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運動掀起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6)

第二章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全面開展和曲折前進

“大躍進”運動掀起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6)

成都黨史1949-1978 || “大躍進”運動掀起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6)

1959年1月3日,四川日報報道四川鋼鐵產量。

為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指示,3月,市委召開全市冶金系統黨委書記、廠長會議,要求鋼鐵戰線立即開展“一條心、一股勁、一樣好”的高產突擊運動。5月下旬,市委抽調400名幹部和工人組成9個生產檢查團,分赴成都鋼鐵廠等單位,對鋼、鐵、煤的生產和交通運輸工作進行大檢查,發動群眾開展鋼、鐵、煤、運“一條龍”的生產大競賽。7月,市委召開萬人上山動員大會,動員和部署突擊滅池煤礦的生產和運輸,突擊新建什邡縣下馬河、兩路口兩個煤礦基地及汶川鐵礦等重點工業項日。10月,市委召開全市工業系統五級幹部會議,傳達和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召開的擴大會議精神,要求抓緊最後一個季度,確保完成和超額完成年產鋼10萬噸、鐵5萬噸、煤20萬噸的計劃,實現工業生產比1959年再翻一番的“躍進”任務。當年,成都市實際生產鋼13300噸,鋼材16400噸。

通過“大躍進”時期的全民大辦鋼鐵運動,成都市初步建立起現代鋼鐵冶煉和採礦工業,結束了成都不產鋼鐵的歷史,促進了成都城市現代工業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但由於受“大躍進”運動中脫離生產實際的高指標、瞎指揮和浮誇風等的影響,成都市在鋼鐵“大躍進”中,也出現了因片面追求“多”、“快”而忽視“好”、“省”,因片面強調“鋼產量就是政治任務”,必須“爭分奪秒、斤兩不少”,“只准上、不準下”,“只能超額、不能欠賬”等而不得不虛報浮誇的問題。從1958年11月至1961年即成都鋼鐵廠“上馬”的頭3年,上報的鋼產量共計10.7萬噸,比實際產量多報了9.2萬噸;累計虧損9841萬元,成為成都市的虧損大戶和市財政的沉重負擔。又如1958年10月開始動工興建的成都鋼管廠,當1959年遇到鋼材、水泥等建築材料供應困難和出現缺口時,按照省、市有關部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從設計中找出路”的指示,開展“設計革命化”運動,結果造成花贊半年多時間澆灌的3000立方米混凝土墊層和鋼筋混凝土基礎因質量不合格而被迫爆破後重新澆灌,既浪費了一年的建設時間,也造成人力、物力和資金等浪費。

另外,為了貫徹執行全黨全民“大辦鋼鐵”的方針,成都市各區縣還從農村和城鎮居民中無償地大量調集青壯勞動力,在自帶口糧、繼續在人民公社參加分配的情況下,按軍隊的班、排、連、營形式組織起來,在本地區或跨地區參加“大辦鋼鐵”會戰。這種聲勢浩大、土法上馬的全民大鍊鋼鐵運動,因缺乏必要的冶煉技術和設備,結果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情況下,不僅未能冶煉出合格的鋼鐵,反倒因為“大辦鋼鐵”中對林木的過度砍伐,造成了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各行各業“大躍進”。在農業生產“大躍進”和全民大辦鋼鐵的帶動下,成都市各行各業也紛紛制定了高速度發展的生產躍進計劃,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

工業戰線的“大躍進”。1957年,成都市制訂的《成都地方工業第二個五年計劃發展規劃》提出,成都要大力發展現代工業,在5年內使成都面貌大變,10年內根本改變,把成都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新的工業城市。規劃到1962年,地方工業新建113個項目(後實際建成冶金、機械、化工、電子、建材等工業企業93個),擴建76個項目。地方工業總產值達到20億至35億元,為1957年的10.5倍至18倍,年平均遞增60%至79%。1958年,四川省第一屆第二次黨代會規劃提出,成都市工業建設在以鋼為綱的原則下,發展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和精密的機電工業、化學工業、紡織工業,逐步將成都建成一個綜合性的工業城市。

成都黨史1949-1978 || “大躍進”運動掀起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