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

思考中的故事


慈禧太后之所以選擇逃往西安是出於兩方面因素考慮:一個是安全,一個是沿途不會餓肚子。

從北京向西途經山西和陝西兩省。山西省位於黃土高原地區,東邊有太行山這一道天然屏障,列強勢力還未滲透,十分安全。再者晉商當時富甲天下,又和清政府關係密切,有他們的資助慈禧一行的開銷完全不成問題。

但山西只適合割據,沒有大一統王朝之氣,所以這裡不是最終目的地,只能作為途徑地區。

而陝西省就不一樣了,一來省會西安是六朝古都,有王者之氣。二來列強勢力還未深入陝西,十分安全。更重要的是陝西官員忠於慈禧,她在這裡可以高枕無憂。

所以綜合來看,只有向西逃往西安是最合適的。

那麼慈禧為啥不往北跑

向北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蒙古,一個是東北。

內蒙古倒是很安全,但離北京很近,八國聯軍很容易就追上了。外蒙古地區雖然偏遠,但當時已經被沙俄所滲透,離心力很強,慈禧跑過去很不現實。再者,蒙古地區很窮,沿途無法負擔慈禧一行的開銷。

東北雖然是滿清的龍興之地,但已經屬於沙俄的勢力範圍,慈禧跑到東北無異於狼入虎口。所以往北跑是不行的。

再來看為啥不往南跑

南方地區非常富庶,沿途供給慈禧開銷不成問題。但南方各省屬於漢族官僚的掌控之下,他們已經和列強達成了“東南互保”的協議。慈禧跑過去不僅要處理和列強的關係,又要處理和漢族官僚的關係,這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再者,長江流域基本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列強乘船順流而下,慈禧並不安全。

往東更不現實

八國聯軍就是從東邊的天津登陸的,山東更是義和團重災區。

所以慈禧只能選擇逃亡西邊的西安了。


石頭說歷史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這個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沒有在皇宮出謀抵禦八國聯軍的攻打,反而帶著光緒皇帝和眾妃嬪們逃出北京城。

這慈禧太后並沒有往其它的地方逃去,而是直接往西安逃去。

那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

一、往西安跑是最安全的,其他的幾個方向是存有隱患的

首先東北是不能去的,因為東北雖然是滿清的龍脈所在,但是當時的東北已經處於俄國人的勢力範圍,慈禧貿然前往的話,很有可能會落入俄國人的手裡。

再加上東北冬天冰天雪地的,慈禧自然也是不願意去的。

而往北,蒙古也都在沙俄的控制範圍,而且草原和西北的沙漠地區人至罕見,氣候環境也是極其地惡劣的。慈禧肯定是不願意去的。

如果往南跑的話,慈禧肯定是跑不過洋人的。再說南方長江附近,到處都是洋人的軍艦,上海還有洋人的租界。

更重要的是,東南各省已經與列強達成了東南互保,它不再受滿清政府所控制,所以慈禧是斷然不敢前往南方的。

所以慈禧選擇往西跑,逃到西安。

二、西安的安全係數高

西安在地理位置上的確佔優勢。西安的南邊是秦嶺,這裡地勢險要,既可以阻擋侵略者的進攻,而士兵們可以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再就是,西安的東邊是黃河,滔滔的黃河水也是非常有利於防守的,最起碼列強是不那麼容易就能跨過黃河攻打過來的。

當然除了秦嶺和黃河外,西安的城牆都是那種高大的圍牆組成。

由於存在這樣固若金湯的防禦工程,讓西安就擁有很高的安全係數。

敵人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攻打進來的,這能夠讓倉皇失措的慈禧在這裡稍微安心一些。

西安不僅外部有高大的圍牆,內部還有一週的圍牆,就算了破了外面,裡面同樣也是不好攻破的。如果對方若強攻,那勢必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除了城牆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西安這一帶,清政府事先就準備了大量的兵力。

