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2020 版中藥飲片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中國藥典》) 是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和使用藥品必須執行的標準, 《中國藥典》每 5 年的增修訂已成為藥品生產和銷售企業、醫療機構、科研單位等關注的熱點。中藥材是生產中藥飲片的原料, 中藥飲片是臨床湯劑和中成藥生產的原料, 是保障中醫臨床用藥和中藥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本文系統介紹《中國藥典》2020 年版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的思路, 並對業界和社會關注的有關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問題進行討論, 以供參考。

[關鍵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質量標準; 中藥材; 中藥飲片; 中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簡稱 《中國藥典》, 是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和使用藥品必須執行的標準,與原衛生部頒發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 簡稱 “部頒標準”) 和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標準》 ( 簡稱 “國家藥品標準”) 組成國家藥品標準。已收入 《中國藥典》的藥品, 其標準必須按 《中國藥典》 執行, 因此 《中國藥典》每 5 年的增修訂已成為藥品生產和銷售企業、醫療機構、科研單位等關注的熱點。

中藥材是生產中藥飲片的原料, 中藥飲片是臨床湯劑和中成藥生產的原料, 因此,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的增修訂不僅直接關係到中藥飲片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也關係到中成藥的療效和安全性。中藥材多數來源於植物和動物, 具有農副產品的性質, 其質量受種質資源、土壤、氣候、栽培和加工技術等內外因素影響很大。由於中藥化學成分複雜, 部分藥材來源廣泛、基原複雜, 加上違法添加、造假, 給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質量標準制定帶來巨大挑戰。為了做好 《中國藥典》2020 年版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工作, 國家藥典委員會面向全國徵求意見, 同時組織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方面的藥典委員以及有關專家, 對收集的意見、建議和媒體反映的問題進行了數據溯源和深入研討。在此基礎上, 制定了 《中國藥典》2020 年版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的工作思路[1] 。本文詳細介紹 《中國藥典》2020 年版編制大綱有關 “中藥材和飲片” 部分的內容, 同時探討了影響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的部分問題, 以供參考。

1 《中國藥典》2020 年版中藥材和飲片部分編制的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

根據 《中國藥典》2020 年版編制大綱提出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 以建立 “最嚴謹的標準” 為指導,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五大發展理念,緊密圍繞 “國家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 的總體目標, 國家藥典委員會組織藥典委員制定了中藥材和飲片部分編制的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

1. 1 中藥材和飲片部分編制的總體目標

以中醫臨床為導向制定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標準,完善以 《中國藥典》 為核心主體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標準體系; 發揮我國中藥材和飲片的特色與優勢, 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實現中藥標準繼續主導國際標準制定。

1. 2 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工作重點

為保障中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修訂提高中藥飲片質量標準; 加強栽培和野生撫育中藥材、產地加工中藥材的質量研究, 在質量保障的前提下, 修訂中藥材、中藥飲片的相關檢測項目和標準; 進一步加強中藥材和飲片的專屬性鑑別和整體性質量控制; 制定中藥材和飲片的重金屬及有害元素、農藥殘留、真菌毒素的限量標準。

2 《中國藥典》2020 年版中藥材質量標準增修訂工作思路

中藥材是中醫臨床和中藥產業的根本, 是基礎中的 基 礎, 必 須 建 立 嚴 謹、科 學、合 理、適 用 的標準。

2. 1 中藥材品種和來源的增加與退出

為了保證 《中國藥典》2020 年版收載中藥材品種的相對穩定, 原則上不輕易增加新的藥材品種和藥材新來源, 對於確需增加的品種和新來源, 制定嚴格的收入原則: 1) 對於臨床用藥需求量大、使用地區廣泛、基礎研究紮實、資源( 野生和栽培) 豐富的中藥材品種, 可適當考慮。2) 對於 2015 年版 《中國藥典》收載或擬收載中成藥處方藥味中, 其原藥材未收入 《中國藥典》 的( 俗稱 “倒掛品種”) , 根據該藥味在中成藥處方中的使用情況, 可適當考慮;同時, 在收入 《中國藥典》 的中成藥品種遴選中,儘量遴選其處方藥味均收入 《中國藥典》 的品種,從源頭上減少 “倒掛品種” 的產生。3) 已有中藥材品種新增基原, 原則上按照 “新發現中藥材” 進行申報註冊, 獲得批准後, 可考慮作為新基原收入《中國藥典》, 經本草考證證明屬於歷史誤用需要正本清源的品種不在此列。

