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為什麼沒有產生一線城市呢?你怎麼看?

飛雪惡人心


說說我的看法,不一定對,僅供與大家交流:

首先,江蘇出現一線城市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經濟升級轉型的階段裡,因為我之前講過現在城市的競爭,更多是存量的競爭:人才資源、資金資源、產業資源等,能出現3-5個新一線城市的可能比較大。

其次,對於江蘇來說,現在最大的任務是實現南北經濟大融合,北部一方面考慮升級產業,另一方面作為南部經濟的補充,快速實現資金與人才的積累。所以這兩年,江蘇的基建裡,南北鐵路、公路等交通建設比例較大。

再次,北部區域,如果能出現一個新一線城市,將會極大帶動整個江蘇經濟。這些年,相對於全國其他省份,江蘇經濟最大的特色是平衡,但迴歸到省內,南北差距還是非常大,整個差距明面上是GDP,更深層次的是經濟結構與發展潛力。

最後,北部區域最有希望的是徐州。實際上,江蘇如果能夠實現:徐州+南京+蘇州三個城市的崛起,那麼整個江蘇經濟將升級到另一個層次。

回答完上面的,再回答一線城市的話題:

目前四個一線城市,都有很深的歷史背景。

先說北京:

中國首都,這個能說明什麼呢,大家如果認真看世界經濟地圖,政府作用強大的國家,首都基本不會弱。因為行政資源在政府手裡,政府在哪裡,企業必定會被吸引。

其二,新中國有一段計劃經濟時代,在這段時間裡,最優質的企業與資源已經被集中到北京。

所以,北京一定是一線城市,這是任何城市代替不了的。

再說上海:

如果拋開上海的歷史背景,大家如果瞭解下建國後上海的版圖變化,就會知道蘇州這個城市為上海犧牲太多,換句話說,如果青浦、嘉定、寶山等原先蘇州區域仍是蘇州的,那麼蘇州必然進入中國一線城市。

但基於上海的地位與位置,他必然是東部經濟的領頭羊,這也是中國對外窗口的重要門戶,和香港一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接著是深圳:

今天的深圳有全面超越香港的趨勢,但回看歷史,沒有香港就沒有深圳,不要反駁。沒有香港這個橋頭堡,深圳的命運會怎樣,難以預料。

再接著是廣州:

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而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域,是最早對外鏈接的窗口,換句話說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只不過深圳更為耀眼一些,因為深圳收到的約束更少,主政者也更有勇氣。

而江蘇,在最開始並不是最好的對外窗口,只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江蘇尤其蘇南才慢慢因為鄉鎮經濟慢慢崛起。

只不過,江蘇因自身的底蘊積累,崛起是必然。但回頭看江蘇的經濟版圖與行政區域圖,你會發現:蘇州成為一線城市的機會幾乎沒有。雖然,中國版圖足夠大,但能成為一線城市就需要國家層面給予很大的資源支持,但上海已經作為長三角的領頭羊,所以蘇州就不可能再享受同等的資源,還有兩個制約:

1、飛機場:蘇州作為第七大城市,居然一直沒有機場,這是無法理解。但從中國整個大盤子裡,又會有一點理解;

2、城區:這兩年,最為顯著的是省會城市不斷擴充地盤,而蘇州只實現了吳江並區,其實對於蘇州來說崑山並區需求更大,最直接的需求是蘇州工業園區的土地需求。而崑山成為江蘇兩個省管縣之一,蘇州並區的難度非常大。

所以,蘇州能獲得今天的成就非常不容易,但未來卻只能向上海靠攏,因為只有上海溢出的產業才是蘇州需要的。這個在省內很難獲得,因為江蘇省有兩個需求:一是提升南京的首位度;二是振興蘇北經濟。這兩個大任務,制約了蘇州的未來發展。


再看南京:

