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戰庾家河——尋訪丹鳳縣鄂豫皖省委常委會議舊址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

陝西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精神富礦,無數革命志士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前赴後繼,抒寫出感天動地的歷史篇章。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悲壯三秦大地。深厚的紅色基因,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光荏苒,滄桑鉅變,英雄的足跡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滅,紅色的記憶並沒有在歷史的深處褪色。

讓我們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沿著紅色足跡重走信仰之路,挖掘珍貴史料,探訪革命舊址,濃墨重彩地講述英雄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生死之戰庾家河——尋訪丹鳳縣鄂豫皖省委常委會議舊址

在丹鳳縣庾嶺最高點,一張紅色巨幅“長征頌”的宣傳欄鑲嵌在山頭的岩石上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聲槍響劃破了南昌城寂靜的夜空。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創建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它如一束高高舉起的火炬,為中國人民在黑暗中指明瞭中國革命前進的方向。

今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1個建軍節,為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追尋中國工農紅軍在陝西的革命足跡,7月27日,記者來到商洛市丹鳳縣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舊址,尋訪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戰鬥過的地方,聆聽他們浴血奮戰,粉碎敵軍圍剿,播撒革命火種,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故事。

生死之戰庾家河——尋訪丹鳳縣鄂豫皖省委常委會議舊址

丹鳳縣庾嶺鎮“春茂永”中藥鋪是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舊址


革命根據地在這裡孕育

7月27日,記者坐車從丹鳳縣一路向北前往40多公里外的庾嶺鎮(當年叫庾家河鄉)。當汽車行至庾嶺的最高點——海拔1600米的山頂時,突然眼前一亮,一張紅色巨幅“長征頌”的宣傳欄鑲嵌在山頭的岩石上,在青山、松柏間赫然醒目,似乎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是中國工農紅軍戰鬥過的地方。與記者同行的丹鳳縣科教體局負責人介紹說,每年的清明、七一、八一、國慶等節日以及寒暑假時,全縣各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到這裡來參觀,緬懷先烈,聆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商洛市各級黨政機關的黨員幹部、來商洛的遊客也都會來到這裡重溫長征精神。

翻過庾嶺,我們來到山腳下的庾嶺鎮,在庾嶺鎮街道西頭拐彎處,有一幢灰瓦泥牆的老房子,門頭上懸掛著“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舊址”的牌匾。丹鳳縣科教體局同行工作人員指著這座老房子說,紅軍長征途中唯一一塊根據地創建的構想,就是在這幢貌不驚人的房子裡孕育的,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也是在這裡召開的。

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舊址,也是當年的庾家河鄉“春茂永”中藥鋪。1934年12月10日上午,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領導人在這裡召開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即庾家河會議),研究在鄂豫陝邊界地區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的問題。會上,鄂豫皖省委正確分析形勢,認為鄂豫陝邊區是敵人統治的薄弱區域,遂作出了《關於創建新蘇區、新的革命根據地的決議草案》,及時地解決了新區選擇以及當前的方針任務等重大問題,同時決定將中共鄂豫皖省委改為中共鄂豫陝省委。這次會議,雖然因敵第六十師的進攻而中斷,未能充分進行討論,但對於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紅二十五軍的發展壯大有著重要的意義。

據瞭解,鄂豫陝邊界地區,包括陝西省東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河南省西部地區。該地區北靠秦嶺,南瀕漢江,地勢險要,敵人統治薄弱。紅二十五軍到來之前,這一帶就已受到黨和紅軍的感召,適合紅軍立足發展。在這裡建立根據地,可以牽制敵人大量兵力,對西南的川陝蘇區、北面的陝甘蘇區以及長征中的中央紅軍,都是一支重要的配合支持力量。

庾家河會議召開當天,鄂豫皖省委常委、秘書長鄭位三根據會議制定的方針和任務,起草了《什麼是紅軍》的傳單。傳單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性質、宗旨、任務及有關政策,內容包括“紅軍是工人農民的軍隊,紅軍是蘇維埃政府指揮的軍隊。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紅軍的基本主張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幫助窮人免除一切捐稅,不交租不還高利貸,歡迎到紅軍中來”等等。這份傳單在新區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擴大了黨和紅軍的號召力。

小小的“春茂永”中藥鋪,如今已經佈置成紅二十五軍革命歷史展覽室,共展出珍貴圖片154幅、史料95篇,在舉辦革命歷史展覽的同時,還接待全國各地的遊客。這裡已經是庾家河中心小學德育教育基地、丹鳳縣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春茂永”中藥鋪如今的主人——64歲的共產黨員、退休教師楊青山,每天都在這裡給前來參觀的學生和遊客宣講當年的故事。楊青山對記者說:“我要把保護革命歷史遺存、弘揚革命精神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去做,繼續宣傳偉大的長征精神,並讓下一代傳承下去。”

庾家河戰鬥打響

據瞭解,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經過長征到達庾家河鄉後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戰鬥,歷史上稱其為庾家河戰鬥。

