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湖北襄陽有哪些名人?

風雨奕生局


歷史上湖北襄陽有不少名人,今天為大家介紹4位襄陽名人。

1、黃火青

黃火青,(1901——1999),湖北省襄陽市棗陽人。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14軍1團政治委員兼參謀長,紅5軍團14軍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紅軍第1方面軍第9軍團政治部主任。參1935年參加了長征。1935年夏,隨4方面軍行動,參加西路軍遠征至新疆。其反對分裂活動。抗戰時期,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秘書長,阿克蘇專區行政長。1940年10月回延安後,任軍政學院副院長,中央黨校秘書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熱河省委書記兼熱河軍區政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天津市委第一書記、市長、市政協主席、天津警備區政委,遼寧省委第一書記、省軍區政委、省政協主席、東北局書記處書記,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職。

2、田維揚

田維揚(1906——1977),湖北省襄陽市棗陽人。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3軍團第7軍第5師第13團第1營營長,紅15軍團第81師第241團第1營營長,紅15軍團騎兵團團長等職,參加過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第685團參謀長,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第1大隊政治委員、支隊第1團政治委員,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1旅副旅長,第5縱隊第1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第3師第7旅副旅長兼蘇北軍區第1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參與開闢蘇北根據地,堅持敵後游擊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遼吉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第4野戰軍第41軍第122師師長等職。參加過遼瀋、平津、解放廣西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第14兵團第41軍軍軍長,中南軍區工程部隊司令員,總後勤部後方工程建築部部長,貴州省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3、羅忠毅

羅忠毅(1907——1941)湖北襄陽市人,新四軍抗日名將。

在革命戰爭年代,曾任福建軍區第3分區副司令兼參謀長,閩西南第1作戰分區司令員,閩西人民抗日義勇軍司令員,紅軍閩西南抗日討蔣軍第1軍分區司令員,新四軍第2支隊參謀長,江南指揮部參謀長,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等職。1941年11月28日,在日偽軍作戰中不幸中彈犧牲。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4、聶海勝

聶海勝,1964年9月出生,湖北省襄陽市棗陽人。

1983年6月入伍,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2006年,榮獲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2011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2018年1月25日,同楊利偉、費俊龍、景海鵬、翟志剛、劉伯明、陳冬、鄧清明、張曉光、劉旺、劉洋、王亞平等11名航天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還有哪些襄陽名人請補充。


趣話歷史那些事


歷名上來自湖北襄陽地區的名人也有不少,就說說三國時代出自襄陽地區的名人吧。

1、龐統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而龐統就是其中的鳳雛 。

龐統是荊州(東漢末年的州,不是今天的荊州)襄陽人,字士元,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劉表主政荊州時期,襄陽是荊州的治所,龐統是龐德公的堂侄,而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為妻,算起來龐統和諸葛亮也有些親戚關係。



龐統出名是因為20歲的時候去找司馬徽,與司馬徽從白天聊到晚上,司馬徽是當時的著名的名士,能和司馬徽聊這麼久的,才能不會差,因此司馬徽認為龐統是個人才,並大加稱讚龐統,龐統因此漸漸知名。

龐統後來做了周瑜的功曹(太守的佐吏),周瑜去世後,龐統護送周瑜的靈柩回東吳,後來龐統經諸葛亮和魯肅推薦,成為劉備的謀士,僅次於諸葛亮。



龐統隨劉備入川,為劉備奪取益州提出很多謀略,剛入川就建立劉備扣留劉璋,劉備沒有采納,後來又為劉備提出定益州的上、中、下三策,劉備採納了中策,可惜龐統沒有看到劉備拿下成都,在圍攻雒城(現在四川德陽廣漢)時,被箭射中,不幸身亡,年僅36歲。

2、楊儀

楊儀是湖北襄陽人,蜀漢官員。楊儀最早是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之後投靠關羽,成為關羽的功曹,關羽派楊儀出使成都,受到劉備的徵召,成為劉備的左將軍府兵曹掾,也就是左將軍府主管兵事的官吏。



之後歷任尚書、弘農太守,劉備去世後,成為諸葛亮丞相府的參軍,之後被提拔為丞相府長史,相當於秘書長,隨諸葛亮北伐,很有才能,處理事情乾淨利索,在諸葛亮病死後,受遺命率領全軍撤退,因與魏延不和,派人公報私仇殺了魏延,回到成都後,不再受重用,又因出言不遜,被逼自殺,終年46歲。

