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國在康熙的時候發動鴉片戰爭,康熙帝能不能打贏?

諾視


首先說明一下,這只是一種假設。

假如英國在康熙時期發動鴉片戰爭,單就第二次鴉片戰爭規模來說的話,康熙應該是贏不了或者是慘勝,可橫向比較葛爾丹。

假如英國是大規模的連同殖民地軍隊一起進攻的話,根據雙方當時的國力情況,康熙應該是扛不住的,畢竟拼的是國力和武器。

下來我們就雙方的實力情況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來說與康熙同時期的英國。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正是西歐擴張的時期,這個時期西北歐的強國荷蘭、法國和英國趕超了老牌殖民地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英法及荷蘭在政治、經濟、軍事上處於世界的領先位置。

英國的實際霸權是開始於18世紀中葉,但之前是黃金髮展期。英國人獲得了第一個印度殖民地,並且控制了利比亞等國大量的非洲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為英國積累了鉅額的財富,18世紀初的英國在海外殖民地的爭奪中取得了全面勝利。

在此期間,英國經過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在17世紀末期,軍事實力已超越荷蘭,成為歐洲最強水平,尤其是英國海軍的發展極為神速。這要得益於英國的海上擴張。英國此時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使英國迅速強大起來。為18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而此時大清康熙的軍事和經濟是比不過英國的。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後,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國力迅速增強,並一舉大敗荷蘭,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還有其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為其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文化方面,英國的現代文學和藝術是大大領先於康熙時代。 英國在社會的文明程度河綜合國力方面是完全超過康熙時代的。

其次我們在說說大清康熙時期。康熙時代,大清總體上是出於內憂外患的局面,主要工作是在平定新疆的叛亂,殲滅西藏的土司。雖然康熙時國家總體經濟已經恢復並有所發展,但遠遠未達到世界最強,甚至不如明朝中期,更別提盛唐的那種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此時大清的文化發展基本上是停滯不前的,思想上處於整體保守的局面。

雖然說清康熙時期的國家GDP也是很高的,但質量太差,主要體現在科技發展水平上,還有思想、文化以及制度遠遠超過康熙朝。當時的英國正處於資本主義的上升時期,對外不斷開拓殖民地,頻繁發動對外戰爭且屢次獲勝。

康熙時期,綜合國力、社會制度、科技水平及文明程度,還是與英國有一定差距。戰爭拼的是實力、國力及科技,而不是人口和大刀長矛。

最後我們再看看康熙三徵葛爾丹。三戰打的是如此的艱難,每一仗都是三倍於敵的優勢兵力,其中還有敗仗,就這樣打了9年。葛爾單實力能與英國比嗎?說葛爾丹實力與康熙基本持平的論斷顯然是為了宣揚康熙的神勇。還有雅克薩之戰,兩次都清軍數千人幹幾百人的老毛子,第二次竟然能圍城一年。

假如英國海軍配合陸軍的全面進攻,康熙是絕對沒有勝算的,或許他能慢慢耗死遠征的英軍,但這樣的代價我認為的沉重的。這個時期是海域擴張的重要時期,如果康熙能像日本明治一樣向西方學習交流,或許大清不是後期那個樣子。如果……沒有如果,如果能積極學習別人長處,彌補自己不足,那就不是大清。我大清神威蓋世,洋鬼子那些玩意不中用,比不上我大清的寶刀寶馬,他們遲早得來朝拜。好吧,慢慢等吧,來的只有堅船利炮!