有強大的兵力,慈禧自然會感覺到安全許多。所以說,列強要是強行攻打西安,也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

三、西安滿人比較多

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這是眾所周知的。雖然清朝的統治者一直提倡與漢族融合,提倡學習漢族的文化。

但是在相比較漢人和滿人,清朝的統治者還是更願意任命滿人為官的,畢竟大家都是一個宗族,有著共同的祖源的,所以也是更加地信任。

西安當時也是滿族人的重要交流中心,住著很多的滿人。康熙雍正時期,清廷就先後兩次派八旗官兵駐防西安。

其中滿族的官兵就有3586人,後來他們的家眷也陸續遷來,當時在西安滿人數量也開始上升,達到了2萬人。

而慈禧逃到這裡也是因為西安滿人多這個因素。畢竟因為大家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習俗,慈禧與自己同一民族的人住在一起,才能夠給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四、西安的巡撫是支持慈禧的保皇派

在清朝晚期,清政府是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在內有不斷地農民起義,在外有列強的侵擾。

正是由於社會的動盪,所以朝廷在政治上也就產生了分歧。他們分為支持光緒帝的維新派和支持慈禧的守舊派。

維新派的口號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就是學習西方的東西來制衡西方。

而支持慈禧的守舊派則不這麼認為,他們是極力地抵制這們的做法。

而西安的巡撫恰好是與慈禧站在一個陣營的,是守舊派。

同時他也是緊隨慈禧的保皇派。所以慈禧覺得這兒的巡撫能絕對地忠於自己,自然就願意奔這裡來了。

當然保皇派也會非常重視慈禧的安全,會處處保護慈禧,也會不打折扣地完成慈禧所交待的任務。

在西安慈禧是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因為這裡上上下下全都是自己的人,所以慈禧在逃亡中,直接就奔西安來了。

看來對於慈禧來說,西安算是她的一個寶地了,所以她才會費勁千辛萬苦跑來西安。

但是對於列強攻打到了自己的家門口,而慈禧卻棄自己的子民於不顧。

只顧著保自己的命而拼命的逃跑,這一行為實在是為人所不恥。這也就是大清朝為什麼要亡國的預兆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1900年,這一年應該是慈禧太后最狼狽的一年了吧,八國聯軍打入了紫禁城,慈禧聽說八國聯軍都到了東華門了,嚇得想要跳井自殺,被人攔住以後才決定連夜逃跑,帶了皇帝阿哥妃子們等1000多人,打著“西巡”的旗號,往西安方向逃竄,那為什麼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去呢?

之所以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去,因為她沒有別的選擇,原因如下:

第一:其他地方去不了

東北地區:東北地區是蒙古和荒沙大漠,天寒地凍,條件特別惡劣,老太后不願意吃苦,況且東北地區已經是沙俄的天下,很有可能落入俄國人之手,去不得,而且如果慈禧到了關外,很可能失去了對中原的控制,可能沒機會再次入關了。

東南方向:南方本來是個好地方,氣候好,經濟好,可是當時張之洞和一批封疆大吏,聯合東南各省,搞了一個叫“東南互保”的活動,已經不再聽從慈禧命令了,保不準慈禧就在路上被抓了,慈禧這不可能貿然前去的。

第二:西安城的各方面條件優越:

種種因素比較下來,慈禧只能選擇關中,決定去西安,只有西安才能讓老佛爺安心,西安有以下優越的條件:

首先當時的陝甘總督是滿族旗人,是徹底的保守派,對慈禧忠心不二、唯命是從,絕對靠得住,況且慈禧最寵信的榮祿曾經做過西安將軍,有榮祿在身邊陪同一起去西安,自然萬事妥當。還有就是山西省在清朝時期出了很多著名的晉商,控制了全國各地的商號,與北京統治者聯繫緊密,這樣沿路可以有很多商賈接風吸塵,不算太辛苦。