3、廖化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這句話,說的就是廖化。

廖化是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廖化家族是襄陽當地的名門大族,最早是關羽手下的主薄,孫權偷襲荊州後,迫不得及投降東吳,廖化由於忠於蜀漢,後來通過裝死躲過東吳的監控,帶著自已的母親一路向蜀漢方向逃離,在路上逃了一年多,後來在秭歸遇到了發動夷陵之戰的劉備,劉備這個時候已經稱帝,看到廖化非常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 太守,跟隨劉備東征,劉備失敗後,又隨劉備退入永安。



廖化曾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去世後,廖化曾率軍擊敗過魏國南安郡太守遊奕,射殺魏國廣魏郡太守王贇,立下大功。後來廖化又歷次隨姜維北伐,蜀漢滅亡前期,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與當時的左車騎將軍張翼成為蜀漢的重臣。

263年,司馬昭伐蜀,同年蜀漢滅亡,264年,廖化在被遷往洛陽的路上病逝,廖化見證了蜀漢從建立到滅亡的整個完整過程,至少活了75歲以上。

4、馬良、馬謖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說的是馬良,馬氏五常就是馬家五兄弟,而以馬良最有才能,而馬謖是馬良的弟弟。



馬良和馬謖是親兄弟,是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劉備為荊州牧時,馬良為州從事,劉備的屬吏,劉備入川時,馬良留守荊州,輔佐關羽,東吳偷襲荊州時,關羽身死,馬良逃回益州,劉備稱帝,馬良為侍中,皇帝的高級內侍官。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馬良跟隨,並策動五溪蠻夷隨劉備一起徵東吳,在夷陵之戰中,馬良身死,死的時候只有35歲。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劉備入川時,馬謖跟隨,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以其才能得到諸葛亮的賞識,但卻為劉備所不肯定,劉備去世後,馬謖得到諸葛亮重用,兩人經常徹夜討論軍事謀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馬謖為先鋒,鎮守街亭,因不聽諸葛亮安排,擅自上山紮營,導致被魏將張郃斷了水源,不戰自潰,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徒勞無功,後被諸葛亮依法斬首,馬良死的時候也是35歲。

5、蔡瑁

蔡瑁是襄陽蔡州(今湖北襄陽)人,是東漢末年襄陽名門望族,在當地很有影響力,蔡瑁的父親是名士蔡諷,蔡瑁的姑母是當朝太尉張溫的妻子,蔡瑁的大姐是諸葛亮岳父黃承彥的妻子,蔡瑁的二姐是劉表的妻子, 蔡家在襄陽當地有著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和無以倫比的影響力。



劉表初到荊州時,得到了蔡瑁的支持,才能坐穩荊州牧,劉表死後,蔡瑁支持劉表的次子劉琮繼位,並在曹操南征荊州時,說服劉琮投降,後來成為曹操的部下。

6、蒯越、蒯良、蒯祺

蒯越、蒯良、蒯祺三人是兄弟,是襄陽中廬(今湖北襄陽西南)人,是襄陽名門望族之一。蒯越、蒯良與蔡瑁一起協助劉表控制荊州,剷除荊州地區的宗賊,是劉表手下的主要勢力之一,三人之中以蒯越才能最高,劉表死後,蒯越與蔡瑁一起挾迫劉琮投降曹操。



蒯祺是諸葛亮的姐夫,官至房陵太守,劉備派孟達奪取上庸三郡時,被孟達士兵殺害。

7、向朗、向寵

向朗、向寵兩也是兄弟,是襄陽郡宜城縣(今湖北宜城)人。

向朗是司馬徽的徒弟,劉表主政荊州時,向朗被劉表任命為臨沮縣長。後來投靠劉備,隨劉備一起入川,歷任巴西郡太守、牂牁(zāng kē)郡太守、房陵郡太守,劉備去世後,隨諸葛亮參加第一次北伐,向朗與馬氏兄弟既是同鄉,關係又非常好,在馬謖犯錯誤後,因為包庇馬謖,被諸葛亮免職。諸葛亮去世後,向朗被任命為左將軍,247年病死,享年80歲。



向寵是向朗的弟弟,是被諸葛亮寫進出師表的武將,向寵最早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伐吳,劉備大潰敗,唯有向寵所領一部蜀軍完好無損,劉備因此稱讚向寵有才能,這也是被諸葛亮寫進出師表的原因。

