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為何如此珍貴?國畫家又是為何對“她”情有獨鍾?

榮昌夏布是重慶市榮昌縣的中國傳統紡織品,因輕柔勝絲,避暑爽身,實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為苧麻,苧麻經過傳統手工工藝績紗、紡織加工而成的苧麻布,現稱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黃本色易於創作中國畫,熟夏布經漂白後成為布料可以染色和印花,不宜創作中國畫。現手工夏布僅在江西、湖南、重慶、四川等範圍內少數地域有產,這種傳統的手工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98年,國家農業部先後授予榮昌縣盤龍鎮“中國夏布之鄉”和“夏布加工基地”的稱譽。


夏布為何如此珍貴?國畫家又是為何對“她”情有獨鍾?


夏布為什麼珍貴?

1. 全手工技藝生產

由於苧麻纖維與棉花纖維相比較無法用現代化紡織機械加工,只能靠傳統手工技藝生產;


夏布為何如此珍貴?國畫家又是為何對“她”情有獨鍾?


2.工序繁多,工藝要求嚴格

夏布生產在編織過程中,主要經過打麻、挽麻團、挽麻芋子、牽線、穿扣、刷漿、織布、漂洗及整形、印染等十幾道工序,其中的打麻就分為打、剝、洗、燻、刮(割)五道工序。而且還有不同的技藝方法,比如漂白就至少有五種方法,生產的出來的成品也會根據質量分稱不同的級別。


夏布為何如此珍貴?國畫家又是為何對“她”情有獨鍾?


據悉民國初年,有人編制兩疋一千八百頭的布耗子耗工半年,原因是多在早晚進行編織一小時左右,如遇氣候乾燥起風即停止編織。在一尺五寸寬的布面上,上下要排三千六百根麻線,在一毫米的寬度中要排列七點二根,且要分佈均勻,則可想而知麻線之細,工藝之巧。此對夏布當時售價四百元銀元。其後還編織過同樣的一對夏布,議定銀元一千二百元,時人稱此對夏布為"夏布王"。

為什麼國畫家對“她”情有獨鍾?

在夏布上創作中國畫,其自然獨特的肌理效果和創作後作品的唯一性所形成的天然防偽標誌既能保證原創作品的真實性、又能保證原創作品的不可複製性,從而大幅度降低了投資收藏者的投資風險。對於著名書畫家來說選擇夏布作為繪畫材料,既可以保證原創作品的真實性,又可以防止贗品的出現,從而確保了投資者的投資利益,加之夏布的天然本色和自身存在的價值,收藏一幅榮昌夏布畫既是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又使中國畫長久傳承。所以夏布成為繼絹、宣紙之後第三大國畫原材料。


夏布為何如此珍貴?國畫家又是為何對“她”情有獨鍾?


摘自重慶畫家劉海石夏布作品

以上圖文部分來自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謝謝!

撰稿人:若水如你

撰稿時間:2020年3月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