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型保險到底是不是個坑?

喬鬆


多聽猩猩嘮叨,少走理財彎路,大家好,我是猩猩。

這前陣子啊,貴州的周阿姨遇到了件煩心事。

大致經過是這樣的,周阿姨去銀行存錢,結果辦完事一出門,就被一個陌生人給拉住了,簡單聊過之後,周阿姨才知道這是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他們公司正在銷售一款,叫“鑫福年年”的保險。
據業務員的介紹,這款保險那可不是一般的好,不僅能像普通保險那樣,出了事給您賠錢,還能像理財產品一樣,年年賺收益,而且收益率還不低,年化超過12%。
這周阿姨一聽,還有這種好事?比起在銀行存定期,那可划算多了,於是周阿姨想也沒想,就和業務員簽了合同,交了5萬塊錢保費。
這第一年啊,一切還算順利,周阿姨拿到了將近6000塊的返款,於是第二年,周阿姨又交了5萬塊錢的保費。可年底的收益,卻讓周阿姨很吃驚,才2000多,周阿姨心想,這可能是收益出現了波動,於是第三年繼續買,想看看這次收益如何,結果這不試才好,試過之後周阿姨是後悔莫及,第三年的收益,只有區區1000多。
這就奇怪了,這保費越交越多,咋收益越來越低呢?後來周阿姨找到了電視臺,在記者的幫助下,周阿姨這才弄清了事實。
原來啊,業務員賣給周阿姨的這份保險,是一份分紅險,也就是確實年年可以拿收益,不過有一點,就是這收益率根本達不到12%,業務員這樣說,也只是營銷手段而已。那話說回來了,這咱老百姓買保險,即便沒收益咱也不能說人家不好,因為咱圖的是保障不是收益,那這份保險的保障如何呢?
簡單概括吧,性價比很低。也就是說,同等保障的保險,根本買不到這麼貴。
看到這,或許大家明白了,周阿姨這是花大錢買了小便宜,典型的被業務員帶溝裡去了。不過所幸啊,公司這邊已經向記者這邊承認了錯誤,說銷售人員這種哄騙的方式,確實不妥,同時也承諾,周阿姨的15萬塊錢,將會在扣除部分費用後,如數奉還。
看到這啊,猩猩想說一句,保險是門好生意,是金融行業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模式,利國利民,但是啊,就是這樣一個好事,卻常常是被人們詬病不已,甚至現在還有不少老人,對保險的認知都是騙子、坑人等等。
說到底,這些誤會都是個別不負責任的保險業務員造成的,你不能因為想賺提成就歪曲事實,把自己的產品吹上天,大家稀裡糊塗的買保險,一旦發現問題或者保障不足,這都是幾年後的事了,尤其是老人,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到時候,退了重買,可能根本買不到,道理大家都懂,可不退,給一份保障不足的保險年年交錢,又感覺很委屈。真是兩頭吃虧啊。
往小了說,你這是在坑老人,往大了說,你這就是在給行業抹黑。
所以,猩猩奉勸個別銷售人員,銷售產品最好實事求是,不要為一己之力而害了他人。同時,猩猩也提醒各位,買保險,一定要認真看清保障條款,如果文化水平有限,可以讓家裡的孩子幫忙看,可別只聽別人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啊。
好了,這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
最後啊,猩猩也為大家專門準備了篇文章,裡面有詳細的關於買保險注意事項的介紹。
想要了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我的頭條號猩猩說財,在私信中回覆關鍵字“躲坑”,即可看到。

多聽猩猩嘮叨,少走理財彎路,咱們下期再見。

另外猩猩創建了自己的圈子,歡迎加入,https://ic.snssdk.com/market/v1/tpl/landing/community/community.html?community_id=6661016060205990414


猩猩說財


首先說明,分紅型保險不是“坑”,如果你真的掉進了“坑”裡,那是保險代理人騙了你。

什麼叫分紅型保險?

即投保人把保險費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把客戶的保費當做資本進行投資收益,投保人可以分享保險公司投資經營的成果。然而,作為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保險公司為了保證投保人的利益不會因投資失敗而遭受損失,保險公司都在合同中約定了最低保證利率~~1.75%——2.5%(各家公司的保證利率是有差異的,前幾年還有3.0%的),但保證利率以上的收益(分紅)是不確定的(非保證的)。

那麼,分紅都來自於哪裡呢?