野史也是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還必須先說一句,歷史不能假設。當然,如果當個遊戲來看,我到願意來說一下。

我的看法和很多人不同,雖然我認為,近代中國的衰落,罪責不能全算在清朝皇帝身上,而是歷史大勢所趨(畢竟,從全球來看,出現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只有歐洲,它完全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但是,如果英國膽敢在康熙時期發動鴉片戰爭,英國一定是以失敗而告終。

為什麼?首先是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帝王。對於世界上的新的科學技術,他都非常關注,也願意學習。我們知道,康熙皇帝一生,學習了西方的人體解剖、人體素描、立體幾何、天文測量、水道測量、代數甚至英語。

康熙使用過的“手搖計算機”

雖然康熙只是把這些當作奇技淫巧,但是,如果有一天,康熙皇帝意識到西方科技對軍事的作用,康熙一定會將其普及的。

康熙曾改進紅衣大炮,代表世界先進水平

看過《康熙王朝》等歷史劇的人,一定對當時的紅衣大炮記憶猶新。紅衣大炮最早是明朝人從荷蘭、葡萄牙等國引進的,其實就是原始的加農炮。後來,這種炮被崛起的女真人學習,用於打擊明朝。當然,明朝也使用其打擊女真軍隊。清朝奪取天下之後,紅衣大炮繼續被使用。到了康熙時期,紅衣大炮還用來對付三藩,在平三藩之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對紅衣大炮進行了優化和改造,康熙二十八年,還將其寫入了《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由此可見,康熙皇帝並不是一味只把西洋武器當作奇技淫巧。

康熙時代,歐洲還很落後

此外,康熙所處的時代,歐洲的工業革命還沒有完全開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並不是英國,而是“海上馬車伕”荷蘭。歐洲那個時候,也沒有出現鋼鐵軍艦,主要也是以帆船為主。

其實,直到1840年英國人發動鴉片戰爭,鋼鐵軍艦也很少,主要是木製軍艦,也沒有蒸汽動力。荷蘭唯一厲害的就是,在艦船上可以裝備足夠多的巨型火炮。

這對於當時清朝來說,並不重要。因為中國人一直不重視海戰,更注重陸地防守。當時的火槍呢,雖然歐洲已經有了改進,但是仍舊都是前膛槍,打一槍裝一次子彈,所以不可能與騎兵相抗衡。

其實,我覺得,即使1840年的時候,中國皇帝如果是康熙的話,中國也不會輸。為什麼?當時英軍只有4000人。4000人來本土作戰,即使再厲害能有多少戰鬥力?

鴉片戰爭的失敗,主要是因為地方官互相欺騙,忽悠道光。此外,就是英軍知道,擒賊先擒王,直接開船到了白河口,直逼北京,嚇得道光匆忙同意條款。

如果是康熙的話,我相信他一定會御駕親征,與英軍拼個魚死網破。如此來說,英軍那是必敗無疑。


兮兮說事兒


個人認為,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康熙年間,那麼康熙很可能還是會輸的,或者說是能夠取得慘勝!

為什麼?我們不妨先去了解下雅克薩之戰,看看中俄之間的差距!

1685年夏,清軍都統彭春率軍用“紅衣大炮”圍攻雅克薩三天,使城中的俄軍困頓不支,俄軍雅克薩督軍托爾布津被迫投降。這就是第一次雅克薩之戰。

1686年夏,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出兵雅克薩,卻受阻於俄軍新建的雅克薩城堡之下。此後,清軍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圍困雅克薩長達10個月之後,最終被迫俄軍投降!這就是第二次雅克薩之戰。

兩次雅克薩之戰雖然都以清軍獲勝告終,但卻並不能說明清軍有多強大。正好相反,雅克薩之戰其實是暴露了清軍武器裝備、軍事工程和戰術思想等方面的落後。

當時清軍所使用的,是在明朝“紅衣大炮”基礎上稍作改良的大炮。而在單兵火器方面,甚至比明朝時期還差。因此,火力方面,與俄軍有著巨大的差距。

而且,康熙早就對這場雅克薩之戰進行了精心準備。為此專門組建黑龍江水師,造500餘艘戰船和運輸船。在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中,清軍共計投入約3000人,第二次也投入了2000餘人。

反觀俄軍,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只集結了包括農民、商人和獵戶等組成的臨時軍隊450人。而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俄軍也只有826人而已。

也就是說,清軍所面對的,只不過是少數的俄國遠東開拓團而已,還不是俄國的正規軍。而與同時代的西歐相比,俄國其實已經算是很落後的了,武器裝備和軍隊素質在西歐,嚴格來說還不入流,如果不是俄國體型龐大,早被西歐列強給打趴了。

雅克薩之戰期間,俄國還處於落後的農奴時代。直到戰後10年(即1697年),俄國才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下,逐漸學習西歐先進的技術,開始逐步走向振興的。

然而,就是這樣的俄國,他們的一支開拓團卻仍能夠在邊遠的遠東,與全盛時的清朝開戰。清軍軍備上落後,可見一斑!

