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渡古村,括苍山下永安溪畔人文璀璨地

浙江台州,临海,张家渡古村。

村落隶属临海市括苍镇,位于永安溪畔,地形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半山区。

村落有张家渡老街、明代抗倭名将王士琦墓、南宋张汝锴摆渡处、南朝陶宏景隐居处、元代大岭石窟造像、金氏鸥园、西溪草堂、源远桥、民国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故居、兴办教育的金剑青故居“立本堂”、高台门许良英故居、传统的张家渡古民居“五透十三间”古建筑群等,镇西有象鼻岩风景区,明礼部尚书陶凯摹刻宋进士张俞仲诗刻摩崖。村外是括苍山景区。


探村台州临海 | 张家渡古村,括苍山下永安溪畔人文璀璨地


-许良英故居


张家渡坐落在括苍山下,永安溪畔,溪水环绕。村前南临王庄山,西枕象鼻山。永安溪自西北而来,下横溪芳溪自东南直下注入永安溪,二溪汇合环抱村落,下步坑等三支溪流进村内供村民汲水洗涤。

原名湖阜,地处括苍山主峰北麓,永安溪和方溪的交汇处,宋宝祐年间,黄沙进士张汝锴丁忧后来此隐居,因溪水阻隔,出资筑埠头,购置渡船,以便行人。人们感怀张汝锴的恩德,将此地改名“张家渡”。明末清初,形成的村落,旧名叫“太平乡石塘”。

康熙年间,张家渡建市,是临海出西门第一大集镇。乾隆年间,“李、金、许”三大姓鼎立而居。


探村台州临海 | 张家渡古村,括苍山下永安溪畔人文璀璨地


-张家渡老街


张家渡古街,呈上街、横街、中街、下街四条古街布局,按“王”字形状设计建筑。在中国古代,村镇其布局都隐含深意,把“王”字寓意代表“天时、地利、人和”,中国自古以来有“天、地、人”三才之说,三划中的一竖,则是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的意思,也体现了张家渡始建时先民们内心追求和期盼。主街南北走向,名“立本街”,街曰上街头街,西有鱼巷、柴巷贯穿,东有横街。

古街外的外新屋鸥园,也称白象山庄,为清道光年间西溪草堂主人金铭之宅第,为括苍文苑之家,鍊之、揀之、铭之、掞之四兄弟,除揀之外,其余三兄弟都是县志文苑立传的名人,小妹金湘名列“名媛”中的人物。


探村台州临海 | 张家渡古村,括苍山下永安溪畔人文璀璨地


-西溪草堂


这座清道光十五年(1835)建成的西溪草堂,占地六亩,其内小台门题额“源远山房”,镌刻楹联:“家余闲地载花竹,门借青山作画屏”。大台门题额“西溪草堂”,周饰寿鹤、攀猴、蝙蝠、祥龙、云凤图案,吉祥喜庆。台门楣上右侧为提学公题赠西溪居士的五言诗句:“野性本爱溪,结屋溪上住,此处溪流西,向有无斯语”,左侧署:“道光十五年小蓬莱主人题识”。

院落有三重门,石铺地,漏空花墙相隔庭院,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中对虚实结合的追求,雅致漂亮。内庭两厢窗楣上墨书“种书读画,契墨听香”佳句, 这些文字充满诗文画意,使古宅氤氲在审美的人文氛围里,从中也透出了主人的心境和学识修养。


探村台州临海 | 张家渡古村,括苍山下永安溪畔人文璀璨地


-源远桥


鸥园前的“源远桥”,始建于元泰定四年(1327),为镇内现存最古的胜迹。石拱桥长5米,宽2.5米,西面题刻魏体“源远之桥”,东面桥梁布满密密麻麻的青藤,拨藤细视,见梁石篆题“民国乙酉(1945)春,里人合力再重建”,中题楷体“泰定丁卯童氏静真重建”,左题楷体“考县志,源远桥在县西30里张家渡,泰定丁卯(1327)童氏净真重建,其始建者年代并轶。民国甲申冬,天寒地冻,瑞雪兼旬,积数尺,桥坼焉。次春重建时,于拱门箝心得一额,书‘习知客建’四字,字大盈尺,锋磔道遒劲而□,虽然,始建者之名今得复彰于世矣,未能祥其何时人也,□重额之存古时,以俟贤者之考定”。


探村台州临海 | 张家渡古村,括苍山下永安溪畔人文璀璨地


-王士琦墓


王庄山北麓有明抗倭名将王士琦墓,原封不动摆在墓道上的蟠龙望柱、石翁仲、石马、石羊、石狮、碑亭等明代旧物,墓前旧立“天恩地赐”坊,1982年7月被大风吹塌。如今墓前的石像静穆屹立,沐浴百年的苍桑,见证古镇的变迁。

中街旁边建有五座古建筑群,俗称“五透十三间”,廊廊相连,透透相穿。民国时期,高台门里许氏“但种草园,风翻雨楼”,从这屋走出《爱因斯坦文集》的编译者许良英。


探村台州临海 | 张家渡古村,括苍山下永安溪畔人文璀璨地


-许绍棣故居


门头上的石匾“玉蕴山辉”透出书香文气,马头墙、屏墙、里弄、溪石小弄,巷弄幽静,院落厅中高悬的匾额,台门透视的照壁、上马石。建筑群中有金剑青、金炤父子的故居“立本堂”,堂前照壁还尚存民国共和的五色旗,至今颜色鲜艳。下街弄里立本街58号是民国时期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故居,高墙小院,隐藏深巷之中。许绍棣继娶安徵寿县才女孙多慈。学生时代的孙多慈与徐悲鸿的师生恋,成为民国文化名流的一个典型,也是民国时期情感缠绵,故事动人的一个优美而简约的侧影。村中数条弯曲卵石铺砌的乡间小道巷弄巧妙地将各家各户串联起来,构成一幅简单,细腻而又立体的民居图锦。


探村台州临海 | 张家渡古村,括苍山下永安溪畔人文璀璨地


-墙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里人金剑青在下街创办“立本小学堂”,大总统黎元洪褒奖颁发“毁家兴学”金字匾,以示办学成绩。民国二十八年(1939)2月,抗战时期,台属联立简易女子师范学校,从临海城关搬迁至张家渡许氏宗祠,民国三十年(1941)8月,迁回临海。民国三十二年(1943)春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冬,省立第六中学迁至张家渡显恩寺,短短的四年,小镇变得热热闹闹,在此,培养了很多学生,名扬浙东。


探村台州临海 | 张家渡古村,括苍山下永安溪畔人文璀璨地


-明·天恩地赐坊旧影


张家渡村所依的括苍山,有名列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的“括苍洞”,有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当年栖息过的“灯坛观”遗址。

从张家渡小镇走出去的许多人后来成了名人,国家水产部教育司对外技术交流工程师金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许良英;解放军117医院主任医师陈敬楚;浙江大学教授潘祖仁;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许友志;军事医学科学院主任研究员许荣满;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立农;以及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副所长许喜华等。

秀水绕门蓝作带,青山对户翠为屏。永安溪蜿蜓曲折,流过张家渡。漫步在村道上,避开现代文明的浮躁和喧嚣,享受一回浸入心灵的宁静。


(更多全国县市古村古镇关注微信号,请搜微信号:gucun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