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秦武王嬴蕩是唯一能夠超過秦始皇的君主,是真的嗎?如果他多活三十年能夠扭轉歷史嗎?

隱匿的歷史


秦武王在位時間僅有四年,相比於秦昭王在位的56年時間太短。這也是人們對於秦武王產生偏見的重要原因。繼位時間短,死亡方式特別,使得我們對於秦武王的判斷為有勇無謀的代名詞。但從秦王執政四年的業績來看並非如此。秦國是由他創立了丞相制度。並派遣甘茂奪取益陽,獲得秦東重鎮,東出道口,可知其並非有勇無謀。在公元前309年,秦王改變秦孝公時的大梁造,秦惠文王時期的設立左右丞相。

秦武王創立或完善的丞相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600多年。足見其遠見,同時進兵洛陽,實現了張儀與司馬錯爭辯時。張儀所一貫堅持的聚九鼎按圖集,挾天子以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再平衡朝堂的努力上,以甘茂為左丞相,贏疾為右丞相,外來勢力與本土勢力之間的平衡。公元前308年,秦王派甘茂攻取韓國益陽,而率兵進入洛陽的卻是贏疾。在對於人才的信用方面從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以來信任大臣,就成為了秦惠文王時期所接收的傳統,惠文王對於張儀的信任,不下於秦孝公對於商鞅的信任。

在丞相張儀離開秦國,為秦國攻取洛陽做工作的情況下。秦武王依然堅守和甘茂的承諾。讓甘茂圍攻五個月之久終於攻取韓國宜陽,而這一點昭王卻做不到。在長平之戰坑殺趙軍時不聽從白起建議直接攻打邯鄲。後又不聽白起勸諫攻打邯鄲,用人失誤,在長平之戰後對範睢偏信,造成秦國邯鄲之圍失敗,白起自殺。而在末期出現了無大將可用的尷尬局面。 另外秦王所重用的甘茂也並非平庸之輩,在秦武王繼位的四年裡,甘茂先後參與了奪取漢中,平定巴蜀叛亂並佔據洛陽,挾天子。

僅僅一年,就有甘茂完成。如果甘茂的執政時期能夠長一些,恐怕名聲不下於魏冉,之所以我們認為秦昭王能力比秦王要強,主要原因在於秦昭王執政時間長。第二點,秦昭王執政前半期。一直是由宣太后以及魏冉輔政而且魏冉在內白起在外。第三點是由白起這一戰國戰神的存在使得秦昭王之名威震六國。但當白起死後,秦昭王所對外發動的戰爭當中。與山東六國互有勝負,完全失去了秦軍出戰必勝的能力。

在政治方面,秦昭王的晚年也平淡無奇,即便有理財之能的蔡澤但已經沒有大的戰略可供實施。還有一點,那就是秦王的對外政策比秦惠文王強硬。而秦昭王繼位之後則延續了父親的靈活外交政策。這也是秦王飽受詬病的原因,但這並非秦昭王想要繼承父親的外交策略,而是由於秦昭王繼位時期政局不穩內部叛亂,外部齊國正在崛起,而趙國經歷胡服騎射,國力強盛。秦昭王又是趙武靈王送回秦國的,在對內對外都無法與秦武王時期有力地控制朝局和天下的局勢相比,因此想硬也硬不起來。

但秦武王不存在這樣的限制,對內無論是秦國公族還是外來的士人。都被秦王平衡的十分融洽。最起碼不會發生內亂,對外秦王時期一直實行秦國所一直延續的擴張政策也並無對錯之分。而且自己的繼位也是有正當的合法性。而並不是由外國護送,因此也沒有與外國建立友好關係的需求。宜陽的奪取使得秦國在函谷關以東獲得的另一重要地點,是函谷關於宜陽成為犄角之勢,鞏固秦東出道路的開拓對後世影響深遠。


世界史圖鑑


小編陳老溼認為如果秦武王多活三十年,是必定能夠扭轉歷史的。原因很簡單嘛,如果秦武王多活三十年,也就沒有昭襄王嬴稷和宣太后羋月什麼事兒了,他娘倆多半得客死異鄉,也就不會有秦始皇出生了。同時也不會發生楚懷王被騙入秦和秦趙長平之戰等等故事了,這很可能導致最後統一六國的未必是秦國了,有可能是楚國或者趙國,這難道不是扭轉歷史嗎?

至於秦武王能否超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首先介紹一下秦武王這個人,秦武王名叫贏蕩,其人和他的名字一樣霸氣側漏。《史記•秦本紀》中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說的是武王孔武有力,喜好角力,所以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都做了大官。秦武王喜歡比力氣大,同時自然也就提拔了有相同愛好的大力士,說實話,這也不是什麼不良嗜好,放到今天,妥妥的健身房擼鐵狂魔。

那麼看一看他的政績吧。他在位不過短短四年時間,史料記載,他剛剛即位時,韓國、魏國、齊國、楚國、越國都歸服秦國,這因該算他老爸秦惠文王的政治遺產吧,畢竟他一個剛剛即位的毛頭小子何德何能能讓諸國臣服。武王元年,武王平定蜀亂,與魏惠王在臨晉會盟,同年,秦軍攻打義渠國、丹國、犁國。武王三年,武王與韓襄王在臨晉城外會盟。武王四年,攻佔了韓國的宜陽,渡過黃河,在武逐建城,從此打通了秦國東出的大門。可以說,在他在位的短短四年時間,不論是外交還是打仗都是可圈可點的。

