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官手裡的手槍有什麼用?

漩渦鳴人yy


主要有三種作用:第一,顯示軍官的身份象徵。第二,自衛、指揮用。第三,槍決用。

其實不管是二戰還是到現在,手槍已經不再是軍官的象徵槍械,二戰時大多數國家是不會給自己士兵配發手槍的,一部分原因是增加軍費,另一部分原因是野戰或者偶爾發生的巷戰基本用不到,還有很多戰士甚至不願意佩戴。但是在二戰中後期隨著戰事高強度的變化很多士兵都開始想搞一把防身用的手槍,尤其是美軍開始接觸日軍的死亡衝鋒和近身肉搏戰,M1911一梭子下去就可以撂倒五六個鬼子,不過現實證明這種情況確實發生過,但是很少,因為美軍的火力輸出強度基本不會給鬼子有萬歲衝鋒的機會。

手槍作為一款輕便的自衛武器深得國外平民的青睞

後來整個二戰期間也就是美國士兵佩戴手槍的人數最多,士兵們都會通過自己的渠道獲取一把手槍,用於緊急情況下自衛。比如著名的魯格P08手槍和美國M1911,這都是最搶手的,它們或多報戰損,或繳獲敵軍,或自行購買等等。尤其是魯格手槍,這款二戰中最具代表性的手槍,作為德國軍人的榮耀,是各國士兵爭相得到的“藝術品”。

現在手槍分為自衛手槍和衝鋒手槍

到了當下來說手槍的用處更為廣泛,它們除了會配發軍官外還有特警、偵察兵等特殊兵種。在國外喜歡左輪的軍官可以自己弄一把佩戴,根本沒人管,別說和平年代,就是戰爭年代指揮官用著它的幾率也非常小,基本就是“好看的”。不過現代化戰爭,特種作戰開始成為主流,指揮官身邊有一把手槍用來自衛抵抗很有必要。

精美的左輪也是指揮官與收藏著的最愛

二戰中一些真實的圖片和資料我們也能看到,軍官在帶領士兵們衝鋒時會揮舞著手裡的手槍,這樣可以引起士兵們的注意,達到指揮效果。其實指揮官按紀律來說是不能一起發動衝鋒的,因為他是在指揮位置上,不過二戰中慘烈程度過高,經常出現團營級建制消失,所以軍官帶頭衝鋒的事情屢見不鮮。現代化戰場可想而知,配不配手槍已經無所謂了,基本都是見不著面的超視距攻擊,頂多打打巷戰有可能根敵人碰個照面,這個時候指揮官的槍只能拿來用作防身象徵一下而已。

鬼子衝鋒一般以倭刀和聯隊旗指揮,注意中間鬼子軍官。

二戰中還有使用手槍的大戶就是游擊隊或敵後抵抗組織,他們的手槍甚至是自己製造的“單擼子”,但是他們憑藉這種小巧便攜的武器給敵人以巨大的殺傷。軍官手槍的另一種作用就是槍決,它可以用來督戰自己的部隊,在戰爭期間有不服從命令的下級官兵可以直接執行“戰場紀律”!最後就是兵敗自裁用,有的指揮官不想成為俘虜,為了保持軍人的榮譽寧可飲彈自盡,這應該是一名指揮官最不想用它的地方。

二戰中很多國家都成立過專門的“手槍隊”,用作精銳部隊。其實零日寇喪膽的二十九軍“大刀隊”正式名稱就是“手槍隊”。

擁有一把完美的手槍也可以提高一名指揮官的品味。

本文由軍武奇兵發佈,期待與喜歡槍械武器和軍事的親們成為朋友,謝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軍武奇兵


個人認為指揮官使用配槍(手槍)最牛、 最奢華的當屬美國的巴頓將軍(薩達姆、卡扎菲之流的純金槍不算),在歐洲戰場經常看見他在腰間槍套裡彆著兩支象牙柄的柯爾特1873 型左輪手槍,而柯爾特1873左輪在美國槍械文化當中的地位極高!是西部拓荒時代,西部牛仔們的最愛!巴頓將軍經常又以機械化部隊牛仔自居。


