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六億年誕生一塊古大陸,看來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並非毫無依據

平均每六億年誕生一塊古大陸,看來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並非毫無依據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864期 如今地球上的大陸結構已經路人皆知,亞洲大陸、美洲大陸、非洲大陸等構成了地球陸地的主體結構,但是在地球地質變遷史上已經發生過多次大陸更新。最新的研究表明,在7億年前,地球上存在一個叫Rodinia超級古大陸向內翻轉運動,通過漫長的地質循環進入到地殼中。之後形成了一塊叫做Pangea的古大陸,存在時間大約在1.7億至3.2億年前。

Rodinia超級古大陸之前還有一個叫做Nuna的古大陸,存在時間是14億至16億年前,Nuna古大陸大約在9億年前解體,部分結構進入地殼中,剩餘的部分與其他陸地合併,形成了Rodinia古大陸。這個發現暗示,地球上的大陸其實存在地質上的變遷,超級大陸有演化週期,通過地質運動進入地殼中,一部分再循環會地球內部,一部分重新回到地面。

平均每六億年誕生一塊古大陸,看來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並非毫無依據

平均每六億年誕生一塊古大陸,看來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並非毫無依據

在太平洋周圍有一圈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在這個地震帶上經常出現火山和地震,日本的出現就是地震帶運動的結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沉沒是遲早的,地質變遷會導致大陸重新進入地殼中,日本連大陸都不是,豈有存在之理。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板塊之間分裂的現象,比如在冰島的Thingvellir國家公園,歐亞大陸與北美洲大陸板塊之間的分界地帶就非常明顯。

科學家認為古大陸的消失和出現與地幔循環時間非常相似,大約每6億年為一個週期,相當於平均每六億年誕生一塊古大陸。科學家還發現了另一個週期,一個為期10億年的循環,這是地球上超級大洋形成的週期,目前地球有兩種地質循環正在同時進行中。兩種地質循環目前可能在非洲正在發生,比如非洲大陸可能分裂,形成一個新的海洋,周圍形成新的大陸,反之也是成立的,地球吞噬了大洋,然後裂開的地殼又形成了超級大陸。

平均每六億年誕生一塊古大陸,看來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並非毫無依據

科學家模擬實驗表明,在過去20億年中,這種交替現象不斷出現,14億至16億年前的Nuna古大陸分裂,形成了Rodinia古大陸。Rodinia古大陸又向內翻轉進入地殼,誕生了Pangea古大陸。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是Pangea古大陸正在分裂,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陸模樣,我們處於大陸分裂週期的中間位置。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認為,如果古大陸交替模式成立的話,下一個超大陸將內向翻轉形成。太平洋麵積更變得一個超級海洋,面積更大,這個未來大陸被命名為Amasia超大陸。

平均每六億年誕生一塊古大陸,看來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並非毫無依據

要形成這個局面肯定要再過數億年,當然從人類的生命週期和文明發展進程看,數億年的時間是相當漫長的。這個研究並非要告訴我們未來的大陸可能變成什麼樣,由於要數億年才能實現,意義變得不是很大,但這個發現也告訴我們,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也有些依據。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