《中國藥典》也建立藥品質量標準的退出制度。對於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以及存在明顯安全性、倫理等問題的中藥材, 例如原植物和動物收入 《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附錄Ⅰ的中藥材品種,來源於化石類、人類胎盤類、動物糞便類等中藥材品種, 以及基礎研究薄弱的中藥材標準, 不再增加或收入 2020 年版 《中國藥典》。

對於中藥材質量標準的增加或不收載, 都需要經過醫學專業委員會和藥學專業委員會的評估。

2. 2 中藥材名稱、來源和藥用部位的修訂與規範

《中國藥典》 收載的中藥材名稱、來源或藥用部位系根據本草考證、臨床用藥和中藥材生產實際情況確定的, 作為國家藥品法典, 《中國藥典》 原則上保持收載標準的相對穩定。

由於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認識的不斷提升以及部分研究人員分類學觀點的不同, 部分中藥材的基原植物( 動) 物的分類地位、拉丁學名等發生了變化, 如 《Flora of China》 對很多植物的分類地位、拉丁學名等進行了修訂, 造成 《中國藥典》 收載的部分中藥材基原植物的分類地位和拉丁學名與《Flora of China》 出現差異; 同時, 由於歷史的原因, 少數中藥材的來源與實際用藥確實存在著差異。

為了保持藥典的權威性和科學性, 2020 年版《中國藥典》 將對中藥材名稱、來源和藥用部位等進行梳理和規範。對於原植( 動) 物的科、屬、種和拉丁學名, 原礦物的類、族和礦石名稱與其他文獻出現差異的, 將組織藥典委員和外請專家( 包括生物分類學專家) 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考證, 對於國內外均已形成共識或定論的變更, 將對 《中國藥典》 相關內容進行修訂; 對於尚未形成共識和定論的變更或觀點, 《中國藥典》 暫不做相應的修訂。對於當前實際用藥與 《中國藥典》 存在差別的, 將進行系統的本草考證, 並結合臨床用藥和中藥材生產實際,對相關中藥材的名稱、來源和藥用部位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確實屬於 《中國藥典》 存在問題的,2020 年版 《中國藥典》將進行相應的修訂和規範。

2. 3 中藥材採收和加工方法及藥材性狀的修訂

當前, 隨著中藥農業的快速發展, 許多常用藥材已實現了大規模種植養殖, 且採收和加工已相對集中, 並逐步實現機械化; 尤其是部分體積較大的根、根莖類、莖木類藥材由以前的原藥材自然曬乾發展成為趁鮮切片乾燥或烘乾, 縮短了乾燥時間, 並有效防止了黴變。這些都是中藥材生產的進步和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栽培藥材由於植物界的自然現象,產生變異是正常的, 需要充分收集有關數據, 在變異相對穩定的基礎上, 對 《中國藥典》收載的中藥材標準的有關性狀和顯微開展研究, 逐步完善標準; 產地加工特別是鮮切片直接乾燥形成的產地片, 其性狀與傳統的原藥材直接乾燥的性狀可能存在差異。

《中國藥典》 會直面這些問題, 在相應管理法規配套的前提下, 逐步研究完善相應的中藥材質量標準。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 2020 年版 《中國藥典》對部分栽培或養殖中藥材的性狀和顯微特徵、採收和加工方法及其形成的藥材性狀開展研究。具體思路: 1) 制定中藥材採收加工技術評價方法和指導原則, 把中藥材採收和產地加工納入科學化、法制化軌道。2) 收載和規範中藥材趁鮮切片直接乾燥的產地加工方式。其收載品種必須符合上述指導原則的要求, 僅限於部分傳統採收加工方法落後, 藥材難以乾燥且長時間乾燥過程中易黴變或導致成分明顯下降的中藥材, 以及對傳統採用硫磺燻蒸改用產地無硫加工方法的中藥材。3) 對上述相關產地加工的中藥材來源、性狀進行研究, 鼓勵先進技術應用, 提升和保障中藥材質量。對於經產地加工後可直接作為中藥飲片使用的, 按中藥飲片建立標準, 其加工條件也應符合中藥飲片生產規定, 並按中藥飲片生產管理。4) 對於存在明顯的產地依賴性和對生長年限要求嚴格的中藥材, 要明確產地、採收期和採收年限。

