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為什麼會包漿?

曲奇不知道


葫蘆為什麼會包漿?


葫蘆為什麼會包漿?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夏天我們看見很多樹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說明植物是有油性的,植物學家認為不同的植物含有不同的油脂比例。比大豆、花生、菜子、桐子是可以榨油的。其它樹如小葉紫檀、海南黃花梨甚至有些普通的松木皆含有一定的油脂。葫蘆如果沒油脂成分就很難盤亮盤包漿。即使葫蘆殼的油脂成分少,人的手指手掌微細的汗液也是含有油脂的。


這個油脂在古人看來就精氣神中的精。葫蘆生長過程會採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也就是現代人說的光合作用。葫蘆的生長或光合作用會產生形成葫蘆之精,即油脂。有了這個才有包漿發亮的基礎。有樹木雖然有油性,但木中管孔眾多,太粗糙也不易包漿。


葫蘆除了含油還有個特性是殼很緻密,只有具有了這兩個方面的基礎,才有包漿的可能,才有盤玩的價值和樂趣。


二、葫蘆皮的表面看起來圓潤。其實不是很平。是由許多顆粒組成,一干燥後就有一定的凸凹展現。或者象水波或褶皺吧。人在玩葫蘆時運用有彈性的手來盤,手也有螺紋褶皺,彼此產生摩擦,就將葫蘆皮磨玉滑,磨亮了,看起來象刷了一層包漿似的。


三、開始盤玩葫蘆就會逐漸變亮,其實這時的亮光還不是包漿。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盤玩,歲月的沉澱,表皮的氧化,形成了一層比較厚的密實亮光氧化層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包漿吧!


不過通常是一盤葫蘆發亮了,就叫“這個葫蘆開始包漿了”。


怎麼理解都有道理。怎麼認為就怎麼認為吧!讓自己與大家快樂才是盤玩葫蘆的意義所在!




古道禪旅


空空不才,進入文玩葫蘆領域時間較短,經驗淺薄,但是一直想寫一篇比較系統性的文字來啟發新人,於是以僅有的一點經驗勉強為此文,人工打字錯別字難免,如有差錯或者遺漏,希望得到大家的糾正和補充。此文為初稿,只是先搭出來一個框架,歡迎大家提供意見和思路,後面逐步補充完善,謝謝了!

一、葫蘆成分分析

  1、物理分析

  葫蘆盤玩部分包括葫蘆外皮和龍頭,一般集中在外皮,龍頭盤玩比較輕微,龍鬚一般不被盤玩。葫蘆的皮大致分為兩層,最外層是草本的,一般在採摘後,或者適度陰乾後變白後被打皮打掉。打皮的工具可以是機器、利刃、木片、竹片或者信用卡等,可以根據各自的習慣選擇。外皮被打掉後,上面還帶有一層膠質層,為酸性物質。可以通過自來水(含漂白粉)、鹼水等鹼性液體來清洗沖刷乾淨,配以輕柔的鋼絲球效果更佳。膠質層去掉後就剩下木質的皮。草本的皮容易腐爛變質,不容易保存,而木本的皮子相對不容易腐敗變質,經過合適的方式可以持久保存。

  木本的皮子的密度從外到裡依次變小,最外層的皮子最堅密,我們成為盤玩層。盤玩層的厚薄因葫蘆品種的不同和大小的不同,有一定差異,但是一般在0.5毫米~2毫米之間。小美和本捻的盤玩層大致在1毫米以內。盤玩層裡面的皮子相對比較疏鬆,不妨稱為疏鬆層。

  另外,我們再來研究下葫蘆的龍頭,龍頭是介於草本與木本之間的構建,草本成分居多,相對於皮子更容易腐爛、變質。密度也相對比較疏鬆。

二、盤玩分析

  葫蘆的盤玩方法很多,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用手盤

  這是傳統的,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盤玩方法。手盤玩有三個作用,一是盤玩中皮膚與葫蘆的摩擦能讓葫蘆發熱,加速葫蘆盤玩層的氧化。二是手上的汗液、油脂能透過不斷盤玩慢慢滲透進葫蘆的皮子。汗水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1~2%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三是手和葫蘆的摩擦能讓盤玩層和龍頭變得光滑。優點是可靠、穩妥,缺點是速度緩慢,但是能體現文玩葫蘆盤玩的精神。

