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祕境丨這裡曾是刑場,卻讓慈禧太后情有獨鍾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一條十字路口,既是繁華的商業中心,又是陰森恐怖的刑場。而作為刑場上建起的“大廈”,西四轉角樓卻曾讓慈禧太后情有獨鍾。鉛華洗盡,如今的它,只是一座貌不驚人的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01

是繁華市場,也是刑場

出了地鐵4號線“西四”站,便會看到由兩座深灰色的屋頂和瓦片、大紅色的窗欞裝點的古色古香的建築。雖然這兩座樓已變成了新華書店和工商銀行,但想當年,這可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地標之一——西四轉角樓。當初老北京城裡都是平房,三層以上的樓房都屬鳳毛麟角,這樣氣派規模的轉角樓,絕對算得上一大亮點了。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住在附近西四頭條的魯大爺年過八旬,他還清楚地記得,“在解放前,坐洋車回家,只要跟洋車伕一提西四轉角樓,就像如今提西單、國貿一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早在元代,這裡就有了大都城的一大地標,那就是距西四轉角樓百米之隔的萬松老人塔。它歷經千年風霜,是北京城區內現存唯一一座密簷式磚塔。而這位萬松老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耶律楚材的恩師。不僅名頭大,這座寶塔更是因為造型巧妙別緻,早在明代便名揚京城。

萬松老人塔的地標性地位,為西四的繁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西四的轉角樓在舊京這麼有名,也是因為它攤上了一個黃金地段。如今行走在西四大街路口,您可能覺得這裡遠沒有兩站地之外的西單商圈繁華,更像是一般的北京街道。殊不知在明清兩朝,這裡可是遠近聞名的商業鬧市。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萬松老人塔

據考證,西四路口開始繁榮應從明代起。那時的轉角樓尚未建起,不過在如今其所在的十字路口四面,倒建起了四座牌樓,都是四柱三樓式描金、油漆彩畫、木結構的規格,簷下有如意斗拱。據《京師坊巷志稿》記載,南、北路口的牌樓上都書“大市街”,西四地區的繁華正是由市而起。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但有意思的是,如此繁華的街道在明代卻充當著刑場的職責,這是為何呢?原來我國古代封建王朝處決犯人都在繁華鬧市,以達到殺一儆百的目的。所以有“刑囚於市”和“棄市”之說。而西四牌樓地區在明代恰好是個店鋪眾多,車馬行人如梭之處,所以理所當然成了殺人的刑場。明朝200餘年間,不知道有多少人血灑於此。這其中就有炮擊努爾哈赤的明朝薊遼總督袁崇煥——因昏君誤中反間計,袁崇煥在此被凌遲處死。而無知的百姓還不明就裡,將他當成了賣國賊,一時間京城百姓全都擁擠到西四,用銅板買袁崇煥的肉來嚼食,可嘆一代英雄就這麼命喪西四。

02

慈禧鍾愛,刑房變身角樓

按明朝規定,在西四處決人犯由大興縣、宛平縣合署承辦。大興縣和宛平縣分別在今天的西四東轉角街與西轉角街樓下設官房。犯人被處決後,大興縣領屍身,宛平縣領首級,再分別等級造冊。到了清代,因為西四地區變成了旗人居住的內城,因此刑場就移到了南城的菜市口進行,東西兩座官房也就這麼空了下來。因為又是監刑所用,因此也無人願住,這一閒就是200來年。直到1894年,慈禧太后過60大壽,這裡才又迎來了轉機。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慈禧晚年的行事作派,處處刻意模仿乾隆,以表示她也是一代“明君”。乾隆過生日時,要去圓明園慶賀,並在沿途大擺排場。慈禧過60大壽時,因此也計劃去頤和園風光一回。具體計劃是,到了60歲生日那天,早上先在皇宮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然後大排鑾駕,浩浩蕩蕩,出皇宮西華門,走北長街,折向西安門大街,經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經新街口,出西直門,直奔頤和園。然後在頤和園內聽大戲,開大宴。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老佛爺大壽,要在頤和園內遊園開宴

為此,慈禧命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擔任慶典總辦,按照當年乾隆的氣派,除將皇宮、頤和園妥為籌辦外,還要在西華門至頤和園的幾十裡大道旁,沿途點綴景觀,搭建經壇、戲臺、彩殿、牌樓,組織僧道唸經,戲班演戲,夾道歡迎,供她途中觀覽,這就是慶壽“點景”工程,和現在迎接國慶類似。西四路口的兩座轉角樓,正是此次“大慶”城建中的重要節點。當時西四是個魚龍混雜、五方雜處的熱鬧所在,皇太后的鑾駕由此經過,可不是件小事。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負責此事的官員思來想去,決定就在明朝廢棄的官房之上,搭建其兩座對稱的二層小樓。建此樓作用,一是可以遮掩後面不夠美觀的民居,起到美化周邊的作用;二是在樓上張燈結綵,增添喜慶氣氛。而最重要的,是可以在二樓制高點設置警戒,一樓房間內則暗自埋伏下兵丁,以備萬一。