《中國藥典》 中藥材、中藥飲片相關方面的研究和修訂, 要與現行藥品管理的法規和規定相適應。

2. 4 全面提升安全性控制水平

中藥的安全性一直 是 國 際 關 注 的 焦 點, 也是“健康中國 2035” 提出的新要求。中藥材是中藥的源頭, 必須從源頭控制其安全性。為此, 2020 年版《中國藥典》 進一步完善中藥材安全性檢測方法,根據 《中國藥典》 “中 藥 有 害 殘 留 物 限量指導原則”, 組織開展中藥材中重金屬及有害元素、農藥殘留、易黴變中藥材真菌毒素等的限量標準研究, 尤其對國家明令禁用、限用的農藥必須制定統一的限量標準, 通過嚴格的限量標準, 遏制源頭種植養殖階段濫用農藥的亂象, 嚴把中藥材質量的安全關。

對 《中國藥典》 收載的有毒中藥材以及已有報道存在肝腎毒性等安全隱患的藥材進行研究。通過系統的毒理學研究, 確定主要毒性成分, 建立檢測方法, 制定合理的限度範圍及指導原則。

2. 5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專屬性鑑別

由於中藥材品種繁多, 各地用藥習慣不同, 市場流通混亂, 加上人為添加和造假, 建立中藥材的專屬性鑑別一直是 《中國藥典》 修訂工作的重點。2020 年版 《中國藥典》繼續補充和完善植物類藥材的顯微鑑別和薄層色譜鑑別, 並編寫相應的圖譜集;對於缺乏專屬性鑑別的藥材、貴細藥材和來源混亂的藥材, 繼續研究專屬性鑑別方法, 必要時採用特徵圖譜、DNA 分子鑑定等方法; 重點開展鑑別用對照提取物的研究與應用, 在制定相應指導原則的基礎上, 推廣以對照提取物為對照的薄層色譜鑑別或特徵圖譜鑑別。

2. 6 逐步推廣中藥材成分整體控制方法, 從源頭上保障中藥的有效性

中藥化學成分複雜, 功能主治廣泛。針對不同的功能與主治, 同一藥材的藥效成分也可能不同。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控制的目的, 是保障其物質基礎即內在化學成分的相對穩定, 因此, 建立化學成分的整體控制, 是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控制的必然趨勢。2020 年版 《中國藥典》 計劃對研究基礎紮實、藥效成分基本明確的 50 種大宗中藥材開展指紋圖譜和多成分含量測定研究, 全面提升常用中藥材有效性控制水平。

3 《中國藥典》2020 年版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的增修訂工作思路

2020 年版 《中國藥典》 針對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存在的問題進行修訂和提高, 完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2-3] 。

3. 1 增收部分中藥飲片品種和規格

2020 年版 《中國藥典》 根據臨床需求, 可考慮適當增加全國普遍使用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 其遴選原則: 1) 確為臨床普遍使用, 且為傳統飲片形式的; 2) 來源明確, 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省、直轄市地方飲 片 炮 制 規 範 收 載, 相 應 中 藥 材 標 準 已 收 入2015 年版 《中國藥典》的; 3) 炮製工藝明確, 炮製方法科學、合理。

3. 2 規範中藥飲片名稱

對 2020 年版 《中國藥典》收載的所有中藥飲片進行梳理, 全面規範中藥飲片名稱。對於個別中藥飲片名稱雖然不規範, 但中醫臨床已約定俗成的要酌情處理( 如有些中藥飲片在藥材名稱後加 “片”) 。

3. 3 重點完善和規範中藥飲片炮製方法

國家藥典委員會根據新成立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要求, 委託有關行業協會組織相關中藥飲片生產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 對飲片炮製方法進行全面梳理和協調, 開展制定統一的 “全國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工作。

