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平板電腦不受歡迎了嗎,為什麼?

董會剛1


手機屏幕越出越大,導致一部分用戶放棄購買平板電腦是一定的。比如說日常用來追劇的朋友,一部6.5英寸大全面屏手機也能達到理想的追劇效果,而且可以隨身攜帶;以前因為智能手機屏幕小看不清字多的中老年人,將全面屏手機字體調大後也可以無障礙使用了。這些人購買平板電腦的慾望自然會下降,這就是平板電腦沒有以前受歡迎的直接原因。

加上前不久三星摺疊屏智能手機的出現,開始讓一些人擔心平板電腦將會被取替,其實是多慮了。因為平板電腦一直有它的受眾人群,一些不能被智能手機搶走的受眾人群。

平板電腦比筆記本電腦輕薄,便於攜帶,對辦公人士來說,連上一個小巧的藍牙鍵盤就可以完成office的大量工作。處理文檔,收發郵件都得心應手,比手機要有優勢得多。

設計師也是平板電腦的忠實用戶,無論是服裝設計師還是平面設計師都需要一臺能夠隨時隨地記錄靈感的機器。平板電腦就是手繪的不二之選,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講,一隻售999元的iPad觸控筆就能畫出整個世界。

而對於那些閱讀愛好者加網絡衝浪愛好者來說,買一臺功能單一的kindle不如入手一臺平板電腦。不論是用來看連載漫畫還是電子書,大小都非常合適,連接網絡資源豐富,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歸根結底,因為平板電腦和手機的受眾不同,所以無所謂受不受歡迎,需要選擇平板電腦的用戶依舊會購買。


鎂客網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當一箇舊事物走向衰弱,勢必是有新事物發揮了它,發揮了它的作用。沒錯,平板不受歡迎,主要因為大屏手機的普及,從2015年到2017年,根據IDC的數據顯示,平板電腦連續12個季度銷量降低,而5.0寸以上的大屏手機銷量卻猛增。尤其是最近一年,全面屏手機的大量普及,給平板市場更大的壓力。下面蝸牛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大屏手機挑戰平板地位,基本上平板有的功能,對於大屏手機只是最基本的功能,而大屏手機擁有的功能平板很多不具備,這就導致平板市場的猥瑣。

二、平板是一款介於手機和pc之間的產物,目前看來,下玩不過手機,上,當然也不是pc的對手,哪怕目前平板最強處理器A10x在pc端看來也只是小孩子過家家。當然這是架構問題,雖然蘋果已經在公版ARM的架構下,做了定製型的ARM架構,但是距離X86相去勝遠,平板短期性能是不可能超過移動pc。



三、安卓平板"豬"隊友,神助攻,安卓平板一貫以來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使用中低端硬件,部分性能跟不上時代,甚至軟件廠商都不願意定製軟件,比如QQHD,n年都不更新了。使用安卓平板的,用過基本上就不會再用。雖然ipad非常絲滑,但是也架不住安卓平板不斷的毀形象。


當然,目前還有好多人,使用平板,蝸牛在學習工作中也看到部分使用ipad,但是人數的確越來越少,大部分是給孩子玩遊戲,看幼兒卡通。

(喜歡的可以關注蝸牛哦,有更多pc數碼消息會第一時間播報,大家有不同看法也可以指出來)


蝸牛說電腦


平板電腦現在的地位確實處於一種比較幹敢的地位。

平板電腦相當於是筆記本的簡單版,最大的好處便是方便攜帶,至今為止,並沒有看到哪個人完全拋棄了筆記本或者臺式,除非是那種二合一的。

老實說,我的第一臺平板便是ipad mini,只不過我後面也很少用,還是比較喜歡用筆電,畢竟實用能力沒話說。

而平板電腦,感覺只有在外出的時候才會攜帶,平時在家或者辦公的話,也很少會使用,更多的是用來作為輔助,輔助筆電的存在。

另外,平板電腦的使用太片面,你說拿來當相機吧,又不好拿,拿來做筆電,功能上又支持不了,更多的就是看看電影之類的。

再者,國內的平板沒聽說哪個平板特別好用,大家更多的還是使用iPad,而今年秋季發佈的iPad確實很吸引人,適合辦公,不過,聽說後面還有iPad新品,有完整的PS使用,所以,不急的話,那你就等等好了。

建議,比起平板,你還不如去買一部更好點的手機哦!


