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味道#一道菜證明你是哪裡人?

老家的味道官方


我的家鄉是河南省洛陽市。


提起洛陽,人們一定會想到洛陽三絕之一的“水席”。

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傳統名宴。

洛陽水席始於唐朝。

洛陽水席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名宴之一。

洛陽水席是前八品(涼菜,四葷四素),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24道菜。

洛陽水席有二個特點:

1.全部熱菜都湯湯水水;

2.洛陽水席熱菜是吃完一道撤一道,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更新循環。

我挺愛吃水席的,胡椒,醋,高湯(煮肉的湯)是水席的靈魂。

下圖為“洛陽水席”第一道熱菜“牡丹宴菜”


提起洛陽,人們一定會想到洛陽的各種“湯”。

洛陽被美贊為“湯城”,有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豆腐湯、丸子湯、不翻湯等大小湯館近2000家。

每天早上5點以後,各家湯館開始陸續開門營業,到7點前後,一個200平方米的湯館座無虛席是常有的事。

5元起步的各家湯館,添湯都是免費的。

洛陽人常說:“早上一碗湯,都仙都不當”。

下圖為洛陽市的其中一家“牛肉湯”


提起洛陽,人們一定也會想到洛陽的“漿麵條”。

漿麵條,是河南洛陽民間的傳統美食。

因做漿麵條用的不是清水,而是一種用“綠豆”發酵變酸的綠豆漿(也稱酸漿)。加以芹菜,綠豆,花生,佐以“韭花”,辣椒,一種地方特色美味。

在我們洛陽市,每個菜市場都有“酸漿”出售。

下圖為洛陽市的“漿麵條”


水席,牛肉湯,漿麵條,就可以證明我是“洛陽人”!


人在風上走


大家好,我是一個做美食的,不愛菜刀愛做菜的蕭大俠。看到這個提問我就不是覺得點了進來。下面我就說一到我的家鄉菜。你是作為出門在外必吃的家鄉菜。

那麼今天我要推薦的就是一道辣椒炒肉,說到那就吵架的話,相信很多小夥伴已經猜到我是哪裡人了。對,沒錯,我就是湖南人。湖南人的話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這個辣椒炒肉,因為辣椒的話對我們湖南人來說屬於一種百搭的食材。那麼怎樣能夠把一到那叫炒肉做到更好吃,更美味呢?下面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準備豬的前腿肉,也就是大家平常說的夾心肉。因為這一段的肉那個肉質會比較嫩,炒出來的口感也好。然後選用湖南當地農民種的那種本土的辣椒。不知道為什麼,吃習慣了自己家鄉的菜,再到別的地方吃的話,那個辣椒的話根本就吃不出家鄉的那個味道。切好的肉片用鹽,雞粉,醬油食用油給他抓勻辣椒切斜刀備用。


熱鍋冷油,把那個醃好的瘦肉下鍋滑炒一下,變色炒熟就可以裝出。哎,把鍋洗乾淨燒熱,把切好的辣椒直接下鍋煸炒。找到了腳微微發軟的時候加鹽,因為辣椒比較吸收緣分,所以比平時炒菜多放一點,炒軟裝出來備用。鍋裡從新加油爆香一下姜蒜米,倒入辣椒下去煸炒一下 ,然後把那個炒肉多出來的湯汁油湯倒入 ,繼續大火煸炒。翻炒過後,然後我們再倒入炒好的肉片。翻炒均勻,最後我們往裡加一點黑的幹豆豉增加香味,來點雞粉一份超級下飯的辣椒炒肉就搞定了。


大家如果喜歡美食的話歡迎關注一下我的頭條號,我會時常製作一些家常菜的視頻。我也會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現場直播,歡迎大家到時捧場。再次謝謝大家觀看!


湘菜vs蕭大俠


鹹魚餅子,醃製晾乾的魚乾,有鮁魚,小偏口,黃花魚,兔子魚,鱔魚等。

把魚乾用淡水浸泡去鹹味,平底鍋中入油慢慢煎至兩面金黃。新鮮的玉米麵摻豆麵貼的餅子,就著煎和的乾魚。

或者把鹹魚乾洗

淨浸泡後,加八角,花椒,蔥姜,料酒,泡好的蘿蔔乾墊在下面,魚乾鋪在上面入鍋蒸透。


再就是,把乾魚刷上油用碳火烤熟,搭配餅子。適用於鱔魚,魷魚,大棒魚等。

最後就是各種海菜包子,要是再搭配一碗下鍋爛疙瘩湯就完美了。

猜出哪裡了麼?


