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糧食會漲價嗎?農民種地能掙錢嗎?

立朋農資


雖然現在僅僅是2019年初,除了小麥以外,諸如大豆,玉米以及稻穀這些能夠在2019年進行收穫的主要糧食作物都還沒有進行種植,但即便是如此,筆者也能夠給大家走出一個負責任的預判——
除玉米以外,2019年,全國糧食價格以跌為主!
具體一點來說,特別是小麥和稻穀這兩大口糧作物,雖然他倆是最後兩個進行收儲制度改革的糧食品種,而且由於其在國民飲食中的獨特地位,其價格變化直接決定大多數農民的種植效益,受此影響,2019年農民種糧或者還能賺錢,但是具體的收益或將一年不如一年了。

一,2019年,稻麥價格下跌已是必然。熟悉我國農業生產的朋友應該知道,雖然現在稻穀和小麥不再是我國產量最大的糧食作物,但是目前其產量之和依舊高達3.4億噸以上,2018年,我國稻穀總產量達到了2.12億噸,小麥產量則達到了1.31億噸,約佔我國糧食總產量的50%以上。可是,2019年我國將繼續對這兩大口糧作物進行收儲制度改革,雖然不會取消“一刀切似”取消小麥和稻穀託市收購政策,但是在2018年的收儲價格基礎上再度調低也是必然。目前,2019年小麥託市收購價格標準再降0.03元每斤已是明文規定,而2019年稻穀託市收購價格標準再降估計也是板上釘釘。

二、2019年,玉米價格漲,大豆價格低!對於東北地區的農民朋友而言,2019年種植哪一種糧食作物倒成了一個難題。按照目前的市場走向,2019年玉米行情會繼續好轉,市場價格較去年進一步改善也是必然,但是不補貼有可能取消。2019年大豆補貼或將繼續給力,但是市場價格估計難有太大的改善。

所以,2019年,我國農業生產依舊面臨諸多困境,想要賺錢,越來越難!


鍾情三農


2019年糧食會漲價嗎?農民種地能掙錢嗎?

新年的一年已經開啟,對於2019年的糧價走勢,其實要說總體上都漲價,難度是很大的,不同的品種肯定是有漲有跌。具體情況糧小咖也不能誇誇其談,但可以在新年之際簡單聊一聊會影響到2019年糧價走勢的一些因素。

一、2019年產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格。作為對口糧品種市場價格長期以來發揮主導作用的政策, 2019年產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已經出臺,連續第二年下調,雖然幅度看似不大,每斤下調3分錢,三等到一等收購價是1.12-1.16元/斤,但也意味著市場上普通小麥價格的運行區間很可能同步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格雖然還未公佈(一般都在春節前後),但預計繼續下調的可能性也很大。

二、臨儲庫存的糧食拍賣繼續舉辦。2019年,無論是臨儲玉米、臨儲大豆,還是託市小麥、託市稻穀等,這些國家掌握的陳糧庫存,都會繼續通過拍賣投放市場,而且有些品種的拍賣底價也存在繼續下調的可能。這在增加市場供應量的同時,因為拍賣底價相對新糧價格水平要低,那麼在拍賣期間內也將會對新糧市場價格上漲帶來壓力。

三、市場需求面臨著經濟層面、消費層面等的壓力。口糧市場的旺季不旺已經得到驗證,元旦前本應該是購銷旺季的小麥市場,卻持續弱勢下跌了1個多月的時間,主要原因除了供應增加之外,麵粉銷量有效回暖力度不足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大米市場同樣如此。同時,2019年還存在著因為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對飼料需求的悲觀預期,進而也會影響到玉米、豆粕(進而是大豆)的飼用需求。

四、不得不提的進口糧。小麥、大米及玉米的2019年關稅配額已經公佈,還保持960萬噸、532萬噸及720萬噸的進口配額,估計這幾個品種的進口相比2018年不會有太大的增減。需要關注的是,在貿易和談正在進行的情況下,未來會影響到國內大豆、玉米等市場價格的進口大豆、高粱、大麥、DDGS等品種的數量。

當然,也有有利於部分品種價格上漲的因素,比如國內玉米的供需關係日趨緊張,小麥方面質量好的(符合衛生指標的)數量偏少等,會對後市價格起到一定支撐。但相比來說,市場利空的力量還是要大一些。

那麼在此情況下,農民種地能不能掙錢?其實,如果豐收的話,對於大多農民來說,最起碼還是能保證有收益的,只不過利潤率比較低。如果再算上種植成本繼續上漲的話,那麼農民的種糧收益會進一步被蠶食。從這個層面來說,國家應該加大對糧食生產的補貼力度,根據不同品種的供需關係、市場價值等綜合考慮,制定出能夠支持國內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補貼政策,才是第一要務。