“庾家河戰鬥是庾家河會議期間發生的事,我爺爺是親歷者,他曾經給我講過:‘那天上午10點多,軍領導正在咱們家開會,我突然聽見後山七里蔭嶺方向響起槍聲,緊接著看見程子華他們提著槍從南房出來,帶著人直接就朝山上跑……當時我就意識到出大事了。’庾家河向北約1公里,就是七里蔭嶺。”楊青山向記者講述了紅二十五軍當年在庾家河的戰鬥故事,把我們的思緒又帶回到那個崢嶸歲月……

據史料記載,紅二十五軍於1931年10月成立於安徽金寨麻埠,隸屬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1932年秋,主力隨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1933年9月間,紅二十五軍在演麻公路遭敵軍包圍後隊伍被分割。吳煥先、戴季英率領七十五師突圍到鄂東,仍保留紅二十五軍番號;徐海東率領七十四師退回皖西,重新組建紅二十八軍。1934年,第二次組建的紅二十八軍再次併入紅二十五軍,全軍共3000餘人。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指戰員3000餘人,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旗幟,告別了大別山區的河南羅山縣何家衝,開始了長征。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一路播撒革命火種,粉碎敵軍圍剿,建立革命根據地,經歷了多次激烈戰鬥,其中,“六大戰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危險之戰——獨樹鎮戰鬥、生死之戰——庾家河戰鬥、石塔寺伏擊戰、袁家溝口“布口袋”戰役、四坡村戰役、圍城打援的勞山戰役。

當年,從獨樹鎮浴血奮戰、突出重圍的紅二十五軍,在方城縣拐河鎮擊潰尾隨而至的敵人,強渡澧河,之後經葉縣、魯山、嵩縣、欒川,在大山中穿行,深入伏牛山腹地。進入山區,紅軍戰士如猛虎歸山,尾追的敵騎兵、步兵統統被甩掉。但鄂豫皖省委經過調查,發現伏牛山區地域狹窄、人口稀少、糧食和物資缺乏,盜匪出沒無常,憑險據守的地主圍寨很多,創建根據地比較困難,加之敵軍“追剿縱隊”主力相繼追來,鄂豫皖省委決定放棄在伏牛山區建立根據地的計劃,繼續西進。

幾經輾轉,1934年12月4日,踏進河南省盧氏縣的紅軍很快發現,敵人已經在這裡設好了布袋陣,國民黨軍第六十師已先到達盧氏縣城以南的朱陽關、五里川一帶,修築工事,控制了入陝的大道,準備堵殲紅軍。而“追剿”的第二支部隊也跟蹤到廟子、欒川一帶,紅二十五軍再次陷入前有堵敵、後有追兵的險境。這時,軍長程子華偶遇當地一名貨郎老鄉陳廷賢,和藹的紅軍首長和紀律嚴明的紅軍隊伍,讓陳廷賢頓生敬畏,當得知紅軍需要一名嚮導時,他自告奮勇,挺身而出。12月5日,紅二十五軍先派手槍團到朱陽關以東虛張聲勢,迷惑敵人,主力部隊則在陳廷賢帶領下,沿著一條深山峽谷日夜兼程向西北方向挺進。12月8日,紅二十五軍在豫陝交界處鐵鎖關擊潰陝西守關民團後,突破鐵鎖關抵達陝西境內。這時,由潼關、華陰倉促調來的馮欽哉部第四十二師二四八團、二五二團,已進至雒南(今洛南)縣城和景村、三要司等地,準備迎面堵截紅二十五軍。

位於豫陝邊境地帶的三要司因通往河南省盧氏縣、陝西省丹鳳縣和洛南縣的三條要道而得名。1934年12月8日下午,紅二十五軍先頭部隊進至三要司,遭遇把守在這裡的馮欽哉部第四十二師二四八團第三營的阻截,雙方發生激烈戰鬥,敵人憑藉三要司南面的九泉山高地進行抵抗。紅二十五軍第二二五團由九泉山東南側攀登陡崖,實施正面攻擊,其餘部隊則迂迴至高地西側向敵人攻擊。第二二五團三營八連在營長李學先和連長肖邦與的帶領下,登上山頭,與敵人展開搏鬥。在兩面夾擊中,守敵一個營全部被殲,之後,紅二十五軍又在三要街南九泉山殲滅堵截紅軍的敵四十八團一個營,斃、傷敵160多人,俘獲100多人,繳獲一批槍械彈藥。戰鬥結束後,紅二十五軍馬不停蹄,連夜翻越蟒嶺,於12月9日抵達庾家河宿營。

