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七十天就高考了,孩子說最近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好想回家學,我該支持他嗎?

44937195


經歷過高考的朋友應該都記得,一般從高三下學期開始,學校就開始組織全面的複習計劃,大概到高考前兩個月,基本上兩輪複習已經結束。

剩下的時間裡,很多老師會盡量考慮到大多數人,上課內容偏重於平時的基礎題、常見題,要麼就是做試卷、小測驗,這對於很多尖子生來說,多少有點浪費時間。再加上很多學生在經歷了長時間高強度的學習後,難免會出現一些浮躁、放鬆的情況,這種情緒也影響到周邊的同學。所以,孩子如果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完全可以向班主任申請。

記得當年我高三的時候,大概是四月份的時候,我和幾位同學被安排至省最好的高中參加模考。在與那所學校的學生溝通中,我瞭解到很多班級前幾名的學生,早早就回家複習,只是每次學校組織大型模擬考試才會重返學校,在考完試後,繼續在家中複習,但是其成績並非受到影響。

對於你家孩子的這個想法,需要您先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個初步的評估然後再與孩子進行溝通,評估點包括:孩子平時的學習成如何(成績相對一般的學生,我不建議回家複習)?孩子平時的自律意識如何?孩子以往週末在家時的學習狀態如何?溝通的內容:孩子想要在家學習的原因是什麼?孩子在家學習的規劃是什麼?這些都要搞清楚,然後在做決定。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與體會,我認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適合在家學習,比如學習成績好且自律意識強的學生。對於成績一般的學生,老師的基礎複習是很有必要在好,回家反而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下容易墮落。


學習源動力


我高三時候,整個一年都是在刷題、講解、刷題中度過的。每次的考試分數就是我們唯一前進的動力。男女之間偶爾的一點眉來眼去,也會讓人怦然心動。除此以外,似乎並沒有多少回憶,窗外的樹葉都彷彿是灰色的。

雖然是高三,學習已經非常緊張,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自暴自棄了,他們根本就沒有打算考上,胡吹海聊,談戀愛,暢想未來,得過且過,絲毫緊張不起來。高三在某些人眼中是自我放逐的開始。

那時候,在二摸之後,學校會有一個大的動作,就是讓那些排名靠後的學生回家,畢業證照發,但別在學校裡混日子了,回家開創你美好的生活吧,所以,二摸之後剩下的大部分是考學有希望的學生。自己知道學,也非常刻苦,學習氛圍比以前好得多。

我不知道現在學校裡還有沒有這種政策,反正我那個時候,每個學校都有。從這個問題來看,似乎已經取消了這項措施了,委實可惜,但這也是常理,最近幾年所有的教育政策都是遵循“木桶原理”,就是以不觸動差生家長的情緒為原則。

孩子說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好,想回家學,從這句話看來,學校管理並不嚴格,能夠自由選擇,如果真正嚴格了,絕對不會允許學生出現這種情況,願意在家學就在家學,願意在學校裡學就在學校裡,這把學校當什麼了?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在一所重點高中,高考期間,孩子們依然像平常一樣上晚自習。學校管理不嚴格,很容易助長不良習氣,比如學生之間談戀愛盛行,互相攀比,打架罵人等現象。所以,孩子說的情況可能是真的。

距離高考72天,我還是不贊成你回家去學,不管怎樣,學校裡還是有學習氛圍的,儘管我們身處其中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到,但當我們離開校園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其實真正適合讀書學習的地方還是學校裡。

1.總有一些上進的孩子在刻苦。多向他們學習,可能有一些孩子想著法的搞事情,不學習,但這部分學生儘量遠離,多向好的孩子學習,和他們比拼,把環境當中糟糕的一面進行屏蔽,只和優秀的一面發生關係。那麼你的學習會越來越好。

2.學校裡有老師,可以給你提供幫助。有時候,我們考慮做一個題,我們考慮很長時間都不得其解,但老師的一兩句話往往就讓我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老師在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到他又多厲害,但沒有老師的指導自己會耽誤很多的時間自己摸索。學習,最好有老師陪伴,一個知識點,老師講十分鐘你可能就明白了,如果自己學的話可能幾天也弄不明白。

3.感受高考的緊張氣息。高考臨近,有很多的事項需要注意,隔三差五就要填表格等,在那樣一種氛圍中,高考的氣氛越來越緊張,孩子也感覺到壓力會越來越大。越加刻苦,如果回家,倒很安靜,但人是需要一定的氛圍提神的,考試也需要一定的氛圍烘托。生活是需要一定儀式感的。

如果自己在家裡,自律性高還可以,如果自律性差,打起遊戲來,或者睡起懶覺來,人的惰性一旦沒有了約束,那可是很麻煩的事情。單憑家長的苦口婆心很難奏效。

所以,我還是建議孩子繼續留在學校用功!