西安自古是帝王都,千年古都,龍興之地,建都朝代10代以上,歷史底蘊也深厚,又是關中,可以控制全國。西安南邊有秦嶺作為保障,東面是黃河,西安城內還有一週圈高大笨重的城牆,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擋八國聯軍的侵犯。

所以綜上幾點,對於當時的慈禧太后來講,她逃往西安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了,你們說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小聰歷史客棧


八國聯軍還沒有進城,慈禧就逃了。而慈禧的出逃很倉促,沒有什麼準備,甚至連護衛都不多。至於逃向何地,最初也沒有計劃,逃往西安可以說是半路的決定。

慈禧攜帶光緒皇帝逃跑的時候,原本是向北方經昌平方向逃跑的,但是跑著跑著,就發現再往北就是蒙古草原和大漠了,享盡了榮華富貴的慈禧太后自然是不願意到大北方吃苦的。而且蒙古雖然與清皇室是姻親關係,但是落難的時候誰能保證這種關係還牢靠?

所以,慈禧只得另找去路。而在當時,鑑於八國聯軍由海上登陸,慈禧斷然不能折向東邊逃跑的。當然,還必須遠離京師甚至直隸這一帶,才能有效避免聯軍的兵鋒。否則,極有可能有被聯軍捉住的風險。

因此,慈禧能夠逃往的地方,以及慈禧願意去的地方,就只剩下富庶且穩定的南方、清室的龍興之地東北、以及潼關以西的關中了。

在當時,慈禧最願意去的大概是南方,這也是歷朝歷代北方皇室逃亡的主要方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南方當時已經不聽從慈禧號令了。以李鴻章、張之洞為首的一批封疆大吏,聯合南方數省,發動起了“東南互保”活動,南方在實際上已經脫離了清朝控制,而成為軍閥割據的局面了。

東北也是慈禧考慮的方向之一,因為東北畢竟是清朝龍興之地,瀋陽也一直是清朝的陪都。但是,當時的俄國已經在東北大肆活動,慈禧如果逃往東北,很有可能落入俄國之手。此外,慈禧逃往東北,很有可能會失去對中原的統治,就好比元末蒙古被趕回北方一樣。慈禧如果逃往東北,清室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再次入關了。

因此,慈禧的去路實際上只剩下了關中一地。而恰巧,當時的陝甘總督是旗人,比較“靠得住”。此外,關中東有潼關之險,且西安城城牆高大,綜合起來,的確是逃亡的好去處。因此,慈禧一行才最終潛逃西安。


蘇綻


老太太還能往哪裡逃跑呢,早在庚子年七八月間德國要為克林德公使“報仇”,七千名海外遠征軍從不萊梅港出發,登陸天津,英國從東亞殖民地印度,香港,澳大利亞增派部隊也陸續登陸天津,意大利和奧匈帝國有三艘軍艦駐泊在大沽口。

美國從菲律賓和西海岸舊金山調集第十四步兵團,第五炮團和騎兵第六團以及一個營的海軍陸戰隊相繼抵達天津,東面成了列強進軍京畿的出發匯集點,在那邊都有留守部隊,往東邊跑除非她腦子進水了自投羅網。

往東北老家跑,那邊也不安逸,北極熊利用地緣優勢不光在北直隸駐紮六千多兵力,在南滿還有五千人馬,東北龍興之地在日俄戰爭前已經是老毛子的天下。



往北邊跑,那邊只有的是渺無人煙和荒漠,得不到庇護和給養,老太太既沒有逐水草而居與牛羊為伍的身板,更沒有這打算。打南邊逃吧,老太太也打小算盤,別說直隸和山東是德國佬的地盤,那裡可是義和團鬧得最兇的地方。在局勢明朗之前,和義和團攪在一起糾纏不清,將來議和談判會帶來麻煩,老太太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就缺乏空間。

只有“西狩”往川陝方向跑,那裡自古是中國的內地戰略縱深,洋人染指得少,沿途還可能得到各地官府的接應,實在局勢糜爛,還能經陝入川。那邊西安,太原都是省會行轅,到那裡駐陛能夠方便地接受各路信息和接見朝廷或地方大員以便及時做出決策。

