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下崗工人對延遲退休的反應那麼強烈?

鋼花記憶老趙


其實大家放心,延遲退休絕對會考慮下崗工人這樣的情況。

一旦提到延遲退休,下崗工人就強烈反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任何人沒有固定的生活保障 ,收錄有一天每一天的時候,都會強烈反對延遲退休。眼看著退休年齡接近,可以領取養老金放鬆了,一下子又被延遲退休,任誰都不會同意。

所以說,讓大家支持延遲退休政策:一是要讓大家都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來源,二是大家的身體條件能夠勝任並喜歡工作,三是退休後的工資收入要比在職收入低。要想同時達到這三個條件非常難。

大家擔心延遲退休的申請可以理解,實際上國家推行延遲退休政策不會那麼草率。早在2016年,國家提出的人社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就明確制定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方案。

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並不是簡單的將現行的一刀切退休年齡政策往後慢慢延遲那麼簡單,而是要根據社會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我們原先的退休年齡政策就考慮到了這麼幾個差別性因素:

第一,女性可以提前5年甚至10年退休。女工人的退休年齡是50歲,女幹部的退休年齡是55歲。男性是60歲。

第二,從事對身體有不良影響工作的特殊工種,在從事相應工作滿足一定年限後,可以提前5年退休。女同志的退休年齡是45歲,男同志的退休年齡是55歲。

第三,失去勞動能力者,退休年齡是女同志45歲,男同志50歲。但是仍然要求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以上。

第四,法定退休年齡之前失去勞動能力,可以享受退職待遇或者國家規定的病殘津貼待遇。

所以,退休年齡的事情肯定會因時因地制宜的。




實際上,我們養老金的一項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比如養老金中的基礎養老金,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可以領取0.8%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按照300%基數繳費,退休可以領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因此,國家會重點照顧低收入人群,失業下崗職工肯定是需要受到國家照顧的人群之一。前國家對失業下崗職工中的就業困難人員,可以享受三年的靈活就業人員補貼,還有各種一次性創業補貼等待遇。總之還是不錯的。

國家在延遲退休方面,首先滿足的是需要延遲退休人的要求,比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其實對於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大家希望延遲退休的呼聲一直很高。從2015年開始,國家規定正副處級女幹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可以60歲退休。但是根據本人申請,可以55歲自願退休。至少可以明確,目前的延遲退休政策是自願性的。



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2018年人社部副部長湯濤在答覆政協委員提問的時候,表示贊成60歲以後自願退休的原則。

延遲退休可以因人、因家庭不同的。我們國家的政策制定是越來越人性化,今年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實行了綜合收入個人所得稅改革。將原先的勞務費合併到了綜合收入裡面。尤其是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的時候,對於撫養子女、子女繼續教育、房租扣除、住房貸款扣除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可以自動調整。未來很有可能會家庭為單位綜合計徵所得稅。

國家甚至有可能根據家庭收入情況,確定是否可以退休,通過退休基金彌補相應的收入差距。對於退休金低的可以提前退休,對於退休金高的可以減發養老金,這樣更加人性化。

總之,國家的未來會更好。


暖心人社


我認為不是光下崗工人反對延退,而是所有一線工人都反對延退。

曾經的下崗工人現如今大都四十大幾五十歲了。當初下崗時三十剛出頭,當時負擔輕的人,多數都去學了個技術例如:電焊,車工,電工。學成後都去了蘇南打工,十幾年錢也掙了些,可是社保醫保一直都是自己交。下崗時買斷工齡拿了錢的廠裡就不再問。(沒拿錢的廠裡給交保險)那時負擔重的人,當時就得找工作。那工作就是有啥幹啥,先掙一口飯吃。往後也沒敢想走一步算一步。一路將就過來,錢是沒掙到身體倒是落下了毛病。體力活幹多了腰椎間盤突出,五十剛出頭的人,看起來倒像是六十歲。保險從離開廠那天起就沒再交過。本來就想靠在廠裡那二十八年的工齡來養老來的,可一延退苦日子又得延長了。

留在廠裡的人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他們不為工作發愁,有工作就有工資可拿。不幸是工作時間從此就十二小時對班倒。夫妻倆在一個廠裡上班,成天都見不著面,你上班她下班。有時候同事之間開玩笑說:要是一上班就這樣,那連生孩子的時間都沒有。

我和同事大多數都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生人。都四十大幾,五十歲的人了。眼下還是要跟八零後幹一樣的活明顯力不從心啦!車間沒有九零後的孩子,廠里科室就不知道了?我們這些老傢伙幹老本行都很吃力了。大家就想著能順利退休,要是延退的話估計沒人能盯下來。每天十二小時班,不知道能不能延退時間。


老孟167194790


“下崗”,對於我來說,是個傷心的詞句,那種感覺,就是一個失去孃的孩子,一個荒野中孤身行走的孩子,黑夜來臨時,起初還在鼓勵自己勇敢面對,可隨著長夜的深入,各種恐怖襲來,路在哪裡?光明在哪裡?