巴頓將軍的柯爾特1873 左輪手槍,不但用象牙做柄,槍身上也是讓人眼花繚亂的鏤刻紋並且還要鍍金…港真,巴頓將軍的手槍搞成了這樣也就失去了武器的價值,雖然這槍也能打死人,但是到了巴頓使用它防身估計美軍“第四集團軍”也就全軍覆滅了!所以,這槍的裝飾意義大於實際使用意義…這也符合巴頓將軍這樣性格張揚和愛出風頭人的要求。
巴頓將軍還有一支柯爾特M1911手槍,也是象牙柄,槍身鏤空雕刻的讓人炫目

調侃完巴頓將軍的配槍後回到問題的原點,在部隊指揮官是分等級的,一般來說早年間團以上單位(軍官)才能稱為指揮機構(指揮官),現在出現了軍-旅-營這樣的編制,那麼稱為指揮機構(指揮官)的就是旅一級以上才能稱作指揮官。

作為首長一級的軍官在戰場上必然要有配槍,雖然這一級的軍官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為了防止不測也需要配備一支手槍以往萬一。這就與古代打仗時候將軍們的佩劍一樣,基本上沒有多大用途,但是有總比沒有強!真的有敵人突進指揮機構所在地沒有一支手槍防身,會被束手就擒的,而有一支手槍安全感就會大增!
圖片上的美軍四星上將沒有攜帶配槍,現代戰場透明度非常高,大多數情況下戰區司令都在大後方指揮機構裡指揮作戰,不需要去前線…萬一出了事兒就“壞菜”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古今中外都適用;而圖片裡的二星少將則有一支手槍,少將這一級指揮官的級別不大不小,戰時“師一級司令部”就在前線附近,距離敵也就20~30公里,這個距離戰場環境是複雜的,說不定真的會有敵方特種小分隊實施偷襲“斬首行動”…所以,師一級指揮有必要配手槍,甚至是一支突擊步槍防身。


軍事博物館展出的陳賡大將所用配槍,一支軍隊從弱小變成無比強大,就需要在“血與火”當中去錘鍊!這個時候就需要指揮官們不但要發揮出自己高超的指揮藝術,還需要具備英勇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一句:同志們,跟我上!衝鋒在前,就是在給戰士們增強士氣和戰勝一切敵人的信心!


皇家橡樹1972


無論是上個世紀的戰爭還是現代戰爭中,各國的軍隊裡幾乎每一個指揮官都會配有一把手槍。眾所周知,手槍的射程一般也就在百米內,即使擊中目標,也不能造成有力殺傷,比起其他槍械來手槍簡直弱爆了,那指揮官拿手槍又有何用呢?

在軍隊裡,手槍是等級的象徵,一般來說營級以上軍官都是會配手槍的,因為他們不會去直接作戰,而是戰場指揮。我軍55式軍服誕生以前,解放軍軍服是沒有肩章的,這就造成了士兵無法辨別軍官身份,而軍官佩戴手槍,士兵就能從配備上了解這是哪一級的指揮官了,1965年我軍廢除了軍銜制和軍官制,提倡官兵平等一致,全軍改穿65式軍服,這樣一來指揮官配備手槍就更有必要了。

戰場上的形勢是瞬息萬變的,雖然指揮官一般都會有警衛員保護,但是也有突發情況,所以指揮官就可以拿著手槍防身。而一些指揮官拿著手槍還可以起到督戰的作用,一旦有士兵臨陣脫逃,指揮官就可以就地槍決。倘若戰事不利,軍隊潰散,指揮官為了不當俘虜,舉槍自盡也是一種榮耀。二戰時日本軍官都會配備指揮刀,其實配指揮刀在熱兵器時代除了督戰也沒太多的作用,只是象徵著他們的武士道精神罷了。

抗戰時期,毛瑟手槍因為火力猛,威力大,在中國廣泛使用,八路軍的各級指戰員也都是配備此槍,除此之外,偵查部隊,一些警衛也是配備此槍,所以敵人也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指揮官,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指揮官的傷亡率。不過在現代化戰爭中,手槍已經不再是指揮員們的標配了。