糧小咖


糧食價格在2019年不會出現任何大幅度的上漲,這是改革開放40年也就是包產到戶40年以來的整體的形式。依照往年經驗,一旦某種糧食價格上漲過快,國家就會進行有效調控。糧食關係著國家安全,國家不允許糧價有大幅度的上漲。很多人都嚷嚷著提高糧價增加農民收入,其實提高糧價並不能讓農民增加收入,反而會使農民越來越窮。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糧食,如果糧食價格翻倍,那麼所有的農資以及生活日用品的價格會比糧食價格上漲幅度多出n多倍。到時候物價會暴漲,貨幣貶值,而農民手裡只有糧食,其他的生活資料都要依靠工業,上世紀40年代中國就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

再說,一旦國內糧食價格過高,大批國外市場糧食就會湧入中國,就目前國內的糧食價格,按照國際糧食價格來說,不佔任何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在不停的進口糧食,如果不是國家保護目前的糧食價格,國內的糧食價格可能比現在低更多。所以整天想著讓糧食漲價增加農民收入的人,有這種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糧食真正漲價以後,受傷害的還是老百姓,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提高糧食價格,而是改變小農思維,改變種植方式提高糧食產能。我知道此言一出,必將受到網絡上一些抨擊,但是,如果抨擊這種事實能讓你增加收入,那你就盡情的來吧。


大少說事


2019年糧食會漲價嗎?農民種地能掙錢嗎?
直接回答各位吧,今年的大多數糧食都不會漲價,包括稻穀,小麥以及大豆在內,都是如此。而至於說農民是否還能賺錢,並不是我說喪氣話,種地掙錢倒是不難,難的是通過種地來掙大錢。
按照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指望自家的幾畝薄田就想實現發家致富,帶來很豐厚的收益,是肯定沒有可能了。在今年,除了玉米價格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以外,包括大豆,稻穀以及小麥在內的三大糧食作物不但不會出現漲價的情況,而且還有繼續走低的可能。而在這種情況下,2019年種地還能掙錢麼?

2019年,三大糧食作物價格繼續走低為什麼筆者會這麼說呢?這還要從我國的收儲制度改革說起,我國將繼續推進稻穀以及小麥的收儲制度改革,調低其收儲價格標準。2018年12月,2019年的小麥託市收購政策已經公佈,國標三等小麥收儲價格標準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度降低0.03元每斤。而不出意外的話,2019年1月初,本年度的稻穀託市收購政策也會如約公佈,屆時,降低2019年的託市收購價格標準也是必然之舉。所以,整體來看,2019年我國稻穀以及小麥這兩大口糧作物的市場價格走低是板上釘釘了。而至於說大豆,則更是“爛泥扶不上牆”,在進口大豆的節節進逼以及國內市場需求低迷的“夾擊”下,別指望它的價格能在今年有什麼好的表現!


糧油市場報


2019年糧食會漲價嗎,老百姓種地掙錢嗎?



對於2019年糧食價格的走勢問題,就目前的糧食市場行情來看漲價的可能性不會太大,但有小幅度的漲跌的可能性是有的,如果出現大的幅度波動是沒有的,畢竟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保障,民以食為天,所以各國不會讓糧食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的,一旦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各國都會對糧食價格進行宏觀調控。

首先,來分析一下人類的主食糧食之一,小麥的價格的走勢是否會是上揚的態勢?去年12月份國家已經公佈了2019年小麥的最低收購保護價比2018年又低了0.03分每斤,也就是說最低收購保護價為1.12元每斤,這樣的政策直接影響小麥市場的價格的上漲。



其次,再來分析一下水稻的價格,水稻也是作為人類的主食之一。但是近兩年由於水稻的總產量大幅度上升,而且在2019年又取消了早秈稻得託市收購計劃,也就是說不會對早秈稻在進行收購儲備。對於其他品種的稻穀來講,目前的價格比去年同期都略有下調,而且庫存量大幅度增加,這也會使得2019年的稻穀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也不會。

第三,玉米的價格的走勢問題。由於國家庫存玉米在今年的四五月份會繼續進行拍賣工作,至少庫存還有7000萬噸需要投放到市場,加上我國對漁民減少種植補貼,儘管玉米在我國的消費量比較大,但是種植面積適中,佔據秋季糧食的半壁江山,這也會使得玉米的價格持續上漲的可能性不會存在的,而且會有所下調。

第四,對於大豆的價格的走勢問題就目前而言,大豆價格在1.7~1.9元之間,即便是非生產區的大豆價格也只有兩元錢每斤。由於我國對於大度的種植補貼增加會使得今年的大豆種植面積繼續增加,至少比去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這也看出我國儘管是大度的消費大國更是大豆進口的世界第一大國,所以大豆上漲的可能性也不會。