分紅來自於“三差異”,即死差異、費差異、利差異。保險公司每年會針對投保該險種的所有客戶設定一個死亡率的值,如果死亡人數超過這個值,那麼針對該項指標預定的分紅就為零,如果反之,則有分紅;保險公司每年還要制訂費用指標,如果費用超標,那麼針對該項指標預定的分紅也是零,如果反之,則有分紅;保險公司每年要設定投資收益指標,如果投資收益超過這個指標,那麼針對該項指標則有分紅;如果投資收益低於這個指標,則無分紅。

通過以上這些解釋,就說明了分紅的不確定性,是保險公司無法保證的,並且,在投保提示書與合同中都對分紅的不確定性有明確提示。由此表明,保險公司的分紅型保險不是“坑”。向投保人說明過的東西能算“坑”嗎?

如果客戶沒有獲得多少分紅,認為分紅型保險就是“坑”的話,那分明是保險代理人在給客戶推薦保險產品時誇大了分紅收益,把不確定的東西說成了確定的東西,僅此而已。


老胡說三農


說實在的我也買了三份分紅型的保險,當時看到保險公司的受益表,真的是很動心,但說實在的心裡是真的沒有底。

今天我想說的是對於分紅型保險,除非你不在乎收益就去投。

理財類保險想掙大錢就別選了。100%上當。尤其是某某保險的紅雙喜,已經被央視曝光。

這個與保險人員的從業素質也有太大的關係,人為的誇大了保險的收益。我的一個朋友就上過當。在銀行和保險推銷人員的聯合忽悠下損失了10萬。

具體的情況如下:

銀行推銷所謂的高收益理財,如果你動心了,就喊來保險推銷員,說是銀監會規定,不允許銀行經營高收益理財,必須通過保險公司(第一次)

保險人員帶了合同來,你最關心的肯定是收益,他們肯定吹的天花亂墜,但藉口保監會規定不寫上合同(第二次,其實不寫上合同哪來的保障)

所謂的高收益其實根本不存在,這種長期的理財險,10年的話,4年才保本。我第三年取出還損失10萬,也就是說60萬借他們3年還損失10萬。(第三次,事前沒任何人告知我這個風險。)。就算到底平均年收益一般也就和銀行定期利息差不多,還沒任何法律保障。

事後我仔細瞭解了下。一般這種100萬的保險,銀行推銷的話,最少先分去20%。還有個P的收益啊。千方百計的忽悠了消費者。

其實看到這,我想說如果想買這種投資類型的保險,一定要有一個長期投資心態,想追求高利的話還是別考慮了,保險的最大屬性還是一份保障,外加一定的收益,只要心態放平和了,理性去購買最好。


發哥看天下


我們常說“銀行是肥在現在瘦在將來,保險是瘦在現在肥在將來”。

分紅型保險是不是坑,要看從哪個角度理解。

生活中有這樣的一些人,一群人,很多人,手裡有些閒錢,一時高興存了三年或五年定期,可是,看到別人曬豪車曬豪華遊艇曬高檔旅遊,忍不住去銀行提前把定期的錢取回來,雖說損失些利息,但本金還在——他們眼裡,買了分紅型保險,就是個坑,因為承保後,再看到別人的豪車遊艇高檔衣服,卻不能買,要買就得退保,而退保,損失卻很大。

可是對於另外一些人,就不一定了。

他們看中的不是保險的那點兒分紅,也不是保險的收益,而是通過五年或十年,快速累積財富,若干年後,不知不覺存下了一筆錢,這筆錢如果不存,也不知道花哪兒去了。仔細看看自己,從工作到現在,存下多少錢?有幾個人能雷打不動地固定存錢,一存就是十幾二十年?

