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村裡的大多數農民組織起來辦一個合作社?

武新旺


辦合作社是需要一定的基礎和條件的,合作社是成員自願組織參加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首先,農戶要有這方面的客觀需求,如果他覺得自己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或者以自己可以接受的成本解決生產問題,那就沒有合作的需求。

其次,要有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知識。這個需要他人去宣傳和啟蒙,要讓想參加的農戶瞭解什麼是合作社,合作社是如何運作的,他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好處,要付出什麼,以及如何與他人合作,需要遵守什麼規則等等。

再次,當地要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合作社是一個形式,是為產業發展服務的組織形式之一,最好是有一定規模的同類產業,這樣大家的需求會較一致。

此外,也是最關鍵的一條,組織帶頭人要有一顆公心,懂一點生產經營管理。

具備了這些基礎條件,再考慮去註冊一個合作社,不然即使註冊了也難以運作長久。

若是還沒有發展相關產業,可以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將土地進行整合,或者由合作社自己經營,或者流轉給其他主體經營,或者返租給部分合作社成員。

若是已經有相關產業,合作社可以從提供生產資料統購、技術指導、信息共享、統一銷售等基礎性的工作做起,有了一定基礎再考慮提供更高級的服務,不要盲目擴大服務範圍。


鄉之光


怎麼才能把村裡的人組織起來辦一個合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上灣社的社長,去年我們五戶聯合辦起了合作社,辦合作社很簡單,生產經營卻不容易。

一,確立合作社發展方向,定位合作社生產經營範圍,儘量建議大家走垂直三農生產經營範圍,也就是縱向發展思路。比如說,合作社是以種植小雜糧為主的,你就要對小雜糧深加工,後期也是銷售小雜糧。


二,確立合作社成員,合作社成員非常重要,農民人大部分讀書少,文化底蘊差,對合作社的生產經營不懂,也不熱心,所以前期確立合適的成員時,儘量選擇志同道合,讀過一定書的,對農業生產比較熱心的,後期等合作社有了一定的經營收入時,大家就願意加入到合作社來。

三,成立合作社,全體合作社成員帶上身份證戶口本到當地指定的工商所進行登記註冊,當天就能拿上營業執照。

四,怎樣生產經營合作社,合作社+基地+農戶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式,如果更加專業的合作社還有一種模式政府+村‘兩委’+企業+農戶(貧困戶)”這種經營模式需要政府,企業,兩委參與扶持。其他幾種有,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 聯合社+農戶 合作社+農戶 等合作方式五花八門,要選擇適合自己合作社的模式。

五,合作社組織它上連市場,下連農戶,農戶與消費者直接對接,可把最好的有機農產品直接買到消費者手裡。組織農民養什麼,種什麼,能夠形成“一村一品”通過商標註冊,產品推廣,產品包裝,提高產品附加值,產品的知名度,正真的形成千家萬戶農戶對接千家萬戶市場,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組織農民辦合作社,而且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加人合作社的成員越來越多。



帶你走進農村生活


我們村組就辦了一個養殖合作社,小編是合作社的參加者和組織者,我是來說說創辦的背景和過程與樓主分享一下。

先說創辦背景,小編所在的村組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附近一的一個小山村,山村的農戶一共21戶,人口不足百人,因地處丘陵地形,山村裡的農田不便於機械化耕種,村裡的年輕人也大多在外面打工,村裡的老人也無力耕種,一丘丘好好的農田漸漸荒廢,雖然很多人都有這些荒廢的農田進行改造使其重新利用起來的想法,然而要將想法變成現實,困難重重。

首先,要有一個大家認可信任的領頭人;再就是要有一個好的農業項目;三要有資金。沒有這三個要素是幹不起來的。

2017年,村裡選了一名在外成功創業的生產隊隊長,他在城裡有一家年營業額幾千萬聯鎖餐飲公司,在村裡的年輕人中間算是最有成就的,他算是村民認可信任的領頭人了。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集合村民開會,一起商議農田改造的問題,然而村們的意見並不統一,村裡的土地每家每戶都有,要把這些臨散的土地整合起來不是易事,雖然大多數農田都荒著,但仍有一些農田種了其他作物,要農民把分給他們的土地收回搞集體農業,給他們感覺就像是時代倒退,從分田到戶倒退到大鍋飯。第一次商議就這樣不歡而散。

