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厲害的2個“龍套” 一助諸葛亮出山 一暗示孔明北伐必敗

(說歷史的女人——第646期)今天我們來談談三國中的邊緣人物,當然不要一看到“邊緣”二字,就認為那一定是小人物。所謂邊緣,不過是出場太少而已,可以是小人物,當然也可能是大人物。用今天的話來形容,這類邊緣人物都屬於影視中的“龍套角色”。而三國最厲害的2個“龍套”,他們名氣極大,也都極其厲害,其中一個助推諸葛亮順利出山,另一個更厲害,間接暗示了孔明諸葛亮北伐必敗,一生成就必有侷限。那麼這2個超級大“龍套”人物到底是何許人?我們且來一看。

三國最厲害的2個“龍套” 一助諸葛亮出山 一暗示孔明北伐必敗

其一:助諸葛亮出山的“龍套人物”徐庶

諸葛亮的人生轉折點就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的出山,諸葛亮出山之前,雖然自號臥龍,自比管仲樂毅,但是真正知道他的人並不多,瞧上他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諸葛亮自己說自己多牛,顯然是沒有用的,依然不得不待業在家。

東漢末年,找工作比較注重名氣,或名人推薦。如果一個人被那些月旦評的職業經理人給做個高大上的評語的話,那麼此人立即就身價倍增,找工作就等於有了敲門磚。因此,就算諸葛亮想找一份滿意的好工作,也離不開推薦。

在這樣的前提下,徐庶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徐庶這個人很了不起,文武兼備,年少的時候是個仗劍的勇士,為了復仇曾經持劍殺過人,蹲過大獄。在官渡之戰袁紹兵敗後,劉備逃到了荊州,依附劉表,駐兵新野。此時,已經出獄的徐庶聽說劉備是個比較牛的老闆,於是,就前去應聘。

結果,兩人相見恨晚,劉備對徐庶的過人才幹非常器重,視為心腹智囊。後來徐庶覺得劉備這個老闆確實不錯,是個幹大事的人,就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有個人比我厲害多了,此人叫諸葛亮。”但劉備沒有聽說過諸葛亮,一開始並沒有太在意,只是讓徐庶把諸葛亮帶來見見。

但徐庶對劉備說:“諸葛亮這個人很有才幹,但奇才都很看重自尊,若將軍能親自去見一下,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劉備見徐庶如此說,雖然猶豫了一下,但他想徐庶之才已經很厲害,而徐庶卻極力誇讚諸葛亮,就算有過譽之處,想來也不會太差吧。反正此時困在新野,也沒大事,另外成就大事必先籠絡人才。於是,就帶著關羽和張飛給徐庶要了諸葛亮的地址後,前往臥龍崗去見諸葛亮。

經三顧之後,劉備見了諸葛亮。兩人在臥龍崗諸葛亮的草堂敘談之後,劉備大喜,徐庶推薦的果然是一個奇才,遂誠心邀請,諸葛亮也正好急著找工作。一個是良臣秉性,一個是漢室後裔,正好一拍即合,諸葛亮就這麼跟著劉備出山。從此,諸葛亮成了劉備開拓霸業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但徐庶卻在諸葛亮出山後,於曹操攻打荊州時,因老母被俘,也隨之離開劉備,歸降了曹操。而徐庶則在此後,就似乎淡出了歷史的舞臺。似乎徐庶的出場,就是為了給劉備推薦諸葛亮,助諸葛亮出山之後,他的“戲份”就完了。然大龍套徐庶的“戲份”雖少,但其意義卻不容小覷。後徐庶在魏國為官,官至御史中丞,去世後藏於彭城。

雖然在正史上,徐庶顯得過於“龍套”,基本沒什麼展示,不過在演義中,羅貫中倒是為徐庶增加了不少戲份,比如在新野的時候獻奇計敗曹兵等。另有徐庶在長坂坡離開時,與劉備纏纏綿綿難分難捨,因愧疚的歉意,給劉備說了兩件事:一件是推薦孔明諸葛亮(正史上諸葛亮在公元207年已經出山加入劉備陣營,長坂坡之戰已經是次年,即公元208年的事了);一件是承諾到曹營不給曹操獻一計,謂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實際上,這種事不存在,是演義使然而已,曹操也沒那麼不堪,徐庶也沒那麼高尚)。

三國最厲害的2個“龍套” 一助諸葛亮出山 一暗示孔明北伐必敗

其二:間接暗示孔明諸葛亮北伐必敗的“龍套人物”司馬徽

比起大龍套徐庶而言,司馬徽則算是超級大龍套了,三國中的龍套人物之首,無人可比。單是說學問,就無人可及,別人要麼精通經學,要麼精通兵法,或別的。但司馬徽則不然,精通多種學問,道學、奇門、兵法、經學等,無所不精。也難怪,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徐庶等牛人,都甘願尊其為師。被譽為鳳雛的龐統曾經不遠千里(實際是兩千餘里路程)去拜訪司馬徽,請教學問。而司馬徽對龐統也很讚賞,稱其為南州第一名士,龐統因此評價而名聲漸起。

司馬徽可以說是三國第一全才式的人物,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司馬徽如此奇才、大才、全才,為何卻始終沒有出山呢?其實細想一下,也並不奇怪。

若以司馬徽的才謀,與其匹配的人物是要統一四海、建立帝王之業的人。然縱觀三國,是沒有這類人物的。論梟雄人物,什麼袁紹劉表袁術等輩,都是不入上流的,第一流的梟雄人物也不過三四個,曹操、劉備、孫策孫權兄弟。然此四人,最終成就的事業,也不過是三分天下。再進一步看,在這幾個人中,最頂級的梟雄當是曹操。可曹操雖然有帝王之才,卻不在正確的歷史時期,並不具備成就帝業的條件。故此,在司馬徽看來,三國亂世,雖然英雄輩出,卻無一人能真正成就大一統的帝業之業,於是,出仕於不合時宜的亂世,不如退隱山林,成為最大的隱士。比如劉備就曾經想邀請司馬徽,卻被司馬徽直接回絕。

司馬徽的選擇,其實顯然是高人一等。也正因此,司馬徽對天下局勢,以及對諸葛亮等人的判斷,則更為了不起。尤其他的識人才幹格外牛,陳壽在《三國志》中寫道:“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

在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時,司馬徽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

這話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孔明諸葛亮雖然遇見的劉備是一個明主,但是因為這個天時不利,即便是明主,也不能成就偉業,孔明諸葛亮跟著輔佐,也不能展其才,就算展其才,也不能收其效。當時天下,北方為曹操所控,江南為孫權所控,劉備只有一條路,入川蜀,然就算在川蜀建立根基,將來向圖霸,必然還要北伐,可強魏豈是窮若蜀漢之力所能吞滅?應該說諸葛亮能說出的隆中對,司馬徽也同樣瞭然,在這樣的基礎上,司馬徽對諸葛亮出山的一言論斷,看似從宏觀評價諸葛亮的出仕,實際也暗示了孔明以後從川蜀北伐必敗的結局。

三國最厲害的2個“龍套” 一助諸葛亮出山 一暗示孔明北伐必敗

結語:徐庶和司馬徽絕對是三國中最厲害的“龍套”式人物,在三國舞臺上短暫出場,猶如曇花一現,但卻光華奪目,令人過目不忘。三言二語,看似蜻蜓點水,卻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要麼因推薦改變歷史局勢,要麼因點評、暗示而撥開歷史迷霧。只是,諸葛亮在舞臺上盡情釋放自己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魅力時,徐庶和司馬徽卻早已隱藏到幕後,成為了舞臺上的過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