既然叫分紅型保險,那保險合同裡會約定,繳費幾年,每年多錢,怎麼分紅,帶豁免沒有,繳費中途出險了怎麼約定等。比如,有的產品約定,身故了返還兩倍保額,也有的約定保一賠三等等的。

保險,看的是長度,長期,長久的利益,不是近期,短期,眼前的收益。

有的朋友說,保險公司那5%的利息還不如搞投資呢,市面上10%13%的理財和投資多的是。

10%13%甚至更多的收益,也不是不可能,問題是,持續性如何?

毛主席他老人家說得好: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誰能保證,10%13%的投資,能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十幾二十年一直延續呢?

分紅型保險,就是讓我們,每年少在外面吃幾次飯,少買一兩件高檔衣服的錢存下來,多少年後,固定,安全地存下了一筆錢。

那種媽媽或爸爸買給孩子的教育金或養老金的分紅型保險,不僅幫孩子存下一筆錢,也保證了自己的財富得以合理合法傳承,這筆錢就是給孩子的,將來孩子婚姻幸福,那就是錦上添花,萬一不幸,則是雪中送炭。

看到很多類似的話題,都離不了這個字——坑,哪兒有那麼多坑啊?之所以有人認為這也坑那也坑,多半是,類似於,到五金店買包子到乾洗店買蘿蔔造成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咱們涉及到法律的問題會問律師,涉及到健康的問題會問醫生或去醫院,那涉及到保險的問題,是不是也要問問專業人士?

一個專業敬業的保險代理人,給我們帶來的除了專業的保障規劃和建議,還有專業的服務。

祝大家健康平安!


<strong>


天下保險


做投資理財的時候無論什麼產品,首先你自己得認知清楚。實際上是不存在分紅險這個險種的,準確的稱呼是年金險!

換了名字,也許你才能正確理解這是什麼!年金險是保險,不是理財產品,如果你想用它賺錢,那是不肯能的。因為它是介於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之間的利率的金融產品,必須經過銀保監會審核,而且必須5年之後才可以領取年金,是具有嚴格的法律法規限制的。所以但凡向你吹噓能賺多少錢多少錢,都是忽悠你的,而且保險公司也禁止員工這樣去推銷,屬於違規操作。你有權錄音並且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投訴代理人,他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行業會對他進行扣分,甚至會讓他承擔經濟損失賠償。所以作為客戶,你是有足夠的法律保護和權利的。

第二,那年金險有什麼用?如果完全沒有用,就不會有這個產品的誕生。它是一個合規金融產品,它也是保險,是保證某一特定時間你的財務目標能夠按照合同約定保證達成的一份保障。我們日常很多開銷是不確定的,比如今天花多少錢,明天花多少錢。而有些事情卻是確定的,比如孩子18歲左右要念大學,比如自己60歲的時候要退休。保證那個時間點,我們有足夠的資金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是年金險的作用。

但是年金險的年利率一般都在5%以下,它是靠長期複利來達成財務目標的。槓桿也不高,不可能賺大錢。是合理的利息收入而已。其實我們每個有社保的人都買了年金險,社保的退休金就是典型的年金險。很多人誤以為社保是政府福利,其實是錯誤的,它是政府主導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年金保險而已,它也會有盈虧。近年很多地區的社保基金都出現虧損,這隨便上網查一下就看到。

所以說年金險不是用來投資和理財的,理解了這個概念,你才知道你需不需要它,如果你清楚它是什麼,你又認同,就不會存在那麼多誤會。



金融保險顧問Y先生


保險行業在我國發展的很是迅猛,也有法律法規予以規範。但是為什麼人們總是認為保險是坑呢?

您說的這個分紅型保險我只是在我的知識當中做一個解釋。分紅型保險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繳納一定的保費,到期後保險公司給予一定的分紅。換句話說就是你把錢存在保險公司,到一定時期後保險公司支付一定的利息,當然,這裡的利息會比銀行存款的利息高,而且是受法律和保險合同保護的,但是絕對不是社會上的高利貸的那種利息,正是因為這種高利息所以有人投保。