諸葛亮北伐前,高寵被提拔為中領軍,中領軍是高級武將職務,主要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位高權重,諸葛亮北伐時,向寵留守成都,在240年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襄陽是歷史文化名城,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在的襄陽古城牆保存完好,其凝重古樸的形制,很容易使憑弔之人發思古之幽情。

這座享譽中外的土地,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是的,亂世和英雄是一對雙胞胎,相互相存。

按照時間順序:


(這是86年出版的全國公路司機行車導航地圖,襄陽還稱為襄樊市)

1.卞和。

歷史上出名的是和氏壁,這是卞和以血和淚加上一雙腿換來的。何謂"壁"?巜爾雅.釋器》記載:"肉倍好,謂之壁"。"肉"指玉的實地部分。"好":指中間的孔的部位。就是一塊有孔的美玉。

卞和為了獻給國家,卻以假冒偽劣之罪被楚王砍去雙腳。

後來楚文王終於識貨,收了玉,直接一刀剖開,一刀大富!賞了一砣錢給卞和,將此玉命名為:"和氏壁"。

2.宋玉

中國古時才子的代表。辭賦大家,著名的有巜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等。他是襄陽宜城人。

3.劉秀

漢光武帝劉秀是東漢公元25年河北稱帝。他是棗陽人,而棗陽是襄陽所轄的市。劉秀在位的三十多年,使漢朝穩定了社會,隱定了經濟,隱定了文化繁榮。

4.王粲

(177~217)漢未三國時人,後期依附曹操,為其制定禮儀、制度。詩、詞、賦有幾十篇。著有巜王侍中集》,也是"建安七子"之一。

5.諸葛亮

(181~234)。關於諸葛亮"三顧茅廬"的地方究竟是哪裡?我在網絡上搜了一陣,有網文說:"三顧茅廬"的地點在南陽郡鄧縣隆中,也就是現在湖北襄陽隆中。

我查了巜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

由於父親早逝,諸葛亮隨著叔父諸葛玄投奔荊州牧劉表,叔父去世後,諸葛亮耕種壟上,喜誦《梁父呤》。

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建興五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向劉禪上奏疏說:⋯臣本平民,耕種於南陽。⋯

本人沒有讀幾天書,只能將有限的資科如實寫出,僅作參考。

6.孟浩然

唐代大詩人。襄陽人。

舉一首他的五言律詩巜臨洞庭上張丞相》。

用今天的語言就是求職信。

詩曰: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 空有羨魚情。

孟詩人雖然是求張丞相這位大官謀職,意態口吻卻是不卑不亢,詩的開篇利用地形的無際無涯、雲飛霧騰,表示了自己的志向,結尾卻清靜無為,超然物外。實在令今天的求職者學習。

7.米芾

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曾遷居湖北襄陽。北宋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應該是文人氣十足的一個官員。

中國書法的五種書體精通,精於臨摹古名家書體幾達亂真的地步。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還有許多名家,但是限於篇幅,就不一一道來,歡迎各位補充。歡迎各位朋友指正,交流。


良人執戟2


湖北襄陽是歷史文化名城,在歷史長河中孕育出不少名人。例如:

龐統:東漢末謀士。

習鑿齒:東晉文人。

孟浩然:唐代詩人。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詩篇,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米芾:宋代書法家。被後世稱為“米襄陽”。

劉公:辛亥革命志士。劉公協助孫中山創立同盟會,居於湖北辛亥革命骨幹團體之一的共進會領導層,參與設計武昌起義軍旗——鐵血十八星旗,從其家族“騙”來五千兩銀票用於武昌起義籌備,雪中送炭。可以說,劉公對武昌起義立下重大功勳。

…… ……


曉帆輕舟


宋玉,貌似潘安,容是宋玉,楚霸王項羽。諸葛亮。國家副主席林彪!都是湖北襄陽。


鷹1終是勇者


五百年後,十大元帥也會被他們認為是襄陽人。


南陽汽車


我操,劉秀穿越了,自封的帝鄉南都的南陽,跑到襄陽了,諸葛亮也穿越了,他自己說躬耕於南陽,也跑到襄陽了,

襄陽可以隨便認爹,他認為誰是他爹,就說這個人曾經去過他家裡!

三十年前你爸還是你爸,三十年後,你爸的樣子發生了點變化,就不在是你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