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同水滸好漢勢不兩立,李逵害他家破人亡?或和岳飛同朝為官!

《水滸傳》作為中國古典名著,全書中出現的人物有數百人,除了108名梁山好漢外,很多不起眼或事蹟不多的“配角”很少能引起讀者注意。而這些“配角”之中,有一個人很特殊,作者不但為其安排了戲份,還交代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局,這個人就是扈三孃的哥哥飛天虎扈成。

書中鬼臉杜興在第一次見到楊雄、石秀時介紹扈家莊說道:【西邊那個扈家莊。莊主扈太公,有個兒子,喚做飛天虎扈成,也十分了得。惟有一個女兒最英雄,名喚一丈青扈三娘,使兩口日月雙刀,馬上如法了得。】後來祝家莊被梁山攻破,扈成將祝彪活捉準備解送梁山,不料李逵不管三七二十一,斧劈祝彪後,還要殺扈成。書中最後說道:【扈成見局面不好,投馬落荒而走,棄家逃命,投延安府去了。後來中興內也做了個軍官武將。】這個結局很有意思,仔細揣摩“後來中興內也做了個軍官武將”這句話,扈成的事蹟當是有本,否則作者沒必要交代這樣一個明確的結局,那麼讀者不禁要問,扈成後來又發生了什麼故事?

此人同水滸好漢勢不兩立,李逵害他家破人亡?或和岳飛同朝為官!

一、《水滸後傳》中的扈成。

明末清初人陳忱所著的《水滸後傳》,是水滸續書中藝術價值較高的一部,講述了梁山倖存的好漢和部分英雄後代等人遠赴海外,開創基業的故事。此書中扈成因為家破人散,到延安府投奔相識不成,後與人合夥做飄洋生意,不料一次在海上遇颶風翻船,貨物被毛孔目霸佔,扈成勢單力薄,後來會合阮小七、顧大嫂等,報仇洗冤,同到登雲山落草。並計賺欒廷玉入夥,與飲馬川李應等人同到暹羅國輔佐李俊。該書最後,扈成被封伯爵,任暹羅國兵馬正總管,武烈將軍,全書以大團圓結局。此書中扈成的形象正面,且事蹟頗多,結局圓滿,可以說是水滸古典續書中結局最好的一個。

此人同水滸好漢勢不兩立,李逵害他家破人亡?或和岳飛同朝為官!

二、梅氏藏本《水滸傳》中的扈成。

梅氏藏本《水滸傳》,又名《古本水滸傳》,是民國時期江蘇人梅寄鶴髮現的,聲稱是施耐庵的原本。該書共120回,前70回與金聖嘆批評本基本相同,後50回內容與現存其他版本都不同,講的是梁山繼續替天行道,與朝廷及各處敵人對抗的故事。但是據學者的考證研究,目前學界大多認為此書後50回系偽撰。此書中欒廷玉征討梁山時,扈成作為先鋒登場,書中介紹說:【原來扈成在宋江三打祝家莊的時候,因妹子一丈青被擒,不欲保全合莊生命財產,故與宋江修好,又將祝彪捉瞭解去。原想換得妹子,不料遇到李逵,砍了祝彪,不問情由,逢人便殺,只得避去。後來全家被害,就逃往東京,走了門路,做得青州團練使。一向懷恨梁山泊,今番欒廷玉保舉他做先鋒,也就因此。】在與梁山的戰鬥中,扈成先後打敗馬麟、龔旺、丁得孫,後因驕傲輕敵,被張清石子打中面門,在與董平交手四十餘合後,更是被一槍挑落半隻耳朵,狼狽敗退。最後欒廷玉中了梁山反間計大敗,在敗退時從部下金必貴處得知扈成被董平一槍刺死。在這本書中,扈成的形象比較負面,且下場悲慘。

此人同水滸好漢勢不兩立,李逵害他家破人亡?或和岳飛同朝為官!

三、歷史上的扈成。

水滸中說扈成“後來中興內也做了個軍官武將”,這句話並不是作者憑空捏造的,在兩宋之際確實有一名叫扈成的武將,其相關事蹟記錄在《三朝北盟會編》一書中,但有兩種版本。該書卷135雲:【戚方殺後軍統制扈成於金壇。初,建康軍潰於蔣山也。統制劉經、扈成、岳飛,皆入茅山。經屯上觀,成屯中觀,飛屯下觀,皆從兵虜掠為資。飛與經、成議,移軍入廣德軍鍾村,經與成皆許之。……約日交還已定,方先期令人於橋下掘大坑,伏精銳數十人,斯日盡刷老小鱗次而行。若將交還者,成以車馬迎之。方隔水言曰:“戚方今日盡將老小交還統制,何用軍馬,豈非欲見陵侵乎!”成曰:“不然。”遂約其軍馬皆退,而成與方各進馬。方稍緩其行,成先至橋側。伏兵出,遂殺成。】而卷207雲:【其時,在京居民已降金虜,內有劉經、扈成、戚方等諸將,於建康乘勢為亂,劫掠州郡,惟侯(筆者按:指岳飛)一軍秋豪無犯,……以此前後一年,收捕扈成、戚方,及斬劉經並留守司散殘官軍千人,復取建康招民安業。】

據上述記載可知,扈成是兩宋之交時人,且曾與岳飛同為統制,在建康抵禦金兵。這與水滸故事發生的時代相近,也與“後來中興內也做了個軍官武將”之語相符。後來建康失守,扈成與劉經、戚方、岳飛(另一種記載中沒有岳飛)等統制“從兵虜掠”,扈成中了戚方之計,為其所殺,另一種說法是被“收捕”。這位扈成在國家危難時,不顧百姓死活,趁機擄掠,品質很差,後來落得個悲慘的結局,也算罪有應得。水滸的作者瞭解這一段故事,把扈成放入書中作為一個家破人亡的配角,顯然是照應了原型的事蹟,也許是想給後世讀者一個反面教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