所以,如果康熙時期便遇到鴉片戰爭這樣烈度的戰鬥。一支兩萬多人精銳的英國軍隊,也是夠清軍受的了。

當然,康熙絕對比後來的道光有骨氣和鬥志,而且當時的清軍戰鬥力也還是在線的。因此,清軍堅持打下去,艱難取勝的能力還是有的。不過,這得付出相當巨大的傷亡,才能勉強擊退英軍。

這就如同當年的鄭成功收復臺灣一樣,自己損失的兵勇,可是數倍於荷蘭人的,才最終將荷蘭人趕走。(天主教傳教士利勝在《多明我會在中華帝國之業績》中特別提到,鄭軍將士親口告訴他,大約有9000鄭軍和632名荷蘭人死於整個戰役中。)


這些歷史要讀


我是錟錟我來答,本文1294個字,閱讀時間大約4分鐘

英國在1840年對華發動侵略戰爭,因為是起源於鴉片銷售的外交問題,所以史稱鴉片戰爭。而這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的國力已經是十分旺盛了,經過幾次資本主義革命,資本主義政權的更新,實力空前強大,一度被稱為世界霸主。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告降宣佈失敗,但誰又能知道,在整個鴉片戰爭之中,清政府投入了將近20萬的軍隊,是英國方面的數倍,也同樣配有熱兵器,可最後卻還是輸給了英國。

清政府的懦弱,寫下了這一屈辱的歷史。但滿人的政權,也並非都是如此不堪,比如愛新覺羅玄燁,也即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康熙大帝。康熙在位期間,可以說清國的國力也是十分強大的,最重要那個時候,康熙並沒有進行愚昧的閉關鎖國。

假設讓康熙帝代替道光,那麼相信這場戰爭的結果必然是不一樣的。康熙在位期間,對於國土的收復,是非常地用心,犯者必誅之。

假設是17世紀的英軍來犯,那麼他們的結果將可能會是被康熙帝打到西方本土。

17世紀的英國可以說是連工業革命都還沒有開始,比之中國的小農經濟,地方小,常年氣候不好的英國,簡直說是窮鄉僻壤。那時候英國來華的船隻,要經過十分漫長的時間,更別說大量軍隊的入侵。而當時清政府卻是巔峰時期,人民安居樂業,幾乎沒有國際間的戰爭,政府稅收正常。而最重要的一點,康熙帝十分喜歡對先進的文化學習。雖然封建的清政府一直被後世所詬病,但那也只是近代,被拉開了國力差距,對於這種情況清政府還閉關鎖國,才拉下的罵名而已。

康熙對西方傳來本土的文化,一樣也不比西方弱,那時候英國還是以中國為尊的,假如是鬼迷了心竅,發動了戰爭,單單中國一個省的軍隊就能滅掉來犯的英軍了。那時候軍隊也可以說是配備了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武器,不僅有外國人的創新精華,更加有中華自身深厚的沉澱。在康熙在位的17世紀末-18世紀初,周圍的鄰國,大多數也僅僅是附屬國而已,以清政府為主,軍隊數量和規模簡直可以和半個世界開戰,更遑論小小的英國。

可歷史畢竟沒有假如,而且英國能在這樣的世界格局中,隱忍不發,直到工業革命後,都沒有立即對清政府下手,而是形成了日不落帝國後,才敢對清政府發動鴉片戰爭。可想而知英國對華的忌憚。鴉片戰爭不能說是軍事上的失敗,更多的是人心和政治上的失敗。如果執政者都能像林則徐一般強硬堅決,那麼相信英國也難以耐中國何。可鴉片的進入,不僅迷了人的心智,更是削弱了中華民族那一份錚錚鐵骨,勇往直前的無畏精神,忘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民族古訓。