  2、用手套盤

  也有玩家採用白棉手套和麂皮手套來盤玩。白棉手串成為植物纖維,盤玩過程是單純的物理摩擦,讓葫蘆盤玩層變得光滑,並帶有輕微的發熱氧化作用。麂皮手套為動物纖維,並含有少量油脂,盤玩中能讓葫蘆表皮變得油潤光滑,也能通過摩擦加速皮質的氧化。用手套盤玩的優點是摩擦力比手大,可以減少對手上皮膚的磨損,缺點是不容易對葫蘆上色。

  3、用砂紙打磨

  用砂紙打磨能快速讓葫蘆盤玩層變得平滑,但是容易讓盤玩層變薄,甚至被破壞。

  4、用棕毛刷

  用棕毛刷可以讓葫蘆皮質不管是凹進去還是凸出來的部分都能整體得到輕微拋光,在不損傷葫蘆盤玩層的情況下,讓葫蘆掛磁。缺點是不能給葫蘆上色。

  5、用指甲拋光器

  很多女性玩家喜歡採用這種方法。指甲拋光器是600目以上的沙粒噴在泡沫板上。用其刷葫蘆能讓凹進去的部分也得到拋光。如果使用得當,可以讓葫蘆皮質整體變得光滑,而又不損傷盤玩層。

三、掛瓷分析

  掛瓷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就是葫蘆盤玩層經過盤玩變得光滑,能良好反射光線,讓葫蘆皮有著瓷器、鏡面一樣的效果。

  掛瓷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通過傳統的手盤玩來完成,也可以通過合適的工具來進行。前提是不能損傷盤玩層,一旦盤玩層被破壞,葫蘆皮質的疏鬆層是達不到掛瓷效果的。

四、包漿分析

  包漿是一個物理和化學的過程。要使得葫蘆表皮和龍頭具有包漿效果,首先必須通過物理過程讓葫蘆表皮變得光滑,其實是要通過汗液與盤玩層葫蘆素的化學反應在葫蘆表面形成一個透明物質層,這就是包漿的效果。

五、上色分析

  1、上色過程

  葫蘆上色變紅是一個化學變化過程。葫蘆上色可以通過三個過程來進行。其一是陽光,陽光照曬葫蘆不僅可以起到殺菌防腐的作用,並可以加速葫蘆皮質的氧化,使得葫蘆皮質變成深褐色。其二是通過手的盤玩,手上的汗液與葫蘆素經過化學反應,產生紅色素。這就是葫蘆上色變紅的原理。其三是放置於室內,通過自然氧化來完成上色,這個過程相對會比較漫長。

  2、日曬、自然放置與手盤對上色的影響

  A、日曬,是必須的,不僅能殺菌防腐,也能讓葫蘆的水分儘快蒸發,從而提高硬度和強度,另外還會加快氧化,讓葫蘆外皮成為深褐色,為葫蘆盤玩層上色提高基礎。

  B、自然放置,這個方式也是必須的,因為葫蘆不能長期暴曬,在烈日下暴曬會損失葫蘆,所以必然需要在室內自然放置。建議放置在通風處,並經常擦拭盤玩,避免被蟲蛀或者被細菌侵蝕腐敗。

  C、手盤,手盤是讓葫蘆上色為紅色、紫紅色的唯一途徑。葫蘆的盤玩層如果不經過汗液的化學作用是不可能成為紅色、紫紅色的。

六、正確的盤玩方法探討

  1、先掛瓷還是先上色?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先要了解,葫蘆掛瓷容易還是上色容易,掛瓷後上色容易,還是上色後掛瓷容易。通過廣大玩家的經驗,我們瞭解到,葫蘆是掛瓷容易上色難,上色後掛瓷容易,掛瓷後上色難。

  為什麼掛瓷後上色難呢?因為掛瓷後葫蘆表皮也就是盤玩層的氣孔變小,有原來的斜孔變成平孔,有些平孔也因為被油脂、包漿層等覆蓋,從而影響汗液的滲入速度和程度。我前面說了,汗液是導致葫蘆上色為紅色或者紫紅色的主要途徑。因此,掛瓷後的葫蘆上色比普通的難。

  由此,我們建議讓葫蘆先上色,通過日曬和手的盤玩,讓葫蘆氧化、吃汗,先一步上色,然後再逐步掛瓷。也可以讓兩者通過手的盤玩同步進行。但是不建議在初期就通過工具讓葫蘆先掛瓷,這樣會影響葫蘆的上色。

  2、如何盤玩最佳?

