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呂后聽到薄姬將為“天子之母”的預言後,為何還會保其母子平安?

周名湖


薄姬雖然只是漢高祖劉邦眾多女人當中最不得寵的一位,但是她勉強也算得上出身大家了。史載,薄姬的生母為魏媼是魏國的宗室女子,是不是公主就不知道了,薄姬是這位魏國宗室女子與薄姓男子私通所生。換句話說,薄姬雖然是私生女,卻也不是小門小戶的女子。或許正是這種出身讓薄姬過早地接觸到了貴族、世家的人情冷暖,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從而在殘酷的後宮爭鬥中得以自保。



實際上,薄姬最初並不是劉邦的女人,而是魏王豹的侍妾。在劉邦滅了魏王豹之後,薄姬也順帶著被劉邦給收編了。或許是因為薄姬過於低調,又或許是其他什麼原因,被收編之後的薄姬一直沒有被劉邦看中。直到有一天,劉邦聽到其他女人說起薄姬一直不受寵云云,也不知道是劉邦產生了憐憫之心,還是酒喝多了荷爾蒙催的,當夜便和薄姬滾起了床單。一夜風流之後,劉邦就徹底把薄姬給拋諸腦後了,再也沒有踏進薄姬的屋門。



或許是上天註定薄姬要成為未來的皇太后吧,劉邦的一夜情恰巧遇上了薄姬的排卵期。於是,奇蹟發生了。僅僅滾了一次床單,薄姬卻奇蹟般地懷孕了,簡直比現在B超監測排卵還要準!十月懷胎之後,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用現在的話說,劉恆實際上就是一夜情的產物。



雖然給劉邦生了一個兒子,或許是因為薄姬的性格問題,又或許薄姬真的不是劉邦的菜,劉邦依然對薄姬沒有什麼興趣,之後的薄姬基本上就是獨守空房守活寡,直到劉邦去世。因為對薄姬不上心,劉邦對薄姬所生的兒子劉恆實際上也不怎麼上心。當然,畢竟是親兒子,多少還是比對娃他娘上心一些的。劉恆八歲時被父親劉邦封到了鄰近匈奴的代地,為代王。平心而論,這可不是什麼好地方!當年劉恆的二大爺劉喜(仲)就是在代地因為抵禦匈奴不力、棄城內逃而被劉邦削去王爵降為了列侯。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劉邦對這個兒子著實一般得很。



或許正是劉邦對薄姬母子的冷漠,使得呂后認定他們翻不起什麼大浪,甚至同樣等同守活寡的呂后對薄姬還生出了憐憫之心。劉邦去世之後,呂后直接讓薄姬去了兒子的代國,並封薄姬為代王太后。自此,薄姬母子遠離權力核心,遠離了長安這個是非之地,最終得以保全。當然,呂后也並沒有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大肆屠戮劉性宗室,實際上劉邦的兒子除了趙隱王劉如意和趙幽王劉友,呂后幾乎都沒有下黑手,甚至劉邦的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呂后最終也放過了。



多年之後,呂后去世,出身庶長房齊哀王劉襄和幾個開國元老一道發動了“剿滅諸呂”的政變,順帶著殺光了漢惠帝劉盈庶出的兒子,讓嫡長房絕嗣了。再之後,元老們為了保全自身利益,聯手否決了庶長房的皇位繼承資格。由於不佔絕對優勢,劉襄也不得不妥協。最終,遠在代地的劉恆撿漏成為了新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於是,一直等同於守活寡的薄姬搖身一變,成了皇太后。