當八國聯軍向皇城發動進攻,美軍從南邊,俄軍和日軍從北面,法軍從東邊提供炮火支援,“兩宮”已似被封堵的老鼠,只有往西跑,除了那邊,還能向何處呢。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逃往西安是最合理的選擇。因為從西安到北京,擁有廣闊的戰略縱深,洋人從海岸登陸,打到西安的可能性最小。

有人說,如果慈禧向南逃,比如逃到廣州,從北京到廣州,也擁有廣闊的戰略縱深,難道不可以嗎?當然不可以。因為如果慈禧直接從北京南下,無論他逃到哪個城市,八國聯軍都可能從相鄰的東部沿海登陸,向西打到光緒和慈禧的行在(天子所在之地)。

退一步說,即使八國聯軍不會南下追擊慈禧,南方的封疆大吏們也不歡迎慈禧到來。慈禧向列強宣戰時,便遭到李鴻章等元老重臣的反對。當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時,慈禧催促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北上勤王,李鴻章的態度竟是——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得知李鴻章的態度,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南方重臣,也對北上擒王十分消極,甚至約定共同抗旨以求東南互保。而且,南方的大臣們還不斷上書慈禧,希望朝廷能夠儘快開始和談。

試問,在這樣的局勢下,慈禧怎麼可能南下逃難?

那麼,慈禧能否北上逃難?這個倒可以,但顯然,慈禧不願意。因為北方是大漠,遠不如內地經濟繁榮,慈禧過慣了驕奢淫逸的生活,怎麼可能北上受苦?況且,北方蒙古已經開始被沙俄滲透,也未必百分之百安全。

至於向東逃難,逃到哪兒去?逃到海上玩兒衝浪?而且,八國聯軍正是從東部沿海登陸,慈禧東逃無疑會撞上八國聯軍。慈禧顯然不可能選擇這條自絕之路。

因此,逃往西安既是最合理的選擇,也是慈禧唯一的選擇。

其實,逃往西安,除了擁有廣闊的戰略縱深,還有一個優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從北京到西安還有高原和重重山脈、關隘阻隔,加上洋人對中國西部滲透少、不甚瞭解,因此洋人也不太可能深入西部追擊慈禧,即使追擊,也很難攻入西安(抗戰時期,日軍就曾多次想攻佔西安這座歷史名城,但屢屢兵挫潼關,始終沒有踏入西安一步)。


趙營平


西安當然是最佳的選擇之地了,我們先說原因:

第一、這裡距離紫禁城比較近,一旦紫禁城裡有什麼事情,慈禧住在西安,就能在第一時間,知道國家發生了什麼大事。這樣便於她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決定,繼續操控這個國家,處理國家的政務。

你說慈禧一下跑到了海南島,那裡是安全,但是,傳遞給信息,處理政務怎麼辦?就算用八百里加急的馬。也得跑一些時日,才能到的吧。

有的人就會說,那時候已經有鐵路了。用火車不就行了嗎?

是的,那時候確實有鐵路了,但是,那是從北京到西安有鐵路,到最南邊是沒有的。

第二、西安有函谷關,在這裡有群山懷抱,即使八國聯軍想打過來,也不容易打進函谷關,因為這裡自古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稱。

萬一,這裡真的被八國聯軍攻破了,慈禧還可以往後退,因為從陝西入蜀地,是很容易的。這條路也就是唐玄宗當年發生安史之亂走的那條路。

當然了最後慈禧沒有用到這條路。

一句話慈禧到西安,能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效果,所以當時,沒有比選擇去西安更安全的地了。

第三、西安作為漢唐的都城所在,這裡的古城保存的比較完整,這裡的城池比較堅固,這裡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較高。