江蘇省一直在強調南京的首位度,所以南京的經濟總量雖然還排在十名之外,但增長速度一直是省內第一。但南京的位置決定了其發展會進入新的臺階,但要想成為一線城市太難。南京接壤安徽,而北部還有一塊地是安徽的。所以南京的影響力,輻射是向西,向安徽方向。為什麼?因為南京向上海方向的蘇南城市帶,經濟發展水平非常高,都面臨升級的需要,但這些城市升級所需要的產業也是南京所需要的。從競爭力來看,一面需要面對蘇州的競爭,另一面需要面對南京的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而南京的發展還需要面臨合肥的競爭,合肥作為安徽省會,安徽省必然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提升合肥的首位度,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之前有人說南京有很多大學與國家機構的資源,但大家別忘了,優秀的人才一定跟隨著產業走,換句話說哪裡的工作機會多,人就會湧向那裡。這從南京這些年大學生留存率非常底就能看出來。

至於被江蘇加持的南京會發展哪一步,這個難以預知未來。但個人預料最多隻有五年的機會。


作為江蘇人,其實樂於看到江蘇的經濟平衡,多個城市崛起。但產業資源與人才資源都是有限的,靠行政力量推動,效果也有限,不然東北三省也不至於衰落。

對於江蘇來說,未來最好的結果是在北部區域出現1-2個明星城市,帶動北部經濟的發展,那樣整個江蘇經濟規模也將走上一個新臺階,至於爭第一,與老百姓無關,老百姓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收入與福利。


你們說呢?

(個人觀點,不一定對,別噴。蘇州和南京的別吵,都是一個省。注意團結。)

補充:最後一張圖是雍正八年蘇州府的地圖,給你們看看上海和蘇州兩個城市版圖變化。


留聲之地


說江蘇沒有一線城市那就錯了,江蘇是城市發展中的無冕之王,每個城市都有亮點,還發展的比較均勻,比如南京六朝古都是歷史文化名城,他的城市韻味是獨特的,南京是原國民政府的首都,也是我們江蘇省省會城市,帶動了江蘇的整個發展,是江蘇經濟一直排在全國三強位置,蘇州園林式花園城市,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州和杭州。可看得出位置舉足輕重,蘇州2017年經濟總產值17319億元排在全國第7名,可以和國家直轄市媲美。蘇州的人均收入排全國第二,蘇州的人均收入是一線城市中的一線。僅次於深圳,江蘇其他城市都有特色無錫,常州,徐州,鹽城,揚州,南通,連雲港,淮陰,鎮江,泰州,宿遷,江蘇就是個特大型一線城市。


一步健康


作為中國第二大省,江蘇省只有三座新一線城市,分別是南京、蘇州和無錫,二線城市三座,分別是南通、常州、徐州,剩餘七座城市都為三線城市,分別是揚州市、泰州市、鎮江市、淮安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和鹽城市。

江蘇省沒有產生一線城市原因較多:

一、江蘇省重心沒有明確。歷史上的南京、蘇州、揚州和鎮江都曾經先後成為省會,所以江蘇的重心未曾明確,沒有足夠的積累。就是現在,江蘇省內部也是沒有明確重心,省會南京、最強地級市蘇州、人均gdp最高的無錫、淮海經濟圈中心徐州,都是有著很強的實力,不可能集一省之力堆積出一個一線城市。

二、政策的影響。全國一線城市:北京作為首都、國家政治中心;上海作為國家經濟中心;深圳作為全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廣州作為全國最早開放省份的省會,四座城市都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江蘇享受的政策較少,力度也不夠。

三、地理位置原因。江蘇的地理位置確實很好,必定會出一線城市,上海就是江蘇的一線城市。不過後期被提拔為直轄市,吞併江蘇一些地區,作為國家經濟中心。上海帶動江蘇發展的同時,也降低了江蘇省出現一線城市的可能性。