至於所謂“天子之母”的說法,無非三種可能:一、相士巴結討好魏王豹,意思就是魏王豹的兒子將來要為天子,這和劉邦沒有半毛錢關係。二、漢文帝當上皇帝之後,漢文帝自己或者其他人要“造神”,強調君權神授、強調漢文帝的正統地位是天註定的,為此刻意編造了這麼一個故事。三、世人神化,同樣和“造神”有關。如果是前者,無論是劉邦還是呂后應該都不會當真。如果是後二者,劉邦、呂后都不可能知道。呂后這個人對於兒子和自己的地位是相當在意的,但凡一絲威脅都要除去。劉肥僅僅是家宴坐在了漢惠帝上座就差點兒丟了性命,要不是以近乎無恥的手段保命,或許早就成了呂后的刀下亡魂。如果真有這麼一個傳說,呂后應該很難保持淡定、放過薄姬母子。因此,很可能這個傳說就是“造神”運動的結果而已,當不得真。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簡單來說,很可能呂后並沒有聽到過這個預言。

這個預言是在秦漢之交時出現的,出自相士許負之口,一句話帶起波浪,直接改變了薄姬和天下的命運。

薄姬的出身算不得高貴,雖然她的母親魏媼是魏國的宗室之女,但當時魏國已是苟延殘喘,很快就被秦國滅亡,而且母親是和父親私通生下她的,薄姬的地位其實完全來源於父親,算上私通這一點,她父親的地位高不到哪去。

作為一個普通女子的薄姬結識了年紀相仿的管夫人、趙子兒,三人十分要好,以姐妹相稱,還相約"富貴莫相忘",這跟陳勝的“苟富貴莫相忘”非常相似,但陳勝根本沒有履行自己的話,薄姬的姐妹也沒有。

秦朝國祚很短,薄姬差不多剛成人,秦末烽火就燃遍中原,六國宗室紛紛復起,原來魏國的貴族魏豹就自立為魏王。

魏媼在魏國還有點關係,為了謀出路,她將女兒薄姬送進魏王宮中。從依稀記載推測,薄姬應該是挺受魏豹重視的,因為魏豹從她口中聽說了那句預言:“當生天子”。魏豹聽說後,以為自己會當天子,就不跟劉邦混了,自立門戶,並且跟項羽聯合,結果分分鐘被劉邦派人滅了。

魏豹死後,薄姬被送到劉邦宮中織布的工房工作,有一次劉邦到織布工房視察,看見薄姬有姿色,就將其納入後宮。

劉邦可不是不近女色之人,他後宮之中美女無數,薄姬並不算拔尖,也沒有出頭,進宮一年多都沒得到劉邦的寵幸。

不過跟薄姬關係很好的管夫人和趙子兒都先後受到劉邦的寵幸,她們沒有忘記當初的約定,卻只是當個笑話來說,巧合的是,這個笑話被劉邦聽到了。

見兩位美人笑得花枝招展的,劉邦覺得莫名其妙,就追問緣由。

得知此事的劉邦頓時來了興趣,當天就把薄姬召來。薄姬很好地把握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她說昨晚夢見有蒼龍盤踞在肚子上,劉邦笑著說這是吉兆,我幫你促成。

當晚,劉邦就臨幸了薄姬,很巧合的,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於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兒子劉恆。

自從那一次臨幸後,劉邦又彷彿忘記了薄姬,很少再來找她,在後宮中失去皇帝的寵愛,這幾乎是致命的,所幸薄姬生下了兒子劉恆,她還有另一條路可走。

所謂子以母貴,母以子貴,沒有劉邦寵愛的薄姬自己是不可能貴了,只能依靠兒子劉恆。

薄姬對劉恆的培養重點就是低調,在險象環生的後宮中,即便不受寵,他也是劉邦八個兒子中的一個,必然受人矚目,也容易遭受危險,如果沒有過硬的保護,能不張揚就不張揚,一定要低調。

低調的原因就是因為呂后,這個剛毅的開國皇后可不是善類,劉邦一死,八個兒子被她料理了大半,長子劉肥認妹妹為母才得以活命,最後鬱鬱而終;三子劉如意直接被毒死;五子劉恢和六子劉友皆因呂后而死;七子劉建死於意外,獨子被呂后所殺,絕後。