寐語小築


還有七十天高考了,學校學習氛圍不好想回家學,作為家長的該不該支持他?還真不好說,但筆者作為一個“老高三”教師,不大支持。最後70天很關鍵,這個階段是傳統意義上的高三衝刺階段,學生競爭日趨白熱化和學習進一步兩極化。學校裡、教室裡和同學們你追我趕,這種氛圍是任何一個地方都營造不出來的。而且,科任老師吃透教材,能夠把握正確複習方向,拿捏高考重要考點,這是一個學生靠自己複習能夠做到的麼?在家複習,脫離了老師的指導,往往是事倍攻半,效果比較差。

現在來談談您的孩子,很明顯他自己心理出了點狀況。你想想啊,如果他一門心思衝刺高考,哪有注意力去關注班級學習情況不好?他會關注這些方面,說明他開始不夠專注了,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了?是不是壓力太大了,孩子有點扛不住啊?這方面您做家長的要密切關注,多開導、多鼓勵,適宜的時候要帶他稍微放鬆一下。如果他堅持要在家學習,能不能課照上,晚自習不上?或者數學課照上,英語課不上?😄😄😄這樣把在家複習的影響降到最低。這麼多年高三,衝刺階段在家複習的學生還真沒碰到過。去年美術班倒有個男生和其他同學相處不來,在家複習,不過他可是專門請了家庭教師,就這樣高考發揮影響還是不小。希望家長您和孩子好好溝通一下,分清利弊,再做決定!慎之!慎之!


Scarett


高考進入倒計時,很多考生感覺壓力大,情緒容易焦慮。孩子提出回家學習,實際上也是情緒焦慮,壓力大的一種表現。作為家長到底該不該支持孩子回家學習呢?

我覺得這種情況因人而異。班上曾經有個學習很好的學生,也曾在中考前提出回家學習。雖然作為老師不贊成,但是,還是尊重了孩子的選擇。不過,他回家學習的時間比較短,也就兩週左右。關鍵是這孩子自制力特強,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去做。

但是,對於一般學生來說,我是不贊成回家學習的。

在學校學習氛圍再不好,還是有學習氛圍的。老師每天按時按節要上課,要講重難點,要訓練、要輔導,緊跟老師的節奏,能提高學習效率,學習上有了疑難問題,還可以及時問老師。如果回到家,同樣是學習,因為缺少了老師的督促,監管,學習的隨意性大大增加。再加上在家裡,干擾學習的因素太多:比如:電視、手機、電腦。學生如果自制力不強,很容易在刷劇、刷手機中消磨掉時間,家長又不能時時盯著孩子。


再者,在學校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下課時間,學生可以交流、可以到操場跑步。晚上按時作息,早上可以按時起床,生活有規律。回到家,生活沒了規律,即使定個學習時間表,學習之外的時間幹嘛呢?是跑步、鍛鍊還是追劇、刷手機,難說了!在學校可以和同學一起做些有益的活動,更有助於學習。退一步說,即使生活有規律,因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性格可能會變得孤僻,學習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離高考越近,老師蒐集到的新的信息越多,在學校學習可以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回家學習接受新信息可能就被動了。你贊成孩子回家學習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等花開2579


個人建議,不能支持孩子的這種想法。高考最後的兩個多月正是孩子對高中階段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的最後階段,還是相當重要的。再努力一點,成績能穩定或者稍微有所提高。在學校裡還能接受老師的指導,回到家孩子就會完全放鬆下來,對於高中最後的衝刺是十分不利的。可以多鼓勵孩子堅持到最後,堅持就是勝利✌除非孩子對高考成績沒報多大希望,否則都要鼓勵他堅持下去


一秒速算


晚自習確實沒多大用,還是回家安安靜靜的學比較好,我兒子也是高三生,現在也不上晚自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