江蘇省群狼政策也很不錯,十三市全進百強市。省會南京雖然現在不是一線城市,但綜合實力不弱,江蘇也有意做大做強南京。江蘇省以後會越來越好。


水寒qaq


江蘇像英超 廣東像西甲 廣州深圳好比皇馬巴薩 東莞珠海好比馬競 塞維 其餘都是一般化的城市 廣東北部還有說客家話的山區經濟更是有限 江蘇更像是像英超 沒有一個特別強勢的真正一線城市 但水平相對還是比較平均的 又完內鬥也不會如此激烈 互相不服 南京像曼聯 是老牌豪門 吃老本 經濟已經比不上蘇南 蘇州像利物浦 歷史很有名氣 目前更是牛逼哄哄 但和真正的一線比起來還是差點意思 無錫像曼城 最近這些年牛叉起來 但底蘊不行 常州 南通 一個熱刺一個切爾西 有一定能力攪局 徐州阿森納 早已不復往日風采 在省內只能算二流拔尖 也是蘇北唯一一個老牌豪門 鎮江萊斯特城 公認蘇南最弱 其實不弱 放到其他的聯賽肯定算強的 只是生錯了地方 顯不出厲害 揚州 泰州 鹽城 淮安 埃弗頓 伯恩茅斯 狼隊 西漢姆聯 中游保級區 連雲港水晶宮 宿遷哈爾斯菲爾德 降級區


八旗生活


作為全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沒有產生一個一線城市確實有些讓人不解。但是,除了廣東省有兩個一線城市外,又有哪個省有一線城市呢?浙江沒有,山東沒有,河南河北更沒有。

如果去問度娘,什麼是一線城市,她會告訴你:一線城市是指在全國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但是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現在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實際上,現在公認的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也是口口相傳裡的一線城市,也是唯四的的2萬億級別的城市。至於有人說”北上廣深“要變成”北上深杭“或者”北上深武“或者”北上深蓉“等,更多是對一些二線城市強勢發展的認可,也有自娛自樂的成分在裡面。尤其是各地的開放商喊的最想,恨不得喊出世界級的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買房。

而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之所以能成為一線城市,其中更多是政策成分在裡面。北京、上海自不必說,一個首都,一個直轄市,都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一個居北,一個居東。而南部也需要一個地區性的政治文化中心,一開始是廣州;改革之後,深圳脫穎而出,雖然經濟總量等一些指標已超過廣州,但受制於城市半徑偏小,文教衛依舊偏弱,帶動區域發展能力相對有限,尚不能完全壓倒廣州。廣州深圳兩個城市並駕齊驅,也就不奇怪了。

而江蘇省內,現在經濟總量接近2萬億的是蘇州,南京距離依舊較遠,更不用提無錫等地市了。蘇州雖然經濟強勁,但在其他城市資源上,落後南京不是一個身位的問題,而且蘇州本身又屬於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至於南京,經濟風頭被蘇州給搶走了,省會首位度又相對不高,輻射蘇南人家並不領情,輻射蘇北鞭長莫及,倒是周邊的安徽馬鞍山、滁州等地看到南京是樂呵呵的!

所以,江蘇沒有一線城市的關鍵,就在於沒有集中資源去建設一個各方面都異常出眾的白富美、高富帥。但是,和廣東珠三角地區富的富、非珠三角地區窮的窮相比,江蘇城市發展好學生一抓一把,省域均衡發展能力比較強。所以,江蘇沒有一線城市並不一定就是江蘇的弱勢,恰恰相反,江蘇是共同富裕的代表省份之一。雖然在這點上,江蘇比浙江差了那麼一點點。


單問者


目前我國四個一線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其中2個在廣東,北京、上海是直轄市,至於經濟位居國內第二的江蘇為什麼沒有產生一線城市,個人覺得主要原因如下:

一、經濟中心變動較頻

這跟朝代的變更有很大影響,歷史上南京、鎮江、揚州、徐州都曾是江蘇的經濟中心,但由於朝代的更替它們都沒有一直保持經濟的中心地位;到了現代,國家改革開放之後,蘇州、無錫、常州等大力引進外資,發展現代加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江蘇的經濟中心轉向了蘇南,南京雖然是省會,但經濟總量已落後於蘇州、無錫,城市首位度和輻射能力大大降低,跟北上廣深更是不在一個層次。一線城市中的北京是首都,上海是金融中心,成為一線城市是順理成章的事,深圳是特區,藉助政策優勢發展迅速成為了一線城市,四個一線城市中只有廣州是經歷二千多年的商業發展奠定自己的一線城市地位,歷史上至今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中心,兩千多年這個地位一直沒變過。