安然無恙的只有呂雉親子劉盈、養子劉長和劉恆,這幾乎可以認定,呂后是不知道那句預言的,不然以她的心性手腕,劉恆母子焉能安安穩穩待在代國。


至於呂后為什麼不知道這句預言,平沙覺得很可能這句預言在呂后那個時代根本不存在,是後來者編的,呂后去世後,周勃等人誅殺諸呂,迎立劉恆為帝。為了增加他的繼位合法性,編出這麼一條預言然後安排到著名相士許負身上也並非不可。

要知道,許負可是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女神相,預言非常靈驗,被劉邦封為“鳴雌侯”,有此名氣,很多相書都宣稱是許負所著,可許負到底寫沒寫這些書,又有誰知道呢?名人效應罷了。


平沙趣說歷史


一、漢文帝的心虛

漢文帝本來和漢朝的皇位沒啥關係。

因為漢文帝是劉邦的私生子(當然,這個細節後文會說),而劉邦在世的時候,把還不算漢文帝的劉恆,封在了代國。

代國是一個窮國,還距離匈奴很近,而劉恆又是一私生子,後來靠撿便宜,撿了個皇帝當,這麼大的落差,劉恆肯定會心虛啊。

而為了讓天下人相信自己當皇帝是天意,於是劉恆派人編了個謠言:說早在楚漢相爭的時候,自己的老母薄氏還是魏王豹的寵妃的時候,有人就給薄氏算命,說薄氏是母儀天下,能當太后的人。

所以自己當皇帝,是天意。

二、漢文帝的身世

劉邦是個流氓。

流氓的處事風格,當然和我們正經人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劉邦後來冊封的齊王劉肥,是劉邦的大兒子,不過不是嫡長子,而是劉邦還是個混混的時候,勾搭了別的女人(不知道是有夫之婦還是小寡婦),生下了劉肥。

而劉恆的身世也差不多。

劉恆的母親薄氏,本來是魏王豹的女人,後來魏王豹被劉邦擊敗,薄氏也落到劉邦手裡。

不知道劉邦是出於啥心思,就和薄氏來了個一夜情,而這一夜情過後,就有了劉恆這麼個私生子。

而前文說過,劉恆不被劉邦喜歡,被劉邦打發到了代國吃土。

三、撿便宜的薄氏母子

劉邦死後,呂后掌權,開始瘋狂打壓劉邦昔日的寵妃戚氏,還殺了戚氏的兒子趙王劉如意。

而薄氏母子在呂后掌權期間,一直在代國太太平平的享清福:在呂后眼裡,這娘倆壓根沒有存在感,畢竟是劉邦一夜風流的野女人而已,不值得偉大的呂太后惦記(當然,多年前有個胡扯電視劇《美人心計》,說什麼呂后和薄氏鬥智鬥勇,那都是胡扯)。

呂后死後,漢朝大臣發動政變,殺死了漢惠帝的小兒子漢後少帝,並同時剷除了呂家的勢力。

而之後的大臣們,在議論擁立新君的時候,想起了代王劉恆:因為代國國小,勢力小,劉恆又不比劉邦其他兒子那麼強勢。

於是,大臣們擁立劉恆為新皇帝,這便是漢文帝。


人文之光


呂稚保薄姬母子平安只有三個原因:其一、薄姬不爭不搶,維護呂稚皇后的尊位;其二、薄姬沒有強大的後臺勢力,不具威脅性;其三、呂稚從來不信預言,她只相信事在人為。薄姬將為“天子之母”的預言是一個術士說的,呂后聽了權當一則笑話,預言的事她本人也做過。

陳勝、吳廣起事之時,怕沒有人追隨他們,於是在魚肚子裡藏下天書,上面寫著“陳勝王”。戍卒們吃魚之時發現了魚肚子裡的天書,就認為陳勝是天命所歸,都跟著他造反了。當年劉邦起事時,殺了一條白蛇,於是呂后到處宣傳說劉邦是天帝之子,天神下凡。懵懂之人聽聞後就認為劉邦是天子降世,都追隨劉邦打天下了。呂后對於術士之言的本質有深刻了解,凡事在於人為,不在天意!