  通過上面對上色的分析,我們認為,葫蘆以下面的方式盤玩最佳:

  A、初期(6月~12月)以日曬為主,讓葫蘆水分均勻蒸發,並在日光的加溫下氧化,讓葫蘆的外皮成為褐色或者深褐色。此階段注意避免讓葫蘆在夏季烈日下暴曬,可以放置於有玻璃的陽臺內,保持合適的照曬程度,不然水分蒸發過快會對葫蘆的皮子產生損傷。

  B、中期(12月以後)經過1年左右的日曬,就可以上手盤玩了,盤玩的過程中不需要急於讓葫蘆變得很光滑,也就是掛瓷,可以有意識讓汗水滲透進葫蘆皮質。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讓汗水對錶皮產生損傷,過量的汗水會把表皮盤玩層浸軟,從而脫落或者容易受到外力的傷害。而是應該適量、自然、均勻地吃汗。同時葫蘆的盤玩層也會在盤玩的過程中逐步光滑,緩慢而適度掛瓷。

  C、中後期,也就是葫蘆被上手盤玩一年以上,皮色變為紅色,並形成初步包漿層。如果此階段覺得盤玩層不夠平整光滑,可以用工具(指甲拋光器等)對外皮適度進行拋光修正。最好是一次性修正到位,等有了較厚的包漿層就不建議修正了,因為形成包漿層非常不容易。一般來說,能形成包漿層時,葫蘆盤玩層也已經足夠光滑,也沒有必要使用其它工具了,繼續自然盤玩即可。

  D、整個盤玩期,在盤玩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中期上手階段,如果表皮過於油膩,會影響汗液色滲透,可以用溫水清洗一下,並馬上用吹風機吹乾,保持葫蘆盤玩層纖維空的通暢。在形成包漿後,不建議經常性的清洗,因為會破壞包漿層。

  3、如何保養?

  A、溼度

  文玩葫蘆對於溼度要求比較高,太乾不行,葫蘆不容易包漿也缺少光澤,但是太溼也不行,水分太多容易腐變和蟲蛀。所以要注意日曬與盤玩相結合,自然調節葫蘆的溼度。

  B、溫度

  葫蘆溫度的調節也非常重要,因為溫度能加速葫蘆表皮的氧化,也可以起到殺死病菌蛀蟲的作用。通過經常性日曬、手盤和擦拭,可以有效保持葫蘆溫度。

  C、防止腐變和蛀蟲

  通過日曬和盤玩能有效避免腐變和絕大部分的蛀蟲,但是也有玩家發現,一直在盤玩的葫蘆也會出現蛀蟲。這樣情況有可能是葫蘆在生長、成熟期就滯留在內部的蟲子引起,也可能是在盤玩期被蛀蟲侵蝕。可以通過放置家用防蛀劑或者香樟木等來避免。

  D、磕碰

  葫蘆表皮還是相對比較嬌嫩的,容易被外力損傷,尤其是帶到戶外的情況下,受損的幾率加大。所以,我們不建議把葫蘆經常性地帶到戶外盤玩,如果要這麼做,一定要格外注意。即使在家中盤玩和放置,也要特別留意,手外抓穩,放置也要穩妥。

  E、丟失、防盜、防搶

  不帶出戶外是最佳的防止丟失的方法,如果要隨身帶出,建議放置於盒內,或者用繩子等繫牢。不要把葫蘆滯留在汽車內,一是容易在開動時損傷葫蘆,也可能被人順手牽羊。心愛的葫蘆被搶是常見的,一隻已上色包漿的葫蘆價值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但是在外行人看來,也就是個可愛的小玩具,被人搶走會讓你哭笑不得。所以儘可能只在網友之間炫耀,不要在現實中顯擺。


葫蘆講堂


葫蘆和其它木質文玩一樣,玉石類都能包漿,那麼木質類更容易上手。以前家裡用葫蘆舀水,瓦面,用幾年之後就會明顯顏色變深,主要還是因為時間的推移,木質的水分減少,再加上風吹日曬,逐漸變化而來,更沒有那些神乎其神的東西,喜歡就好!