二、城市定位

這個跟國家的政策有一定關係,但這個跟各城市的實力和地理分佈息息相關,北上廣是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務院地位的三大門戶城市,對華北、華東、華南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江蘇雖然經濟發達,但無論是南京還是蘇州都不具備北上廣的地位和實力,對周邊的輻射和帶動有限,比較有上海這個龍頭的強勢存在。

三、國際化程度

要成為一線城市,國際化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目前北上廣深都已成為了世界一線城市,國際化程度最高。很多江蘇人喜歡拿歷史和教育比較,其實一線城市的地位劃分跟這個沒有太大關係,深圳就是一個例子。

整體來看,江蘇經濟發展相對均衡,但要成為一線城市,跟均衡沒有什麼關係,一線城市擁有更強的實力和影響力,這也是杭州、成都、武漢、重慶大力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原因。





麼爺的舅舅


關於一線城市的定義,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從國家層面上看,好像從來沒有關於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劃分。這種劃分主要還是商業機構,房地產機構自己做的。不過在大部分情況下,一般公認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是中國的一線城市。也就是中國發展水準最高的城市。

不過要仔細看的話,也可以發現,北京和上海相對於廣州和深圳還是有顯著優勢的。所以有一些更為細緻的劃分把北京,上海分為一線強,廣州和深圳分為一線弱。廣州和深圳實際上主要是在經濟指標上領先其他二線城市,但實際上在大部分領域全面落後於北京和上海。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廣州和深圳這個一線的水準其實並不是很高。

北京和上海的地位,是在建國以後就確立了。上海從近代開埠以後就成為了遠東第一大城市,是中國在當時乃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唯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北京在近代因為遷都的原因曾經沉寂了多年,建國以後中央政府在北京投入鉅額資金搞開發建設。之後北京以政治中心的身份高強度的吸納了各種資源。所以這兩個城市的特點就是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其他領域是遠遠領先於其他城市。

廣州和深圳的一線城市地位主要是因為經濟原因導致的。而這背後實際上是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福利。1978年以後,設立經濟特區,吸納港澳經濟資源,促成了深圳的經濟騰飛。廣州雖然不是特區,但是作為廣東的省會也是改革開放的主要受益者。不過,改革開放帶來的成就顯然是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的。這也就使得廣州和深圳在其他領域相比上海和北京有很大的差距。廣州憑藉著省會身份在非經濟資源方面還是有不少積累的,深圳的情況則要糟糕得多。實際上,深圳的非經濟類資源水準比不少二線城市還要再差一些。不過憑藉著深圳的經濟優勢,才確保了一線城市地位。

由此可見,要形成一線城市,要有歷史積累,政府扶持,以及合適的外部環境。目前除了廣東以外,另外三個經濟強省,江蘇,山東和浙江都沒有出現一線城市。原因也就在於此。廣東能夠形成兩個一線城市,主要依託的是改革開放和港澳的經濟資源。江蘇山東和浙江三個省份的對外開放時間早期,對外開放強度遠不如廣東。再加上也沒有鄰近港澳的地理優勢,所以失掉了先機。沒有形成經濟上的優勢。

