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說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到多高都是合理的,因為它永遠不會下跌,你怎麼看?

信念與奇蹟


首先我非常負責任的對這位“磚家”說一句:“你的言論非常不負責任,且我對你的該言論非常失望。”

全球發達國家的城市已經給了我們一個客觀數據,那就是在人均GDP達到10000美金時,該城市的房價停止增長或增長緩慢,甚至部分城市表現出了房價上漲,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人均GDP4000-8000美金時,所有人已經購房。

如果任何一個專家站出來說“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多高都是合理的”這完全沒有數據支撐,就是信口開河。

事實證明,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滑,北京和上海屬於一線城市吧?且北京的部分二手房房價出現了同比下跌,且我可以負責人的說這部分二手房未來也不會出現增值。

為什麼?

因為新建住宅的各項配套均優於這些二手房,且新房價格因為區位原因甚至低於這些二手房。

懂城市規劃設計的人都知道,城市的未來不在老城區。

其中“因為它永遠不會下跌”這句話中用了“永遠”一詞,就足以說明該專家絕對是個“磚家”,任何一個在某領域從業多年的人是絕對不會用“永遠”這個詞去形容一種趨勢的。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文化深厚,又是多民族以及世界人口大國。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情我們都只能用來參考,誰都不能給中國這個國家下絕對性定義。

中國未來城市的房價如何發展,誰也不能給出準確預判,但有一點就是絕對不會出現“永遠”的上漲或下跌。



西一安鮮


一些城市就說北上廣吧,現在普通人工資在一萬左右,畢竟年薪百萬以上還是少數,房價應該在3萬左右一平米覺得比較合理,因為房價應該是平均月工資的一到三倍。

房子就是商品,需求跟市場有直接關係。價格的高低,跟通脹率有關,跟土地稅費有直接關係,可以這麼說,國家土地的價格也是主要因素,大家要明白,一些城市寸土寸金,土地這些稅費都是稅務部門收走了,入了地方政府的財政。

再就是開發商這一塊,真正的說房子成本在2千左右一平米,開始初期,房子質量比較差,偷工減料,好多樓房沒有建起,就交了預付款或全款購買期房。這個時期可以說,開發商利潤空間很大,房子賣的也很快。

總之房子的價格確實多方面因素,主要是國家稅收和通貨膨脹,這幾年生活必須品飛漲,房子也不會例外,也會隨著物價上漲而上漲。再就是人們收入極不平衡,差距太大,尤其是一線城市,月工資一萬左右就是剛上班這些人,年薪幾十萬,百萬以上也不是少數,房價這麼高跟收入不均衡有很大關係,因為你買不起有人買的起,如果都買不起,房價跟誰漲價。

好多人盼著房價如蔥,指望房地產崩盤,這種幼稚的想法有點可笑,指望天上掉餡餅不可能的事。有的指望加大稅收政策使房價大跌,現在房子從徵地建設出售辦證需要多少稅費,最後不是購房者負擔嗎?稅收補貼老百姓買房了嗎?慢慢想想吧!


踏雪無痕154604282


城市房價保持長期穩定上漲的根本在於產業和人口

第一、2018年房價已經出現了部分城市下跌的趨勢,甚至個人覺得房價只漲不跌的情況會一去不復返。以2018年為例北京維持了4.1%的上漲,上海出現-2.3%的下跌,可以說2018年應該算是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分水嶺,一個經歷歷次調控後一線城市首次出現房價下跌。雖然說是部分情況,但是不得不說明一個問題:房價確實太高了。

第二、房價堅挺的根本在於人口的淨流入情況,這點是不會變的。2018年北京、上海房價出現下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人口淨流出,以2017年數據為例,2017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萬人;上海2017年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過去幾年時間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因為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對於人口的擠出效應是顯而易見的(逃離北上廣不是空談),這也是一線城市房價出現下跌的主要原因(統計數據雖然不多,但是趨勢已經形成,影響是巨大的)。

第三、相比於人口流出的背後,一線城市的產業流出才是致命的。產業吸引人口這點毋庸置疑,但是過去十幾年北京、上海等地高昂房價和生活成本導致人工成本過高,其直接影響就是一些對於人工成本依賴度高的產業開始向周邊進行轉移,互聯網行業這種所謂輕資產行業都開始佈局二線城市,更不用說其他傳統產業了。這還不包括政策引導下的產業轉移,向河北和雄安新區等地方的產業轉移,無疑對於人口流出都有一定的貢獻度。

一線城市的房價高有高的道理,但是也有天花板的(幾點愚見)

第一、只要是商品肯定有價格,房子也不例外。就目前來說我國大陸地區尚無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以美國紐約為例其房價也不會一直只漲不跌,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次貸危機。市場經濟對於處於市場環境下的任何商品都有價格表現,房子也是如此。市場供需調解下,房價有漲有跌應該才算是正常的現象,黃金尚有漲跌更不用說房子了,你說呢?
第二、一線城市的房價最為抗跌這點毋庸置疑。看過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不同城市或者一個城市不同區域的房價有差距的根本原因在於:基礎配套。一線城市的基礎配套要遠遠優於其他城市,包括教育、醫療、交通等等,同樣的一個城市不同區域房價出現差別的根本也在於配套。從這點來說,可以說一線城市的房價最為抗跌不為過,但是要說只會漲不會跌就有點大言不慚了。