薄姬雖然是魏國王族之後,但是魏國王族早就凋謝了,薄姬的孃家人也弱勢,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人。薄姬嫁給劉邦後,只有一夜之歡,之後再沒有得到劉邦寵幸,可見劉邦並不是很喜歡薄姬。鄙人私下推測,薄姬雖然有幾分姿色,但是性格端莊典雅,床榻之術不精,容顏可能還沒有呂后好看,故劉邦沒有再寵幸她,呂后也沒有把她當敵人對待。薄姬自知德淺,故不與呂后爭寵,處處維護呂后的老大地位;戚夫人自恃貌美,與呂后爭寵爭位,最終被呂稚做成人彘。

劉邦死後,呂后掌管漢朝軍政大權,先後處死了戚夫人、趙王劉如意母子倆,薄姬的兒子劉桓則被封在代地為王。由於薄姬人畜無害,故呂后對她也以禮相待,留在宮中養老,兩人還常聚會拉家常。一次薄姬跟呂后又在一起拉家常,薄姬跟呂后說她年老多病,不能常伴呂后身旁,希望去兒子劉恆那裡養老。呂后聽後心中亦思子,於是安排車兩儀仗將薄姬送到代地養老,代國尊薄姬為王太后。


大秦鐵鷹劍士


薄姬為其父與魏媼私通所生,後其母將其送與魏豹為侍妾,無子女,估計不大得寵,後魏豹敗,被劉邦所虜。所以,實為一戰利品而已。估計長得不昨的,一直未寵幸。後劉邦出於同情寵幸一夜,以後再無下文。可見薄姬或許才色不昨的,要不就是性格等有缺陷,是不受待見的。

但老實人也會撞大運,別人天天陪皇上,腹中空空如也。而薄姬與劉邦春風一度即珠胎暗結。生下劉恆。由於薄姬從無寵愛,想來劉恆亦差不多,何況還有呂后那樣的強人在那兒。所以劉恆一早被封為代王就國,而薄姬在宮中就與路人無異,呂后防這防那,從不防薄姬。老實人待在宮中,皇上不疼,有沒有一樣,可能以呂后那等人精,看著還礙眼。於是,你個木頭,遠點去吧,於是薄姬就到了代王劉恆那兒,過起母子的天倫生活,母子二人皆為心善低調之人。波瀾不起,早被宮中所遺忘。

及誅諸呂,大家左想又想,才想起劉恆為劉邦之子,且與諸呂無涉,不必擔心算舊帳,才請劉恆回家作皇帝,母子二人擔驚受怕,幾乎是被挾持而歸。勉強做了皇上。

誰知,這一下一個老實女人的老實兒子就開創了一個千年傳頌的文景之治。

天子之母之說,乃無稽之談也。


不是我血色青竹


薄姬有“天子之母”的傳聞,但是卻沒有收到呂后的嫉妒或者迫害。這就是薄夫人的為人處世之道了。

說起劉邦的後宮佳麗,必不得提起三個人。那就是原配夫人呂后,戚夫人自己薄夫人。

我們都知道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了人彘,慘死,一時間震懾了許多人,也讓大家真正認識到了呂后的恐怖。

呂后無疑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女王,論謀略絕不在劉邦之下。她的手段也是異常殘忍和令人恐懼。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知道退讓,懂時勢。

薄夫人能夠得善終,而且自己的而已還做了皇帝,自己留名千古,可以說是名利雙收。

被稱為“天下之母”卻得善終。源於她自己的性格和心態。

她知道自己除了劉邦的保護之外,沒有強大的後臺,自己本身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呂后的強大背景,她選擇了隱退,做自己該做的,得自己該得的足夠了,不和呂后爭,呂后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所以放過了她。

戚夫人有心栽花花不開,薄夫人無心插柳柳成蔭。大概就是歷史的巧合吧,善惡終有報。



盛世打雜


首先這則預言太久遠,事後隔代之漢史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中簡略傳續,當時正是諸侯紛爭之時,劉邦與呂后未必知道,可以斷定當時的呂后沒有聽到,如果呂后知道薄姬將為“天子之母”,那麼,以呂后的決絕手段早已殺之以絕後患,在牽扯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呂后是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與放任。