封建和落後不是重點,在那個全世界都處在封建制的大環境中,我們不能要求中華民族必須超凡脫俗,拜託這君主的桎梏,我們之所以會去假想康熙時代的無敵,也僅僅是因為康熙對於侵略者和分裂者的強硬的手段和痛恨,民族之進步很多都是源於戰爭和傷痛,雖然代價很恥辱,但我們終究還是明白了這個問題。

所以將戰爭放到17世紀去討論,那麼贏他的也不是康熙大帝,而是那種在時代稱霸,大無畏的中華民族魂而已。


如果喜歡錟錟的文章請點個贊,如果對錟錟其它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錟錟,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您的鼓勵是錟錟繼續碼字的動力!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LongTime常錟


毫無疑問,以康熙爺的暴脾氣,絕對不會忍耐一個歐洲國家入侵大清王朝的領土。打,一定是會狠狠地還擊的。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鴉片戰爭中英國出動的兵力和武器裝備。


英國在鴉片戰爭中共投入了60餘艘各類軍艦,19000餘人。前前後後歷經兩年有餘。清政府方面總共投入了大約10~20萬兵力。然而清政府卻敗了,英國軍隊憑藉者傷亡500餘人的情況下消滅了清政府2萬餘人,而且清政府不僅被英軍封鎖了珠江口同時也封鎖了長江口。可以說清政府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他們敗給了不僅僅是科技引領下的西方先進技術和先進武器。更多的是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戰鬥力,以及朝廷和領軍將領對於打贏這場戰爭的決心和信心。

倘若當時的統治者換成康熙皇帝,這位一生征戰無數且雄心大志的開拓者、統治者。而英政府也會到十七世紀的英國,那怕是結局會迥然不同。此時的英國才剛剛開始工業革命。工業基礎和軍工製造業才處於起步階段。而康熙皇帝統治下的清王朝正如日中天,大殺四方。訓練有素的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為這個封建帝國正開疆拓土,戰鬥力比起道光年間的軍隊來說,強不止數倍。再加上康熙皇帝的眼界和用人之道。一定會打贏這場戰爭。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皇帝十分的開明,對於西方正在進行的工業革命十分感興趣。倘若與英國能夠有此一戰。也許敏銳的康熙皇帝能夠發現工業社會的生產力是如何之高。進而改變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以來的重農抑商的國本政策。發展並鼓勵商業的進步和變革。倘若真的如此,今天的中國也許就是今天的美國了。


珞珈山的貓


康熙從來就不是一個好惹的主,當年沙俄這表子入侵大清領土,殘殺無辜百姓,康熙帝慫了嗎?還不是拉來紅衣大炮,轟他丫的,最後沙俄只好在中俄《尼布楚條約》上簽字,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就憑歷史上康熙帝“一夜十二妃”的雄性荷爾蒙,當時清朝絕對是世界上最強的戰鬥民族。


乾隆年間,英國使臣來了還要乖乖下跪叩拜,這名使臣回去以後說,大清這艘大船是因為掌舵人的英明才屹立不倒,如果掌舵人換成昏庸無能之人,馬上就會崩塌,而康熙大帝就是這樣英明的掌舵人,且不說他勵精圖治,平定三番,收復準格爾部,讓中國成為當時領土最大的超級強國,單說他對西方技術包容的胸襟,清朝的所有皇帝都不及他萬一,只是在當時那個閉關鎖國的社會環境之下,很難大規模發展西方技術。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當時大清就比英國落後,當時中國的火器,燧火槍,大炮都處在世界領先水平,西方的工業革命還在初期,英國想憑藉落後的武器軍隊打倒中國,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如果中國當時也有維新運動,而且康熙帝全力支持的話,後來的中國不至於像後來那樣積貧積弱,連西方人都稱康熙帝為“大帝”,而日本更稱其為“上國聖人”,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英國鬼佬還沒登上大清領土,早就嚇尿了褲子了。


