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历时3年3进故宫,用一亩金箔恢复皇家绝技,却难招到徒弟


1911年,当大清亡了后,很多极尽奢华的手艺也灰飞湮灭了。宫毯,便是这些消失的手艺中的一项。因为,为皇家服务的宫毯实在太奢华了,用黄金做线来编织,一幅宫毯编好要用掉上万米金线,售价上千万。因而,织宫毯的手艺虽好,但却无人学。全国,会宫毯的手艺人,已经凤毛麟角。

大家印象中,地毯上的图案都比较粗糙。但北京宫毯因为一直以来主要是进供宫中,因而对工艺要求非常高。织造出来的宫毯就像工笔画一般精细。

会织造宫毯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宫毯出厂的价格也越来越高。如今,已经没有人舍得把宫毯当成地毯来踩。而都是挂起来当艺术品欣赏。其实,传说宫毯因为价格织造不易,就车皇帝也不舍得踩。在上朝时,看见宫毯也绕着走。上完朝就会立把宫毯收起。

宫毯是一门以“宫”命名的手艺。历史上宫毯皆出自给宫廷提供御用器物都的宫廷造办处,因而宫毯也被称之为官坊毯。但寻找最后的宫毯艺人,我们却出宫越来越远,直到出了北六环进入一处偏僻的工业园。

仿古建筑中走出一位年龄50多岁的阿姨,身上穿着普通的工作服,但衣服的袖口和下摆上图案是传统的皇家御用海水江崖纹却暴露了她的身份,她便是宫毯技艺传承人王国英。王国英把我们引进宫毯织造作坊的展示亭。仿古朱漆大门终于让现代的手工创意园找回一点宫廷造办处的感觉。


王国英说,自从清亡了后,宫毯织造便江河日下。到解放前,整个北京地区只有几家小作坊有几十位工匠会这门手艺。而宫毯中的最高技艺“盘金毯”在这时便已经失传。

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出口创汇的需要,宫毯织造才再度兴盛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是宫毯织造最兴盛时期。北京有好11个宫毯厂专门从事宫毯织造。最多时北京的宫毯匠人有5000多人。王国英所有的北京地毯五厂是几个宫毯厂中人数较少的,但也有500多人。这时,大量精美的宫毯都以极低廉的价格出口到国外。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机织宫毯开始大行其道,因为大量生产低廉的宫毯供出口,粗制滥造成风,宫毯国际美誉度降低。再加上随着中国国力上升,各种工业化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国家对工艺品出口的支持力度下减。很快手工宫毯便无人问津了。


曾经北京有11个宫毯厂,都在北京城最中心城区。但后来因为宫毯生产不紧气。宫毯厂纷分改制。北京11个宫毯厂,所有的厂房都成了房地产项目。现在还有宫毯生产能力的只有宫毯五厂,但生产车间却一直像打游击一般四处搬迁,最终被搬到了北京顺义这偏僻的角落。

2003年,王国英所在的北京地毯五厂接到国家通知,要求恢复宫毯织造中的最高品类盘金毯。王国英有幸和师父国家级宫毯传承康玉生一起加入盘金毯修复专家组。但盘金毯的复制难倒了修复专家组所有的成员。因为盘金毯是一种特殊的地毯,这种地毯织造有个特点就是要用纯金线来织造,正面盘金,背面盘金丝,通常是用来织龙纹,体现皇帝的尊荣华贵。

自清亡之后,大量宫毯艺人流落民间后,继续以宫毯手艺谋生,用宫毯中的绒线织给普通百姓织地毯。但最体现宫毯特点的盘金毯,因为用的材质实在太贵,民间没有人能用得起,于是便没有人再织了。于是自民国后期,盘金毯便失传了。


要恢复盘金毯的织造,遇到的问题不是用什么样的织造技法,而是当时的宫毯艺人从来都没有见过盘金毯。最终,国家协调故宫博物馆,从故宫馆藏中调出了两条盘金毯,王国英和师傅才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盘金毯。

王国英和师父用放大镜看清了盘金毯的质地,反推出织造工艺,但更大的问题出来了——制作盘金毯时需要用到的金线,是用纯度为98%的黄金做成的金丝缠绕棉线制成。但织盘金毯的金线制作已经失传很久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国英跟随师父寻遍了全国,最后在南京金箔厂找到两个已经退休的老师傅。老师傅们曾经在年轻时听他们的师父说起宫毯金线的故事。于是南京金箔厂成立了金线技艺恢复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终于恢复了传统的金线制作技艺

从2003年到2005年,宫毯修复专家组辗转南北二京,历时三年,终于织出了一幅《九龙图》,成功复原了盘金毯织造技艺。在复原盘金毯的同时,南京金箔厂也复原也盘金线织造这项技艺。如今,这两项技艺都成为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盘金毯织造技艺,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织造工艺,更是在恢复一个织造体系。

从南京金箔厂定制好金丝,还不能直接把金丝用来织盘金毯。因为这些金丝极细,通过一两重的黄金,要捶打成一亩地大的金箔,最终裁剪成8万米的金丝。这些金丝非常容易断,无法直接用来织造。因此需要先把这些金线盘在绒线上。


燕京八绝中另一绝“京绣”中也需要用到金线。也是用金线来做龙纹。不过京绣中金线是用来绣龙本身,而盘金毯中,金线则是用来给龙做背景。因而织宫毯要用的金线量非常庞大——恢复故宫馆藏的《带子上朝》盘金毯,一幅盘金毯就用了上万米金线。仅金线的价格就达上百万。

王国英和同事花了整整一年才织成,曾经在拍卖会上派出了三千万的天价。王国英说,她和她整个宫毯作坊的同事会,一辈子的工资凑起来也买不起自己一件作品。

宫毯作坊中仅有的两个男学生之一,似乎对只织那些“格律体”中固定纹样的图案不感兴趣。正在织机上编制着一只戴墨镜的狮子,这传统宫毯中从来没出现过的图案。我问王国英:“不符合‘四碗菜一万汤’标准的宫毯,还叫宫毯么?”王国英笑了笑:“将来的宫毯是年轻人的菜,要做什么他们说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