志明科技派


其實,平板電腦本身就是一個小眾產品,此前之所以火爆,很大程度是由於新鮮感,以及大屏的趨勢,還有蘋果方面的推動,所以出現了短期內的虛假繁榮現象。如今平板電腦的大屏優勢已經不再,其便攜性還差,續航等問題仍然嚴重,比較雞肋的綜合表現使得這類產品不再是主需求。

除此之外,多功能輕薄超極本、二合一平板設備的出現,比如Surface類似的設計理念的逐步普及,平板電腦顯得更加雞肋,所以平板電腦開始沒落,不過,蘋果仍然堅持平板電腦產品線的更新,如果要買平板電腦的話,建議優先選擇蘋果iPad系列。畢竟生態比較完善,而且娛樂、輕辦公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至於題主完全不必要糾結平板電腦是否受歡迎,或者不被看好等普遍現象。主要看個人需求而定,畢竟平板電腦的平臺資源是跟手機通用的,大環境下平板電腦並不會被淘汰。


科客


平板電腦曾經有過一段熱門期,自iPad第一代在2010年發佈,因其介於初期智能手機與筆記本電腦之間的屏幕尺寸,讓更多 的人接觸到大屏幕觸摸屏的樂趣,便攜操作性良好,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迅猛發展,手機與平板電腦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當下手機的尺寸普遍在5寸以上,銷量最好的手機比如iphone、華為、小米、三星都在5.5寸以上,在5.5寸1080P分辨率下,已經能夠享受到比較舒適的視覺體驗,而尺寸更大的平板電腦雖然更好,卻沒有手機便攜方便。

自第一代iPad推出以後,很多廠商都爭相模仿,出現了一大批低價位的安卓平板電腦,像昂達、紐曼、臺電、藍魔等等品牌,有9.7寸、8寸、7寸等等尺寸,大多數才採用了低配方案,珠海的全志的SOC當然也有山寨智能機的普記者臺灣MTK解決方案,399/499甚至300以內的價位,讓這些平板電腦廣為流傳,但是實際體驗遠遠不如iPad。毛病也是當時安卓手機與蘋果手機的差距,用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系統卡頓,APP適配不佳,由於分辨率多種多樣,有480*800、有600*800也有800*1280,屏幕比例並不統一16:9/16:10這些差異都給軟件的適配造成了困難,沒有好的適配,無論什麼樣的硬件配置都不可能流暢。

大屏手機的出現也讓這些硬件低配的平板電腦的市場擠壓殆盡,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口碑受損之後,更加理性的消費者已經懂得自己的需求與環境之間的平衡,在手機與平板電腦之間的取捨更加理性,誰都不想買回來一個看劇的大屏幕平板而用一段時間之後就出現卡頓,讓實際體驗變得很差。

在經過了高峰的2014年之後平板電腦的銷量就開始下滑,在整個2017年,平板電腦的市場持續走低,連續12個季度都逐月萎縮,第四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為4960臺,而2016年第四季度為5380臺,下降了7.9%,蘋果、三星、亞馬遜、華為、聯想這前五大平板電腦製造商基本統治了2017年平板電腦的銷售,而來自深圳、珠海的低價位平板電腦已經很少看到。

即使是iPad,硬件配置也不如手機,攝像頭、CPU、內存等硬件配置都較同期的智能手機有一定的差距,唯一的優勢就是大尺寸的屏幕,而看劇、遊戲多數情況下屏幕的尺寸影響者體驗,即使在小尺寸的手機上配置了高分辨率的屏幕,也不如大屏幕低分辨率的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明顯。

