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文化——你知道四川瀘州方言裡操扁掛是什麼意思嗎?

瀘州文化——你知道四川瀘州方言裡操扁掛是什麼意思嗎?

現在要跟很多瀘州人包括四川人說操扁掛,估計不少年輕一輩的即便是本地人都不明就裡,但是要是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個可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那麼操扁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有著怎麼樣的故事的內涵

拿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瀘州來說,文革結束改革初期,物質生活並不豐富,瀘州話的“操”不讀四聲,應該讀一聲,沒有北方罵人的意思,源自河下袍哥文化。

操在這裡面的意思更多是使用,學習,修煉,進入這個愛好和行當的意思,操扁掛就是練武術。

所以瀘州舊時代跑社會人士有操社會一說,又名操哥,一個人混得好叫操得好,操得轉,不會做人處事叫操得很屁,正是川南袍哥文化的遺留。

那個年代人閒,衣食住行都差不多,哪個都沒得非分之想,所以一群一夥的糾集,有操扁掛的,有操樂器的,有操安收音機的,還有操外語的。

瀘州文化——你知道四川瀘州方言裡操扁掛是什麼意思嗎?

後來、操樂器的好多混到宣傳隊、操外語的混出國。唯有這操扁掛的人間消失。其實國術修身養性更強健體魄人格,值得繼承學習。

當年那些所謂操都是愛好者,大家並不是要好勇鬥狠,而是通過習武強健體魄,帶來一種內心的安定。現在他們都已經六十開外,再也練不動了,如果當年堅持下來又會如何呢?

這不得不使我想到武術或許是中國文化裡最早起源又是最被神話和最難被傳承的了。

我們華夏先祖,可能沒有考慮這是要創造任何文化,為了生存他們大動干戈,通過對身體機能的開發和對武器作為延伸的利用,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捕獵,對抗野獸,發展到部落間的爭奪,數千載下來,形成了一套套成熟的體系。

瀘州文化——你知道四川瀘州方言裡操扁掛是什麼意思嗎?

在冷兵器時代,武術更加起到自我保護和保護別人的作用,武俠小說裡推崇的胡人達摩創少林,讓很多人誤會天下武功出少林。

事情遠沒有武俠小說那麼短暫和沒有傳承,我們不談百家爭鳴時代,就是現在流傳下來的儒家和道家整個體系裡,武術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六藝裡有射御,道家有八段內家。

後來變成了對身體的修行,但是這條路太苦了,它並不是一個應該外展而是內求的過程,偏偏習武的人以為要靠它展示自己實力,於是花拳繡腿也登大雅之堂,作為體育表演更多時候是賞心悅目就夠了,它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被漠視。

瀘州文化——你知道四川瀘州方言裡操扁掛是什麼意思嗎?

科技的發展在剪掉我們四肢的協調,內臟器官陰陽平衡功能,一方面又在神話武術或者看的一文不值。

我們修習武術,是讓我們從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滿安全感,精壯神足,具有安然自勝的實力。這是我族歷代沉澱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寶。

如果說,現代已經不需要通過武術來爭鬥廝殺,但是作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磨礪內心,變得剛毅堅韌,是不是仍然值得我們去修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