奇譚說今古


如果英國那時候真來而且打贏了清朝,我替當時所有漢族人,無數鐵蹄下的冤魂和反清勢力謝謝英國。

當然,我也覺得這種假設成立我十九八九要謝謝英國了。因為我斷定,康熙和英國認真打基本不會贏,只有和局或者輸。

第一,從統治者角度,明朝末年東南地區就已經有了工業基礎,但是,清朝入關,戰亂,已經對民生進行了毀滅性打擊,戰亂之際更是難以發展經濟。

且滿清愚昧無知,根本就不懂得學習,接受先進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明朝搞文明社會,孔孟,墨家的仁德之道。清朝搞野蠻社會的那套,殺戮,奴役,並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明朝很多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科學知識都被禁止,毀壞。甚至火器,造船等書籍也被禁止。甚至袁崇煥討伐野豬皮的時候,野豬皮部眾甚至不知道火槍火炮是什麼。直到消滅南明以後才見識到了先進實物,可惜一樣是明朝玩剩下的,而且閉門造車。

與此同時,歐洲工業革命如火如荼。清朝多年間與世隔絕,全世界騰飛的時候清朝開歷史倒車。

所以,鴉片戰爭的結果也實屬必然。

第二,從人民角度,清朝不會獲得老百姓的支持,河北,天津,北京滿族可真不少,當年,滿族扶梯子的也大有人在,對於八國聯軍置之不理,因為八國聯軍說過就找慈禧算賬不找老百姓。滿族人如此,更別說漢族人咋想清朝了。

清朝一個野蠻落後的奴隸社會,讓全國老百姓養著八旗子弟,自己受盡苦難,豈有此理?

而且殖民這個東西也是一箇中性概念,像是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那樣不殺人放火是殖民,和俄羅斯,日本,西班牙一樣燒殺擄掠也算。如果英國佬只招皇帝老子興師問罪的話,一個和自己沒關係的外國人和一個只會虐待自己人的中國人,大家咋選擇的,1900年就是答案。

當然,我說實話也不怕粉紅和義和團噴,如果中國歷史上和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一樣,英國推翻了清朝反倒是好事,看看香港以前是個漁村就知道。最起碼英國戰勝清朝是文明戰勝野蠻。如果康熙那時候清朝就死了,歷史能這麼改變我就笑了。畢竟康熙時期南明剛滅亡,天下還沒被清朝禍害多久,有機會成為發達國家,而如今4800年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財富都被清朝清零,發達國家變成發展中國家了。

所以,我斷定結果是英國晚來只不過延緩清朝衰亡的過程,但是實質不會有任何變化,多行不義必自斃。


放學後的teatime


滿清的改革不可能成功,如果你站在康熙的角度你就知道,改革可以強大國家,但只能強大中國,而不是滿清,以火槍取代騎射,意味著一個火槍手只要三個月,一個騎兵卻需要十六年,以騎射取得天下的滿清會願意?他還怎麼鎮壓天下?

更何況以歐洲的民主思想,他康熙豈能放棄權利?慈禧就真的蠢嗎?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為何?後面的改革,滿清的確續命了,但民主思想馬上崛起,漢人掌權成為實質,不得不依賴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

滿人太少了,一旦民眾啟蒙,懂得了國家和民族,一個幾百萬的民族怎麼可能統治一個幾億人的民族?這可能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火炮,皇太極時代,火炮給了滿清沉重打擊。正是努爾哈赤死了,後來的滿清軍隊就開始研製火炮了,但為什麼到了鴉片戰爭時代,火炮竟然還比不上明朝?墮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滿清的壓制,中國已經統一,還要這些東西幹嘛?

文字獄更是改革的毒瘤,沒有思想,談nmb改革?


Year36884731


先給個答案吧,如果在康熙年間英國侵略中國,中國將有8成機會戰勝遠道而來的英國,但如果是乾隆年間來犯,鴉片戰爭可能會提前半個多世紀就到來了。為啥呢?

