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江門、鹽城和汕頭,誰會率先成為二線城市?

889音樂旅遊


汕頭,想成二線城市,還是算了吧!不是不看好汕頭,汕頭這兩年的確是有些發展,但要大發展成為二線城市,那是不太可能的,本身城市受地域面積的限制,潮汕三市最小,一個城市還一分為二,潮陽達濠跟市區這邊還隔了一個海灣,全市人口又多,近六百萬,三市最多,典型的地少人多,沒有太多的地方可以辦大型實業廠房!而且因當年設置特區的關係,特區只在市區這一片,導致澄海,潮陽他們好像跟汕頭市區沒什麼關係,二十年前我在外地就讀的學校同鄉會就很明顯,汕頭市區,澄海,潮陽有各自的同鄉會,除了那些住汕頭市區的澄海,潮陽籍的同學就會加入兩個同鄉會,那些不住在市區的就沒有,人心不齊!而且汕頭的主官調動太頻繁,基本沒有任滿三年的,這對發展不是好事!至於其他兩個城市,不瞭解,他們能不能成為二線城市就不知道了,其實能成為二線城市又如何,工資能漲多少?房價能保持不漲?只要工資能漲,房價不要再漲,城市二不二線無所謂!


ST嘰裡咕嚕評說081


這是汕頭被暴虐得最慘的一次,而且被打崩的牙齒還得嚥進了肚子裡不敢吐出來。

當汕頭是全國第三大港口城市和第七大貿易城市時,鹽城是誰?江門又是誰?當1991年汕頭擁有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家五星級酒店之一時,鹽城能撞上星級酒店嗎?而江門有四星的嗎?當以城區人口衡量城市實力的20多年前,汕頭以150萬城區人口一直排在全國第15位,鹽城和江門的城區人口有50萬嗎?但淪落到今天,誰都可以上來調戲一下汕頭,而汕頭還得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汕頭真的很無奈!

說真的,你們可以調戲、可以侮辱,但哥哥的底子還是在的。就汕頭、江門和鹽城這三座城市,汕頭的城市底蘊,江門和鹽城一百年都趕不上。而在這三座城市之間,鹽城和江門不可能成為二線城市,因為你們前面的城市是你們無法跨越的。

其中,鹽城的經濟總量最高,達到五千多億之巨,但鹽城的發展已經觸碰屏頸,很難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如今年前三季度2%的增長率,這比17年前汕頭被強力扼殺時的增長率還慘,所以鹽城不僅無法跨越前面的城市,還得面臨後面一個又一個的城市往身上踩的命運。而江門還有上升的空間,但想像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首先就是後孃生的,你爭不過中山和珠海,而在廣東日益重視均衡化發展的今天,身處珠三角反倒是一個無情的限制。再者港珠澳大橋對西岸的作用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一來香港不是當年的香港,二來珠海中山就橫擋在前面,根本輻射不到江門,香港對江門的作用還沒有廣州對江門的作用大。所以在資源上本身就扼殺發展的空間,不過靠自我提升,還是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的,但無法攀越二線,甚至前景還沒有湛江好。

而汕頭卻不一樣,汕頭的前面擺的不僅僅是二線城市,甚至還有更高的高度。第一政策紅利是實打實經濟特區;第二資源紅利,在廣東注重均衡化發展的今天,汕頭無疑是笑得最開心的一個;第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區域的首位度。汕頭的條件不亞於十年前的鄭州和長沙,所以肯定很快將會一鳴驚人的。

或許吧,如果不再調戲一下汕頭,以後可能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林岱基


根據第一財經2018年城市分級排名,一線城市為北上廣深、新一線15個,以及二線城市30個。要想跨入二線城市綜合實力必須在全國338個地級市以上城市中排進前45。

同在三線城市中實力強勁的地區,在華南有珠海、中山、海口,華東地區有鎮江、湖州、連雲港,還有呼和浩特、銀川、西寧等省會城市。

從經濟總量來看,2017年GDP排名中鹽城5050億排38位最前,而江門以2750億排84位,汕頭2350億落到珠海的2494億(排94位)之後。

這三個城市或許要進入二線城市都存在一定難度。可誰最有可能進入二線城市呢?



汕頭地區

深圳飛地深汕特別合作區基本上是珠江東岸最遠的腹地邊界。汕頭人大多喜歡去深圳、廣州等地發展,一些做大的企業也願意把總部搬到珠三角。

潮汕地區跟浙江溫州地區非常相似,在本地吸引不了多少外地投資,但在外卻是個個風生水起。很難吸引外地外資產業進到汕頭地區。

距離深圳接近300公里的汕頭,不僅沒有太多的區位優勢,還有未來的發展潛力非常有限。汕頭應該是最沒有機會進入二線城市的。

鹽城與江門

城市分級排名不是僅僅看城市GDP,而是一種綜合評價考量。不然排在全國第38位的鹽城就已進入二線城市了。連雲港、鹽城和南通是江蘇省的海岸線城市。鹽城緊貼著南通,距離上海也只有200公里,應該屬於上海未來發展的邊緣城市。

江門2017年GDP只有2750億,實在有些難登大雅之堂。可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9+2城市之一,未來的城市發展潛力肯定會比汕頭和鹽城大。甚至很可能會出現一個高速增長髮展期。

