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保險公司的業務員首推重疾險?

支付寶和保險


1、佣金高。保險公司的醫療險、意外險和車險這類一年買一次的短期險種其實並不怎麼賺錢,對於業務員來說更沒錢賺了,相對而言佣金比較高的就是長期險種,特別是長期險種中含分紅的那些理財保險佣金最高。回到重疾險和醫療險這個對比上,如果說醫療險的佣金是10%的保費,一份險種300,佣金也才30塊。而哪怕重疾險的佣金比例是30%,一份險種3000,佣金就是900,是醫療險的30倍!所以推薦重疾險的收入空間更大。


2、長期險種。剛剛是從業務員需求的角度來說,現在從投保人角度去分析。雖然醫療險比重疾險便宜很多,保障範圍也更廣,但醫療險有一個很大的bug——並不保證續保。

雖然現在很多醫療險都標註著“可續保到99歲”,注意是“可”,也就是“可以”而不是“保證”,如果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把這款產品下架,那麼投保人下一年就要找尋其他的產品來代替現有的保險,問題是以後的事沒人能保證的,就像沒人能保證自己的身體一直沒事,一直都能滿足投保條件,要是得了結節或囊腫什麼的,就沒法再買這類保險了。

而重疾險則是長期的,沒有續保問題,只要保單生效,哪怕產品下架保險公司也要照樣承保到約定的日期,所以條件不錯的家庭或個人都會優先考慮買重疾險,其次再考慮買個醫療險補充保額。

既然消費者能釐清兩者的區別,知道哪種更好,那業務員也順水推舟,推重疾險比醫療險的多。


多多說錢


保險公司業務員首推重疾險,拋開國家政策“讓保險迴歸保障”的引導,從業務員角度來說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重疾險的收入非常高,舉一個例子,同樣交一萬塊錢的保險,重疾和理財保險對於業務員來說提成可以說差了不止一倍。10年期理財保險提成有20%,5年期也才12%,3年期只有10%,客戶投一萬元理財,你撐死賺2000元。那麼重疾險呢,拿現在炒的非常火的某公司xx福來說,20年交提成能達到60%,你交10000萬,業務員能開到5000多。換成你是業務員,你賣那個呢?同樣都是一個客戶,明白的都會賣他重疾險。而且,重疾險每個人都需要,不能說男人有了女人就沒有吧,老大有了老二也得有。你打開一個人的保險之路,做好服務的話,他們一家人可能都會在你這買保險。理財保險不一樣了,一家人有一個人存就夠了,不行一個人多存點,反正我是沒見過一家人都買理財保險的,除非那個人不懂事。因為我展業區域在農村,換句話說,一個家庭不是特別富裕的情況下,一年存5000沒難度,存完5000可能還有閒錢存別的保險,如果你讓他一年存1萬兩萬,那麼這個家庭短期之內可能都不會買保險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業務員自身的專業水平決定。資深的業務員都會根據客戶家庭實際需要設計符合他們的保單。拿我自己舉例,客戶問我的時候,我都會問他們有沒有健康險,保了多少。如果沒有,優先推薦健康險。如果有了但是保額不夠,還是推薦他們加保。我一般都會給客戶講一個道理,只有你身體好好的,才有無限可能,才能賺更多的錢。你身體不好,啥都是白搭,錢放那你都賺不來。理財保險年年都有,以後越來越好,你有閒錢了再存也趕趟。如果你沒有健康險,你買了理財,如果中途你發生風險了,你還能有錢交理財保險嗎?到那個時候你只能退保,眾所周知,沒交完退保都會賠錢。如果客戶一意孤行要買理財,那我也只好為客戶設計理財保險了,畢竟你再講道理客戶可能就跑了。

當然了,最好的搭配就是足額的重疾險+足額醫療險了,重疾險可以保證客戶發生風險以後憑藉診斷書就可以獲得理賠,完事可以用這筆理賠金進行治療。治療完以後可以用醫療保險進行二次報銷。在治好的情況下,客戶得了病不僅沒花多少錢,反而還賺了錢就是這個道理。即便治不好,病人的家屬也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報銷費用。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我是獨行彩雲間,85後,喜歡旅行,攝影,騎車。歡迎大家評論留言,一起交流!


獨行彩雲間


首選要理解重疾險的作用!