慈禧是個不能吃苦的人,即使是逃難,她也要保證自己的生活水準。說白了到了這裡,他還可以繼續魚肉百姓。

這裡的百姓和官員,還可以給他繼續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質保證。

第四、一旦他得到了八國聯軍撤退,或者饒恕他的消息之後,她就能立刻捲起鋪蓋來走人,坐上火車一日抵達北京城,然後繼續垂簾聽政。繼續他美好的,小資的生活。

所以說綜合種種原因,都表明了慈禧去西安是最佳逃難之地。


漢史趣聞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慈禧老太婆只能往西逃,一是得益於西安的名字,“西安西安”,西部安全嘛;二是因為她別無選擇,除了西安,大清國已經沒有她可以容身的地方。

是的你沒有看錯,貴為一國太后,萬人之上,慈禧竟會淪落到這種地步,確實讓人驚歎!

當然為了照顧慈禧的那張臉,文人墨客把這次逃跑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西狩”,真的挺難為那些御用文人的。

那為什麼只有西安才能讓慈禧找到一絲安全感呢?這完全是慈禧自找的。


1899年義和團興起,他們打著“扶清滅洋”的旗幟盲目排外。而掌握滿清最高權力的慈禧太后,也以光緒帝的名義下達了支持義和團的命令,導致華北一帶陷入了滅洋的潮流中。

當時滿清東南各省封疆大吏,如: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等看到義和團的勢力過於龐大,擔心引起西方列強入侵,就籌劃如何穩定東南各省。

而英國也擔心這場中國的民間仇洋運動會波及到它的在華利益。

所以在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6月初,由英國出面,並聯合西方各國列強和滿清東南各省的封疆大吏,即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安徽巡撫王之春、浙江巡撫劉樹棠、廣東巡撫德壽等達成了協議,雙方拋開了清政府簽訂了《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史稱“東南互保”。


同年的6月21日,清廷下詔對西方11國宣戰,妄圖以一己之力挑戰各國列強。

但是讓慈禧始料不及的是,她已經無法指揮得動東南各省的封疆大吏,這些大佬們居然拒不奉詔。

不僅如此,慈禧太后的貼心背鍋小棉襖,李鴻章李中堂居然膽肥了,敢發電報大罵慈禧太后“亂命”。

他認為:如果慈禧不自量力非要嘗試和西方列強一戰,後果就是有幾千年文明的古國,從此成為歷史。

他向西方列強保證:不管北方情景如何,他們一定會遵守“東南互保條約”,要求西方列強不得派兵進入長江流域。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慈禧太后還敢跑南方去找貼心背鍋小棉襖避難嗎?肯定不敢!在當時的情景下,她肯定認為去了江南就是找死。


東北的滿清龍興之地慈禧也去不了,來自北方的那頭熊霸佔了旅大港,東北已經成為人家的勢力範圍,而北極熊正是八國聯軍之一。

東邊的天津想都不要想,八國聯軍正是從塘沽口登錄,一路上和義和團幹仗呢。

蒙古那種苦寒之地,養尊處優的老太婆也沒有膽量去的,何況北極熊的觸角已經伸進了蒙古。

所以只有一路西逃,也只有西安還是安全的。

想必慈禧老太婆在逃亡西安的時侯,心裡想著自己平生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支持左宗棠平定陝甘回亂、收復新疆吧!

如果不是左宗棠,不要說新疆不保,恐怕連陝甘一帶都不在大清帝國的統治中了,那她到了今時恐怕也就逃無可逃了。

一飲一啄,豈非天定?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往西安跑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原因有以下幾點,從中也可以看出為什麼不能往別的地方跑。