然而隊長卻沒有因些放棄,他將村裡一些思想開放能力突出的年輕人組織在一起,逐個逐個的做工作,先從農田改造的必要性說起,再講成立合作社的好處,並與他們一起討論,定下進行"瘦身魚“養殖這個項目。小編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瘦身魚養殖,瘦身魚養殖就是通過利用村裡的山泉水資源用無公害無汙染的草料養殖的家魚,這種魚不同於常規光漁場養殖的魚,瘦身魚口感好,腥味少,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健康美味,作為從事餐飲行業多年的隊長來說,他看到了這種養殖方式下的廣大市場。

有了可行項目,有了村裡村民優秀代表的支持,第二次村民會議順利召開,這一次村民的意見基本上得到了統一,不過仍然有不少難題?一是資金問題,二是項目開發團隊的建設問題,三是證照審批問題,四是合作社的股權分配問題。

先說資金,將農田改造成魚塘要花一大筆錢,前期投放魚苗,養殖養護管理都需要錢,沒有資金是幹不成的。再就是項目開發團隊建設,一個集體的項目要建設好,管理好,單靠一個人是不行的,還需要一個靠譜的團隊。還有就是證照審批,大家都知道基本農田不得隨意改造成魚塘,國家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得不到政策和上級部門的審批,就沒有合法性,隨時都有可能廢止。最後是股權分配問題,土地是大家的,人人都有份,或多或少,怎麼把大家的土地合理計算成股份,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strong>

那我們針對這些問題是怎麼做的呢?先是過政府這一關,將村民們商議的結果以報告的方式呈報經上級部門審批(如下圖),並邀請上級部門參與到合作社的建設規劃方案中來,並共同制定建設方案,再通過全體村民會議並商議一個大家認可股權分配和認購方案,我們村的股權分配方案大致的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項目預計投入資金75萬元農田25畝,現在農田按一畝1%的股權分配,村民按一萬元的1%股權進行自願認購,但單戶股權佔比不得高於合作社的10%,通過這種方式,項目不但順利的集資成功,而且村裡的村是戶戶都有股份,人人都能參與,而且避免合作社由少數人把持的風險。在經營管理上,通過村民會議選出項目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分工合作,保證項目的正常運營。

2017年底,我們村瘦身魚合作社的項目建設完工,並於2018年春季投入了第一批魚苗,通過一年的養殖,部份魚苗已經長成產出,並賣出了每斤10元的價格,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小編拍攝的一段打魚的視頻,讓大家都看看我們養的瘦身魚到底怎麼樣?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tos-cn-i-0004/dc50c0f5e1f44de5af27d70063b4431e\

吳家山少


現在當農民太難了,因為一家一戶自己管理自己,相當於開了一個公司,一家三口就是公司職工,男主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固定資產:土地。產品:各種農產品。原材料:化肥,農藥,種子。部門:董事長兼總經理辦公室,生產處,市場部,設備處,維修處,採購處,工藝處,技術處,經銷處,運輸處,對外協作處,生產車間等等。夫妻二人分別既是領導又是職工。由以上可知一個家庭承包一分土地,無異於開一座工廠,涉及一年四季的生產安排,而在生產安排前由市場部對市場進行調研,確保生產效益高,適銷對路的農產品,還必須合理安排生產,既不誤農時,各生產過程前後又要有機聯繫。工藝處負責生產的各個種植細節不斷改進以提高產品質量,單產及工作效率。技術處就是不斷引進先進種植技術,先進的農業生產設施,選進的管理方式,以增強公司的競爭力和發展前景。運輸經銷等等等難度就更大了。所以傳統意義下的農民對市場條件下的家庭土地承包難以勝任,只得外出務工,在別人手下幹活,別人教怎麼幹就怎麼幹,有人領頭,這符合農民的素質和傳統,所以農民進城務工,如魚得水。因此如果在鄉村有一個好的領頭人,將大家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所有事情都由合作社來安排,分配你幹舍就幹舍,讓你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樣農民依靠集體的力量,只花很小的力氣就完成全部家庭承包任務。農民從此以後通過加入合作社就能過上幸福安逸的生活。


老鄉2439


把村裡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為社員,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想法很好,也有操作性。但是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如果你想一步到位把整村所有農民都一次性組織起來,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你要一步一步的來,可以實現的。而且成功的案例也很多。第一步,你首先要把認同你的一部分農民先組織起來,從小規模做起,等你有效益了,再把其他農民再納入,擴大規模,壯大產業,形成本村甚至是本地規模效益。你想啊,那麼農民,素質高低不同,一開始,思想不統一,根本無法管理。只要有經濟效益了,效益好,不用你組織,農民也會主動加入。

從產業上講,一定要選擇有特色的產業,要不然,經濟效益無法保證,再說有特色,有規模之後,可以從農業向第二第三產業延伸。例如可以從純農業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從而提高農業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壹卉農業


現在是農村農民自願組織農業合作社的黃金時期!