重疾險在很多人看來是用來治療重大疾病的,其實從成本合算來說,這是不划算,單純重疾險的保額其實和所交保費相比最多相差兩倍左右,最小可能出現保費和保額倒掛的情況(即所交保費大於保額,一般年齡大了買重疾就會存在這種情況)。如此看來是否重疾就不划算甚至不應該買呢?

錯!在合理的保險規劃中,重疾的作用應該是解決得病期間的收入損失,手術後的康復調養,房貸,車貸,家庭生活開支,小孩教育等。因為無論是按比例支付的輕度重疾,還是一次性支付的重度重疾,都是為了解決家庭的後顧之憂而買的!

那麼很多人又說了既然這筆錢是為了家庭開支,為了還房貸,車貸,準備小孩教育等,那麼我用什麼錢來看病呢!

社保和醫療保險!沒錯真正解決疾病治療費用,住院費用,藥物費用等等,絕大部分的費用正有我們的社保和搭配的醫療等附加險來解決。

首先說社保,社保優勢很多比如可以帶病投保,能夠報銷國家,省級及地方藥品目錄的絕大部分醫療費用,最低300-1000元起,最高160萬額度。在排除自費藥物,器官移植,進口藥物等社保無法報銷的項目之外,社保的保險報銷費用比例約在50-70%左右,深圳最高可達90%,再配上商業保險(比如住院醫療,e生保等)報銷剩餘部分醫療費用。這樣花非常少的費用就可以達到最大化程度通過補償型的社保和住院醫療解決了大病的醫療費用。

解決了醫療費用後,再來看重疾的賠付就能看出他就是為了解決重疾醫療完成後的康復及家庭開支來的。

所以重疾險首先就等於在任何時候給了你一份安心的保障!其次,從發病概率來說,重疾也是最易發生的疾病種類。所以綜合考慮後重疾一定是必買的項目。


中國平安董文軍


1首先,從保險行業的現狀說說這個問題:目前保險從業人員分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叫做保險代理人,隨著平安和中國人壽學習友邦保險引入直銷代理人制度後,就出現了以拉人頭,做業績為目標的直銷代理人團隊,這些人跟公司不是僱傭關係,而是代理合同關係,開多少單給多少提成,各大保險公司的直銷代理人群,百萬之多,隨便一口唾沫淹死你,所以不要惹他們,團結起來可以淹沒評論區,基本上每家保險公司都會主推長期的壽險和重疾險,因為這些對公司來說意味著長期的現金流收入,對代理人來說意味著每年的高提成,醫療和意外這些短期保險,雖然對老百姓有性價比,但是代理人沒啥提成,一般都是搭配重疾和壽險銷售。或者選擇性忽略。

2 說說去年傳統保險公司和互聯網保險公司的PK;去年馬雲推出相互保的時候,吸引了2000多萬用戶加入,看的傳統保險公司眼紅,因為這直接動了保險公司最大現金流奶酪。傳統保險公司代理人更是最對噴這個親民的保險產品,說的那是一無是處,動了保險公司奶酪,評論區統一差評的文章到處是,看的人心慌慌,後來就是傳統保險公司直接電話舉報到保監會,好在保監會心理有數,保監會沒有一刀切,畢竟互聯網保險和傳統保險都是保監會的娃,手心手背是肉,目的就是為了給老百姓提供更多親民適用的保險產品。最後結果就是相互保改名,信美人壽退出,螞蟻金服親自運營相互寶,沒有下線,傳統保險公司也暫時安心了。

3保險市場從業人目前有三種,原始階段的,也是現在最多的代理人大軍,跟公司沒有僱傭合同,只能靠拉人頭和做業績來提高自己收入,常年公司統一培訓自家的幾款產品,各種話術營銷,直到把公司的產品刻到你腦子裡,逢人就是自家產品最好,其他都是渣,也經常出現代理人互懟的場面。目前這類代理人也面臨逐步淘汰的轉型期,人海戰術過時了。第二種從業人員就是保險經紀人,也就是獨立於保險公司的第三方,各類保險服務機構,他們的優勢在於站在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角度,綜合匹配各家保險公司產品,客觀的為客戶選擇適合的產品,買對不買貴,性價比第一。第三種從業人員,叫做獨立理財師或者家庭理財師,當然也有些是保險公司代理人自家認證的,有點水分的不算。可以說活從保險經紀人過渡升級就是家庭理財師,需要獲得相關的職場資格證書,比如註冊理財師,金融特許分析師等。

