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爲什麼沒有繼承唐刀的形質?

雜家歸真


網絡上 " 唐刀 " 的概念,其實就是指儀刀、障刀、橫刀的統稱。這些刀應該都屬於短柄直刃刀。其中包括環首直刀和非環首直刀。

宋代刀與唐代的最大區別是變彎了。而這種變化最大的原因是戰場環境的變化。

中唐以後,因為重甲時代的到來,細窄的直刃刀型漸漸無力應對這種局面。於是至北宋時,戰陣上的戰刀刀越發寬厚,甚至出現了只保留劈砍功能的平頭環首刀。

與之相對應,更適合對付無甲目標的彎刀,開始興盛起來。

元朝建立後,為了防備“南人”即南宋遺民可能的抵抗,大量收繳漢人的兵器並銷燬,這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中原漢地的兵器傳承出現了一定的斷層。於是元明時期的兵器尤其是短兵器便以蒙元彎刀為起點進行發展,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冷兵器研究所



唐刀是中國冷兵器的巔峰之作,製作工藝精湛,堪稱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唐刀的製作是以殺敵為目的的,所以其設計和鍛造的實用性很高。唐刀可以分為四類,大致為儀刀、橫刀、障刀、陌刀。宋代以後,因為諸多因素,唐刀的鍛造技術被棄之不用了。目前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唐刀(橫刀)只有日本正倉院的藏品了。那麼,為什麼宋代不再延續殺傷力這麼強的唐刀呢?原因可能有以下這麼幾個:

第一,有宋一代,重文輕武,強幹弱枝,特別擔心武將叛亂,平民造反。所以對兵器使用有嚴格限制,《宋刑統》規定:凡蓄藏禁兵器的人戶,處以“徙一年半”的處罰。開寶三年,趙匡胤下詔“禁京城民畜兵器”。禁令嚴格甚至波及到了農工具。《宋會要輯稿·兵》記載:“仁宗天聖八年三月詔曰:川陝路不得造著袴刀。利州路轉運使陳貫言:著袴刀,於短槍竿、拄杖頭安者謂之拔刀,安短木柄者謂之畲刀,並皆著袴。畲刀是民間日用之器,川陝路險,全用此刀開山種田。今若一例禁斷,有妨農務,兼恐禁止不得,民犯者眾。請自令著袴刀為兵器者禁斷,為農器者放行。乃可其請。”


重文輕武的政策使得人們不再好武,佩刀的要求也就沒多少人在意了。此外,嚴格的禁刀令限制了鍛造技術的傳承和發展。

第二,至宋,雖然冷兵器依舊是作戰主要攻擊器,但遠距離火器的使用,使得短兵作戰減少了。此外,宋朝注重防禦而非進攻,遠距離殺傷就顯得格外重要,短刀則退居次要位置了。

第三,唐刀造價昂貴,鍛造要求太高,不能適應冗費情況下宋政府的需求。據《新唐書食貨志》記載,鬥米錢十三五,天寶二年一把最下品的唐刀(橫刀)價格約在五十鬥米,最上等的鑌鐵唐刀要一百七十鬥米。有些富裕家庭為了一把上乘的唐刀,可能傾家蕩產。此外,唐朝採用府兵制,上戰場刀各種需用都由自己配備,所以,為了保命,士兵對刀的砍殺擊破地方鎧甲的要求比較高,而宋的武器由國家統一發放,財政壓力大,選取廉價產品也就沒什麼了。

宋代的刀主要有兩類個類型:

其一,厚背手刀。據《武經總要》記載,這種刀的款式為:旁刃,柄短如劍。器圖中之手刀,刀身短闊,厚背薄刃;四瓣刀鐔;刀柄短粗,尾端有耳。這種刀是宋代軍隊常佩刀,比較普遍。


其二,環首斬馬刀。這種刀在唐代叫做陌刀,因為殺傷力很強,宋代則繼承和發展。與唐代不同的是,刀身縮短了,刀背加厚了,刀頭更寬些。《玉梅》:“熙寧五年,作坊造斬馬刀,長三尺餘,鐔長尺餘,首為大環,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於操擊,戰陣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 命置局造數萬口分賜邊臣。”

當然,除了這兩種外還有模仿遼金的彎刀,長柄大刀等。但總體制作水平已經不如唐刀。為了彌補達不到唐刀柔韌耐用等缺點,宋刀選擇了更寬的刀身和更厚的刀背,但普及度要大於唐刀了。


人文與教育


感覺中國古代很多兵器製作工藝失傳的原因主要就是不適應時代發展了。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兵器一直都能適應戰場環境,那各個勢力肯定會千方百計的去使用研究他,怎麼可能會讓他失傳?

中國古代的戰爭規模可以說不是世界上其他地區能比的,因此在武器方面的消耗也是驚人的。這在古代那種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國家和勢力面對這種情況,肯定會選擇適用當前環境下的最優解,所以這才有了每個時代所特有的一些兵器。

這個兵器不一定一直都是往最好的方向發展,但肯定是那個時代相對而言性價比最高的武器裝備。


金剛菩提淺談


1.唐刀是被淘汰而不是不被傳承!

唐刀對當時的戰場環境並不有利 宋的代都是以重武器為主 鈍器大刀這些 因為敵人的防護能力強 你用刀砍不動 你還一直用?

日本武士刀是因為日本本土甲冑沒有發展進步所以一直沒有被淘汰 畢竟日本沒有幾個人能有一套甲的!


迷鹿情感


唐刀是被淘汰的。但宋掉刀也算有點唐陌刀的樣子。

宋朝鎧甲太重,輕刀已經不能適應戰場需求。宋朝戰刀已然極其厚重,但也不是戰場主力,狼牙棒一類重敲擊武器被大量使用。

不同意的可以去買把抗戰大刀(宋手刀後代)和唐橫刀,比比誰破甲。

宋朝也發展出雁翎刀這樣的優秀刀型,比橫刀要科學的多。


寧劍


宋朝鑄造技術比唐朝更進步 所以可以鑄造出朴刀這種比較寬的刀 這種刀在戰場上用著比較順手 向日本刀在同等鑄造技術的情況下很容易被砍斷 戚繼光那時倭寇能橫行無忌主要是對上了鄉勇也就是土兵 真要和正規軍對上倭寇必定跑的比馬還快 這也是明朝頭疼倭寇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