兵說


指揮官手裡的手槍自然是用來指揮,但除了指揮還能夠防身自衛和督戰執法。


戰爭中手槍與衝鋒槍、步槍等常規槍械相比,作用相對有限。


作戰士兵基本都配常規槍械,只有指揮官配手槍。


指揮官手裡的手槍有什麼用?有書君來說說指揮官專門配置手槍的作用。


1、指揮官手槍的作用手槍是指揮官身份的象徵,只要看到帶著手槍就知道他是指揮官。


指揮官的手槍主要有以下三種用途。


1)用於發號施令指揮官是一個作戰團隊的首腦,除了在複雜戰況面前做出正確的決策之外,基層指揮官還要指揮手下的作戰人員實施計劃併發出號令。


在二戰的一些圖片和影視劇中我們也看到,指揮官在帶領士兵們衝鋒時會揮舞著手槍,這樣可以引起士兵們的注意,達到指揮效果。


按紀律來說,高級指揮官是不能與士兵一起發動衝鋒的,因為他要負責指揮,不過二戰的慘烈度太高時,經常出現整團整營建制消失,所以軍官帶頭衝鋒的現象屢見不鮮。


在國內很多戰爭片中,我們常常看到基層指揮官高舉手槍喊:"打"!"衝啊"!指揮官一聲令下,士兵出擊。


前沿指揮官的手槍用來發號施令。



2)用於防身自衛雖說高級指揮官主要任務是指揮部隊作戰,不需要參與到攻打敵人的實際作戰隊伍中,但戰爭環境是非常複雜的,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危險,手槍可以起防身自衛的作用。


手槍的威力小、射程近,但它畢竟是武器,當遇到突發狀況時可以作為自衛武器。


如果戰事失利而指揮官又不願投降苟活時,一把小手槍也可以讓他比較體面地結束一切。


這個作用雖然說得很殘酷,但是歷史上有的將軍的配槍確實起了這樣的作用。


戰場上為了不被俘,能飲彈自殺也算是指揮官保持最後榮譽與尊嚴的做法。


所以指揮官的手槍可以用來防身自衛。


3)用於督戰執法戰場形勢複雜多變,偶爾會出現士兵不聽從指揮,或者敵方力量太過強大,沒有獲勝的可能性想臨陣脫逃,又或者想臨場倒戈投靠敵人的狀況。


如果以上情況出現的話,對戰場形勢都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會導致戰鬥力的突降。


作為現場指揮官,可以用手槍對出現這些行為的人作出自己的判斷,及時實施懲戒的槍決行動。


在戰爭期間有不服從命令的下級官兵時,直接執行"戰場紀律",這對穩定戰場情緒取得勝利至關重要。


因此指揮官的手槍可以進行督戰執法。



2、我國指揮官怎麼配槍我國指揮官手裡的手槍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國產64式手槍,另一類是92式手槍。


64式手槍小巧輕便,外形美觀,便於隱蔽攜帶,易於維護保養,射擊可靠性和精度高等優點廣受青睞。


彈容量:7發;全槍質量:560克;有效射程:50米。


由於其外形精美,且重量輕,雖彈容量略低,但是自衛足夠,因此目前主要裝備於團級以上軍官。


因該槍曾作為禮品贈送過外國要員,故有人稱其為"將軍手槍"。


92式手槍是為了替換原54式手槍而研發的。


1998年完成9mm手槍其槍彈設計定型,2000年完成5.8mm手槍其槍彈設計定型(軍用5.8mm口徑,警用9mm口徑)。


92式手槍(5.8mm口徑),彈容量:20發;全槍質量:760克(滿載子彈:943克);有效射程:50米。


該槍彈容量大,殺傷力高且實戰能力高於其它手槍,目前主要裝備於團級以下軍官使用(團級以下軍官經常親臨戰場而配該槍)。


根據以上介紹說明:各級指揮官都帶手槍,官職越大手槍越小。


將軍們帶的是便於攜帶的珍袖手槍。


3、關於手槍的其它問題隨著工業水平的提高和作戰任務的多變,手槍也不只是軍官的標配。


二戰中很多國家都成立過專門的"手槍隊",用於精銳部隊。


而現代化戰場基本敵對雙方不可能有見面機會,是超視距攻擊,配不配手槍已經不重要,手槍代表指揮官身份,主要用作防身,儘量減輕重量。


除了戰爭時期,在和平年代,國外不禁槍的國家許多人因為喜歡手槍常會帶在身上,帶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比如喜歡左輪手槍的人會給自己弄一把佩槍。


甚至為了彰顯尊貴的身份,有些指揮官攜帶的手槍,會用比較昂貴材料製成,猶如個性化需求的私人定製,裝飾性色彩較濃。


各位看官,你對手槍有興趣嗎?有書君希望你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幸生


我過兵,我根據我當兵的那段時間的感受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是八十年代的兵(野戰部隊),那時候,排級幹部以上才配備手槍(五四式),連級幹部配備的手槍要小一些,估計是六四式吧。