可江門的經濟總量只有鹽城的55%,即便按照每年超3%的速度追高,估計20年也未必可以在總量上平起平坐。更何況還有地位更加顯赫的珠海和中山在等待機會加入二線城市。

可鹽城邊上的南通已進入二線城市,上海向蘇州方向發展基本接近飽和,蘇州地區需要進行優化發展。上海未來的重點是向嘉興和南通兩邊發展,假如上海更加傾向往北部地區的南通發展,那麼鹽城的發展潛力就不較大,也最有可能進入二線城市。

總之,二線城市的門檻不低,不僅看GDP,還要看城市影響力、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鹽城的機會應該最大,江門次之,汕頭基本不可能。


鞅論財經


我覺得是鹽城,先不說經濟總量的事,鹽城在未來三到五年將陸續開通三條高速鐵路,徐宿淮鹽,鹽通,鹽泰錫常宜,鹽城高鐵線路成K字型展開,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屆時鹽城將會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極大的增加了與上海的聯繫,2018年,鹽城也積極招商引資,許多優秀企業都將逐漸落戶鹽城,比如寶鋼,也即將從南京搬往鹽城濱海港,未來十年內,鹽城發展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鹽城的土地還有擴展之勢,土地越來越大,機會就越來越多,人口也在江蘇省內排行前列,有人口,有土地,未來發展絕對不會差,臨海,港陸空交通齊全,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DELACEY


我作為鹽城本地人,就先說說自己的家鄉情況吧。

鹽城在江蘇地理面積最大,人口第二的地級市,以2017年經濟數據為例,鹽城的經濟總量達5300多億,江蘇省內排名第7,如將次數據放在全國地級市中進行比較,排名應該也是相對靠前的。鹽城的支柱產業為汽車製造,韓國知名汽車品牌起亞總部就在鹽城,同時在鹽城建有三座整車工廠。儘管受到國際大環境影響,起亞汽車的市場佔有率一直在下降,也影響了鹽城本地財政收稅收入,但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看。自2018年新一屆市委領導班子上任後,合理而創新的提出了“兩海兩綠”的發展政策(即開放沿海、接軌上海、綠色轉型、綠色跨越),也是更好的詮釋了習總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論。同時,鹽城擁有全國最大的沿海灘塗,並以每年近4萬畝的速度向內海自然擴張,這也是國內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目前鹽城在建3條高速鐵路,將陸續在未來三年內開通,簡稱開通之後,可迅速融入上海一小時生活圈,無論是旅遊還是經濟投資,都大大的促進了發展。

江門、汕頭都是廣東省內的地級市,廣東省本身因為地理區位優勢,在國際貿易進出口等領域具有先天優勢,其經濟總量在全國也一直名列前茅。伴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順利通車,珠三角地區的跨海交通全部打通,依託港澳地區的經濟政策優勢,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的整體輻射,未來幾年江門、汕頭的經濟應該會有較大的提升。

鹽城、江門、汕頭,目前均未國家三線城市,國家對於城市分級有一定的參考指標,同時每座城市都是自己的定位發展,每一個奮鬥在城市建設中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城市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富足。無論哪座城市率先跨入國家二線城市的序列,都是對自身經濟建設發展的肯定,都是實現中國夢的具體實踐,都應該得到尊重和喝彩!


吳小旺


這個問題很搞笑~作為汕頭人,覺得汕頭就是個四線城市,爭什麼二線?有國家政策傾斜或者稅收減免麼?有什麼意義呢?不過話說回來,汕頭確實是有發展成二線城市的潛力,不過一把天牌抓在笨蛋手裡也是能打輸的~而且每一屆領導班子都是這樣的高手!反正怎麼不行怎麼來,越來越差。人才留不住,工資低,物價高,房價高。工商國稅消防藥監城管各種敲詐勒索,沒關係的什麼事都做不好。市區黃金路段店面冷清,城中村店鋪租金也是驚人。汕頭大學畢業了就離開汕頭,留不住人才。估計以色列理工也好不到哪裡去,畢竟沒有適合的生態在這裡,畢業了肯定走啊~建設也是哪裡環境好去哪裡建設,建設好了環境也破壞了~


Kenda


鹽城很宜居。全國唯一個沒有山的地級市。一個讓人打開心扉的地方。生活節奏緩慢。至於什麼時候升二線,鹽城人還真不在乎。鹽城應該有很多人在蘇南上海置業了。現在公路,鐵路,航空都很方便,去上海一兩個小時。我們還真不希望鹽城變成特別發達城市那樣。一個一馬平川,河網縱橫,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幾乎沒有重大自然災害,生活節奏慢悠悠的旅遊城市,挺好的。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鹽城,這裡是一個讓人打開心扉的好地方!


安妮與魚


鹽城就算了,蘇北太窮了,人口淨流出,沒有發展前途,沒有支柱產業,房價比無錫蘇州還高,我老家鹽城市下面一個5線小縣城房價都1萬多,玩個毛線,不看好鹽城,有家的地方養不活自己,養的活自己的地方沒有家,一個孤獨的蘇北遊子的心聲,不要說二線了,3線,我感覺都懸,高鐵一通蘇南上海,人口流失要更嚴重。


未來會棒棒的


汕頭作為國家實行對外開放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現在跟江門、鹽城比誰先進入三線城市,這實在令汕頭人感到悲哀。


劉建忠157776576


算了吧 求求你了 我大鹽城安安穩穩做好自己三線城市就行了 別什麼都扯到鹽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