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前為什麼要洗茶?“醒茶”是什麼意思?

、花月葬╮


在茶葉理化檢測時候 有一個關鍵指標 叫做灰分

這個指標指的是將茶葉放入焚燒爐中焚燒後 所剩下的物質重量

這些物質 除了茶葉自身所含的無機物 還有就是在生長製作過程所沾染的不可燃灰塵類

如果是正式渠道購入的茶葉 這個項目一定是要合格的

也正是這樣 洗茶 洗去塵土這件事 也就成了一個無關緊要的笑話

還有就是茶葉製作經過揉捻 表面積縮小許多 如果真有土 也在茶葉的褶皺中主要存留 得洗個一兩個小時的 才能喝剩茶根兒了

所以 現在主流學界並不提倡洗茶 在2017年中國茶葉學會承辦的茶藝師大賽中 所以提到洗茶程序的 一律先扣40分再評


至於醒茶 有兩個定義 一個是沖泡時候 第一泡輕輕地溫潤泡一下茶葉 因為有些茶葉緊結度高 年代久遠 第一泡茶湯沒什麼味道 故而直接倒掉了

第二是一些年份茶類 在打算飲用之前 撬開放在透氣容器內進行儲存一段時間 讓茶葉進行一個更高程度的氧化 變成一個相對適口的味道 與紅酒醒酒的功能類似 只不過需要的時間週期更長


喝茶的猩猩


所謂的洗茶只是坊間的一種誤傳!

“洗茶”的操作一般都是用較低的水溫,很少的水量,浸泡短短几秒鐘的時間。如果茶葉上有灰塵和雜質的話,靠這個操作就想洗乾淨是不可能的。因為茶葉經過揉捻做形之後條索比較緊,折皺比較多,洗過茶之後條索處於剛剛才開展的狀態 ,裡面就算有灰塵也洗不掉,頂多就像去飯店吃飯用熱水洗一下塑封的那種杯碗一樣,圖個心理安慰而已。


如果非要說這個過程叫“洗茶”,那能洗掉什麼“雜質”呢?我覺得洗去的只不過是茶葉的碎末,還有一點點茶皂素而已。

在泡拆解開的緊壓茶以及真空小泡的鐵觀音時,往往會帶入一些茶碎末,這些碎末可能會影響茶湯的滋味和湯色清澈度。有些茶在沖泡的時候會在茶湯表面出現很多泡沫,這泡沫主要是由茶皂素形成的,洗茶的過程當中會洗掉一丟丟茶皂素,烏龍茶茶藝表演中“春風拂面”的動作是一樣的效果。所以坊間傳說的洗掉茶葉表面的灰塵、細菌甚至農殘,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所以這根本算不上“洗”。

這個過程應該叫“溫潤泡”

這個過程正確的叫法應該叫做“潤茶”,或者叫“溫潤泡”。其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少量的水先浸潤茶葉表面,使茶葉條索吸水、膨脹、鬆開,以便於後面快速均勻的沖泡出茶汁和散發茶香。因為溫潤泡激發出的香氣是從無到有的,所以會給人以濃郁而深刻的印象,讓人可以通過香氣預判這個茶的品質特徵,給人以期待和遐想。



其中溫潤泡又分“棄水溫潤泡”和“不棄水溫潤泡”兩種,例如沖泡緊壓茶和烏龍茶的時候需要把第一泡水棄掉不喝;而沖泡較為細嫩的紅茶和綠茶的時候則不需要棄水,只需要加入少量的溫水將茶葉浸潤一下然後再衝泡,不僅起到潤茶作用,還可以降低注水的溫度,防止熱水直接衝在茶葉上,出現熟湯味。


溫潤泡的聞香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不僅是泡茶過程當中一個快樂而享受的環節,而且也非常適合給客人聞一下以增加互動和交流。



更重要的是給茶葉一點吸水和甦醒的時間,如果潤茶之後立即沖泡,其效果就會打折扣。

醒茶則是為了散發老茶的不良氣味!

就是壓制存放多年的茶餅或茶磚,撬開後多有不愉快的陳味、倉味、甚至黴味,需要將大塊的餅或磚分解成小塊,置於乾燥、通風處放置幾天,或置於透氣性較好的紫砂罐、牛皮紙袋等容器中放置數週或更長時間,以散發不良氣味的過程,這個過程跟紅酒的醒酒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個可以參考我之前回答過的問題。


雲起茶文化


洗茶、醒茶、溫潤泡,如何更好地喚醒茶?