4歐美國家保險市場發展成熟,代理人模式基本淘汰,主流的是以保險經紀人和獨立家庭理財師為主,以客戶需求和市場情況,為個人和集體綜合比對各家保險公司產品,選擇最適合客戶的方案。代理人1.0賣產品,講故事,情懷。保險經紀人2.0講專業,講客戶需求,家庭理財師和獨立理財師講專業方案,一切從客戶需求出發,以家庭為單位,綜合分析財務情況,做出對客戶最有利的財務規劃方案和保險配置方案。


路人蟻的世界


根據保監會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患重疾的概率在72.1%左右,重疾的高發年齡在35-45歲之間,因此中年人也是重大疾病的高發人群。

如果我們等到自己到了高發年齡再去購買重疾險,相較於年輕時購買,會有幾個弊端:

第一、年齡越大,保費越高,到了三四十歲再買重疾險,每年的保費壓力較大

第二、買重疾險之前一般都需要體檢,如果身體有小毛小病,是很難通過核保的,也就是說有的保險產品不允許帶病投保,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很多性價比高的保險產品就買不了了,會很吃虧。

第三、一般來說重疾險的繳費期限在20~30年左右,如果你到了四十多歲再買重疾險,得繳費到70多歲,而那時候你已經沒有了工資收入,靠領養老金生活的話,每個月或者每年還要交一筆費用不低的保費,會大大降低你的生活質量。


綜上,購買重疾險基本上是小康及以上家庭條件的人士必備的一種保險產品,因此業務員才會首推,如果沒有需求,那麼這款產品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換句話說,存在即合理,重疾險的存在勢必是滿足了一部分目標用戶的需求和心理。

那麼,結論就很清楚了,重疾險還是很有必要買的。而至於這麼重要的保險產品要怎麼買才能不被坑,這是另一個話題了,我在其他問題中回答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查看我的其他問答,謝謝!


理科學霸Vivi


其實最早的保險形態,就是保障死亡的。

也就是現在的壽險。

你死了,家裡人留一筆保險金,保障家庭後續幾年的生活。


那為什麼後來有了重疾險呢?

有句話這麼說:人活著,什麼都有可能,人死了,什麼都沒了。

重疾險就是儘可能讓你活著。


在你罹患重大疾病的時候,給你足夠的財力支持,只要醫院能把你救過來,在足夠長的時間後完成恢復,甚至跟正常人一樣健康,給家庭帶來更多可能。這是重疾險最大的意義。


對於你和家庭來講

你是希望得了重疾之後,明知道可以治療,並且能存活很久的情況下,你是選擇等死領取壽險保障金?還是選擇積極治療享受未來的時光?


相信你自己心中已有答案。


安德魯奉


題目本身的說法就有問題,為什麼業務員首推重疾險,導致老百姓重疾險、醫療險傻傻分不清楚,這是什麼邏輯?

從業以來,由於個人性格比較佛系,大多是諮詢來的客戶,一半以上直接就點名要重疾險的,一少半要治病報銷的,但是主動買壽險的幾近於無。

這不是首推的問題,翻一下頭條問答下面的回覆,有多少人還在罵著保險是騙局寧肯把錢存起來也不買保險?這部分人理解的保險大都是醫療險,他們認為去醫院花個幾十幾百上千的他們自己也花的起。但到什麼時候會覺得自己存錢也不夠只能依靠保險?就是身邊有人生大病的時候,一場病導致一個家庭傾家蕩產,這個時候就會萌生出我也得買個管大病的險(儘管並不明白這個險管的是哪裡),這是自發需求驅動的購買行為。

我一般會告訴諮詢的客戶,重疾險的主要目的是用來補充家庭收入損失的,醫療報銷的叫醫療險,但每個人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以及帶著預設目的的不同,最終的選擇也大相徑庭。

就像我始終認為中年人給自己購買一份壽險才是對家庭責任最大的擔當,但我不能要求我的客戶一定要跟我一樣想。

重疾險可以交若干年後保終身,而消費型的險種交一年保一年,費用越來越高,老了身體不好的時候最需要的時候未必能繼續買的到,所以重疾險貴一點但感覺更有保障一點,這個想法很樸素啊

就像我發過的一個微頭條,“有病治病,無病還本”的“保本思想”真是一碗淳樸到讓人不忍反對的毒雞湯。

但是做一名經紀人,我的本份就是把信息完整的告訴客戶,優劣勢分析給他聽,然後把選擇的權利還給他。

大家都是成年人

何況醫療險一定比重疾險重要麼?優先銷售重疾險為什麼就是錯的?

