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深汕特別合作區”飛地經濟不是優先把惠州加入變成“深惠特別合作區”?

火星牛仔有話說


老家惠州惠東。

20年前,當我還很小時,就已經聽到親戚朋友(有些在政府部門上班)在說,深汕高速以南,會劃給深圳,後來知道,具體指稔平半島。

深圳很早就意識到其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蛇口那邊也一直在填海造地,但環保,造地成本,以及造地規模,都有限,唯一出路是向周邊要,深圳周邊有哪些城市?

陸地接壤的有,東莞,惠州,香港。隔水相望有,中山,珠海,澳門,廣州。

東莞,中山,珠海,本身也沒比深圳大得了多少(甚至比深還小),珠海前段時間,劃出橫琴區域,“借”給了澳門,由澳門直接管理了,東莞中山都是當年由縣升地級市,“有鎮無縣區”,各鎮發展程度高,工廠密集,土地供應也是非常緊張。廣州的南沙,廣州自貿區所在地,最近海的區,且為“某大家族”勢力範圍。香港作為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土地問題比深圳更嚴峻。

那就剩下惠州了。

惠州面積是深圳將近8倍,人口400+萬,深圳1100萬(實際管理人口可能超過2500萬),2018年GDP排廣東省第五,約為4100億元(深圳24000多億)。可以講,發展程度相對低很多,且土地面積大,為珠三角面積最大市。

與深圳接壤的有惠陽(含大亞灣),而惠東隔大亞灣相望。因惠陽接壤龍崗區,近來開始大力承接深圳產業轉移,深圳“騰籠換鳥”政策,大批工廠搬到惠陽,大亞灣有石化工業,為惠州的工業重鎮,而惠東,中國女鞋之都,僅黃埔吉隆兩鎮,女鞋暢銷60+國家,巽寮灣與雙月灣,海濱渡假區,夏季吸引上百萬周邊城市人口來度假消費,可以講,惠陽惠東兩區縣,是惠州重要GDP與稅收貢獻地,若失此二地,惠州馬上從珠三角第五,跌至包尾,甚至“被脫離”珠三角,因此,深圳一直有想法,且有向中央“表達”過,但從改革開放以,原東莞縣(現東莞市)寶安縣(現深圳市)即從惠州脫離,且目前發展大大好過惠州,如果再拿走惠陽惠東兩處,惠州就不好過了。

所以,汕尾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受害者”,當然,對於那四個鎮的居民,當然是大好事。汕尾幾乎廣東包尾,沿海城市,卻建設程度非常低,人均GDP落後全國平均線,深汕合作區,即有增大深圳“領土”亦有“幫扶”省兄弟城市之意。

但亦並非一帆風順,合作區成立的頭幾年,“兩市共管”,使合作區一直沒有任何進展,直到2018年12月,中央明確政策,由深圳主導,才開始有大肆報導。

以上為手機打字,請鍵盤俠們手下留情。




我感覺呢個Moment要爆


何為飛地?就是要跨過周邊的區域進入到一塊新的區域。“深汕特別合作區”就是在深圳經濟發展過程中提供一片新的施展空間,承接深圳產業的新基地,同時與地方共同管理,分享稅收和GDP。

可假如把惠州納入到“深惠特別合作區”,那就不叫飛地,而是同城化或一體化。

因此,深圳與惠州的合作傾向於同城化和一體化發展道路,而不是所謂的“深惠特別合作區”。

飛地經濟

飛地經濟就是兩個互相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北有雄安,南有汕尾,中間長三角地區的上海同樣也是急需一片處女地,用於上海的空間拓展。可惜遲遲不見蹤影,著實有些匪你所思。

而目前全國300多個地級市中,土地及其緊張的也只要北京、上海和深圳。即便一線城市的廣州也是被列入自身擁有可開發土地的城市範疇,其他的城市土地資源更加充裕,未來30年的城鎮化過程中足以滿足人口和產業的聚集需要。其他城市想要飛地也不過是要一份噱頭,根本沒有必要。

還有就是香港也是寸土寸金,如今的開發密度也只有25%。但香港土地自由化,港府要想徵用及其困難,而且成本奇高。因此,最近提出向內地申請飛地。

深圳飛地經濟為什麼不選惠州?