我們再看秦始皇,秦始皇的事蹟就不說了,千古一帝,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我們不能說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秦武王沒做的,就說秦始皇比秦武王強,這是不公平的,因為秦始皇時期,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秦國的國力已經遠超秦武王時期,隨隨便便把六國打得趴在地上叫爸爸。

那麼怎麼比較兩個人呢?我們可以把兩個人的位置互換一下,看誰能做得更好。首先我們讓秦武王穿越到秦王嬴政時期,那個時候,秦國國力空前強大,正是武王大展身手的好時代,武王喜歡打仗,經常帶領軍隊打得六國哭爹喊娘。但他心思單純,驕傲自負,這從他與孟說比力氣,強行舉鼎,導致膝蓋骨斷裂而死可以看出,為了面子,在下屬面前逞能,連命都可以不要。這種人怎麼可能像秦始皇一樣從諫如流,自然也就不會重用韓非子,李斯等人才,更別說修鄭國渠這種耗時費力的工程了。那麼秦國也就不會有統一六國的物質基礎和人才儲備,秦武王最多就是當個霸主,和他的前輩們一樣,統一天下這種事估計他想都沒想過。

而如果秦始皇穿越到秦武王時期,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秦武王的那些功績不但能做到,而且會做得更好。秦始皇嬴政自幼在趙國為質,母親社會地位也不高,自小就過著寄人籬下,小心翼翼的生活,同時也造就了他遠常人成熟的心智,心狠手辣,手段高超,年紀輕輕就把嫪毐和呂不韋雙雙拿下,這是從小生活優渥的秦武王所不能比的。所以說,秦武王雖說也不錯,但和嬴政相比,還是渣渣,至於超過嬴政那是想都別想的。


陳老師愛歷史


可能性不大,從史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秦武王尚武,他選擇人才的標準就是力大、勇武,智謀一類的可能也考慮,但至少不是首選,這些本來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如果一個智謀很高的君王帶著一群武力值很高的武將,在戰國時期也能混好,可問題是秦武王自己的智謀值似乎也不高,為了顯示自己力大,和人打賭比賽,結果把自己砸死了;為了去早已沒落的周王城看看,他派人用了一年時間把當時的盟友——韓國的軍事重鎮宜陽給打了下來,雖然這樣一來秦國向東擴張的道路就不再有阻礙,但這次之後韓國和魏國也從此倒向了齊國,使秦國在後面數十年內一直被齊國壓制,從這一點來看如果秦武王這個尚武人士多活三十年秦國要面對的恐怕是真正結盟,一致滅秦的齊、魏、韓、趙大聯盟,到時別說統一,連秦國能否保住都成問題,如果換成嬴政時期在連橫合縱上會比他處理得更好,秦國要面臨的環境也會好很多,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秦武王和秦始皇相比在智謀上欠缺很多,而智謀值低那是絕無可能成為雄主稱霸天下的!


酒後看歷史


秦武王嬴蕩不可能成為越走了始皇帝的唯一人選。再讓他多活三十年也不可能將歷史扭轉。為什麼這樣說:從看嬴蕩外表形像,人品素質比始皇帝己差勁多了;再就心計謀略更無法和始皇帝相提並論。不是嗎?例舉贏蕩舉鼎一事。若是其心智全,善謀略,決不當場現羞斃命。完全是一個莽夫一個無智識人之行為。所以上面之提問是不成立的。這是本人看法。還清諸君評奪指正。謝謝!


拙道古文化


秦武王與人比賽舉重,鼎是舉起來了,但沒穩住,掉下來把自己的腿砸斷了,失血過多而死。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狗血?但這不是戲說,這就是正兒八經的歷史 -- 這哥們不務正業,真就這麼幹了!如果嬴政也這麼不靠譜,那秦一統天下就成了一個春秋大夢了!


CliffChen87


從秦孝公開始任何一代君王,都不比始皇帝差,只是他們都在為始皇帝做了鋪墊,其他任何一個諸侯國基本都沒有任何戰鬥力了,始皇帝只是把其他國家統一,當時的秦朝是最鼎盛的


浮華背後的滄桑3


秦武王嬴蕩不可能成為越走了始皇帝的唯一人選。再讓他多活三十年也不可能將歷史扭轉。為什麼這樣說:從看嬴蕩外表形像,人品素質比始皇帝己差勁多了;再就心計謀略更無法和始皇帝相提並論。不是嗎?例舉贏蕩舉鼎一事。若是其心智全,善謀略,決不當場現羞斃命。完全是一個莽夫一個無智識人之行為。所以上面之提問是不成立的。這是本人看法。還清諸君評奪指正。謝了!


浩賢2


不可能。

1.重武輕文,爭強好勝,缺乏政治素養。

2.從他個人能舉鼎身亡的事件來看,一介武夫行為。

做為優秀的政治家,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文武雙全,大丈夫也。


秋水浣紗


首先秦武王贏蕩自身的政治能力無法與秦始皇能比,他的視野,胸襟,魄力都與秦始皇不可同日而語;其次,彼時秦國的經濟實力也無法助其有更大的作為;另外,當時秦的軍事實力也遠沒有始皇時期強大,基於此贏蕩也難超越秦始皇。一個成就不世之功的人,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要素彙集在一起,正因如此,才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


期待185147793


不可能吧,贏蕩有勇,沒謀略。而且那個時候秦國國力還不算最強,武將也沒後期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