最近這類預設受害者立場及推斷陰暗動機論的帖子太多了,有時間去學點專業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比啥都強。


保險經紀人在線


為什麼要推重大疾病保險,人為什麼要買保險,買保險多目的就是為了預防自己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讓自己有一個很好的治療,不會因為一場大病回到解放前,有的人說了保險業務員推銷重大疾病保險掙錢:那我要問你了,你上班不掙錢嗎,你是去為人民服務去了,為什麼一說到保險就聯繫起業務員掙錢那,如果你怕別人掙錢你就什麼都不用幹了,說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你有病去醫院看病做檢查,你怎麼不說醫生我不做你掙我錢了,業務員他也要生存吃飯,如果業務員上來推銷年金保險,如果客戶發生了風險,誰為他買單,什麼是保險:保險就是一份保障,當風險發生時候有人為你買單這就是保險。


買對賠好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佈的2015年年報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確診8550人,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平均10秒鐘就有一人確診癌症。霧霾侵襲、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工作壓力大等因素使得重大疾病年輕化。目前31歲至60歲已成為重疾高發年齡段,如果重大疾病突襲我們的生活,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通過購買重疾險轉嫁風險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什麼是重疾險?

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產品監管要求,能冠名重疾產品的保險產品必須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的重疾定義提供這6種保障: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這6種核心重疾。只有保障了這6種核心重疾的產品才能被命名為“XX重大疾病保險”,這6種重疾佔一般人群一輩子能患上重疾的80%到85%。

重疾險如何定義賠付?

重疾的定義非常清晰,只要是發生了符合行業重疾定義的重疾,且您在投保時沒有故意隱瞞過往嚴重病史,保險公司一定會理賠,絕無例外!

重疾險的保額選多少錢合理?

重大疾病對於一個普通家庭的經濟壓力十分巨大,原因就在於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較高,治療費用通常都會高於20萬。對20-40歲人群而言,如果經濟條件達不到,可以先買10-20萬保額,然後慢慢增加。對40歲以上人群而言,重疾險保額以50萬為佳,如果50萬甚至100萬也不能治癒重大疾病,治好了通常也會需要長期服藥,非常影響正常的生活。

重疾險怎麼選?

市場上的重疾險種類那麼多,我該怎麼挑選適合我的呢?

其實,無論市場上推出了多少款重疾險,也無論保障多少種重疾,在前面有所提及的是,重疾險都包含了一般人群一輩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在概率大體相同的情況下,最能影響用戶選擇的應該就是性價比。容易保在這裡推薦弘康人壽哆啦A保,首創的重疾+醫療,對於重疾高發多發,醫療費用越來越高等問題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一份保單反覆用,保費也在可接受範圍,整體性價比非常高。


容易保


一方面,是基於客戶的需求。正常來說,大家對保險最直觀的感知來自於生了大病沒錢治,或者病治好了錢沒了,整個家庭也陷入經濟危機狀態。目前看,中國的家庭都普遍缺少重大疾病抵抗能力,甚至連社保這樣的普惠保險都缺少。以至於一旦生病,就要全靠積蓄或者眾籌。眾籌網站興起後,大家的愛心都不夠用了,這是普遍感受,與此同時,也刺激了大家對重疾險的需求。大多數人想買保險,都是為了生病有錢治。

除此之外,也和產品形態有關,現在的重疾險還是以兩全型或者終身返還型為主,有病看病沒病拿錢,這也迎合了大家的需求,因為大家一方面擔心生病,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不是倒黴蛋。所以這樣的產品能左右逢源,也比較好銷售出去。

第三點,就是和佣金有關了。保險代理人的底薪不高,主要是靠銷售佣金,一份重疾險的保費都是幾千元上萬元,比一份100塊錢的意外險、幾百塊的百萬醫療險,拿的佣金高N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