想學院吧!”毛澤東認為:還是叫“社會主義學院”比較好!

1956年3月31日,中央統戰部將《創辦社會主義學院的實施方案(草案)》上報周恩來並中央書記處。中央批准了《方案》,決定在紫竹院北側建設社會主義學院,建築標準與中共中央黨校相同。9月,政協第二屆第29次常委會通過了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領導人選:院長吳玉章,常務副院長兼黨組書記聶真,副院長邵力子、楊明軒、千家駒,秘書長劉孟純。

10月15日,社會主義學院第一期學習班開學典禮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宣佈社會主義學院正式成立。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創辦、更名和發展背後的故事

社會主義學院第一期學習班開學典禮

當月,社會主義學院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了第一期開學典禮。參加第一期學習班的學員共219人,都是當時的民主黨派領導人或社會賢達、知名人士,如黃炎培、章伯鈞、羅隆基、儲安平、李德全、胡子昂、朱學範、顧頡剛、吳作人、費孝通、葉恭綽、潘光旦、浦熙修、翁文灝、葉篤義、陶大鏞、吳文藻、陳銘樞、林漢達、黃紹竑、馬松亭、黃琪翔、侯鏡如、鄭洞國、衛立煌、盧漢、王紹鏊等知名人物。

社院特別注意黨外人士的學習方法問題,1956年全國政協學委會還專門以文件對此進行了規定,包括“三自”(自由、自願、自覺)原則和“三不”(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另外,還有“不考試,不做鑑定,不查歷史”等很多具體規定。

20世紀50年代,是我國統一戰線史上的一個春天。與社院成立同年,1956年4月25日,民革中央機關報《團結報》也創建了。在1956年、1957年左右,各民主黨派組織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民主黨派成員總數達到了10萬多人。

更名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鑑於地方社會主義學院普遍成立,為了作一區分,社院進行了更名。1960年7月18日,社會主義學院函報政協全國委員會:“為使我院與地方的社會主義學院有所區別,建議將我院名稱之上,加上‘中央’二字,即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一年後的1961年7月27日,全國政協秘書處函告社會主義學院:關於你院名稱冠以“中央”二字,全稱改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之事,我們已經呈報周恩來主席於7月25日批准。至此, “社會主義學院”更名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創辦、更名和發展背後的故事

社會主義學院改名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批示

“文革”期間社院停辦,但毛澤東多次講到“政協還是要的,民主黨派還是要的”,也保護過一些黨外著名人士。周恩來從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忍辱負重,殫精竭慮,在可能的範圍內,保護愛國民主人士,把統一戰線領域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他親自開列了“一份應予保護的幹部的名單”:宋慶齡、郭沫若、章士釗、程潛、何香凝、傅作義、張治中、邵力子、蔣光鼐、沙千里、張奚若、李宗仁;還有人大副委員長、人大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部長、副部長,政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各民主黨派負責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這其中很多人也是社院領導和學員。

名單開列後,周恩來立即讓公安部有關負責人把這份名單交給統戰部,要求照名單劃定的範圍,把黨外人士的名單開列出來。周恩來不但保護了一大批民主人士免受劫難,並且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仍然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從創辦到1965年7月,社院共辦過6期學習班,參加學習的人員達到1800餘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78年2月,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召開,之後,不少政協委員都要求恢復中央社會主義學院。1982年2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恢復中央社院。隨後組建了籌備組,孫曉村、聶真任正副組長。

1983年9月,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正式任命孫曉村為中央社院院長,聶真、程浩為副院長,朱真為秘書長。1983年11月7日,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了中央社院復辦後的首次開學典禮。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國家副主席烏蘭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宋任窮等16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典禮。宋任窮代表中共中央做了重要講話。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創辦、更名和發展背後的故事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復辦後的首期開學典禮

加掛”中華文華學院“牌子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還有一個名字:中華文化學院,是國家級“中華文化學院”。1997年經中央統戰部批准成立中華文化學院,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一個實體、兩塊牌子”。2004年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同意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加掛“中華文化學院”牌子。2016年9月經中央批准,學院為中央統戰部管理的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

據中共中央印發《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規定,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和地方社會主義學院,經批准可以加掛中華文化學院和地方中華文化學院牌子,開展以愛國主義為宗旨,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研究和對外交流活動。社會主義學院應當面向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開展國情教育和中華文化研修,增強港澳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爭取臺灣民心認同,促進海外僑心凝聚;面向民族、宗教界等人士開展中華文化教育培訓,進行文化引領,以文化認同增進國家認同、民族認同。

據悉,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擁有一套名為“十個講清楚”的中華文化招牌課程,是向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港澳臺僑青年人士、少數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十大群體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精髓。

《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的印發和新時代的中央社院工作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這是第一部由黨中央制定的關於社會主義學院工作的黨內法規。據悉,這本條例是為了鞏固和發展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加強黨對社會主義學院的領導,推進社會主義學院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國家法律制定的。

《條例》的出臺為做好新時代社院工作提供了方向引領和法治保障。如《條例》第五條規定了社會主義學院的基本任務,包括:(一)培訓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統一戰線其他領域代表人士,培訓統戰幹部,培養統一戰線理論研究人才,承辦黨委和政府舉辦的有關專題研討班;(二)組織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統一戰線理論和方針政策的研究和宣傳,推進理論創新;(三)組織開展決策諮詢工作,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四)組織開展中華文化的教育、研究和對外交流;(五)開展聯誼交友。第八條規定,黨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設立社會主義學院。市(地、州、盟)、縣(市、區、旗)黨委根據需要設立社會主義學院(學校)(以下簡稱社會主義學院)。第五十六條規定,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重視本地區社會主義學院建設,保證必要的機構和人員編制,將學院所需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60多年過去了,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創下了在新中國歷史上多個“第一”:第一所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政治學院、第一家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中華文化學院、第一家中國政黨制度研究中心、第一部政黨制度專業性年鑑、第一次設立統戰學專業(2015年9月10日,中央社院與山東大學聯合培養了首批統戰學研究生)、第一次提出“五史合一”理念並應用於教學實踐、第一家統一戰線高端智庫……中央社院的簡史也是我國統一戰線歷史的一個縮影或側面。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創辦、更名和發展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