總之,對於2019年糧食價格是否上漲的問題,從整體上來說上漲的可能性不會太大,畢竟中美貿易關係摩擦得到了緩和,而且我國有計劃對農產品的進口品種有706項,而且都增加了進口總量。這些項目當中,不僅是對一些牛羊肉類等產品的進口,而且也有糧食的大量進口,並降低了進口稅率或者是取消了進口的關稅。在這種大的環境下,2019年糧食價格不會上漲,甚至會使得糧食價格穩中下調的態勢,所以老百姓種地依舊是不賺錢的。


宗元三農堂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句朗朗上口的詩句一直記在腦海深處,作為一個農二代,一直以來對糧食價格比較關心,小時候上學沒錢交學費,父母就會將種的糧食賣掉,然後去湊學費。原來家裡會種早、晚兩季稻,因為要交糧食,不多種點沒糧食交,從取消農業稅後,壓力似乎就沒那麼大了,一般只種一季中稻,前幾年糧食價格還可以,種糧能有點收益,可這幾年糧食價格偏低,種植成本又增加,種植收益縮減不小。2019年糧食糧食價格是否上漲?農民種地是否能掙錢?微塵微視界認為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糧食庫存量偏高,價格很難上漲

無論是水稻還是小麥,目前都是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面,在這樣的前提下,普通糧食價格很難上漲,從臨儲拍賣中也可以看出,小麥和稻穀的去庫存之路還比較遠,像很多地方的早稻,深加工需求有限,很多時候面臨流拍。從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中也可以看出,短期內普通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價格難走強,有時甚至面臨價格回落的風險。

二、進口糧食價格偏低,一定程度上影響國產糧食價格

國內糧食充足,可國外貿易商也看中了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在全球貿易多元化的今天,進口糧食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由於種植成本、模式等有所差異,很多時候進口糧食價格反而比國產糧食價格便宜,這就導致深加工企業比較青睞進口,對國產糧食來說存在一定的利空。好在受進口配額限制,帶來的影響有限,2019年小麥進口配額為963.6萬噸,大米532萬噸,玉米720萬噸。



三、下調最低收購價,對種糧收益有一定影響

這幾年給農民的感受是糧食價格降低了,以粳稻為例,2016年時最低收購價為1.55元/斤,2018年時降為1.3元/斤,畝產按1200斤的收成算,一畝地收益降低了300元。然而這幾年種植成本卻在上漲,人工、地租、種子、農藥、化肥等至少上漲了20%,這一增一減,直接導致種植收益受影響,特別是天氣變幻無常,時常出現極端情況,產量跟不上,最終的收益更是有差距。

四、種糧想掙錢得靠規模取勝,同時也得承擔相應風險

普通農民覺得種糧不掙錢,但這幾年也有人掙到錢了,那就是種糧大戶,很多地方對種糧大戶有相應的扶持,集約化管理加上機械化程度高,種植成本相對低些,如果遇到豐收年,規模化的種植效益就比較明顯。當然這錢也不好掙,靠的是規模取勝,萬一遇到欠收年份,前面賺的都可能回吐。



五、種地得選擇經濟效益更高的作物

單純靠種糧食已經很難有把握掙錢,可農民手裡的地還得種,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農民嘗試多元化種植,比如種瓜果蔬菜、中藥材等,特別是中藥材,種植收益波動較大,有時弄的好一年抵種糧很多年,但萬一遇到低谷,虧損也是比較快的。

總之,2019年整體糧食價格依然保持平穩的態勢,具有品牌效應的優質糧源會實現優糧優價。農民在選擇種植時,不妨多瞭解當地的市場情況,儘量選擇優良品種,如果有更好的選擇,當然也是可行的。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2019年糧食是否漲價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傳遞快樂,分享知識!感謝關注本頭條號“微塵微視界”,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微塵微視界


2019年水稻的價格下跌成大概率事件,隨著美國大米的進口,糧食壓力不小,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上漲,老百姓種糧食增收,有難度


龍蝦說












臻之稻五常大米


種地太掙錢了,別忘了一畝地能產1000斤玉米的,這一家三口農民多的能種10畝地,這一年就能有萬斤玉米,7毛錢一斤就是7000元,加上小麥1元每斤就是17000元,每個人每年合不到6000元收入,每月500,每天16.6元,每頓飯合5元多點,夠吃了,但是千萬種地前別買種子化肥,別耕地,別打農藥,家人別生病,別上學,別買房,別買衣服,別用電,別取暖,啥都不做,光吃飯就行,有一點點其他的事花錢後,就得餓肚子,,,,

農民掙錢吧?


夜的傳說1


糧食價格上漲表面上看對農民有好處,其實水漲船高,掙工資的就要大幅度提高工資待遇,農資價格也會大幅度提高,僱傭農機具的費用也會提高。實際上農民的收入還是得不到提高,也就是說,提高糧食價格,不如想法降低生產成本,生產成本降低了,收入也就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