一、往西安跑最安全,其他幾個方向有隱憂。

為什麼往西跑,不往別的地方跑?因為其他地方都不能去,很危險。

首先東北不能去,為什麼?因為洋人的船艦可以隨時把八國聯軍通過旅順口送到東北。非常不安全。

往南跑呢?跑到山東河南?往南跑是跑不過洋人的,慈禧太后等人往西跑,洋人是往哪追的?分兵幾路往南追的,追到保定附近沒追到,撤了。

洋人已經猜測他們最大可能往南跑了。

再一個,南邊有義和團啊,河北山東到處是義和團。不能往南跑。

如果往更南的方向跑呢?更不好,跑到長江附近,到處是洋人的軍艦,上海還有洋人的租界。

更重要的是,慈禧太后向列強宣戰以後,東南各省不願奉詔勤王,往南跑有顧慮啊。萬一東南各省跟洋人的東南互保裡有交出慈禧光緒的條款呢?那不是自投羅網嗎?

所以往南不能跑,往北不能跑,東邊都是洋人,只能往西跑。

往西跑一是洋人不好追,不熟悉地形,再一個西邊的封疆大吏比較聽話,不像南邊的,東南互保了都。

二、西邊有兵,有西安將軍的兵,可以組織抵抗洋人。

西安這個地方,是離北京比較近又比較安全的滿清幾大將軍駐地之一。其他的成都將軍,廣州將軍,杭州將軍,黑龍江將軍等等,要麼離得太遠,要麼不太安全。

西安是慈禧的寵臣榮祿多年經營之地,保護慈禧的安全也沒什麼大問題。西安將軍管轄下,大概有接近五千八旗兵和綠營兵,洋人真的追來了,還可以組織抵抗一下。

而且,這部分兵馬調得動,其他地方,黑龍江,成都,太遠,杭州等東南的兵又要麼太遠來不及調要麼調不動。所以慈禧往西安跑是非常合理的。

三、西邊洋人少,洋人的軍艦夠不著。

東部沿海肯定不能去,到處是洋人的租界,而且洋人的軍艦可以沿著海岸線一路追擊,只能往內陸跑,不能在東部瞎轉悠。

南邊也不行,因為洋人的軍艦開進長江怎麼辦,大軍艦進不去,小快艇總可以吧。

但是往西跑,你洋人的軍艦就沒用了,進了內陸,洋鬼子也得步行或者騎馬,這樣大家都是在陸地上,洋人就沒有優勢了。而且內陸也可以節節阻擊洋人。

在沿海,洋人瞅準機會就可以把八國聯軍送上岸。在西邊,總不能把軍艦開進黃河吧。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等人往西安跑是最合理的方向。

但是逃到西安,慈禧太后他們也並不是完全安全了。兩江總督劉坤一就曾經給逃跑途中的慈禧太后發過電報,說西安也不一定就非常安全。

理由有三,一是上邊有沙俄,隨時可能派兵下來;二是,甘肅有回民叛亂,有可能堵截慈禧等人;三是,如果洋人真的要追到底,總是能把兵帶到西安的,慈禧等人在西安也只是暫時棲身。

劉坤一發這個電報,目的何在,用張之洞的話就是,嚇嚇這個老寡婦。他們就是想讓慈禧早點跟洋人停戰和談,免得東南各省像京津地區一樣,陷入戰火和義和團的霍亂。


西堤君


八國聯軍從南邊打過來,東北老家有虎視眈眈的日本人和俄國人,只有往西逃。

清軍入關前只有十幾萬人,但卻統治了上億人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弦始終在滿族統治者心中緊繃著。為了維護統治,清王朝在各地興建滿城用於鎮守,同時還做好了隨時撤回關外的準備。

八國聯軍進北京時,慈禧是不敢往東北跑的。原因很簡單,日俄堵死了慈禧北歸的路。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後,老毛子和小鬼子都虎視眈眈,慈禧退回東北無異於羊入虎口。

往南也是不行的。八國聯軍在天津登陸,慈禧就算想南逃也得避開直隸地區。所以留給慈禧的選擇只有西逃一條路。

因為東南和東北都不安全,慈禧從西安回來後一直在西北安插親信。清帝退位時,陝西的長庚、升允等人才一直積極策劃迎立溥儀到西安,在造一個“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