而VR、AR的出現像是擊潰平板電腦的未來的武器,在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技術出現之後,像是完全沒有再發展大尺寸屏幕的必要,我們只需要帶上像谷歌眼鏡這樣的增強現實設備就可以體驗到巨屏所帶來的震撼,那麼大尺寸的屏幕的平板電腦攜帶並不方便,即使銷量最好,甚至逆勢上漲的iPad mini系列,也只能裝進大衣外套的兜裡,夏天無法像手機一樣放在褲兜以及其他更方便的地方。

並且多數的平板電腦為低功耗的ARM架構,在辦公領域暫時還X86架構的天下,exe的程序遠比apk的程序要更加適合辦公,而平板電腦為了考慮功耗的平衡與智能手機相同的架構讓平板電腦便攜性不如手機,而辦公的力度有不如比筆記本電腦。

筆記本的去鍵盤化也讓平板電腦的尷尬地位加劇,一些變形本,組合本,超薄本,增加觸摸功能,而平板電腦也為了讓自己更適合辦公,也配備了外置鍵盤,觸摸筆等等配件,X86架構的筆記本越來越像平板電腦,而隨著英特爾CPU的製造工藝,10nm的CPU能夠帶來更低的功耗平衡,讓辦公筆記本電腦做到了更輕便,那麼像iPad這樣的平板電腦就很難有用武之地,雖然蘋果相信iPad也能辦公。

也許可拆卸的平板電腦與筆記本電腦的融合才是平板電腦的方向。


合理消費,請關注數碼自媒體《盧旭》


科技光影


我認為是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平板空間越來越小。平板推出時屏幕一般在7寸開始到12寸左右,優勢有屏幕比手機大,電池比手機大,可以聯繫看視頻8小時,性能比手機好,因為電池大不怕耗電,便攜性比筆記本電腦好。於是當時十分流行。

經過這幾年發展,特別是2018年開始的18:9屏幕,旗艦機的plus和pro型號都做到了六寸,那麼以前5.2寸手機在原來大小屏幕也可以做到5.5寸了。已經接近入門級平板了。特別是手機軟件的大力優化體驗是最好的,電池也能支持10個小時視頻時間,所以手機用戶就不怎麼需要平板了。

至於有筆記本電腦,估計也不會離開電腦,所以平板空間越來越小。


heipi雪人


在中國市場,現在的平板電腦確實與幾年前無法相提並論,但從全球市場可以看出,平板電腦在其他市場依然非常受到歡迎。

上表是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的平板電腦出貨量,可以看到蘋果僅二季度全球就賣出1150萬臺iPad,所以並不能說平板電腦不受歡迎了,而是在中國市場確實走了下坡路。


在平板電腦的細分領域,目前蘋果還完全沒有任何對手,國內市場對平板電腦呈現了兩極分化的購買需求。


一方面因為自媒體的盛行和手機屏幕的不斷擴大,普通用戶不再需要一個移動端架構更大屏幕的移動設備;二來國內自媒體市場井噴,使得用戶即便在家都在刷各大自媒體APP,比如頭條、抖音、B站等,這也導致用戶把大量原本用來看電影、電視劇、網綜等節目,用在視頻網站如優酷、騰訊視頻等產品的時間遷移到了看短視頻等內容上,這也導致ipad本身作為一個娛樂化的產品沒有更多的必要性;三來,普通ipad無法作為生產力工具,所以蘋果在18年推出了ipad pro,並且給ipad帶來了全套的office和全功能PS等軟件支持,但受制於提高的售價,這隻能讓一些對ipad pro有生產力需求的人買單。


未來,相信蘋果會更多的把ipad打造成生產力工具,據悉,蘋果已經開始考慮讓ipad兼容現在mac os的App了,也就是說ipad將擁有更多成為生產力工具的可能和支持,作為macbook系列向下兼容的產品,甚至一些對性能沒有很高要求的用戶,可以用ipad替代原有macbook air系列。