即便是這種分紅保險,也不是一次性連本帶息的返還給投保人或是受益人,他是分期返還的。

之所以有人認為保險是個坑,是因為保險行業的入門門檻很低,基本上只要是能開口說話的,就基本上能做保險代理人。當然,一般保險公司也會有一定的培訓,但是這種培訓基本上目的就只有一個——簽單、拿提成,即是所謂的“首名激勵機制”,拉倒多少保險,意味著你的收入會有多少,這就導致一些保險業務員在談保險的時候通常是介紹此種保險的種種好處,而忽略了提示投保人應該注意的問題。保險合同一般很長,字體也很小,投保人一般不會仔細看合同,只是在聽代理人口頭上的陳述,記住一個大概,甚至有點想當然,導致自己認為應該得到的在保險合同中已近做了免除。這也就是人們為什麼會認為保險是坑的原因吧。

分紅型保險也好,養老型保險也罷,意外險也好,疾病險也罷。不可否認的是保險在社會生活中確實越來越重要,要想自己不被坑,投保時找個靠譜點的保險公司和靠譜的保險代理人,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看清自己投的什麼保險,要看一下保險合同中的具體規定,一些保險術語不懂的不要裝懂,一定要問清楚。


單衣曾人


買的時候,光盯著“分紅”忽略了“保險”,但是他腦海裡有一個買了保險的意時存在。當意外疾病發生的時候,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他想起了“保險”忘了“分紅”的事情。這個時候能不能理賠,得看當初約定的合同了。這個時候保險是“坑”的說法開始橫行。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在保監會的監管下,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推出了“非分紅型”的傳統純保障類保險產品,讓客戶買保險,以“保障”為先,分紅為輔的保險理念。

中國隨著改革開放進程,跟隨西方發達國家的保險業快速發展起來,問題是咱們中國人的保險意識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如今,教育部把“保險伴你一生”的課本加入到9年義務教育中,包括高中課程慢慢加入了一些保險知識學習。我相信,未來,國人的保險意識會越來越強,越來越理性客觀的對待風險轉嫁的問題,我想說的是,無論大家現在怎麼調侃保險的存在,未來,保險在整個社會生產關係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

不想被保險“坑”,那就把保險裡面的“分紅”和“保障”分開。先做好保障,再想分紅的事情,當然了,如果有足夠多的保費支出條件,可以一起解決保障和分紅的問題,風險轉嫁和抵禦通過膨脹。


糖糖爸比001


用坑來形容似乎不客觀。因為只要每個人是在清楚瞭解這類險種的保障利益,以及按最低分紅狀況預計展示的分紅收入的情況下購買的分紅險,請問坑從何來?介紹的明明白白。保障,介紹了;分紅是按最低水準介紹的。買是自己冷靜考量後決定的。坑在哪?

但是

如果推廣人員把很可能影響投保人購買決策的項目:分紅按最高標準預估,並予以展示。那這樣的情況就絕對是個坑了。因為經辦人仗著信息不對等的優勢:

隱瞞不好聽的,喇叭似得鼓吹好的,那別人買了,結果沒兌現。那就坑死先人闆闆了。


眼哥險話連篇



對於分紅型保險必須抱著正確的心態看待:

1.保險的主要功能是保障,這是保險的基礎

2.分紅型保險的分紅是不確定的

3.分紅保險是未來保險公司收益的70%分給客戶


4.分紅不是所繳保費的分紅,而是保單現金價值所產生的分紅

5.保單驗算收益可以參考最低收益,不要只看到最高收益,最高收益很難達到的,或者不乏有誇大的成分

6.保險可以逼債避稅,這個也是很多人看中保險的原因


保險點


2011年賣了人壽的國壽鴻盈兩全保險,一次性交了三萬多,那年我17歲。

銀行存錢,銀行業務員(亦或是保險公司人員)忽悠買理財產品。

告知買保險,除了可以拿到銀行利息外,每年還能有很多的分紅,而且隨時都可能取出來。

事實上,第二年需要用錢,去銀行告知錢要去保險公司,去了保險公司,告知沒有滿六年,不能取。

如果非要去取,一萬元只能取9470(大概是這麼多),如果要保本取出來都只是需要四年,忍了!

今年是第六年,九月我取出來了,一共取了41000多,也就是說35000六年,利息五千塊。

拿到錢那一刻,心裡一萬隻曹尼瑪奔騰而過。從此,保險等於騙子的印象就烙下了,有人喊我買保險,我就直接問候RNM。

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