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村,三十多家社火,五千多人眾共同演繹民俗盛宴九流渡添倉會


河南浚縣“九流渡添倉會”又叫“火神會”,已有600多年曆史了。“添倉會”顧名思義,是農村老百姓給倉裡增添糧食,他們用這種大型的民俗社火形式進行展現,承載著過去中原人民大眾對年年添倉的良好祝願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

每年農曆正月十九是九流度添倉會正會,會期3天。廟會以蔣村為首,九個自然村輪流當班,其順序為“彭趙官牛雷郝侯,今年的會址在浚縣小河鎮郝村,這一天,九個村子的社火要集中匯演,今年各村都集中到輪值會首村郝村巡演。

600年前大運河衛河岸邊有一個劉家渡口,後移民增多,延續成九個村,而在歷史長河演變中,留給九個村這份民俗魂寶“添倉會”,村民說非常有講究。

主辦會首村要搭神棚和戲臺,也就是添倉會的主會場,所有參加的社火項目統一在會首村排隊,中午開始匯演巡遊表演,屆時各村社火巡演到整個村子的每條街巷,到達主會場後進行禮儀、表演。

農曆正月十九日黎明,玄武廟洪鐘大鼓轟鳴,聲聞九村,30多家社火5000人眾,聞聲而動,依次入列,謂之排道,人們祈求水、火來年薪火傳承,風調雨順,戶戶添倉。

前有兩人化妝騎馬,手執令旗、令箭,衝路指揮,謂之探馬。後隨兩尊門獅引路,秦瓊、敬德長蹺跟進,謂之門神護衛。

特別是大會的禮儀活動,既宏大又神聖,禮儀非常莊重,程序也很嚴謹,以祈求豐收為目的的表現形式,頗具中原民俗文化的原始生態味道。

社火隊齊集禮儀棚前,依次進行獻技,上香叩拜,謂之感恩。在夜幕降臨後,會場龍燈、宮燈、吉祥燈……華燈初放,煙火升騰,社火扎場表演,兩臺大戲開鑼,謂之酬神。

午夜時,禮儀棚前三丈多高的白楊樹上纏繞著一掛長鞭,若九曲盤龍,昂首向上。令下鞭響,九村迴盪,燃放兩個多小時的“長鞭”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希望,今年的“場邊”又是一堆一堆金色的食糧,九流渡家家戶戶又要“添倉”。

據《浚縣誌》記載:“添倉會興起於明,清末至民國年間頗盛。”又據《萬曆九年拾月二十二日玄帝廟建立碑記》記載:劉家渡東,舊有祖師行祠,前修百有餘年矣”。據此可知添倉會的興起在大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了。

添倉會,又叫火神會,長鞭會,意在祈祝風調雨順,人壽年豐。清末民初,趙村首富總覺得水、火都關聯民生,於是到滑縣柳圈請來火神,因財大勢大、捐資多,趙家左右了村民意願,故添倉會又叫“火神會”。

添倉會這三天,衛河兩岸的這九個村其中之一必將舉辦一場僅次於浚縣千年古廟會的大型民俗活動“九流渡添倉會”。屆時周邊的鶴壁、安陽、新鄉市及浚縣、淇縣、滑縣、汲縣、延津三市五縣十萬民眾蜂擁而至,整個村裡是人如潮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