草原7626



再說葫蘆為什麼會包漿前,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包漿到底是什麼。

在我看來,所謂的包漿要分兩種,一種就是現在常說的“人工包漿”,還有一種就是“自然包漿”。

這人工包漿可是現在的流行詞,一個個長的五大三粗的大漢,經年累月的在那盤著手裡的紫檀星月金剛葫蘆核桃,等過了三年五載,這盤玩物上就形成了一層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大部分來自人體分泌的油脂,其中就包含了多種脂類物質,像固醇類飽和脂肪酸等,再加上和空氣的氧化作用,這樣的人工包漿,盤的好的,那是相當好看,來看看這個小葫蘆:

就拿這葫蘆說事,它之所以能形成包漿,首先就因為它屬於植物類,本來就是有生命的東西,密度相對來說比較低,這樣就能將人體分泌的油脂,通過毛孔來吸收,久而久之,就在表面形成了一層包漿。

那這自然包漿呢一般出現在器物上比較多,因為夠大,沒人會整天抱著它摩挲啊盤玩,它就依靠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氧化反應,如果像和田玉籽料那般,還有流水幫它摩挲,久而久之,它們的表面也有了一層包漿,但這個包漿形成的過程是極為漫長的。

我們都說盤玩這葫蘆啊就得三心二意,您不能天天盤,得盤一天歇息一天,讓這葫蘆在太陽底下曬曬太陽。也就是說,這人工包漿和自然包漿您都得讓這葫蘆有。

我是寶玉石文玩達人空空!雖人醜脾氣臭,但有鑑假估價和配串問題可私信我, 我會盡力回答哦。

文玩講堂


怎麼挑葫蘆

其實很多攻粉追求個小的,個頭是一個指標,越小的難度越大,但是我覺得第一個標準,是周正(追求異形的單說哈),也就是各個面看上去都是齊的。從上往下,從左往右,從前往後。

第二個標準,我覺得是臍小龍頭粗腰細,臍小腰細主要是美觀,龍頭粗,代表葫蘆營養夠,這樣盤出來也漂亮。

然後就是皮質,最好不要選當年下來的葫蘆,因為葫蘆的變色,是曬的,所以新葫蘆很難上色就是這個原因,表面沒有磕碰,沒有疤。稀釋我個人呢喜歡這種上下大小差不多的。

盤葫蘆

很多朋友說到盤葫蘆,都是一份苦水啊,盤了半年,龍頭斷了,所以我覺得葫蘆最關鍵的第一點就是保護龍頭。

剛拿到的葫蘆,如果表面很乾淨,建議不用清理,直接盤就好,如果不乾淨,簡單的用溼毛巾擦擦,擦拭乾淨,然後乾毛巾擦乾淨就好。

小葫蘆沒有那麼嬌氣,但是也有裂的可能,所以早期也別嘚瑟。早期的時候,可以選擇用手套盤,盤出掛瓷了,然後用手盤。

手一定記住,要乾淨,如果發現盤的有些髒,趕緊用溼毛巾擦拭,然後乾毛巾處理。

盤盤停停,停停盤盤,小葫蘆的包漿,其實也是要時間的,所以咱們不需要時時刻刻的盤他,每天抽出20分鐘左右盤盤,不出半年,包漿就有了


石磨情懷


包漿的本質其實就是拋光,用手把玩只是拋光形式的一種。無論銅器、瓷器、木器還是葫蘆,都是如此。最快速的拋光就是用毛拋光輪打蠟進行,幾分鐘就能達到用手盤若干年的效果。不要迷信那些不著邊際的胡吹,那都是騙人的。


語助者


包漿有兩種,一種是用乾淨手盤出來的,邊上核桃油變盤。還有一種是用汗手和不上核桃油盤出來的,收藏價值相差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