我,六三年出生,八二年十月參軍服役,八五年十月退伍,同年,被分配於某縣物資局(我是原汁原味的城鎮戶口),並努力上進,考入一所中專性質的財會學校,畢業後仍然回原單位工作。起初,似乎一切有序,自以為,只要跟著“娘”走,聽“娘”的話,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九五年,一九九五年,一切都變了,變的是那麼突然。改革大潮,將數以千萬計的我,衝散,巨浪將我與“娘”遣散,從此,我,就成了沒“娘”的孩子。

許多向我一樣的孩子,仍然牢記“娘”的話,“從頭再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幸虧有那三年不服輸的軍營生活,讓我在沒了“娘”的歲月裡,自立更生,攻堅克難,闖過了最堅難的深夜期。但回頭看看,同事(曾經的),有幾多個曾經鮮活的個體,或者沒了,或者殘了,或者……。我,一個“丟失”了“娘”的,堅強的孩子,終於,磨盡稜角,油將耗盡的挺過來了。

今年,我五十六歲了(週歲),彷彿看到了晨光就在前面,“娘”,就等在那裡。我並沒有覺得我為“娘”做過什麼犧牲,只不過是讓“娘”,在“追夢”的路上,少了一些包袱,“追夢”的腳步能夠快了一些,只此而已。“娘”,總會在陽光下迎接自己的孩子:“吃早飯,娘做的飯!”

還有四年,我就六十了,那些一直沒有離開過“娘”,一直吃著“娘奶”的寵兒們,久在“娘”身邊,有了話語權,盡然扔掉“良心”,教唆“娘”:開飯時間延遲。???

淚,湧。

聽“娘”的話,只此幾步,大風大浪都過去了,還怕啥?

滿頭銀霜的孩子,聽孃的話,來了。

😔😭🌹🌄🌹


燃燈小童


下崗人員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苦,除了一些技術特長工,基本都是老弱病殘,除了保安,保潔等低收入的工作外,沒有其他接納的。社會保障對下崗人員沒有傾斜政策,每年還得自己繳納社保醫保,勉強度日。有病也不敢去醫院,尤其是50歲以上的下崗人員打工沒人要,孩子等著花錢,妻子白眼,苦不堪言,已經有不少下崗人員沒能挺到退休年齡就走了。現實生活中,公職人員和已經退休的每年都上調工資,隨之物價飛漲,下崗人員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都希望早點到退休年齡,領取微薄的工資也好體面了卻殘生。


閒人85071215


我讓我的孩子移民了,我63年生人,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工程師,這個理想我94年就實現了,我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過日子,2006年我43歲,應該是事業有成的時候了,在國企業算混了個一官半職的了,但因為國家要發展房地產,我們企業的地被賣了,我們全體職工都被買斷工齡了。我也下崗了。43歲應該還正當年,還可以奮鬥一下,到禍不單行,我病了,高血壓,糖尿病,心梗,命是揀回來了,但也基本喪失了繼續工作的能力了。想病退,街道說我的病還不到要死的成度,想工作沒人敢用我,10多年了就靠當小學老師的媳婦一個人的工資過日子,沒人管我,我每月還要花900元的藥費和10元的黨費。孩子終於研究生畢業了,找了個央企的設計研究院,很體面,就是離家遠,在企業附近租房住,每月房租3500元,工資4000元,幹了一年實在幹不下去了,辭職去了外企。外企的優越環境和國外的社會主義般的福利,我的女兒今年就要出國定居去了,她的愛人在國外讀博,北毆的高福利是世界有名的,我給不了她美好的生活,那就讓他們去尋找吧,我都56了,如果國家不延遲退休,我還有4年就有收入了。苦日子快到頭了。


中原臥虎


誰能理解下崗工人吃的苦。2001年,我家全家下崗,父親、老婆、妹妹和我,因為住在農村,沒有土地但是有一個小院子,可以種蔬菜,但,手裡沒錢。父親33年的工齡,因為廠裡買斷前的十幾年保險都沒給交,只能自己補,我父親那點買斷錢和事業補助全都交了保險。但是我是交不起了,每年東湊西湊給我老婆一個人上保險。記得那時我做了保險推銷員,四處跑,中午在城市的角落啃自己帶的紅薯幹。可這業務實在不是我的長項,後來不幹了去私企打工,再後來去南方,就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兩地分居生活。一晃兒十多年過去了,前年我開始交保險,因為老婆快退休了,負擔不再那麼重。記得2002年每年社保800元左右,去年是5800,聽說今年還要漲。幹了半輩子,吃了很多苦,身體也不好,在私企平時哪有休息日,不像公務員、教師等雙休日,寒暑假,算一算,打工族要比他們半輩子多工作多長時間?問一句,哪個打工的願意延遲退休?