公元前204年諸侯反秦的時候,魏豹自立為魏王,薄姬的母親魏媼就把女兒送入魏王宮中,魏媼讓當時著名的女相師許負給女兒薄姬相面,許負看後說她應當生天子,魏王豹聽到後心裡高興,叛漢自立,後又與楚王聯合,漢軍殺了魏豹後就把薄姬送入織造府,有一次漢王進入織造府,看到薄姬美貌就把她收進後宮,一年多沒有寵幸她,後來漢王聽了兩位美人說起薄姬,漢王心中傷感,可憐薄姬,並與她同宿,薄姬說昨天夜裡妾夢見蒼龍盤踞在我的腹上。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徵兆,我來為你成全了吧。結果,一幸生男而貴其身。此後薄姬極少見到高祖。

呂后稱制的時候,由於薄姬極少見到高祖的緣故,呂后沒有加害薄姬,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到代國,成為代王太后。從這些事故的轉化來看,一則呂后很可能不知道薄姬相面將貴為“天子之母”的預言。二則不能不說薄姬這個人極其聰明,工於心計,極會做人。因此,在漢朝後宮紛亂的時候,又是呂后稱制能躲過一劫,平安無事,這是用心計與智慧得到的結果,“天子之母”是有天佐天意的,不虛爾!


楊柳青青春之聲


除了樓上的詮釋,個人以為:呂后也不是忌妒就瘋狂殺人的蠢才,否則她不可能在關鍵時刻總能得到大臣的支持。戚夫人實在欺人太甚。憑什麼搶老公,搶皇后位,搶太子位……元配呂后為劉邦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凌辱‘?兒女都幾乎命喪亡命的劉邦之手。她戚夫人沒有大臣支持,沒有才幹征服眾人,相信治理國家更是一竅不通。劉邦是真愛她,所以竭盡全力保護她兒子。可這蠢才……算了,懶得說了。只說戚的人品、貪婪、愚蠢……都註定她不會有好下場。只是落在誰手裡,怎麼個死法的區別。


山水之間shanshuizhj


首先,這則預言太過久遠。薄姬將為“天子之母”的預言出現在大約西楚霸王項羽滅秦並分封十八路諸侯之後不久。當時薄姬的母親魏媼曾經找人給她算命,算命的說她將會生下天子(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雲當生天子),當時薄姬尚在魏王豹的後宮。

其次,預言曾被證實是個笑話。魏王豹聽到這則預言之後曾經非常欣喜,當時秦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沒有人知道天下最終是誰的,而薄姬當時是魏王豹的女人,她能生天子的話,天子他爹肯定是魏王豹啊。但是漢二年(公元前205年)魏王豹兵敗被劉邦所殺,這則預言就成了個笑話了,沒人再當回事,薄姬當然也不會到處給人宣揚。

第三、薄姬太不顯眼了。魏王豹死後劉邦笑納了他的後宮,雖然知道薄姬頗有姿色,但是“歲餘不得幸”,後來劉邦就漸漸把這個人給忘了。知道薄姬曾經的好友管夫人、趙子兒提起之後,劉邦覺得薄姬實在可憐,才“召而幸之”,沒想到“一幸生男”。

劉邦駕崩之後,他曾經的寵妾戚夫人呂后囚禁(但是戚夫人被殺的真正原因是她們母子曾經威脅到呂后母子的安全,觸碰到了呂后的底線)。向來低調、基本上和劉邦見不著面的薄姬倖免。