在平時,軍官配備手槍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就是一種職位和身份的象徵。那時候沒有軍銜,幹部也就是四個兜的衣服,從手槍配備上大概可以分辨出是那一級指揮員。

在戰時指揮官配備手槍的意義就更好理解了。拿手槍的肯定是指揮官,他怎麼指揮兵就怎麼打。殘酷的戰爭環境一些不可預測的事情是有可能影響到一支作戰部隊的士氣,影響戰鬥的成敗的,比如臨陣脫逃,投敵變節,這是候指揮官是有權根據情況相應處置的。還有一個作用當然是遇到不測生還無望的情況下自殺用的。

當然,在殘酷的戰爭中,訓練有素的士兵極少有變節投敵臨陣脫逃的可能,手槍射程近、威力小,用起來很不順手,因此像直接帶隊的指揮員會再拿一把和普通士兵一樣衝鋒槍。


別的部隊是不是這個樣子我不清楚,反正我們偵查排的那個排長就是這樣做的。

槍越小官越大。呵呵!


老去的老兵


軍隊裡有句話叫官越大槍越小,普通士兵們拿著威力十足的步槍、機槍等武器衝鋒陷陣,而那些各級指揮官特別是將軍們則只帶著一把堪稱珍袖的手槍。那麼他們配備這些手槍有什麼用呢?為什麼不配一隻大一些的槍呢?

在戰場上,高級指揮員不需要衝鋒在第一線,他們的職責是在指揮部裡運籌帷幄,所以他們不需要裝備步槍之類的武器。這個時候手槍就成了身份的象徵,士兵們看到一個帶著手槍的,那就知道他是軍官,需要聽從他的命令。

雖然手槍的威力小、射程近,但它畢竟是個武器。當遇到突發情況時可以作為自衛武器使用。除此之外,在戰場上執行軍法時手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一點從很多的影視作品中就可以體現出來,一個軍官舉起手槍處決逃兵的時候可以說有著手起刀落般的霸氣。可如果換成長長的步槍,換彈加上拉栓瞬間檔次就下來了,政委的馬卡洛夫可是專為逃兵準備的呦。

另外,如果戰事失利,而指揮官又不願投降苟活時。一把小巧的手槍可以讓他比較體面的結束這一切,這雖然很殘忍,但是歷史上將軍們的配槍卻經常執行著這種任務,這也算是軍人最後的榮譽與尊嚴吧。

現在,隨著工業水平的提高和作戰任務的多變,手槍不再是軍官的標配了。不過如果在軍營裡碰到那種身上彆著手槍的老傢伙,最好還是趕緊敬禮為妙。


霹靂火軍事


官兵官兵,官和兵是不一樣的,軍隊裡帶官字的,一般指軍官和士官一般作戰的時候軍官和士官配手槍。

軍官在部隊中擔負領導和管理的責任,負責戰略計劃制定與決策,命令的傳達。

而士官就是老兵,負責帶兵,管理基層連隊,具體任務的落實。


軍銜越高,配槍越小,這個彷彿是大家公認的事實。以二戰為例。


德軍列兵配槍——


98K

長,大,重,射速慢,射程遠,威力大。


突擊隊、傘兵、擲彈兵配槍——


PM40

更輕,更小,射速更快,射程更近,威力更小。

如果軍官上陣衝鋒,也是抱著MP40, 而不是帶著燒火棍一般的98K。



士官配槍——


P38

更小,更輕,射程更近。


軍官配槍——



P08

和P38差不多,但是精度更高,卻不如P38耐操。


高級軍官配槍——


Mauser HSC WWII

基本上就是個擺設了。

對於高級將領來說,能用一句話解決的問題,基本上就不用拔槍了,到了自己都需要拔槍的地步,說明指揮得很臭了。


在戰場上,軍官和士官的作用是指揮,一般是不在一線作戰的,到了軍官都需要補到前線去,說明前線已經膠著到可能要全軍覆沒的地步了,軍官真的到前線作戰,身先士卒,低級軍官自己會選擇好的武器,絕不會只拿個手槍,而高級軍官,是有警衛人員的。