第三、收入水平與房價並沒有直接關係,這點大家要意識到。過去很多朋友對於我國房價這麼高不理解(遠遠高於收入水平),這麼來說吧: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面對的購買人群是全國甚至世界上的有錢人和機構,從十幾億人當中找出幾百萬,幾千萬在北京買得起房的難度很小。同樣的,對於各個省份的省會城市來說一樣,基本我們可以看到省會城市都是單核存在,省會房價的高低也是取決於一個省份(有錢人)的購買力,並不是以我們的收入水平作為參考的。

最後,一線城市的房價肯定是有天花板的,因為資本因素炒起來的房價早晚會受到資本的拋棄,北京周邊地區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作為普通大眾來說,只需要牢記房住不炒就行了。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勇勇曉談壹貳叄


首先表達個人觀點:一切不已實名示人的專家言論,都是假新聞。

2019年為了應對經濟下滑,貨幣政策放鬆、基建規模擴大已初見端倪。但無論一線城市還是非一線,並不意味著房價會像16-17年那樣猛漲,最多各地放鬆限購限售,使成交量活躍一些,房價漲幅最多和GDP增幅大致等同,目的是讓房地產發揮適度拉動經濟,解決就業的作用。

房價確實不能再高了,地產已經擠佔太多資源,影響了居民消費,政府以及家庭的負債率已經居高不下,一旦內外形勢惡化,企業大規模倒閉,失業率蔓延,就會爆發各種危機。到時候房子變現更差,房價甚至會一瀉千里。

房地產行業的獨大,並不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實業、科技與文化輸出,才是我們未來50年競逐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照目前態勢,“毛衣”談判大概率會簽署一個協議,結束爭端,因為鬧下去雙方都難受,其實對普羅大眾是好事,因為競爭更充分了,老百姓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更優質的服務,能買到更安全和低價的商品,還有享受更低的稅率。

如果有專家真盲目認定一線城市永遠上漲,那一定是有片面性的,“毛衣戰”結束,外部壓力小很多,加上企業減稅刺激,配合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大規模的基建拉動,經濟面應該會好過18年,屆時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政策將繼續控制房價漲幅。因此,剛需可以出手,加槓桿的不建議。因為一旦出現灰犀牛,或者你失業了、現金流斷了,到時候斷臂求生是誰都不願看到的局面。

長期看,房市已經牛了30年,人口開始負增長,90後、00後的年輕人是否願意成為未來的接盤俠,他們的觀念誰有能說得準呢?他們今後就一定會買房嗎?\r\r\r





立叔聊房市


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到多高,取決於天朝社會發展到哪個層次。凡是說無限上漲的都是扯淡,都是騙子。

簡單說,社會發展到一個全新階段後,社會資源分佈會更科學更合理更公平。每一個城市居民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進行自由的選擇。比如,喜歡悠然見南山的,可以去鄉野;喜歡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的,可以去水畔

這個階段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工作不再是人類生存的唯一或者說最重要的一個選項。好多人也許會嘲笑這個說法,但是我堅信,這個階段在未來一百年一定會實現。


累了有板凳


我就是提一個建議,希望在今年馬上召開的“兩會"上有代表站出來講話:應當對當下的中國有多少“專家"人數來一次“普查"!由中組部和人社部牽頭……由公安部和財政部參加的《全國專家人口普查》!有多少是“自封”的假專家?應交給公安部處理!又有多少是“光吃飯、不幹活"的……財政撥款在養活他們的!應交給財政部去處理!

……而中組部和人社部負責清理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頭銜"?整頓和重新評審經統一制定的專家名稱!!!

…………

……………………(和尚奇談)。 ∥


孫曉龍110797455


這種說法只能說專家意見,大家對專家意見應該有共識那就是不靠譜,沒有哪個城市會永遠漲的,回首過去的十來年來看目前中國一線城市總體是漲的而且漲了很多,不過這是和整個中國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居民收入水平,人口流動等各種有利因素相關聯的,當這些有利因素慢慢停滯甚至倒退的時候房價上漲將變得不再可能,這十幾年來一線城市享受了太多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入的紅利,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瓶頸或者經濟結構調整完成後,人口規模穩定,人口結構發生改變的時候,房價將面臨非常大的下行壓力,而且這個也不是很遙遠的事,相信未來十年以內我們應該可以房價見頂的時候,這是任何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在發展的時候必然會面臨的一種結果。

房價的漲跌只是一個結果,它背後的因素才是決定性的,當然還有個很重要尤其短期內會影響房價的因素就是政策因素,不過這些都終歸都要回歸理性-供需!


王凱聊房產


少一點兒土地財政,多一些保障房、廉租房建設,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立法規定每年使用土地80%不拍賣,用於廉租房、保障房建設(90平方以內,有學校),20%的土地拍賣,用於商品房,價格交給市場,不調控。

政府就應該做好公屋建設開發,做好計劃的事兒,而不應該花大力氣去管商品房,那是市場的事兒。


無為122-212


如今的茅臺酒漲價漲到了2000多一瓶,可以說漲價漲上天了!按眼下的消費水平!在漲價以經達到了頂峰!還能炒作多高呢!房價炒到了頂峰!誰能拿著東西不撈錢呢?人人房貸!人人掙錢!一年820萬的就業生?畢業了!要教師證!要護士證!要註冊會計師證!要執業醫師證!要律師證!就業難!難就業!惡性循環!


說古論今俠


痴人說夢。世界上就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說這樣的話只能證明他不是專家是騙子,真正的專家不會說這種毫無常識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