國史通論


掌握大權的呂后為了自己兒子的權位,幾乎對劉邦的女人和後代都進行了屠殺,卻獨獨放過了薄姬和她的兒子劉恆。當然啦,心狠手辣的呂后之所以沒有殺薄姬並不是她不想殺,而是在權衡之下她覺得薄姬和她的兒子對自己完全夠不成威脅,放過她們比殺了她們還有點好處吧!至於薄姬有“天子之母”的預言,呂后完全就不信這一套,這純粹就是為了某種目的編造出來的,當年劉邦的斬白蛇起義不就是那樣搞的嘛,呂后知道這其中的道道,呂后認為自己能完全掌握局勢,所以不怎麼防盜薄姬,當然啦,薄姬為人處事做的很好,也是能逃脫呂后殺手重要原因。

薄姬身份底下,為人小心謹慎,不受劉邦寵愛,對呂后尊敬有加甚至卑微,呂后覺得這樣的一個人實在沒有什麼競爭力啊,自然不大忌憚薄姬。薄姬本來就是魏王豹的妻子,後來魏王敗給了劉邦,而薄姬就成了劉邦的侍妾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劉邦寵幸了薄姬,居然就一次薄姬就有身孕,後來生下了劉恆,真的挺幸運的!之後劉邦就再也不寵幸薄姬了,基本都忘記她了。薄姬除了有個身份之外,就是個可憐的女人,這一點和呂后挺像的。呂后雖然說是劉邦的正牌妻子,可是劉邦好色啊,有了其他女人就冷落了呂后,呂后是女人,知道其中的滋味。所以呂后對被劉邦同樣冷落的薄姬還是有一點同情心的,大家都是同病相憐啊,呂后還好一點,畢竟她是皇后,薄姬就是個身份卑微的人,在宮裡生活不受人待見,好在呂后照顧才好過一點。薄姬也很聰明,她知道呂后是什麼樣的人,不是自己不去爭就沒事的,想殺自己什麼時候都可以。所以薄姬對呂后那是尊敬有加,處處維護呂后的權威,低調本分,從來不去爭什麼,在別人看來,薄姬如果不是劉邦的女人,完全就像呂后身邊的一個婢女一樣嘛!就是薄姬如此的卑微做人,讓呂后對她的戒心有所下降,至少不會首先殺薄姬啊!呂后覺得薄姬真的對她夠不成什麼競爭力,她兒子也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兒子,劉恆本來就不受劉邦寵愛嘛!

薄姬小心做人,在一定程度上讓呂后放心,但是還不保險,在外邊薄姬還是有點勢力和人脈基礎的。薄姬作為魏國王室宗女之後,她和呂后信任的重臣陳平的關係非同一般,呂后為了掌控朝廷,還是需要陳平的配合和支持的,為了給陳平面子,暫時放過薄姬也是可能的。再說呂后不信“天子之母”的預言,陳平可是會相信這個啊,本來陳平是個投機政客,不管他真假,反正投機一把再說,再者他和薄姬的關係也不錯,因此在能力範圍下幫助薄姬也是舉手之勞啊!真是有陳平的幫助,呂后為了大局暫時放過薄姬。

劉邦死後,呂后通過屠殺終於鞏固了自己的權位,也開始對威脅到自己的女人進行清算,其中最慘的就是戚夫人了。呂后也曾經對劉恆下毒手,只是被薄姬發現了,最後不了了之,。薄姬為了自保,還毀壞自己的面容,這一點很讓呂后放心,交面容都毀壞了,可見沒有什麼非分之想了。所以呂后還是封了劉恆一個代王,還讓薄姬一起去代地生活。當然啦,在代地就封的劉恆,呂后還是不斷的試探薄姬的。呂后想給劉恆更大的趙地給他,想封他為趙王,薄姬都拒絕了,表示活在代地就很好,不需要什麼其他的了。就這樣薄姬低調不爭的行為,呂后最終沒有殺她。

不過呂后想不到,她還是輸家,她也是幫他人做嫁衣,呂后屠殺了劉邦很多兒子,只留下自己兒子和劉恆,這不就是在間接上幫助了劉恆掃清了所有的障礙嘛,最後劉恆撿了個大便宜,當了皇帝。有時候預言這東西,你偏偏不信,它就靈了,讓人感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