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5年,乾隆皇帝為何下詔修繕明朝十三陵?原來是這麼回事

清朝的乾陵皇帝是歷史上最長壽的帝王,也是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帝王,他在位時期清王朝達到了鼎盛,也開始走向了下坡路。有人說,乾隆皇帝是一代明君聖主,文治武功超凡;也有人說,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最終為清王朝衰落埋下了隱患,總之對於乾隆皇帝的評價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不過,在乾隆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85年發生的一件事,讓人疑惑不解,當年乾隆皇帝突然下詔對前朝(明朝)十三陵進行大規模修繕,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1785年,乾隆皇帝為何下詔修繕明朝十三陵?原來是這麼回事

根據《高宗實錄》記載,公元1785年,乾陵皇帝親自對明朝十三陵進行了一番巡視,回宮之後不久就以“前朝帝陵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為由,正式下詔修繕明朝十三陵。這項修繕工程整整持續了兩年之久,直到公元1787年才宣告竣工。但是,此後人們發現明朝十三陵中配殿、享殿、明樓等建築雖然修繕一新,但規模卻比以前小了很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此前乾隆皇帝巡視明朝十三陵的目的是另有他圖,是一個不可直接對人言表的秘密。

1785年,乾隆皇帝為何下詔修繕明朝十三陵?原來是這麼回事

據說,當時由於南方名貴楠木成品極少而且轉運不便,所以乾隆皇帝的萬年壽宮——裕陵修建工程推進緩慢。哪裡有現成的楠木呢?乾隆皇帝這才把目光投到了明朝十三陵的身上,並以巡視的名義,實地勘察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情況。明朝十三陵之中,有三座帝陵的楠木使用量較大,楠木品相也較好,分別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和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於是,乾隆皇帝在摸清楠木情況回宮之後就開始整日悶悶不樂,因為他畢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地去拆除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

1785年,乾隆皇帝為何下詔修繕明朝十三陵?原來是這麼回事

但是俗話說,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乾隆皇帝的心思早已被一些喜好阿諛奉承的大臣看透,及時上奏請求大規模修繕明朝十三陵,乾隆皇帝心中的石頭這才落了下來,立即拍板給予批准。於是,明朝十三陵修繕工程開始開工,但名義上是修繕,實際上卻是以小換大、以次換好的改建。當然了,乾隆皇帝的藉口是,明朝十三陵規模太大,修繕工程繁重,許多工料難以採辦,如果所有殿堂都按照原有規模大小來修繕,就有點不切實際,所以才用了拆大換小的方法。

1785年,乾隆皇帝為何下詔修繕明朝十三陵?原來是這麼回事

當時,乾陵皇帝為掩人耳目,對明朝十三陵中規模小的帝陵,比如崇禎皇帝的思陵進行了擴建,以此來堵住天下人之口。其實總體來算,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等名貴木料大幅度被替換盜用。這樣一來,乾隆皇帝既達到了偷樑換柱的目的,又落得個恩崇前朝的美名。不過,時至今日,民間仍然流傳著乾隆盜木的說法。或許讓乾隆皇帝沒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後,一夥軍閥會以軍事演習為名,盜掘了自己的裕陵。不知道當時九泉之下的乾隆皇帝,是作何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