73神牛



太平燕,福州特色美食,逢年過節必上的一道菜,這款是改良版,迎合現代人清淡飲食。太平燕裡必有扁肉燕,取其太平、平安吉利,所以有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之說。另一個主角是"鴨蛋",在福州話裡鴨蛋與壓亂、壓浪諧音,將生活中各種亂壓下去,去海外謀生,行舟之時 浪也能壓下去。

紅糟魟魚,紅糟是釀製黃酒的副產品,最出名的是福建古田紅曲,上等糯米釀製,隔年貯存最佳。紅糟色豔,香濃、味醇,具有防腐、去腥増香的調味效果,魟魚好吃,味道比較重,用它來煮魟魚,去腥增香槓槓的,過年年菜總有它的位置


玩美煮藝


地鍋雞 家鄉特色美食



鄉村美食譯聰


江蘇揚州人。淮揚菜。國宴標準。

揚州炒飯

外邊所有餐館的揚州炒飯,都是冒牌貨。我們沒有你們那麼爛砸招牌的炒飯。啥話都不說,技巧麼,也得看感情說話。看我炒的,為揚州炒飯正名!



20號草莓派


  溜肉段,是東北地區的傳統名菜,具有外酥裡嫩,味香可口的特點。成品外酥裡嫩、鹹香可口,百姓飯桌上的家常菜。由溜肉段衍生出的鍋包肉更是東北菜中的經典,可以這麼說吧沒有溜肉段,就不會有現在的鍋包肉!

  

  今兒,小蔥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溜肉段!

  溜肉段的歷史由來:

  

  溜肉段,其用豬之裡脊(清真菜則使用牛肉)和澱粉烹飪而成,外脆、酸甜,裡面的肉嫩,出鍋時澆汁並著以香菜點綴。在西安事變以前,由於東三省歸屬張氏家族管轄,所以道臺府的很多菜,都屬於禁菜、私菜,老百姓是吃不到的。1911年在奉天(今瀋陽)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鄭興文以高超的廚藝受到與會各國代表的高度讚譽,獲得大會頒發的榮譽牌匾《濱江膳祖》。

  

  自此,溜肉段聲名遠播。日本佔領黑龍江以後,張學良對東北部部分地區控制漸松,一些民間工藝、美食菜譜逐漸外流,溜肉段也開始在哈爾濱以及外部流傳。後來到了遼寧,遼寧人對其加入了自己的改造,最後一步改用番茄醬或者番茄沙司,外觀像極了哈爾濱的“櫻桃肉”。

  溜肉段的家常做法:

  

  主料:

  豬裡脊肉約300g、青椒、紅尖椒、雞蛋2個、麵粉約10g

  調料:

  大蔥、姜、蒜、料酒、醬油、澱粉約30g、糖、嫩肉粉、鹽、麻油

  廚具

  炒鍋

  製作步驟:

  1、蔥切小段

  2、蒜拍碎

  3、青椒,紅椒洗淨切塊

  4、碗內放醬油,糖,鹽,少許澱粉和清水調勻待用

  5、裡脊肉洗淨切2cm-3cm小塊,放料酒,姜,嫩肉粉,少量鹽抓勻,醃製片刻

  6、雞蛋,磕入碗中打散,放麵粉,澱粉,少許鹽,少量清水調成糊狀,放入肉塊包裹均勻

  7、起油鍋燒微熱,依次放入肉塊炸至熟透瀝油撈出

  8、轉大火,將油燒滾,放入肉塊復炸至金黃瀝油撈出

  9、鍋內留底油,放蔥,蒜爆香

  10、放入青,紅椒翻炒

  11、放入肉塊,倒入料汁,淋上少許麻油,翻炒上色入味即可

  12、鹹香酥嫩

  小竅門:

  紅椒可換成胡蘿蔔

  

  溜肉段可以說是東北菜的鼻祖,很多東北菜的做法都是從這道菜衍生出來的,如果說溜肉段是東北菜大代表也不為過,其實很多人不太瞭解這道菜,不過如果有機會大家走進東北菜館,一定要試試這道大菜——溜肉段!

  

  每天和小蔥學一點,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哦!


蔥油餅不帶蔥


菜糊塗,蒸滷麵,胡辣湯,手工涼皮,菜饃,涼粉,說的口水直流……


小李子的小雨點


麻婆豆腐、回鍋肉、宜賓燃面、李莊白肉


酒都么妹


紅燒香芋一江蘇啟東人。

香芋一一種只有在啟東一帶特有的農作物,並非荔浦芋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