洗茶已成為很多人泡茶時的習慣,無論泡什麼茶都把第一遍的茶水倒掉。很多茶友為此也產生了一個疑問,需不需要洗茶?

除了洗茶,而今有了醒茶和溫潤泡的不同說法,不少在茶香記購入醒茶的朋友,經常在微信後臺詢問“XXX茶需不需要洗茶”,看來今天有必要來說說這個話題。

首先,咱們還是先分別解讀一下洗茶、醒茶和溫潤泡的區別。

洗茶,在日常泡茶中一是清洗去塵,二是醒茶、潤茶。

清洗去塵是從清潔衛生的角度而進行的禮儀,跟給客人喝茶前要先燙杯是同一個道理。

醒茶、潤茶是為更好地發揮茶葉的香氣和滋味,醒之,潤之,來喚醒茶質,便於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

溫潤泡更適用於一些外形比較緊結的茶葉,如磚茶、餅茶、沱茶等,洗茶的時候稍微讓茶塊泡一會,這樣可以讓茶稍微解塊,在下一次沖泡的時候快速出味。

木蘭老師認為,洗茶其實是潤茶,是一個喚醒茶的過程,通過溫潤泡讓茶充分的甦醒,喚醒茶葉的活性,方能得一泡好茶湯。

在日常生活中,新白茶是免洗的,因為它是不落地的。緊壓的老茶第一道需溫潤泡,煥發茶性。

麗珠姐若塵說,一年以上的普洱需醒兩道,第一道為吸,茶葉在製作儲存後變幹,它需要一個和外界接觸的過程,讓茶葉吸收水分,才能煥發活性。

第二道為吐,普洱的製作工序複雜,讓茶葉吐出陳汙。一吸一吐,甦醒之後方能呈現優質的茶湯。

陳鋼老師認為,洗茶與否是根據茶類決定的,在沖泡一些新茶時,如白茶、巖茶、烏龍茶、鐵觀音,陳鋼老師的習慣是不洗,而在泡老茶時一般會洗兩遍,散發掉倉儲的味道。

另外非遺傳承人範俊雯老師的線上茶學課現已正式開課,喜歡茶的朋友可以加18626892656領取免費名額


茶香記生活家


本人之前應該回答過類似問題。從洗茶角度說,洗為形式,在於以熱水沖刷,除去茶葉表面及內部的灰塵雜質;醒為實質,實則是通過讓茶葉與熱水接觸,以溫度激發茶中物質甦醒(內外接觸空氣及氧化)。通過沖水浸泡,讓茶葉本身有適應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主要則因茶而異。在醒茶之後,茶中本味還原(尤其是老茶),衝出的茶湯才更具滋味。

說洗茶,大多茶友都會認為只是除垢。但實際如前文所述,或許洗茶只是習慣,然懂茶之人通過辯識茶葉特性,可以通過洗茶形式達到醒茶目的。(如本人有茶人朋友習慣性沖泡普洱會洗茶兩次,在他們看來分部醒茶,則喝到的第一開不至於滋味不足)

醒茶如醒紅酒,尤其是年份略久,時間沉澱較長的茶葉。通過熱水高溫的刺激(此類茶一般會用紫砂壺沖泡,以提升溫度),加之出水之後在壺中幾分幾秒的坐杯,當茶葉內外都與空氣親密接觸之後,茶葉是何樣才能真正展現出來。

洗茶醒茶經過喝茶之人口口相傳,或許是經驗之談、或許已潛移默化成為飲茶的習慣。不過,若熟悉一款茶,瞭解茶的特性,知道用哪種形式去表達,這樣的醒茶(洗茶)也許才能還茶人一個原滋原味。

沒有那麼多的道道和規範,對泡茶人而言,茶湯自己喜歡就夠了。


愛喝茶的菜鳥


洗茶:在正式沖泡前,注入一定量的沸水,借用水的力量,把茶葉表面的粉塵、雜質等洗乾淨,讓茶葉變得整潔、乾淨。

醒茶:將茶葉暴露在空氣中一定時間即可。在空氣中水分和溫度的刺激下,茶葉自然會徹底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