如果北京選廊坊為飛地,那就不叫飛地,可能就叫一體化了。在選擇周邊城市合作中,更多的是一種碾壓式的發展,從產業、居住、交通等等與核心城市融為一體,形成了階梯式的發展模式。

比如惠州根本就不需要拿出大批土地跟深圳合作,深圳經濟自然會輻射到惠州個個區域。合作的結果等於把一塊蛋糕白白地送一半給人家。

可"深汕特別合作區"就不一樣,汕尾距離深圳達到了130公里,深圳的城市輻射範圍在深圳總體規劃中也明確,半徑在50公里上下。汕尾根本就不可能成為深圳的腹地,只能成為輻射地。

深汕合作等於在汕尾建設一塊新高地,從交通便捷、產業轉移等方面深圳也都可以接受的距離。這種合作才是一種雙贏的合作,飛地不僅為汕尾提供了一個質的飛躍,也為深圳產業轉移提供一個深圳自由施展的新平臺。

飛地以後在一些省會城市或二線城市中繼續出現,但這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由於土地緊張而投入的飛地。那不過是為一些低端產業、汙染企業、城市擴張等產業轉移提供一個可以繼續掌控的區域。


鞅論財經


利: 如果把大亞灣、惠陽和惠東劃給深圳,管理效率和交通融合效率上肯定好過深汕特別合作區。大亞灣澳頭港是天然深水港,如果納入深圳懷抱,更利於發揮深圳製造業出口功能,緩解鹽田港壓力。

弊:如果把大亞灣、惠陽和惠東劃給深圳,惠州就成了內陸城市。而且大亞灣是惠州納稅大戶。把大亞灣劃出去,惠州會答應?廣東會願意?

再說大亞灣是國家級開發區,如果要調整區劃給深圳,不是廣東省單獨做主的,還需報備高層研究經全國人大會表決才可以。


乾甲坤乙


惠州別想著深圳了,深圳市特區不可能去周邊搞的很近。惠州最好的出路是修好與廣州深圳東莞幾市的交通,努力承接好香港優勢條件,爭取建好與香港的交通,修不了橋可以搞快速水上巴士,飛機,或者申請一個與香港的口岸,香港確少的是土地,香港700萬人,出生率低老年化會愈來愈嚴重,把醫療,基礎設施搞好,都夠惠州GDP上

升好幾個點了,請大家支持我



藍色海草1


問題是跟深圳接壤的都是惠州的市轄區,大家都是廣東的地級市又不是省會,我會把我市區給你深圳做牛馬?第一個就不科學,第二個惠州又不是窮的沒米下鍋,現在的深汕特別行政區,說白就是劃給深圳了,行政歸深圳,經濟統計和功勞劃一份給汕尾,稅收留當地用,深圳汕尾各懷鬼胎,深圳解決地問題,還有錢收,汕尾有錢收又有人幫我開荒,弄不好一個金盆擺門口罩著自己發展,不就這麼直白嗎?不要分析那麼複雜的大家。



ONO251593438


04年的時候,深圳都想要惠州惠陽的幾個鎮了。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房子好建設。當時惠陽還是惠陽市,縣級市。看到深圳有想要地的慾望,果斷把惠陽市變成自己的區,惠陽區,省府和國家都批准了。。


zhiyuan1887


按我的理解,這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博弈,具體深圳在廣東的對手城市是哪個就不說了。地緣優勢,太過於明目張膽就在惠州設“深圳飛地”,容易引起對手的注意,畢竟資源這東西是有限的,大家都懂的。

況且不是一口吃成胖子的,汕尾這塊低,既不屬於潮汕文化圈,處於較為尷尬的位置,而且也是經濟較落後的地區,需要發展,與之合作,是雙贏的局面。到時候合作區經濟規模到達一定高度,深圳有發展的需要,惠州夾在中間,也順理成章也會加入。


ANDSOON1174758389


因為惠州的土地無論是國有的或是私的,城建建築無論是國有的或是私人的利益已完全固化,深圳或徵或拆或更新成本都天文數字無窮無算,省政府與深圳市政府太清楚此一點,相較於惠州汕尾及深汕區就如白紙一張,規劃與建設皆較為容易且成本大為降低,所以深汕區的建立實為省政府最有遠見的謀劃。


流雲64675


其實惠州尤其臨近深圳的惠州居民都很不友善,而且到處起了很多爛尾樓,所以深圳不願意要惠州


廖阿叔


修不好路,仲愷大道比珠港澳大橋還難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