慈禧60大壽的沿途點景工程,大多是臨時性建築,早已難尋蹤跡。只有這西四的轉角樓,因為設計巧妙合理,造型獨特,而一直屹立不倒,並且成為了接替西四牌樓的老北京地標建築之一。據在西四路口負責“兩會”巡邏的李大媽介紹,如今東邊的角樓比西邊的略高出一塊,“那是因為東邊的角樓是新中國成立後重新修復的。而西邊的這個,則是原封不動的百年老樓”。

03

文藝高地,這裡曾有個西安市場

提起北京的東安市場人人皆知,但是在民國年間,西四的西安市場也曾名噪一時,而且不光像東安市場那樣商賈雲集,更是內城首屈一指的綜藝薈萃的時尚去處,風光不讓天橋。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當初的西安市場就在勝利電影院的位置

這個西安市場就在西四轉角樓西邊不遠的西馬市大街北側,一個叫“西安大院”的地方,藉著明清兩代的商業基礎,民國之後,這裡發展成了綜合性的遊藝場所。因此處離西安門很近,又為了和東安市場對稱,故人們便叫它西安市場了。市場裡有賣扒糕、豆汁、涼粉、灌腸等風味小吃攤;更有說相聲、唱大鼓、變戲法等遊藝場地。

“架冬瓜”、“老倭瓜”、焦德海和劉德智等名藝人都曾在這裡賣過藝,侯寶林更是從這裡走上了大師之路。侯寶林在《我的青少年時代》中回憶:“我跑遍了北京的街頭市場,西單商場、東安市場,我幹過;西安市場(就是現在的勝利電影院那兒)一進南門路東有個茶館叫欣蚨來,我幹過。”除欣蚨來,當年還有兩三個小茶館,有的請王傑魁、品正三、連闊如等評書藝人說評書,有的邀來名票友清唱京劇。除武戲限於場地不能上演外,其他一切唱工大小戲都可演出。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侯寶林大師早年就在西安市場的欣蚨來茶館說過相聲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平淪陷,西安市場逐漸衰落,後來更是由於一場大火毀於一旦。如今的勝利電影院,就是在這個遺址上建立起來的。稍上些年紀的人,一定還記得當年這座影樓所放映的一部部紅色經典,以及從“摟摟抱抱”的羅馬尼亞到“莫名其妙”的阿爾巴尼亞等前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電影。這裡還辦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和相聲大會,使得老影院再現活力。

周邊逛逛

地質館裡賞奇石,衚衕美食憶往日

如今在西四路口的西南角有座宏偉建築,那便是中國地質博物館。喜歡地理的朋友們,一定要來這兒走上一遭。館內展示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還有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如果您覺得這些礦物陌生,那館內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大批國寶級珍品也一定會讓你目不暇接。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逛得飢腸轆轆,不如到西四路口北的西四包子鋪來碗炒肝點一籠包子,“死麵”包成包子皮兒薄餡兒多,吃起來也勁道。當年那些在附近上少年宮的孩子們,路過西四包子鋪都要買幾個包子墊吧一下,如今長大了也時常回來吃兩口。像高大媽這樣曾經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如今雖然早已搬家,但得空也常回來買包子,她一邊坐在店裡抱怨“這包子哪還有當年的味兒啊,皮兒跟餡兒都不一樣了”,不過一旦熱騰騰的包子入嘴,高大媽立刻就把路上兩小時、排隊一小時才吃上包子的辛苦全忘記了。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吃完包子,可以到緊挨著西四轉角樓的廣濟寺裡轉轉。這裡雖然深處鬧市,但卻有寺廟裡難得的清靜。寺廟對公眾廣開大門,不收門票,但平日這裡遊客也不多,時不時能看到一兩個虔誠的信徒在大殿門口,心無旁騖地念著經書,偶爾一陣風過,屋角掛著的風鈴發出幾聲脆響,讓人心神安寧。不過不要以為這裡人少地小就沒什麼可看,廣濟寺始建於宋朝末年,明朝後又重建,因此保留了明代的格局,也有不少珍貴文物,明代的三世佛,康熙年的漢白玉戒臺,乾隆年的青銅寶鼎,也值得你細細品味一番。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攝影丨子胥

排版丨栗子

部分圖文丨Eric

北京秘境丨这里曾是刑场,却让慈禧太后情有独钟

點擊查看更多

找回少女心

ladie's night

新書速遞

探秘醇親王南府

小豬佩奇酷週末

吃飽了再減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