康熙年間戰亂不斷

康熙年間戰亂不斷,因此士兵素質要比清末高很多,這不是武器先進與否所決定的。當時中國也有火銃鳥槍裝備在軍隊,這是從明朝就遺留下來的。雖然射速和裝填都很慢,但也是火器,並不比英軍差多少。英國雖然已經使用燧發槍,但也並不是速射武器,一定情況下,弓箭也能對付得了。

康熙是比較喜歡西洋科學的

大家知道,康熙非常喜歡西洋科學,對星象、曆法、數學、化學都很在行,朝廷裡還養著兩個德國比利時老師。所以康熙年間製造的大炮也很厲害,在尼布楚戰爭的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在當時英國遠道而來中國,恐怕難以佔到便宜。就如同荷蘭在臺灣地區都站不穩腳一樣。

那兩成打不贏的因素是什麼

康熙年間最大的劣勢就是朝廷沒錢,康熙一輩子都在打仗,因此國庫一直空虛,因此當時開了海禁,用海關收入來彌補國庫空虛。英國一旦來犯,只要封鎖中國港口城市,中國的財政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沒錢就沒法打仗,而中國那會兒沒有啥海軍可以應對英國。


為啥說乾隆年間就必敗呢

乾隆年間雖然也有大小金川之戰,但都是局部戰爭,更多是的圍剿游擊隊,並非正面戰爭。再加上乾隆中後期,整個軍隊和政府已經糜爛不堪,根本禁不住任何外敵入侵的打擊,因此如果英國那會兒就到,恐怕康乾盛世就沒那麼完美了。

白希文總結

在武器的使用上,清軍一直都不落後,即使到了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城,也是先在天津細節了清軍軍火庫,用清軍武器打敗的清軍,當時的清軍軍火庫甚至有連發機關槍。所以能不能打敗外地侵略者,還得看當政者和當時的軍隊戰鬥力如何。


白希文


我覺得毫無壓力,先對比下17世紀清朝和英國在軍事上的對比。

康熙在位期間是17世紀,此時的歐洲並沒有工業革命,也就是說在康熙時期,歐洲雖然可能在政治制度上先進於大清,但是在軍事實力並不如清朝高出多少,歐洲在武器裝備在火器上普遍使用的是燧發槍,燧發槍的成本較高,火力也不太強,比工業革命後出現的後膛槍可以講差了十萬八千里,因此如果在陸地作戰,憑藉康熙年間的清軍,軍隊沒有腐敗,不吸鴉片,士氣戰鬥力都很強,打幾千人的英法軍隊,那絕對是沒有問題的,絕對不會出現清末英法列強長驅直入猶如無人之境的情況,八里橋被打的全滅的情況。其實可以參照雅克薩之戰,17世紀沙俄在彼得大帝的統治下是公認的歐洲強國,雖然清軍是幾千人打幾百人以多勝少,但是最終結果是打的沙俄幾乎是全滅的戰績,我想17世紀就算是英國在大陸作戰,估計也是這樣的結果。再說個不恰當的例子,就是19世紀那樣弱雞的清朝,在中法戰爭還給法國揍的內閣倒臺,孤拔戰死的結果。

在海上,英國17世紀使用的是木質軍艦,和清朝一樣,此時清朝正值收復臺灣的前後,對海上作戰還是比較重視的,雖然造船技術、戰術及火炮上不如英國,但也不會出現像鴉片戰爭那樣夠不到英艦的情況,就算打不過,也不會那麼容易屈服,英軍上不了岸,斷其補給,遲早還是撤退的結果。

再說17世紀的清朝統治者是康熙,康熙在國內外那是公認的大帝,日本人稱呼康熙為“上國聖人”,英法德美都對康熙給予高度評價,康熙是清朝少有的對西方文化感興趣的皇帝,主動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可以講思想上還是比較開放。

只是清朝在康乾盛世中,自滿意得,打遍周圍無敵手,一圈盡是附屬國,自詡天朝,逐漸與歐洲拉開的距離,到了19世紀,就這清朝的腐敗,八旗的墮落,裝備的落後,就算是康熙在世也是一個慘敗二字。但在17世紀,本土作戰,英國還真入侵不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