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團圓,往往只存在於電視劇裡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團圓,往往只存在於電視劇裡

將責任還給那些應該負責的人

明成得以洗白,是合乎情理的。

他本性不壞,只是從小被蘇母的溺愛和重男輕女思想所毒害,才會長成了一個媽寶男式的巨嬰。

他的過錯,有客觀原因可循。

可作為一個成年人,蘇大強犯下的種種過錯,卻很難得到合理解釋。

如果說,蘇大強真的一直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礙於前期一直被蘇母欺壓,所以蘇母死後,才會變得那般狂野,改革開放般地各種作天作地,那麼,以下幾個問題,又該當作何解釋?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團圓,往往只存在於電視劇裡

1、前期只看重錢財的蘇大強,後期突然談起了情感需求,渴望起兒女的關心陪伴,這突然的強行轉折真的很尷尬。如果,蘇大強真的渴望兒女的關心陪伴,那為什麼和明成朱麗一起住的時候,他會把明成家攪得天翻地覆,在子女間各種挑撥離間,鬧得大家不得安寧?為什麼在明成離婚獨住後,又不讓明成跟他一塊住?

2、真愛孩子,為什麼明玉被明成暴打後,他毫無動容,甚至連去醫院探望一下的想法都不曾有,只是著急買房,想著迅速逃離是非之地?

3、明玉起訴明成,明成差點要坐牢,朱麗一再哭求他,他為何能依舊做到裝傻充愣,不聞不問?

4、明成離婚後,除了斥責明成怎麼貿然把房子給了朱麗,他對兒子毫無寬慰,一心只想著怎麼買房買傢俱搞裝修。對兒子的愛,從何體現?

5、前期從未擔心自己會給孩子添麻煩,一昧自私冷漠,就怕自己作得不夠,後期怎麼突然就心疼起了孩子,擔心自己患病拖累孩子,邏輯在哪裡?

6、前期,兒女對他那麼好,他從未體恤過兒女,從未想過要對兒女負責,還說兒女老欺壓他,保姆幾句虛情假意的關心,他卻感天動地,覺得自己一定要對保姆負責,還想著要把兒女告上法庭,這叫愛孩子?

7、前期,兒女對他好,他說全是假象。房子是兒女辛苦賺錢買的,他說房子是他的,他愛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愛給誰,就給誰。如果蔡根花沒把他掃地出門,將騙局貫徹到底,那蘇大強接下來會做出怎樣寒徹人心的事情,都未可知。

以上種種,都與蘇大強後期的突然醒悟相牴牾。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團圓,往往只存在於電視劇裡

蘇母對他的壓抑已久,可以解釋他解放人生後的各種造作,但絕不能解釋他若真愛子女,解放人生後,對子女的各種自私冷漠。

我們當然希望所有的有毒父母,都能有幡然悔悟的那一天,但我們堅決不要強行的粉飾太平,我們需要直面現實的勇氣和態度。

退一步講,即便蘇大強後來病了,也改過自新了,可一碼歸一碼,他之前做過的事,錯了的,就是錯了。

蘇大強的回頭是岸,不能抹殺他之前犯下的種種過錯。

對此,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過,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只有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之後,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

不要過度神化你的父母

蘇大強立遺囑時,明成說,媽人已經不在了,你就不要再說她的不好了,遺產你愛怎麼分,就怎麼分,行嗎。

彷彿人死了,就可以不用再對自己的過錯負責了。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

子女對父母的神化不會因為父母去世而終止,死亡或許還會對這種神化的效果予以強化。

承認尚在世的父母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已屬不易,在父母過世後再去責怪他們曾經的過失更是難上加難。批評逝者是萬萬不可觸碰的禁忌,這就好比對方已經不支倒地了,我們卻還要不依不饒地上前踹上一腳似的。

因此,死亡賦予逝者神聖的光環,即使是最惡劣的虐待者也不例外。這樣一來,過世的父母被神化也就順理成章了。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團圓,往往只存在於電視劇裡

