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如何折磨一個人?

遊手好閒的日子



姜丁粽子


分享一篇文章給你:

我覺得自己抑鬱了,走不出來,怎麼辦?

“抑鬱的時候,我除了睡覺什麼都不想做,連平時喜歡的事也提不起興趣。我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只會給別人添麻煩。”安安說。

亞亞也回憶說:“抑鬱時真的很難受,我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但我不是真的想死,只是不想再受折磨了。我平時很關心別人,但特別沮喪的時候,根本沒有心思去管別人的事。”

安安和亞亞都在十幾歲時就受到了抑鬱症的折磨。當然,我們都會偶爾情緒低落,但安安和亞亞的低落情緒卻會持續幾個星期,有時甚至長達幾個月。安安說:“抑鬱症發作時,你就像掉進了漆黑的深淵裡,根本爬不出來。你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幾乎要瘋掉了。”

安安和亞亞的情況並不少見,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患上抑鬱症,且越來越年輕化,情況令人擔憂。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10-19歲的青少年,抑鬱症是致病和致殘的主要原因。”

抑鬱症可能出現在任何人身上,患者的睡眠、體重和飲食習慣都會發生顯著變化。患抑鬱症的人會感到灰心沮喪、悲傷絕望,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他們通常不願與人來往,難以集中精神,變得健忘,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或行為。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醫學上難以解釋的症狀。要確定一個人是否患上了抑鬱症,心理專家通常會觀察上述症狀是否持續數週,以及這些症狀是否影響到正常生活。

容易引發抑鬱症的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抑鬱症是社會、心理和生理因素複雜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這些因素可能包括:

生理因素 抑鬱症有遺傳的可能性,前面提到的亞亞正是這種情況。遺傳基因會影響腦部的化學反應,可能引發抑鬱症。其他有關的生理因素還包括心血管疾病、荷爾蒙激素水平的波動、藥物濫用。長期不當地使用藥物,很可能引發抑鬱症並使病情加重。

壓力 適度的壓力對人有益,但長期或過度的壓力卻會對人的身心造成傷害。而青少年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心理敏感脆弱,巨大的壓力更容易將他們推入抑鬱的深淵。但人們還不能確定抑鬱症的成因,正如剛才所說,抑鬱症很可能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很多因素都會給人帶來壓力,可能導致抑鬱症,例如父母分居或離異,親人去世,受到虐待或性侵犯,患病和遭遇重大事故。如果孩子因為有學習障礙而覺得受人排斥,或者感到父母在學業方面要求過高,也會倍感壓力。其他容易忽略的因素還包括:受人欺負,對未來感到迷茫,父母情緒不穩定等。成人可能是經濟的難題,感情的創傷,工作的壓力,破產負債,遭遇重大事故等等。如果你已經患上抑鬱症,有什麼應對的良方呢?

照顧好你的身心健康

中度或重度抑鬱症患者,通常需要向心理醫生求助並接受藥物治療。生病時,人的整個身體都會受到影響,大腦也不例外。人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是密切相關的,因此調整生活方式、照顧好身體,也會對情緒有幫助。

如果你正因抑鬱症而倍受煎熬,就要努力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比如吃營養豐富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及經常鍛鍊身體。運動能促使大腦釋放有益的化學物質,使你體力增強、睡眠改善、情緒好轉。此外,要了解哪些因素會誘發抑鬱症,也要留意自己抑鬱症發作前有什麼跡象,之後你就能制定合適的應對計劃。向值得信賴的人傾訴也是個好方法,有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你可以更成功地面對抑鬱症。你還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記錄下來,前面提到的亞亞就發現這個方法很有效。

我們的感情和生活態度都會受到遺傳基因、成長背景、生活經歷的影響。抑鬱的情況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消失,也可能會反覆,但你的努力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的。


米樂Y


我有個兄弟,和他們兩口子都是同班同學,他們兩口子對老人也特別好,就在去年,因為兄弟媳婦抑鬱症,突然自殺身亡。這是我親身體會到了,抑鬱症是潛伏在腦裡的炸彈,不知啥時就爆發,這才是最可怕的。


陌紅塵7


為什麼不問這個社會怎麼樣折磨一個人?我們更應該反思這個社會,反思社會為什麼帶來這麼多的抑鬱症患者!


由感而發以文會友


抑鬱症就是心魔在·搗鬼·千真萬確!人為分肉體與精神、肉體受·邪魔·控制、使人痛不欲生、痛苦萬分。方法有二:一離開原來住的地方、到新的地方工作、學習、二趕緊信主耶穌、真主會拯救你的生命、使你成為新造的人!天天開心快樂、健康幸福每一天!


金旭博


總感覺自己不正常,見人緊張害怕胃苦,光想吃東西幹活容易疲勞高興不起來,還有失眠等症狀。


黃公望


未來的聖戰,將會抹去所有。來自外星系的召喚,親人的離別……


林楓讀書筆記


患抑鬱症的人沒有感官快樂和精神愉悅!什麼事不幹卻感到極度疲憊乏力!對正常人感興趣的事物,對他而言枯燥無味!活著就是一具空殼,行屍走肉!還要忍受著身體肌能各種不適和疼痛!


獅子與白茶


抑鬱症有輕有重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症狀。



衡量一個人幸福感的標準是肉體的無痛苦和心靈的無掛礙。而抑鬱症患者既有肉體的痛苦,又有思想上的死結,如同掉進萬丈深淵,想救他(她)的人也只能暫時丟個救生圈下去讓他(她)短時間內不被大水吞沒。所以患者不自救很難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