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東西不消化該怎麼辦?

小卷奧特曼


人類從自然的進化角度看,身體的功能和構造,臟腑器官大體都是適應飢飽相間的節奏,而現在的物質社會極其的豐富,已經不愁吃喝,全民都奔小康了,飲食有過而無不足,這個當然從一個層面上來講是好事,但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講,這也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一個重要誘因;總結一句話就是:吃太多了,身體還沒適應,病來了。

攝入到體內的過多的營養,超過脾胃的負擔,便會化成濁氣溼邪、痰濁邪氣,流竄經絡臟腑之間,影響臟腑的功能運轉,導致各個器官出現病變。

所以從養生的角度來看,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飲食,不暴飲暴食,飢飽相間,是重要的養生方法,有助於調動脾胃功能,有助於防止痰溼邪氣濁氣淤血的產生。

但有些人控制不住,物質極其豐富,或者要喝酒應酬,確實沒有辦法,飲食過量可以用中成藥保和丸,有非常好的理氣化痰、消食健胃的功能,其主要成分有半夏、陳皮、茯苓、山楂、神曲、麥芽、萊菔子、連翹,是人體胃腸道的清道夫,可防止飲食過度,這也是保健養生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上面已經有所論述。

多關注,訂閱查看更多中醫知識!


吳醫生說中醫


吃東西不消化主要表現為吃完飯感覺胃脹、或有時痛、吃涼東西更甚。大便糖瀉不成型或每天大便超過二次並且不規律,吃飯沒胃口或者說沒有食慾。身體消瘦乏力。這是典型的脾氣陽虛。

造成脾氣陽虛的原因很多:吃飯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對口的吃的多、不對口吃的少甚至不吃或零食吃的過多過濫。生活節律紊亂、熬夜或一天之中活動量很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生氣發脾氣特別是生悶氣更甚。

中醫治病從來不講什麼靈丹妙藥採取全方位調理,上面那些情況都要注意,然後再吃藥。可以用歸脾丸、加味逍遙丸、四君子湯、理氣丸、姜棗茶等。每天吃完飯一個小時後揉腑5一10分鐘。揉腑的方法最為見效堪比吃藥。每天在上午可以進行艾灸中腕穴、神闕穴、腎腧穴、脾腧穴、胃腧穴。(注意吃藥和艾灸要找醫生辯清陰陽體質再進行)。


超然智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c386f9ab4b55e77b7e9a81ece12d5a3b\

用戶96774809822


腸胃功能失調,從生理層面來看,分二個方面。

一是胃動力,即胃的蠕動力減弱,處於停止狀態。二是胃酸分泌減少,不足,或處於壓制狀態。

你吃進去的食物,到達胃部,胃卻很難蠕動,胃酶不分泌,食物很難分解。於是,食物在胃那堆著很難受,要很久才能消化完,或想嘔吐出去。

建議,目的:讓腸胃得到休息調整。

先採用流質飲食幾天時間,或只喝果菜汁,或蔬菜水果,以減少腸胃的消化負擔,讓腸胃得到充分的休息調整。

食物先選擇易消化吸收的,先避免肉類食物,待胃功能恢復了再慢慢增加。


莫比富mom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