一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三十年不變;二是村裡許多人長年在外打工、擺攤和開店等,撂下了很多耕地,合作社可以整合耕地,讓機械大面積耕作;三是國家植補地補等農貼政策不變,集體力量可以創造糧食大產出和大收益;四是購買農機有補貼,合作社成員可以聯合購買大型農機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對人工的依賴;五是集大家智慧降低生產成本和風險,可以與農貿市場簽訂大宗農產品種植合同。

黃土地上不缺農業人傑,關鍵是一個村要有幾個好的領頭人,把大家擰成一股繩,農業只有大進大出才有大收益!


雨花石284479641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怎樣把村裡的大多數農民組織起來辦一個合作社?

現在,三農已經是國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農村的發展直接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所以國家近幾年來,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而且國家對農村合作社也從各方面的大力扶持。所以,農村合作社,對於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是,想要把村裡大多數農民組織起來辦一個合作社,卻不容易。首先,農村合作社大多數都是生產合作社,即從事種植、採集、養殖、漁獵、牧養、加工、建築等生產活動的各類合作社。這些都是平時農民經常接觸到,也比較好理解的,可是,現在農村裡的大部分農民,意思淺薄,對於新生的事物不是太容易接受,都是觀望狀態,看看別人有沒有加入的,加入了能不能賺到錢,很多人都是這樣,看到別人賺到錢了才會加入,所以前期,可能不會有太多的人。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關於描述這個問題農村電影,是一個建農村生態旅遊園合作社影片,剛開始,入股的時候,很多人都覺的不靠譜,觀望,當開始運行,最先開始入股的人掙到錢的時候,這時很多人加入進來了,後期運行資金出現點問題,很多人起鬨說要完了,就開始向發起人索要自己的資金。這也是一個農村大部分人的一個現狀。

所以,想要把村裡村民組織起來辦一個合作社,必須把多要把前期投入,資金方面,後期收入分配,以及種種遇到的情況分析給每一個人聽,前期肯定會難一些,如果運作好了,後期看到收益了,肯定會有大批跟風的加入。

祝願你一帆風順。






古怪的飛魚


首先得自己有點實力,1/最低起碼有承包5年以上的土地,土地面積在150畝以上。2/需要國家支持貸款50萬,三年期限。4/需要農場主經營管理模式。5公司+加農戶。以點帶面,必須起到槓桿原理。6/農場主要入黨,必須學習雷鋒精神,不能自己富裕,而是必須帶動一方貧困潦倒的農民一起富裕。國家定時培育農場主學習。【為啥不用合作社,必須用農場】因為合作社人多,一見不統一。農場主,只有一個,沒有分歧,好管理,容易快速發展。能輕易減輕國家負擔。


兲賜御熙143418761


辦合作社是可以的,但有它的條件。

首先確定要經營什麼項目,這個項目村民能不能接受,能否賺到錢(這個是最主要的)。無論搞種植.養殖都需要一定技術含量,資金作為保障。以前我老家有一個合作社就搞得比較紅火可以說當地的農民連續受益達十多年。它經營模式:統一種植,統一消售。有自己的管理體系,有自己的技術團隊隨時給農民提供技術支持,所有參與合作社的村民年底結帳,分紅。

只有賺到錢了,村民自己主動來找你參加,群眾的眼睛是亮的,什麼是幹實事的,哪些是騙人他們自有分寸。


TYC35207


想把農民組織起來辦一個合作社,你得有自己的聲望,就算你有資金,別人也不一定信你。

對於所有人來說,無利不起早,沒有看到實際利益,或者看不清以後得發展前景,是沒有人跟你合作的。

如果真想辦,那就在自身做起,養殖也好,種植也罷,自己做起來後,銷路也打開了!可以看到很可觀的收益,自然就有人找你了!或者說,這個時候,你再去聯繫他人辦合作社,就容易得多了!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