對於江蘇和浙江兩個省份來說,一個更麻煩的問題在於上海。上海作為一個巨無霸城市,既可以對外溢出經濟資源,促進了蘇州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大樹底下不長草,因為上海在各種資源方面的優勢富集能力,也自然會抑制周邊城市的高水準發展。蘇州如果要謀求高端產業的突破,勢必要和上海形成正面競爭。但是由於蘇州在飛經濟資源領域方面積累遠不如上海,在這種競爭過程當中是不可能勝出的。所以只能配合上海實行梯度發展。南京和杭州寧波雖然距離上海較遠,但同樣會受到上海的高端產業發展抑制。某種程度上說,一線城市周邊很難再出現另外一個一線城市。北京在強化自身地位的時候,就自然弱化了天津的地位。天津在民國時期是中國第二大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可以認為是當時的一線城市。但現在就算在二線城市當中也並不是領先的。上海對周邊城市的抑制也是如此。廣州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的並存,是在特殊歷史階段形成的。從發展趨勢來看,深圳正逐漸成為核心,廣州的地位在弱化。深圳相對於廣州的經濟優勢會越來越大,廣州在未來會蛻變成一個以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為主導的消費型城市。這一點已經從廣州的城市經濟結構當中有所體現。廣州的GDP現在依然高居全國第四,但是稅收卻落後於好幾個GDP不如它的城市。這就說明廣州的GDP現在主要是靠消費推動的,能夠帶來大量稅收的生產活動,佔GDP的比重正在下滑。與此同時,深圳的稅收比同檔次的廣州要高得多。這表明深圳經濟活動當中生產領域的貢獻很大,所以可以帶來豐厚的稅收。


zyb38537240


江蘇省如果要出一個一線城市很容易,蘇州、南京等哪個城市,只要省裡集中支持就上去了。為什麼不這麼做呢?這是歷史的原因,也是現實戰略的需要。我覺的是好事。

一、歷史上龍頭輪流坐莊。南京是六朝古都,是民國的首都,當然在那時就是一線城市,揚州、蘇州、鎮江都有過做省府的經歷。曾經輝煌一時,做過九龍之首,所以這些城市不同時期都是重點,有過重大發展,不像上海、北京,幾百年是重點,一直受關照。



二、均衡發展,成就今日。浙江縣域經濟均衡發展為指導,江蘇蘇南地區蘇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差距,但是指導思想是各市圴衡發展。所以江蘇城市百花齊放,農村發展迅速,雖沒有全國龍頭,但這個戰略是江蘇貧富差距相對小,經濟發達的重要原因。


三、一線省區比一線城市更重要。重點發展還是均衡發展,個別領先還是集體領跑,從現實分析,各有利弊,但中國特色要求共同富裕,江蘇是全國前三甲,工農商發達、先進地區、共同致富、全面發展的典型代表。符合國家戰略目標。

當然一線城市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杭州正在取代廣州,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略佈局的調整,江蘇如果感興趣完全可以出幾個,徐州就是一個培育點。

你同意嗎?敬請關注。


始寧郡主


江蘇沒有一線城市說明江蘇均衡發展,各大城市經濟發展都很好,蘇北發展緩慢一點

江蘇真的達到貧富差距縮小的第一省份!其它省真的達不到!

江蘇的農村都發展很好!經濟發展普及到了農村!除冮蘇可能沒有第二個省達的到,就大城市城鄉差距是很大的

江蘇的發展可以借見,真的不是吹牛!


義良8


在其他省或直轄市大肆擴張兼併情況下,江蘇保持常態,各城市姚黃魏紫,各有千秋。江蘇省城市正應了一花獨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的老話。

為什麼要一線城市?江蘇人覺得沒有必要硬拗成一線城市。若是想硬拗,不說別的,就是蘇錫常三市一合併,就妥妥的是超深圳越廣州比北京趕上海的一線城市,但是江蘇人認為沒有必要以兼併形式去奪取一個一線城市的虛名。

雖然江蘇城市毫不追求一線,但不是一線勝似一線,為什麼這樣說,這是因為江蘇交通發達,南北在三小時經濟圈內,東西在一小時經濟圈內。省內城際交通互通,城際企業宛如鄰居,很多產業鏈配套廠家省內均有。所以對經濟發展來說,全江蘇特別是蘇南地區宛如一個超級一線城市,從崑山起經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到南京,基本被廠區居民社區覆蓋,從夜晚空間看去,基本連為一體,難道不象一個超一線巨大城市嗎?

不做一線表面工作,保護各城市獨有風韻,那才是江蘇美不勝收的勝境。如果江南蘇錫常合併變成一線城市,那才令人索然寡味。追求城市個性化美,江南溫婉,蘇北漢韻,一個城市一個品牌,一個城市一種風韻,那才是江蘇人人文景觀崇高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