總之,從現在來看,蘋果的策略是兼顧普通ipad的生產和銷售,但把ipad往更加專業生產力工具的方向上傾斜打造。恐怕未來ipad很可能會與微軟的surface有一場更硬的仗要打。


未泯雙瞳


先說明我不是什麼大咖,所以我的話不具有權威性,其實這兩年我也一直在猶豫不決要不要買一個大屏的平板電腦,我以前買過一個谷歌的7寸平板,但現在手機屏幕都有6寸多了,7寸平板已經沒什麼意思了——平板電腦尷尬在於它還是大了一點,如果用它打電話那未免太“招搖”了,如果僅當它是電腦嘛,無論辦公還是遊戲,都無法和筆記本電腦媲美,性能終究單薄了點,打字也不舒服,所以現在出了二合一的平板,但這個又有它的尷尬出,買雜牌的二合一嘛我擔心它的品質,買頭部品牌比如微軟的蘇菲斯,價錢又太貴了,七、八千是起步價,我想這也是現在無論高檔低檔的平板電腦都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給打的快要趴下的緣故吧。


久卓子60


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在家基本就是用平板。說說我的經歷吧。第一次用手機,是一款五寸屏的,九百多買的,感覺還是手機方便啊,如何地方都可以玩了。用著用著就發現看小說時間長了眼睛疼。有人說手機屏分辨率不行,為了眼睛,一狠心換了個三千多的。買回來後發現還是差不多,那時候就知道了手機不能久看。再後來玩了個捕魚遊戲,嚴重到看屏五分鐘眼淚就嘩嘩的,嚇的不敢玩了。在電腦前坐再長時間也沒這樣過,就感覺應該還是屏幕小的問題,又買了個7.9寸的平板,用它玩捕魚,幾個小時眼睛沒疼過,從那以後只要在家,基本就是用平板了。這是我的真實經歷。說出來就是勸大家為了自己的健康,還是少用點手機。


北京二十五環


平板電腦,曾經多麼火爆,幾乎取代啦筆記本電腦的存在,但是這兩年幾乎越來越少的人使用平板電腦呢?

個人認為:

一、任何事物都會有新鮮感。當我們發現平板電腦幾乎可以告別鍵盤,簡單的觸摸屏幕便能隨時隨地的完成一些以前必須在電腦前完成的事情時,我們的好奇心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幾乎無所不能,打電話,聊天,看電影,拍照片,聽音樂,OH my god!太神奇啦,我必須擁有一臺這麼完美的機器!

二、任何事物都會有優缺點。在隨時隨地享受平板給我們帶來便捷的生活方式時,我們漸漸發現,看電影平板不夠大,也必須在有網絡的地方,幾乎侷限於生活辦公和有公用網絡的場合裡。漸漸發現,手持一個超大的平板打電話,會讓人覺得自己很土,很Out。

當一切的優勢被一個6寸的大屏無所不能的手機替代時,我們注意力瞬間便轉移到另外一邊!

三、新鮮事物的衝擊,審美疲勞後的厭倦。

當我們天天還在拿著平板看電影的時候,發現大屏手機看電影更加的方便,大屏手機玩遊戲更加的順手,大屏的手機終於可以離開固定的場所,讓我們真真意義上的走到哪裡看到那裡(只要我們擁有一張無限流量卡和一個充電寶)。

平板電腦幾乎大家都使用過,前幾年使用的熱度很高,因為當時的大屏手機還沒有這麼流行,那介於小屏幕看電影玩遊戲的體驗感,以及之前移動終端的各種不成熟,導致平板幾乎讓我們可以離開笨重的筆記本。讓生活確實變得輕鬆啦,但是當我們發現大屏手機的體驗必平板還要順心熟手時,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也就是之前意義上的“平板電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