3. 4 完善中藥飲片的規格和基本質控指標

進一步完善針對中醫臨床湯劑特點的中藥飲片基本 質 控 指 標 ( 性 狀、水 分、灰 分、雜 質、浸 出物) 。針對不斷髮展的產地直接加工中藥飲片和機械切制中藥飲片, 2020 年版 《中國藥典》 在保障中藥飲片質量的前提下, 完善和規範產地加工中藥飲片、機械切制中藥飲片片形的規格及性狀, 但對於一些為了商業目的而特意為之的異形飲片, 如縱切片、斜切片等, 以及冷凍乾燥片, 不在修訂之列。

3. 5 加強中藥飲片的專屬性鑑別

中藥飲片為中藥材炮製加工的產品, 其炮製過程中容易摻雜造假; 同時, 部分中藥飲片又失去了藥材的原有性狀, 給市場現場鑑別增加了難度。因此, 中藥飲片一直是近年來中藥質量問題的重災區。

針對中 藥 飲 片 鑑 別 存 在 的 問 題, 2020 年 版《中國藥典》 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1) 針對栽培藥材顯微特徵產生的變化, 在中藥材標準修訂的基礎上, 對相關飲片標準進行相應的完善; 2) 研究飲片炮製前後產生的成分變化, 完善薄層色譜鑑別、特徵圖譜鑑別等專屬性方法; 3) 對於貴細中藥飲片和易混中藥飲片, 市場摻假、染色、增重等現象較嚴重的中藥飲片, 著力研究建立特徵圖譜鑑別方法, 通過專屬的鑑別方法, 遏制假冒偽劣。4 ) 著力研究 “毒性”“生熟異治” 等中藥飲片有別於中藥材的專屬性鑑別指標。

3. 6 重點加強中藥飲片外源性有毒有害殘留物的限量檢測, 保障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建立和完善中藥飲 片 安 全 性 檢 測 方 法, 根據《中國藥典》 “中藥有害殘留物限量指導原則”, 制定中藥飲片中重金屬及有害元素、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 並收入通則相應測定方法項下。繼續開展易黴變飲片的真菌毒素研究, 對於易檢出真菌毒素的中藥飲片品種, 制定相應的限量標準, 並將品種收入通則 “真菌毒素”測定項下。

3. 7 研究建立專屬性且能體現飲片特點的含量測定方法, 逐步建立中藥飲片成分整體控制方法

根據中藥飲片炮製研究成果, 研究並建立符合中藥飲片特點的含量測定方法, 著力研究 “毒性”“生熟異治” 等中藥飲片有別於中藥材的關鍵質量指標, 並建立相關指標成分的含量測定; 依據中藥整體成分發揮作用的特點, 進行指紋圖譜和多成分含量測定研究並建立標準, 提升中藥飲片有效性的控制方法。

4 問題與討論

4. 1《中國藥典》中藥質量標準體系的構建

《中國藥典》 中藥( 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提取物和中成藥) 質量標準, 均為一個整體的標準體系, 不是孤立的某一項檢測項目。以中藥材為例,其質量標準由名稱、來源、性狀、鑑別、檢查、浸出物、指紋圖譜 /特徵圖譜、含量測定等組成, 列入標準中的各項內容都必須符合規定, 才是一個可以上市的中藥材。質量標準體系中設置的各項內容對中藥的質量控制和保障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均有其特有的目的和意義, 例如:

“來源”是規定中藥材所用植物、動物( 礦物)的物種( 種類) 、藥用部位和加工方法。

“性狀”是指憑藉人類感官能夠感知或測定的中藥材的特徵, 如形態、形狀、大小、折斷面或切面特徵、氣味等, 也包括某些傳統的經驗鑑別, 也就是老中醫或老藥工們常說的中藥的 “形”與 “氣味”。

“鑑別”是鑑定中藥真假的檢測項目, 包括顯微鑑別、理化鑑別和 DNA 分子鑑別。隨著中藥混亂品種的不斷出現、提取後的藥材再上市銷售, 以及人為摻雜、染色、造假等違法現象的不斷出現, 中藥的理化鑑別尤其是色譜鑑別在中藥鑑別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DNA 分子鑑別是物種鑑別的有效方法, 主要用於目前尚無有效鑑別方法的動物藥以及部分貴細或來源複雜、偽品較多的植物藥的鑑別[4] 。

“檢查”是對中藥材非藥用部位、外源性雜質、水分、外源性和內源性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 是保障中藥材淨度和安全性的檢測內容。

