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一場疫情的國難,將我們都困居在一室之內,全國人民都在齊心抗疫,不外出不聚餐,每日癱在沙發上,花費幾個小時刷刷手機,打打遊戲,成了國人的標配生活,但日復一日也會令人倦怠,陷入麻木。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閒了,固然讓人快樂,但如何閒,卻有講究,快樂亦有高下之分。清人張潮認為:“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這麼看來無所事事不稱閒,能陶冶情操者,才道閒!雖不說似宋人“焚香點茶、掛畫插花之閒事”, 但也有一位“閒人”將“閒事”做出了花樣。


前日致電吾一摯友“文達”君,一位痴迷明式傢俱愛好者,問其近況如何,此君回答忙的不亦樂乎,詫異間發來幾張木器雅件照片與我分享,吾見之驚呼!因這幾個物器“文達”君在當初收藏時我曾有幸一睹其容,而今日一見,簡直脫胎換骨,美豔之極!這些器物表面光澤如玉,如琥珀般一樣,竟然達到“鏡面”效果。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文達”君直言:“如若未親眼所見整個過程,哪怕是老行家,也不信這種效果是沒有塗抹任何物質上去的!”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追及緣由,原來此君在居家抗疫期間,並沒閒著,對自己心愛文玩雅器及明式傢俱均進行了一次“美容大手術”。


其將收藏的明式傢俱也照樣拋光磨之鏡面效果 ↓↓↓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文達”君坦言:“從220目砂紙磨至7000目後,再小心翼翼用德國進口打磨文物、玉器級別的砂紙由800目砂紙磨至12000目,前後共用25種型號砂紙,這個級別的12000目相當於原來的砂紙的20000目。最後還要用力盤磨幾天,這種潤澤效果才可以帶來長久的悅目(上油、蠟的經不起時間的折磨,手感撫摸也沒有那麼舒適)”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驚呼!原來如此!
此君並將打磨的每一步過程中木器所發生的變化做了詳細記錄,以備學習求證!吾欣賞其做事認真嚴謹之風格,特討來以供玩家共同學習觀摩!


我們知道一件木器,包括傢俱或文玩,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打磨拋光,這是傳統傢俱中一種表面處理方式,把木器打磨至非常光滑之後,不斷滲出的油質才會在傢俱表面形成天然保護膜,從而達到紅木傢俱保養的最佳境界,並加速包漿效果。古人云:“三分雕工,七分打磨”,其表面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打磨質量的好壞,看似簡單,但真正做好還是需要一定技術含量的。



前期需要準備各種型號的砂紙:180目-7000目以上砂紙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打磨時還須要注意各種技巧:


  • 打磨時要從最底級砂紙按次序來,不能跳躍砂粒號。


  • 打磨時要順木紋打磨,絕不能縱橫亂磨,否則會使木紋撕裂留下永久瑕疵。
  • 凡木器稜角處不能太大力,動作要輕;一定要保持原來的形狀和輪廓不能使其彎曲、斷裂、變形。
  • 打磨時一般用四指和手掌按住、拇指夾住砂紙,用力拋光。
  • 邊磨邊擦。因為砂紙的砂粒容易脫落,這些磨屑、塵灰容易嵌入木材的管孔中,因此在打磨時必須隨時用幹刷或乾布把塵灰刷去邊磨邊擦直到表面平整光滑為止。

經過層層的砂紙拋光打磨,費時費力,但這些器物又被重新煥發了容顏。“文達”君給予了它們新的生命,並直言磨礪了其心性,同時也感受到我們傳統傢俱行業匠人的不易,做好一件器物真的不易!在用砂紙打磨的過程,是修煉自身的過程。
想想現在我們還有砂紙、砂輪等這些現代打磨設備,但我們的古人呢,當時是用一種叫銼草的植物、或用青磚泥水、皮毛、貝殼來打磨,想像一下那種艱辛,可想而知!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只能用“膜拜”來形容對古人的敬仰!


有人說:打磨是傢俱的靈魂。一點也沒錯!


古有北宋石痴米芾,今有木迷“文達”君,用自己之喜好,以及玩物之專注,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閒”,這種閒,能化動為靜,於無形之中慰藉精神。我們總把“閒情”和“雅趣”並提,也是因為如此,閒而不庸,方為雅趣。

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


庸閒和雅閒之別,亦在於此。


此君將閒事做到了極致,便是“道”。閒事的最高境界,看來也莫過於此。



———— / END / ————


小貼士

●溫馨提示:《樸道木器美學空間》力求原創,部分使用的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處理或撤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