然而,來到庾家河的紅二十五軍還未來得及休整,槍聲再一次響起……

生死存亡的決戰

1934年12月10日上午,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領導人在“春茂永”中藥鋪召開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即庾家河會議),研究在鄂豫陝邊界地區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的問題。就在大家熱烈討論的時候,突然從庾家河東北方向傳來了槍聲,並且越來越激烈,會議被迫中止。原來是國民黨第六十師先頭部隊尾追而來,由於紅二十五軍在庾家河東山坳口的排哨過度疲勞,警戒疏忽,沒有及時發現敵情,因此,戰鬥一開始,敵軍就搶佔了七里蔭嶺山樑的有利地形,向紅軍發起猛烈攻擊。

接到手槍團的報告,副軍長徐海東首先帶領二二三團跑步出發,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各帶一個團迅速跟了上去,指揮部隊實施反擊。徐海東率領第二二三團衝入敵群,從敵人手裡奪回了七里蔭嶺山樑。第二二四團、第二二五團則快速搶佔坳口南北兩側高地,協同第二二三團擊退敵軍。激戰中,一顆子彈從徐海東的左眼底下穿過,又從頸後飛出,傷勢嚴重。這時,國民黨第六十師的第三五五團、第三五七團增援力量相繼趕到,再次發起攻擊。於是,激烈的爭奪戰全線展開,軍長程子華也身負重傷。在政委吳煥先的指揮下,戰士們英勇反擊,殊死奮戰,以刺刀、手榴彈與敵拼殺。

經過20多次反覆衝殺、頑強奮戰,紅二十五軍斃、傷敵人800多人,黃昏時分,敵軍倉皇逃跑。在生死搏鬥中,紅二十五軍共傷亡戰士200餘名,多名團級、營級幹部負傷,第二二四團團長葉光宏在率領部隊和敵人拼刺刀時,一條腿被砍斷,仍堅持指揮作戰。軍部司號長程玉林下顎負傷,不能吹號,他利用一座小廟作掩護,接連向敵人投出數枚手榴彈,最後壯烈犧牲。副軍長徐海東昏迷4天4夜,庾家河負傷已經是他第9次身負重傷。

據楊青山介紹,1981年7月,時任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保管部黨支部書記的徐文伯,發表回憶文章懷念他的父親徐海東:“重傷期間,父親仍堅持戰鬥,在庾家河激戰中,父親頭部受重傷但仍指揮戰鬥。當吳煥先政委趕到時,父親因支持不住而昏倒,此後在擔架上昏迷4天。第5天醒來後,吳煥先等同志看到父親清醒過來,流著淚的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鄭位三同志淚水和鼻涕流在長長的鬍鬚上,因天氣特別冷,都結成了冰。父親看到這種情景,暖流衝擊全身,熱淚從臉上流下。當時,父親想告訴戰友們:‘我現在已感到很好了,不久就會站起來,同你們一起再去戰鬥。’可是,他口張不開。”

庾家河戰鬥是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最險惡的戰鬥之一,是關係紅二十五軍生死存亡的一場決戰。這一戰鬥的勝利,有效地打擊了國民黨“中央軍”的尾追,結束了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歷時20多天、長驅1800餘里挺進陝南的戰鬥歷程,使紅二十五軍暫時擺脫困境,為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80多年過去了,紅二十五軍的長征故事已寫進了中國革命歷史,但“天上升起大明星,東邊來了徐海東。徐海東,真英雄,率領紅軍鬧長征。徐海東,本領大,嚇跑土豪和惡霸。一針一線不白拿,還把土地分給咱……”的歌謠還在秦嶺深處的丹鳳縣庾家河廣為流傳。

生死之戰庾家河——尋訪丹鳳縣鄂豫皖省委常委會議舊址

圖為7月27日楊青山在庾家河戰鬥紀念碑前拉起手風琴,唱起自己創作的歌曲《烈士到底為了什麼》

為了銘記庾家河戰鬥的光輝歷史,中共丹鳳縣委、縣政府於1982年在七里蔭嶺舉行了“庾家河戰鬥紀念碑落成典禮”,並建造了四角亭,紀念碑就矗立於四角亭正中。紀念碑正面“庾家河戰鬥紀念碑”8個大字,正是由原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原中紀委副書記郭述申親筆書寫。2001年10月,曾經歷這次戰鬥的軍事科學院原政委王誠漢將軍為重新整修的庾家河戰鬥紀念地題詞:“越雄關險隘,樹長征精神”。

7月27日下午,記者在當年的“春茂永”中藥鋪、現在的鄂豫皖省委常委會議舊址參觀後,沿庾嶺鎮的街道一路向東,來到了昔日庾家河戰鬥前沿陣地的七里蔭嶺山脊上。放眼望去,這裡群峰相連,鬱鬱蔥蔥,夏花燦爛,一切是那麼靜謐美好。難以想象,80多年前那個冬天的早上,一場浴血奮戰竟會在此展開。炮火硝煙過後,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也留下了這一段紅色記憶。

庾嶺山脊上那靜默的無名烈士墓、掩藏於樹叢中的庾家河戰鬥紀念亭,以及程子華、徐海東受傷處的紀念碑,這一切都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不平凡的歲月。(來源:陝西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