“浸出物” 是根據中藥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學性質和溶解性, 採用相應的溶劑進行提取得到的總提取物的得率, 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藥所含化學成分的含量, 與 “含量測定”形成互補。

“指紋圖譜和特徵圖譜” 是近 20 年來發展起來的針對中藥整體成分或主要特徵成分的檢測方法。隨著人們對 “中藥整體成分發揮作用” 認識的加深, 指紋圖譜在中藥整體成分控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是保障中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的有效方法。特徵圖譜本質上屬於 “鑑別” 的內容, 主要用於 TLC 尚難鑑別或來源複雜、偽品較多的中藥材及其中藥飲片的鑑別。

“含量測定” 是對中藥材中主要藥效成分或指標性成分的定量控制, 是保障中藥材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標, 也是評價中藥材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由於中藥材是一個化學成分複雜、功能主治廣泛的複雜體系, 完全闡明中藥材的功效物質或藥效物質是非常困難的。中藥材的質量標準或質量控制是保障中藥材質量的相對一致, 即保障每批藥材所含成分及其含量相對一致。大量研究尤其是近 20 年指紋圖譜的研究表明, 多數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的含量之間具有相關性,一般來說, 優質藥材所含各種成分的含量都較高; 反之, 劣質藥材所含各種成分的含量都較低; 因此, 控制數個主要成分的含量, 實際上也相對地控制了其他成分的含量。因此, 《中國藥典》對於藥效或有效成分明確的中藥材, 建立藥效或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 對於藥效或有效成分尚未明確的中藥材, 建立指標性成分的含量測定。隨著 《中國藥典》 標準的提升與完善, 建立多成分含量測定, 與指紋圖譜相結合, 構建中藥整體成分質量控制體系, 已成為中藥質量標準的發展方向。

4. 2 栽培中藥材面臨的質量問題

歷史上, 植物性和動物性中藥材多數來源於野生, 生長時間的相對較長( 動物和多年生植物) , 其所含成分一般含量較高。 《中國藥典》 的中藥材和飲片的標準多數根據野生來源的樣品進行制定。

隨著藥材需求量的迅猛增長、我國政府對野生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很多常用或貴重中藥材逐步實現了人工種植或養殖。國家藥典委員會積極支持中藥材的人工種植和養殖, 針對部分栽培藥材在性狀和顯微特徵方面與野生藥材存在的差別,《中國藥典》 在保證其質量的前提下, 對其性狀和顯微特徵進行了修訂。

但是, 當前中藥 材 的 種 植 或 養 殖 普 遍 存 在 著只重視產量和經濟效益、不重視質量的問題, 而且出現了 “遍地開花” 的混亂局面。濫用化肥、農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已成為中藥材生產的常見問題, 很多多年生藥材的栽培時間都縮短到 1 年或 2 年, 如野生甘草, 根據傳統經驗, 達到採挖標準的生長時間一般都在 5 年以上, 而目前種植的甘草 基 本 上 都 是 第 一 年 育 苗, 第 二 年 春 天 移栽, 秋天採挖, 其生長時間不到 2 年, 黃芪、苦參等一批以根或根莖類入藥的中藥材也基本上存在這種情況。黨參、當歸、川芎等一批中藥材更是當年春天播種, 秋天採挖, 其 生 長 時 間 不 到 1年; 石斛、鐵皮石斛等一些中藥材採用溫室甚至人工氣候室培養, 生長條件沒有晝夜、溫差等變化, 次生代謝產物含量很低。因此, 當前栽培的中藥材普遍存在著有效成分含量低、農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殘留量高等問題。

近年來, 一些生產企業、行業協會等向國家藥典委員會反映, 認為 《中國藥典》 有些中藥材含量限度定高了, 栽培藥材難以達到要求。對此, 國家藥典委員會非常重視, 組織藥典委員對原始檔案、文獻資料和栽培狀況等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調查,發現多數藥材是由於栽培生長期太短、化肥和生長調節劑等過度使用導致的, 實質上是栽培中藥材質量的下降。國家藥典委員會始終堅持 “藥品是防病治病的, 標準是為臨床服務的” 理念開展 《中國藥典》藥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堅持認為中藥材栽培必須在保障其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