所以軍官的手槍的作用是——


1. 象徵。

佩槍是軍人階級、屬性、榮譽的象徵,軍人如果沒有了武器在戰場上晃悠,就不像個軍人。軍官雖然不需要拿槍殺敵,但是卻需要標明自己的身份。手槍是最好的象徵。就像《兄弟連》裡面一樣,德軍投降過後,德國軍官交出自己的魯格,才算心悅臣服地繳械投降。




2. 自衛。

關鍵時刻,特別是遇到突擊近身的敵軍時,可以自衛。一個高級軍官被一個誤打誤撞的小兵抓住,手無寸鐵就損失了,是非常可惜的。


3. 督戰。

遇到軍隊潰散或者士兵惰性不往前衝的時候,手槍是可以用來槍斃一兩個逃兵,殺雞給猴看的。


4. 自殺。

高級軍官有情報機密不能洩露,或者不甘投降受辱自殺,也需要手槍。




還記得有個情節,《硫磺島家書》裡,慄林忠道最後自殺的時候,居然用的是美國人送給他的柯爾特.45。也是非常的諷刺了哈哈。


HannibalLecter


指揮官手裡的手槍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裝飾和自衛(如圖)國產64式手槍,該槍由於其小巧輕便,外形美觀,便於隱蔽攜帶,易於維護保養,射擊可靠性好和精度高等有點而廣受青睞。因該槍曾作為禮品贈送國外要人,故又有人稱其為“將軍手槍”。64式手槍;

彈容量:7發

全槍質量:560克

有效射程:50米

由於其外形精美,且質量輕便雖彈容量略低,但是自衛住夠,所以目前主要裝備於團級以上軍官使用。另一類是自衛和督戰使用。(如圖)92式手槍;該槍是為了替換原54式手槍而研發的,1998年完成9mm手槍其槍彈設計定型,2000年完成5.8mm手槍其槍彈設計定型(軍用5.8mm口徑,警用9mm口徑)。92式手槍;

(以下是5.8mm口徑的資料)

彈容量:20發

全槍質量:760克(滿載子彈:943克)

有效射程:50米

該槍由於彈容量打,殺傷力高且實戰能力高於其它手槍,目前主要裝備於團級一下軍官使用(團級以下軍官經常親臨戰場,所以為了更好的殺敵和督戰作業而配搭該槍)。


軍迷WYW


有一個網絡段子 說是黃花崗起義的第一槍、第二槍、第三槍都是誰開的,答案是“第一槍是黃興開的,第二槍又是黃興開的,第三槍還是黃興開的,當時黃興向天連開三槍開始了黃花崗起義。”

段子就是段子,但折射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指揮官手中的槍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發號施令。也就是俗話說的鳴槍為號。

當然了,這只是在前線作戰的時候。

在後方指揮的軍官帶槍就是防身了。戰場上有各種不測,有槍可以保證最基本的人身安全。

當然有一隻步槍或者衝鋒槍的效果會更好一些,但平時用不到的東西也就儘量輕量化了。所謂官越大槍越小。

當然對於一個將軍拿手槍打飛機的橋段,基本上也就是杜撰了。並不真實。


軍武數據庫


瞭解戰爭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手槍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所發揮的實際作用其實很有限,這主要受限於手槍自身的一些短板,比如射程、彈容量、殺傷力等等!但我們還是會經常看到戰場指揮官腰間都會配一把手槍,有什麼用處呢?

首先,不同於像普通士兵需要衝鋒陷陣,指揮官在戰場上是根據當前形勢做出正確的分析和作戰計劃,他是一支部隊的頭腦。儘管如此,配短槍依然是指揮官普遍的現象。大致原因如下:

1. 身份的象徵

冷兵器時代的將領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配劍或配刀。近代,類似侵華倭寇的指揮官,除了配槍以外還會腰別武士刀,以彰顯自己在軍隊中的身份和地位。當然,日本的武士刀還是家族的標誌。所以,短槍在近現代也是指揮官身份的象徵。

2. 防身自衛

戰場上環境瞬息萬變,危險也往往隨時降臨,對於部隊大腦來說,擁有一件自衛武器是十分必要的。

3. 執行軍法

有時候,作為指揮官也會遇到部下投敵變節、不聽指揮的事情,面對這種損害利益、動搖軍心的個別人,指揮官手裡的配槍就更能增加其權威性,必要時也可自己執行軍法。

以上三點基本上就是指揮官配手槍的原因,如果你還有什麼更好的答案,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我是軍武最前哨!

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帶來精彩軍事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