xf998


下崗是什麼滋味?下崗就是失業就是失去了生活的來源,失去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支助和供養的責職。同時有一種失落和恐懼的心理。

當在企業工作十多車之後,工友之間,上下級之間,甚至於環境和機器設備,廠房工具都有了相當的感情。可是,一旦一離開了這些並且永遠與這些人和物分離之後,突然像天塌下來了一樣,難言的苦澀和悲傷無以倫比。

我見到過幾位朝夕相處的師傅,當他(她)們被通知退休之後,只要一聽到工廠鳴笛上工,立即條件反射拿好上工的物品匆匆出門,但走出家門後突然發覺已經離崗了,不需要再去工作了。一種失落感讓他們無所適從。

而下崗則不然。沒有經濟來源,需要進入勞務市場去觀望,去讓人挑選是否錄用。人的尊嚴一下子受到侵犯,感到有恥辱感。但也有人下崗後依靠實力當上老闆,大亨的。

儘管如此,下崗職工希望進入“社保“這個保險箱,能早一天享受社保待遇卻是普遍心理。因此,不希望延遲退休。


用戶涼風悠悠


誰的苦難誰知道,辛辛苦苦幾十年。單位破產買了,成了私企,它不用你原單位工人。下崗失業,自謀出路,且兩口子是同一單位。一家人生計成了最大的問題,孩子上大學要交學費。真正是雪上加霜,破屋偏遭連陰雨。當時,真是走投無路!

沒辦法四處打工,沒什麼技術。只能幹些笨重下苦的活,自己生活差一些到沒什麼。但是,孩子的學費、每月的生活費是不能缺的。

說起來是一把辛酸淚,十五年的時光一路跌跌撞,櫛風沐雨。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你說我能贊成退休延遲嗎?


IA0CHen


我當時大學文科類畢業分配到國企,夫人中專畢業分配到事業單位,我04年買斷工齡下崗了,我在社會上艱難地混著,而夫人過著朝九晚五輕鬆生活,收入穩定也基本持平,這就是不公平,而且同學聚會還被人調侃,當時為什麼不分配到事業單位。下崗職工應指當時國企改革買斷工齡的人員,現在年輕人頻繁跳槽的暫時下崗是不一樣的。中年下崗父母已年老,父母住院是常事,可以說是不小開支,隨著房價攀升物價上漲,當時拿著幾百元收入的下崗職工能有多少積蓄?那點積蓄加上買斷工齡的錢就相當於現在在崗職工幾個月收入,我想他們不是不捨得花,而是不敢花,因為他們知道隨時會有困難,所以那點積蓄基本上貶值了,還有的傾其所有拿來買斷原單位分的公房,面對生活壓力逼得他們有工作就做,沒有什麼選擇,而下崗職工很多初、高中畢業,離開原行業生存技能相對窄,就是當時大學畢業的知識也過時了,他們不是不想學習,一是沒時間二是沒精力(天天累的和狗一樣還要憂愁不確定的明天),就這樣他們在城市中不停奮鬥著,全身或多或少出現了疾病,他們仍咬牙堅持,為了父母年老住院、為了後代大學教育、為了孩子成家立業的住房、為了繳納年年升高的社醫保(很多私企是不給你交的,有交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等等...因此這一代人很想退休了喘口氣,有個穩定收入去醫院修理一下自己奮鬥的身體,而且再就業單位穩定還好,一但不穩定一切都得重來,4、50歲還有誰要?我講的只是一個常見的下崗職工的縮影,要展開來講可以寫一篇長文。


xys6951


最近真的不想再寫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因為好似也沒什麼用,但看了這個標題,還忍不住寫一兩句。

我03年底從建行買斷離職,和我一個部門一同離職的還有位老兄,他門路廣,後來到一個朋友公司去當中層,有次我去他那玩,一屋子4、5個人,有一個他手下,老闆的親戚,因為一言不合,當著全屋子的人,衝上去 七里卡啦 扇了他兩耳光,那老兄呆座在那兒,眼裡含淚,一聲不敢吭,那真叫一個無奈呀。因為他還有個孩在上高中,老婆收入也不高,養老醫保啥的還要自己交,老孃眼瞎了還要照顧,他又是老大…。

後來聽他說,老闆開的什麼亂七八糟的公司還要掛他的名,讓他做法人,後來因為這差點沒把他牽連進局子裡。

我還知道旁邊有下崗職工自己養不了家,但又好面子,老父母晚上去菜場拾菜葉的;有下崗工賣豆腐的;還有晚上騎車把媳婦帶到kT∨,深夜再騎車接回去的。

雖然我也買斷工齡,但靠腦力掙錢吃喝不愁,但我還是忍不住呼籲社會,不要拋棄他們,他們真的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