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需是了

痛失愛女,房屋被燒,務農失敗。這三件事,是甄士隱厭世出家的直接原因。甄士隱出家的本質原因是他本來就是個有慧根的人。

在現實和夢幻中,甄士隱總計三次遇到了和尚和道人。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需是了

第一次,甄士隱在書房打盹時在夢裡見到了和尚和道人。和尚和道人還給他看了通靈寶玉。

第二次,甄士隱夢醒之後,抱著女兒英蓮上街閒逛時再次碰到和尚和道人。給他送了一首詩,可惜機緣未到,甄士隱並沒有領悟。

第三次,甄士隱在經歷了一系列磨難後,又碰到了跛足道人。跛足道人唱了一首詩,甄士隱便問,你唱什麼,我只聽見“好”“了”“好”“了”兩個字。道人回答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需是了。

這首詩讓甄士隱徹底醒悟了。他就說,我來做個註解。甄士隱註解的非常精彩。大家多讀幾遍,自己去領悟。

我們中國人相信緣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緣分是多麼奇妙的一個東西。不管是夫妻的緣分,父子的緣分,還是朋友的緣分,緣分有長有短,有深有淺,甄士隱跟他女兒英蓮就只有三年的緣分。

我們也可以看出,貴人指路對一個陷於生活中的泥潭中的人是多麼重要。若不是跛足道人點化,甄士隱不知道還要在紅塵中掙扎多久。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需是了

我們來看一下好了歌到底講了什麼。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你想做神仙,希望生活過得快樂幸福,可是你忘不了功名,整天為事業奔波,為做官忙碌,忘不掉的事情就是使你不幸福的事情。追名逐利的將相王侯,現在都到哪裡去了,不過是埋在黃土裡被草給湮滅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你想要幸福快樂,所以你不斷想方設法去賺錢,想要拿錢來買到你想要的幸福和快樂。每天都覺得錢還不夠,賺了錢還想著再多賺一些。你永遠沒個夠。等到夠多了,已經離死亡不遠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活著的時候,每天恩恩愛愛,死了之後呢,愛人還不是又成為他人婦(夫)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還是希望天下的各位父母親們不要太為孩子操心了吧。

好了歌講的是道家的哲學,對儒家強調的社會秩序有很大的顛覆性。儒家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套道理,要建立的是穩定的社會秩序,鼓勵人要入世,要求功名。

跛足道人給我們這些依戀紅塵的人當頭一棒,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需是了

人大概都經過這三個階段,年輕時,大家都是入世哲學,要求功名利祿,遵奉儒家哲學。

到了中年,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生活經歷,可能在求取功名的路上會碰到一些麻煩,於是道家哲學便出來點我們一下,有所醒悟。

到了老年,在經歷了一系列酸甜苦辣之後,需要面對死亡,想著如何超脫人生,這時候,佛家哲學就來了。

我們很多人都會經歷這三種哲學,有意思的是這三個階段不衝突。在同一個人身上,這三種哲學都有。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們中國的文化真的有點複雜。需要我們好好去領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