不幸的是,在有毒的父母因亡故而得到神聖光環庇佑的同時,他們尚在人世的子女卻備受其情感遺毒的摧殘。“不可對逝者出言不遜”或許只是人們推崇的老生常談,但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想去解決與已故父母之間的衝突時,它卻常常成為阻礙。

蘇母的離世,使她避免了責任的被追究。明成也一再強調,人都死了,就不要再老說媽的壞話了。

在這裡,死亡成了蘇母逃脫責任的庇佑。甚至,成為了漂白她的法寶。

死亡讓她過往造成的那些傷害被淡化,被抹滅,被否認,所以結尾時,導演才會安排明玉上演了童年時的一出母女情深。

這出母女情深,來得很倉促,也很恰到好處。

因為它成就了導演虛擬的大團圓夢想。

同理,突然的患病也讓蘇大強的種種過錯,被輕易原諒。

這也不怪乎有網友會說,壞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好人卻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得道。

大嫂坐月子時,蘇家人既沒管過,也沒提供經濟扶持,可她還是支持明哲給蘇大強買房、請保姆,但就因為她不願意明哲一心只顧蘇家,就被不少網友吐槽自私自利。

而蘇大強從頭“作”到尾,卻憑藉最後兩集的莫名覺醒,就打贏了一場徹底的翻身仗。

這讓人以後很難做好人。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團圓,往往只存在於電視劇裡

你不一定非要原諒他們

被保姆小蔡騙了感情後,蘇大強哭鬧著要跳河。未果,鬧到了派出所。

蘇大強的惡語相向,讓明玉忍無可忍,將他痛罵一頓,把他罵進了醫院。

之後,明玉萬分內疚,認為蘇大強言之有理,自己確實和媽媽越來越像,活成了自己最痛恨的那種人。

明玉的這般懺悔,真的很沒道理。

雖然心理學上確實存在這麼一種說法:終其一生,一個人很難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和父母關係不好的人,非常痛恨父母的人,會在長大後,不知不覺地就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這就是所謂的惡性循環,悲劇輪迴。

但是,蘇明玉跟蘇媽明顯不是同一類人。

蘇媽虐待明玉,欺壓蘇父,源自她本身的病態性格和病態認知,是她自己的問題。

而明玉對蘇大強忍無可忍,卻是蘇大強的問題。

攤上這麼一個能作妖,又能各種語出傷人的父親,現實社會中,擱誰,誰都難繃住。

更別提蘇大強以前對明玉都沒盡到父親的責任了。

再者,如果明玉只有善良,沒有能力,沒有錢,沒有為蘇家一再犧牲,一再收拾爛攤子,甚至最後為了蘇家,捨棄了自己拼搏大半生得來的事業,那蘇家的原生家庭矛盾還能得到圓滿解決嗎?

如果石天冬人不足夠好,問題還能這麼愉快地得到解決嗎?

所以,蘇家的大團圓結局,實則建立在明玉的一再犧牲和一再包容之上。

明玉選擇放下,選擇原諒父母,原諒哥哥,是因為她真的足夠善良,足夠強大。

但明玉過往曾有過的傷害,成長過程中缺失過的父愛和母愛,卻已成永恆的事實。

它刻骨銘心,始終存在,無法撫平,更不應被否認,被抹殺。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團圓,往往只存在於電視劇裡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

我們可以原諒傷害過自己的父母,但面對自己的遭遇,我們首先需要發洩憤怒,需要哀悼我們從未得到過渴望許久的父愛和母愛這一事實,不應該去弱化和抹殺曾遭受的傷害。很多時候,原諒和忘記,意味著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面對有毒父母,我們不一定非要原諒他們,才能獲得情緒和內心的真正平靜。

獲得情緒和內心的真正平靜,在於直面、承認、正視那些有過的傷害,將責任還給那些應該負責的人,從有毒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如此,才能得到內心的真正超脫,和過往的傷痛,和自己達成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