4. 3 中藥材產地加工出現的問題

近年來, 中藥材產地加工技術不斷髮展, 總體上提升了中藥材的質量, 尤其在防止中藥材黴變和有效成分變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也出現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 1) 圍繞商業目的進行一些不必要的加工, 包括一些不存在難以乾燥問題的全草類藥材切制, 直徑和體積較小的根、根莖類、莖木類等藥材切制, 無形間提升了藥材的價格; 2) 傳統加工方法為了改變藥性或降低毒性的藥材, 採用趁鮮切片乾燥後, 影響了藥材的藥性或安全性, 如丹參、當歸等[5] ; 3) 在非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直接將藥材加工成為中藥飲片, 違背了中藥飲片生產的 GMP管理規定。為此, 國家藥典委員會將研究制定相關指導原則, 引導中藥材產地加工; 同時, 強調與現行監管法規、規定的協調和配套。

4. 4 中藥飲片炮製及其相關問題

中藥飲片炮製是當今中藥產業中面臨問題較多的環節, 其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方面:

1) 由於中藥飲片傳統上是按照各地用藥習慣進行炮製, 基本上在省內、市內流通。隨著社會的發展, 中藥飲片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逐漸出現了全國流通, 為此, 《中國藥典》 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中藥飲片炮製規範進行了梳理, 將全國常用的中藥飲片收入 《中國藥典》, 特別是 《中國藥典》2010 年版開始, 制定和完善了大部分常用飲片的質量標準[6] 。但由於中藥飲片炮製長期形成的習慣,各地和各企業中藥飲片的炮製方法和工藝仍然不統一, 導致中藥飲片形似質不同。

2) 中藥飲片生產儘管實行了 GMP 管理, 但由於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多、規模小, 很多生產企業沒有通過或執行 GMP, 卻仍然在生產, 尤其在幾大藥市及其周邊地區, 作坊式家庭工廠仍然大量存在, 他們採取在 GMP 企業 “過票”的形式進行銷售, 給中藥飲片質量和市場監督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3) 有些生產企業出於商業目的和經濟利益, 隨意改變中藥飲片的炮製方法和規格, 如熟地、酒黃精、制何首烏等按照傳統需要 “九蒸九曬” 或 “燉透”、“蒸透”的中藥飲片, 有很多企業未進行相關研究, 就採用高壓設備進行燉煮或蒸制, 代替傳統的炮製方法; 斜切片、縱切片、切段等各種規格不斷出現, 有些甚至將直徑很小的數支藥材擠壓成型後, 再加工成斜切片和縱切片, 以次充好, 欺騙消費者。

4) 中藥飲片生產中的違法行為包括摻偽、染色、增重、硫磺燻蒸、提取過的藥材再加工等, 這些現象屢禁不止, 給人民用藥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綜上, 中藥飲片產業問題突出, 部分不法生產企業為了謀取暴利, 用盡各種手段, 以次充好, 以假亂真, 給人民健康事業帶來了很大的危害, 需要國家加大對中藥飲片行業的監管。通過完善中藥飲片的質量標準、規範中藥飲片的加工方法, 保證中藥飲片質量, 保障人民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張偉秘書長關於《中國藥典》2020 年版編制大綱( 草案)的說明[J] . 中國藥品標準,2017,18( 5) : 338-345.

[2] 曹暉,黃璐琦. 關於中藥飲片質量和質量標準及《中國藥典》2020 年版飲片標準修訂的思考與建議[J] . 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8( 6) : 11-16.

[3] 張南平,餘坤子,張萍,等.《中國藥典》2015 版( 一部) 飲片標準規範研究[J] . 中國藥事,2018,32( 4) : 459-462.

[4] 辛天怡,雷美豔, 宋經元. 中藥材 DNA 條形碼鑑定研究進展[J] . 中國現代中藥,2015,17( 2) : 170-176.

[5] 段金廒,宿樹蘭, 呂潔麗, 等. 藥材產地加工傳統經驗與現代科學認識[J] . 中國中藥雜誌,2009,34( 24) : 3151-3157.

[6] 石上梅,錢忠直. 逐步建立和完善提高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質量標準———解讀《中國藥典》2010 年版( 一部) [J].中國現代中藥,2010,12( 9) : 3-6.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中藥材天地網的觀點和立場。如有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